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八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光启三年四月。岩头全豁禅师示寂。师泉州人。姓柯氏。少落发。抵长安受具。游讲席。习经律。次与雪峰钦山结伴优游禅苑。初造临济。值济迁化。见仰山。才入门提起坐具云和尚。仰山拟取拂子举之。师曰不妨好手。次见德山。执坐具上法堂瞻视。山曰作什么。师咄之。山曰老僧过在什么处。师曰两重公案。便下参堂。山曰这个阿师。稍似个行脚人。至来日上问讯。山曰阇黎什么处学得这个虚头来。师曰全豁终不自谩。山曰他后不得辜负老僧。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擎钵下堂。雪峰见之曰。钟未鸣。鼓未响。老汉向什么处去。德山却归方丈。师在堂中闻之。拊掌曰。大小德山犹未会末后句在。时众讶之。以白德山。山令侍者呼师入方丈曰。上座今日道老汉未会句在。且作么生。师即密启其意。来日德山升堂说法竟。大众下堂。师於堂前拊掌曰。且喜德山老人会句也。他后天下人近不得。然虽如此。只得三年。德山果如期而灭。

师居岩头。一日上堂谓众曰。吾尝究涅盘经七八年。睹三段文似衲僧说话。又曰。休休。有僧礼拜请益。师曰。经云。吾教意如伊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此是第一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摩酰首罗劈开面门。竖亚一只眼。此是第二段义。又曰。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是第三段义。时小岩上座问如何是涂毒鼓。师以两手按膝亚身曰韩信临朝底。问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师曰铜沙罗里满盛油。问如何是道。师曰破草鞋抛向湖里着。问古帆不挂时如何。师曰后园驴吃草。尝谓众曰。老汉去时。大吼一声了去。其后中原盗起。众皆避地。师端居自如。一日贼大至。责以无供馈。遂剚刃焉。师神色不动。大叫一声而终。寿六十有一。后唐追谥清严大师。有嗣法上座罗山能。世其高风云。

论曰。唐自乾符中巢贼首乱天下。禧宗蒙尘。往来岁无定居。及贼平。方镇各擅其地而有之。继以沙陀之兵再陷长安。都邑遂为丘墟。繇是李克用.李茂贞.朱全忠等争雄竞霸。侵逼王廷。皆所不忍愿闻者。吾徒此时避地岩穴迹不可见。故新旧唐史自中和至唐亡数十年间。绝无一字及释老者。当是时天下禅宗为最盛。迨自十国割分扬行密据。江淮钱镠据浙。王审知据闽。刘隐据广。马殷据楚。王建据蜀。高季兴据荆峡。以至李昪继江淮。孟知祥继蜀。刘旻继汉而据幽并。皆倾城竭力归奉大教。以悦民心苟延其祚。虽然彼武夫悍卒乘时僭叛。素不知书。复无勋德在民。必再世而后淫侈荒纵。迭相戮辱而覆其邦。断无一可称者。特南唐好文。钱氏循理而已。凡十国者。七在唐历垂三十年。而朱全忠始受唐禅。建都大梁。阅五朝八姓十有三君。谓之五代五十三年。合唐末乱罹凡八九十载。可谓薄福鲜德之世。唯战争杀伐为事。文章德行礼义廉耻丧灭几尽。唯吾属有所谓大沩.黄檗.洞山.云居.雪峰.玄沙.云门.鼓山。若此类。学徒常数千百人。而深禅妙句脍灸古今。高风异行照映天人。踪迹具在不可诬也。然则沙门处乱世橾立如此。故一时良善得以依归。矧当治世 圣化养育者耶。自是略着禅门五宗而不及世俗云。

