禅宗六祖与国民党总理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各佛教团体联合欢迎会讲──
我来广东第一次是在民国以前,曾住白云山一年多,故广东有好些地方差不多都是旧游之地。民国九年、因非常国会议员俱乐部请我讲经,于是又来住了数月。在前两次经过中有遗憾的,就是没有到过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大关系、也是广东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南华—曹溪。虽然前二次中也曾瞻礼有六祖铜像的六榕寺,和有发塔的光孝寺,而终以未至曹溪参礼六祖肉身为憾。此次能得便瞻礼曹溪,了我游广东的未了之愿,自然是更加欣快了!
广东在中国近六七十年来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中国自与西洋文明接触,和输入政治、文化、经济、社会风尚、人民生活等等都起了极大的变化;而西洋文明的输入,皆先经过广东而后遍传内地各省,故广东实是中国与西洋文明接触最早的地方。
在这种中西文明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故能产生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创立三民主义,革旧改新,以复兴衰落的中华民族,于是广东就成了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同时、三民主义的主旨,是吸收西洋文化的特长和复兴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故广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由前所说,知道广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产生了孙先生伟大的人物,其所倡的革命运动不但普遍中国,还兴造了中国。不但现在如此,在时间和空间上说,三民主义的力量,必能继续绵延和扩展下去,成为将来的中国和国际的趋势!但在广东历史上,过去时代有无若孙中山先生一样伟大的人物呢?有之、则不能不推中国佛教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中国佛教有许多宗派,六祖是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法讳慧能。先从闻金刚经、礼黄梅五祖传心印而后出家,弘扬佛法,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禅宗自六祖溯而上之,有五祖黄梅,乃至初祖达摩,此为东土禅祖;再溯之,则有西天二十八祖,初祖即释迦佛。自释迦至六祖,每一时代中只有一二得心印之士,师资相承,传持佛法的真髓;而禅宗之得为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而成功中国所普遍盛行的佛教宗派,实有赖于六祖于禅宗的颖悟和弘传。
一、中国佛教以隋、唐时代为最兴盛,所有大小乘佛教的分宗别派,皆从此时代演变出来。禅宗在这时代,亦从酝酿中产生了六祖。自有六祖,则中国一切从梵文译来的经典,向来在文字或思想上有隔膜的,不能体贴消化的,都可以融会贯通;从此、佛法与中国人底心理不发生丝毫的障隔,深深地契合和相应,流演于后世,没有文字语言上的障碍,也没有心理思想上的隔膜。故由六祖,才把佛教的真髓深深地打入中国人的心坎中。不仅于佛教的功绩是如此,即隋、唐以来的中国文化,亦莫不受他那种彻悟思想的影响。故六祖实为中国隋唐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从历史上说,中国佛教曾因唐武宗的毁佛灭僧,许多经典、法器、建筑物等均遭破坏毁灭。虽然佛教是灭不了的,过了二年依然复兴,但除了禅宗以外,其他各宗都受极大的打击,尤其是密宗结坛灌顶最重仪式,故其被破坏亦较他宗特甚。唯有禅宗不重经像,山巅水涯,旷野林间,随处均可参究禅理,摄心修养,故未受影响。而且禅宗在唐后宋初,极盛一时,贤首、天台等各宗派得以复兴,皆赖禅宗力量的帮助。故中国之有六祖的禅宗,不但佛教深入人心,即各宗派的复兴,亦仰其鼻息,由此可见六祖与唐、宋后佛教关系的重大。
二、讲到宋、明理学,与禅宗实有分不开的关系。中国自宋、元、明、清以来,都是理学相承的时代。由周、程、张、朱诸子及宋明的陆、王,产生了理学,造成中印文化思想上的结晶时代,同时也是道德文化的登峰造极。但现在研究宋、明理学的人,皆知宋、明理学是受了佛教文化的影响。的确、不但受了影响,理学的发展,简直是禅宗文化的发展。因理学的始祖是周濂溪,周濂溪师事东林总禅师,故很显明的昭示我们,理学是渊源于禅宗,理学发达,禅宗乃间接成为中国通行的文化。禅宗在中国得以发扬光大,实不能不归功于六祖,那末穷本探源,理学又不能不说是渊源于六祖的禅宗了。故中国宋、明以来几百年来的文化,亦可以说由六祖的禅宗所造成,故六祖实是中国精神建设的成功者。
说到精神建设,我记得复兴民族运动的中山先生曾说:‘中国需要物质建设,也需要精神建设’。今继续国民革命的党国,对于物质建设,已有相当的功绩可观,如我这次所见的广东,在物质上较前几次已有很大的进步。故现在在物质建设外,应有注重精神建设的必需。而六祖既是中国精神建设的完成者,故应推崇信奉,把他的道德精神发扬出来,成为适宜现代中国的精神建设,这是我觉得最合宜而且最切需的。六祖创开的禅宗,所以能成为中国民族思想文化、道德精神的建设者,是因为他有大革命的精神。因六祖后、禅宗的特点,其下手的工夫,是彻底的先把你心里所著的什么,或所问的什么,先给你当头棒,捶得纷碎,然后给你一个自然的答案。如说一切法唯心,或一切法唯物,就先来问你:心是什么?物是什么?一点也不留情地将你心里已存著的心或物的情见,加以彻底破坏,扫荡干干净净,所谓“净除其心如虚空,令其所向皆无碍”。亦如六祖偈颂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此、使你的心扫荡得干干净净,一丝不挂,纤尘无染,契证于一切皆空的境界。到了这种一切皆空的心境,便是革命中的破坏到无的破坏;由此、“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便是建设。故六祖又于夜中闻五祖说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大悟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从这一法不立,一切皆空,悟到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便是精神界从彻底的破坏工夫,而到于完成的建设结果。今日由与各位相聚的因缘,乃一谈六祖在广东历史上的地位,及其遗流在全中国的伟大精神。希望各位继续六祖的伟大精神,而观察现代中国时机的适宜与需要,研究修习之,发扬光大之,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的精神建设;这也就是我这次所以明日要先去瞻礼六祖大师的意思了!十二月十五日,在广州民众教育馆(竹摩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
猜你喜欢 第四十二則 龐居士好雪片片·胡兰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六卷·佚名 卷二·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慧立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般若灯论释 第七卷·清辨 卷上(之三)·道宣 万善先资集卷四·周梦颜 大乘密嚴經卷上·欧阳竟无 卷第十二·佚名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下·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别集·太虚 第四十四則 禾山解打鼓·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