大顺二年。仰山慧寂禅师示寂。师韶州怀化人。初谒沩山。佑禅师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曰有主。曰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佑知是异人便垂开示。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佑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於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十有五载。凡有言句皆为后世宗范。一日师问沩山曰。和尚浮沤识近来宁未。沩山云我无来经五年也。仰曰。若恁么。和尚如今身前应普超三昧顶。沩山云未在。仰曰性地浮沤尚宁。然灯身前何故未。沩山云。理则如是。我未敢保任。仰曰如何是未敢保任处。沩山云汝莫口解脱汝。岂不闻安秀二师被则天试入水。始知有长人。到这里。铁佛也须汗出。寂子。汝大须修行。莫终日口密。及领众住王莽山。一日禅床陷入地中。地神告以此山不任和尚居止。东南有大仰山。乃人间福地。遂迁止仰山。示众曰。汝等诸人各自回光返照。莫记吾言。汝无始劫来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难顿拔。所以假设方便夺汝粗识。如将黄叶止啼。有什么是处。亦如人将百种货物与金宝作一铺货卖。祇拟轻重来机。所以道。石头是真金铺。我这里是杂货铺。有人来觅鼠粪。我亦拈与他。来觅真金。我亦拈与他。时有僧问。鼠粪即不要。请和尚真金。师云。啮镞拟开口。驴年亦未会。师云。索唤则有交易。不索唤则无。我若说禅宗。身边要一人相伴亦无。岂况五百七百众耶。我若东说西说。则争头向前采拾。如将空拳诳小儿。都无实处。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时后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岂不见沩山和尚道。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师因归沩山省觐。佑问。子既称善知识。争辨得诸方来者知有不知有。有师承无师承。是义学是玄学。子试说看。师曰。慧寂有验处。但见诸方僧来便竖起拂子问伊。诸方还说这个不说。又云这个且置。诸方老宿意作么生。佑叹曰此是从上宗门中爪牙。佑问。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么生知他有之与无。师曰慧寂有验处。时有一僧从面前过。师召云阇黎。僧曰首。师曰。和尚。这个便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佑曰此是师子一滴乳能散六斛驴乳。郑愚相公问不断烦恼而入涅盘时如何。师竖起拂子。公云入之一字不要亦得。师云入之一字不为相公。师问双峰。师弟近日见处如何。对曰。据某甲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师曰汝解犹在境。双峰曰。某甲只如此。师兄如何。师曰汝岂无能知无一法当情者。沩山闻云。寂子一句。疑杀天下人。僧问禅宗顿悟毕竟入门的意如何。师曰。此意极难。若是祖宗门下。大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此根人难得。其有根微智劣。所以古德道。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僧曰除此格外还别有方便令学人得入也无。师曰。别有别无令汝心不安。汝是什么处人。曰幽州人。曰汝还思彼处否。曰常思。师曰。彼处楼台林苑人马骈阗。汝反思思底还有许多般也无。曰某甲到这里一切不见有。师曰。汝解犹在境。信位即是。人位即未是。据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后自看。沩山一日复问师曰。汝向后记得人否。师曰若记只记见解。沩曰何以如此。师曰西竺般若多罗谶二千年事。至时毫发不移。曹溪亦谶身后有难。乃至亦无爽。今时还得否。沩曰此是行通。我是自宗通。亦是禅学。未问六通。师曰。某谓见解宗通。语绝渗漏属语密。行解照明。自辨清浊业。属意密。某未齐曹溪与般若多罗。不敢輙记。沩山深然之。先是师预示偈曰。吾年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沉。两手攀膝屈。至是两手抱膝而逝。师之毕迹及垂谶记。具存本山实录。

论曰。吾宗从上来。虽以妙悟通宗。抑履践功深方能究竟大事。观伪仰论语密意密。在乎群生日用中了无覆藏。曷足谓之密哉。盖未了业相流动。长时渗漏。则荡其密。唯悟宗返本绝渗离倒。触物而真则密矣。非别有密旨也。噫。惜其宗风绝特。行高履深。后世不能永其传。庸非上圣示迹增广少室宗风。至於析派分灯。抑后人慕其盛而然欤。

乾宁四年。赵州从谂禅师示寂。阅岁一百二十。师曹州人。姓郝氏。落发未具戒便造南泉。泉一见深器之。一日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如何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无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师於言下大悟。自是周旋南泉之门凡二十年。次遍历诸方。后归北地。众请住赵州观音古剎。示众曰。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有时将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僧问未审佛是谁家烦恼。师云与一切人为烦恼。僧云如何免行。师云用免作么。问师还入地狱否。答云老僧末上入。僧云大善知识为甚么却入地狱。师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真定师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少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绳床。王公加礼而去。一日示众曰。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屋里坐。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且实际理什么处着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道。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心若无异万境一如。既不从外得。更拘执作什么。如羊相似。拾物安向口里。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着。便交合取狗口。老僧亦交合却口。师之玄言。天下推为宗门妙唱云。

天复二年。云居道膺禅师示寂。师幽州玉田人。参洞山价禅师契悟宗旨。洞山深可之曰。此子已后千万人把不住。一日问曰。昔南泉问讲弥勒下生经僧云。弥勒什么时下生。僧曰。见在天宫。当来下生。南泉云。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师曰。只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山直得禅床震动。乃曰膺阇黎。及结庵于后洞。日感天厨奉供。洞山勉令随方接人。遂登云居。学徒奔凑至一千五百众。尝示众曰。古人云。地狱未是苦。若向此衣单下不明大事却是最苦。汝等既在这个行流。十分去九不较多也。更着些子精彩。便是上座不屈平生行脚。不辜负丛林。古人道。欲得保任此事。须向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方有些子气力。汝若大事未办。须履践玄途。又曰。汝等师僧家发言吐气须有来由。凡问事须识好恶尊卑良贱。信口无益。傍家到处觅相似语言。所以寻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同学太多去。第一莫将来。将来不相似。八十老人出场屋。不是小儿戏。一言参差。千里万里。难为收摄。直至敲骨打髓须有来由。言语如钳夹。钩锁相续不断。始得头头上具。物物上新。可不是精得妙底事。向道知有底人终不取次。十度拟发言。九度即休去。为什么如此。恐怕无利益。体得底人。心如臈月扇。口边直得醭出。不是汝强为任运如此。欲得恁么事。须是恁么人。既是恁么人。何愁恁么事。学佛边事是错用心。假饶解千经万论。讲得天华落。石点头。亦不干自己事。况乎其余。有何用处。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多少差讹。设使攒华簇锦。事事及得。尽一切事。亦只唤作了事人。无过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尊贵边着得什么物。不见从门入者非宝。捧上不成龙。知么。又曰。如好猎狗。只解寻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僧问羚羊挂角时如何。师曰六六三十六。曰不会。师云。不见道无踪迹。一僧在房内看经。师隔窗问阇黎念者是什么经。对曰维摩经。师曰不问维摩经。念者是什么经。其僧有省。师临终前期五日为众开最后方便。序出世始末。众皆怆然。至时端坐而化。后唐谥曰弘觉禅师。

论曰。洞下宗旨。较他宗尤为精密。当时诸徒如云居之说法。如曹山之机辩。足以峻其门庭。然二公之云为。未尝以金锁玄关泥牛木马及五位三堕为专门潜授之物。后世遂以此为门风。至觉范复私设宝镜三昧辞以尤之。呜呼。云居云。学佛边事是错用心。然则今时学者用心果如何哉。

五代

叙曰。后梁朱氏篡唐。阅五朝八姓。十有三君五十三载。欧阳文忠公法春秋着为五代史。古所谓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然自秦汉而下。祸起萧墙变生肘腋。君臣父子之际所不忍愿闻者。奚更不惧之多乎。予尝以唐新旧本纪参校。粗见文忠师仰春秋略例纪事褒贬之妙。非他史所及。因采数十端着新唐史本纪略例一篇。及得五代史。阅其自发述作之意。与予言亦颇合。然举春秋宗王之作裁正唐史可也。以之致虚名盛礼而歆艳五代之君。不几於枉设乎。朱全忠弑昭宗。灭唐祚。虽王莽.刘曜之恶不足以比之。及其有国。父父子子更相屠戮。不殊犬豕之死。正吾教善恶因果之效也。文忠蔑视而不取。特假春秋峨巍位号朝仪以赍之。卒无一辞深诛痛责。使后世忠良阅之。曷以泄胸中之不平乎。荆国王文公尝叹惜。文患不修晋书而修五代史。予之言盖文公叹息之意也。至於李存勖.石敬塘.刘知远。皆突厥沙陀夷狄之种。朱全忠.郭威乃中国人。反不若三夷狄近人类也。郭威代汉。及养子世宗颇有声。然议者槩见而未之详。

夫大圣人出世。其威灵气焰必有傍资余及焉。周显德间军功屡捷雄武日着。时我宋太祖皇帝弟兄任将师。宜乎席其天威而克胜也。且以凤凰在壳渥注堕地。犹自绝类离伦。矧大圣人处九四或跃之地者乎。然则郭太祖柴世宗为我宋先驱。因人而成事者也。曾何足云哉。

后梁

开平二年五月。雪峰义存禅师示寂。师泉州人。姓曾氏。十七落发。往幽州授具戒。绵历禅会。缘契德山。咸通中登象骨山。雪峰创院。玄侣奔萃。懿宗赐号真觉大师。上堂。僧问。拈搥竖拂不当宗乘。和尚如何指示。师竖起拂子。其僧抱头而出。师乃不顾。道怤问。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师曰兼不立文字语句。怤曰。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师良久。怤礼拜。师曰更问我一转岂不好。怤就和尚请一转语头。师曰。只恁么。唯别有商量。曰和尚恁么即得。长庆问。从上诸圣传受一路。请师垂示。师默然。长庆礼拜而退。师莞尔而笑。

师有时谓众曰。堂堂密密地。道怤出问曰。是什么堂堂密密。师起立曰道什么。怤退步而立。师垂语曰。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怤对曰。某甲到来数年。不闻和尚恁么示诲。师曰。我向前虽无。如今已有。莫有妨么。曰。不敢如此。和尚不已而已。师曰致使我如此。怤从此信入。因普请次。师举沩山见色便见心语。问怤还有过也无。怤曰古人为什么事。师曰。虽然如此。要共汝商量。曰恁么即不如道怤锄地去。又尝普请次。师问皎然曰。古人道。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古人意作么生。皎然侧戴笠子曰。这个是什么人语。又问曰。持经者能荷担如来。然乃捧师向禅床上着。

一日绍卿随师经行次。见芋叶动。师指动叶示之。卿曰某甲怕怖。师曰是汝屋里底。怕怖什么。绍卿从此开悟。安国弘瑫参师。师曰甚处来。曰江西。师曰什么处见达磨。曰分明向和尚道。师曰道什么。瑫曰什么处去来。一日师见瑫。忽搊住云。尽大地是解脱门。把手教伊入不肯入。曰和尚怪弘瑫不得。师曰。虽然如此。争奈皆后许多师僧何。

太原孚上座参师。礼拜讫立於座右。师才顾视。孚便下看主事。异日师见孚指日示之。孚摇手而出。师曰汝不肯我。孚曰。和尚摇头。某甲摆尾。什么处不肯和尚。师曰到处也须讳却。一日众僧晚参。师在中庭卧。孚曰。五州管内。只有这和尚较些子。师便起去。

师居闽川四十余年。法席之盛卓冠天下。常不下一千五百众。临终出游篮田。莫归浴毕。中夜示寂。寿八十有七。

十一月。玄沙师备禅师示寂。师少为渔家子。年甫三十始出家具戒。习头陀行。与雪峰师资道契。雪峰每叹曰。备头陀再来人也。阅楞严经发明心地。由是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者有所未决。必从之请益。师上堂时久。众谓不说法。一时各归。师乃呵之曰。看总是一样底。无一个有智慧。但见我开两片皮尽来簇着。觅言语意度。是我真实为他。却总不知。看恁么大难大难。十方诸佛把汝向顶上着。不敢错悞着一分子。只道此事唯我能知。会么。如今相绍继。尽道承释迦。我道释迦与我同参。汝道参阿谁。会么。汝今欲得出他五蕴身田主宰。但识取汝秘密金刚体。古人向汝道圆成正徧遍周沙界。我今少分为汝。智者可以譬喻得解。汝见此阎浮提日么。世间人所作兴营养身活命种种作业。莫非承他日光成立。只如日体还有多般及心行么。还有不周遍处么。欲识此金刚体亦如是。只如今山河大地十方国土色空明暗及汝身心。莫非尽承汝圆成威光所现。直是天人群生类所作业次受生果报有性无情。莫非承汝威光。乃至诸佛成道成果接物利生。莫非尽承汝威光。只如金刚体还有凡夫诸佛么。有汝心行么。不可道无便当去。汝既有如是奇特。会么。努力珍重。

师初住梅溪。后居玄沙。一时天下丛林海众皆望风钦服。闽师王公待以师礼。学徒垂千人。室户不闭。师应机接物垂二十年。所演法要有大小录行于世。没年七十有五。闽师赐号宗一禅师。

论曰。予读唐魏郑公传。见其为太宗言治道。铿铿无虑数千万言。了无一字虚设。及观传灯玄沙传。见其垂示辨道。语句霏霏倾注。与一乘了义相符。而句句朝宗。无一可舍。二公迹异而道同。何哉。盖心术纯正则尽忠於国而效见于治。道眼纯正则全提本宗而效见于徒。抑涵养浑厚渊源邃深而致然也。昔孟氏称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予於二公亦云。

后汉

乾佑二年。云门文偃禅师示寂。偃姑苏嘉兴人。姓张氏。初参睦州踪禅师。州见来便闭却门。师三扣门。问谁。师云某甲。州云作什么。师云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才开门。师拶入。州擒住云速道速道。师拟议。州托开云秦时[车*度]轹钻。师从此悟入。州即指师见雪峰。师至雪峰庄遇僧上山。即教之云。汝到山头见和尚上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云。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如教致问。雪峰下座搊住云速道速道。僧无对。峰云适来不是你语。僧云是某甲语。峰云侍者将绳棒来。僧云。某在庄上见一浙中上座。教来恁么问。峰云。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师上山。才见峰便问。因什么得到与么地。师乃低头。从此契合。决择久之。遍访诸方。晚游广中。灵树知圣禅师久迟师来。比至亦率众门迎之。命居第一座。知圣将终。遗书嘱广主请师继踵住持。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一代时教。师云对一说。问如何是法眼。师云普。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云东山水上行。问乞师指个入路。师云吃粥吃饭。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云北斗里藏身。问如何是不挂唇吻一句。师云合取狗口。问如何转动即得不落阶级。师云南斗七北斗八。师乃云。眼睫横亘什方眉毛。上透乾坤下透黄泉。须弥山塞却你咽喉。还有会处么。若会得。拽取占波国与新罗国斗额。师云。尽乾坤一时将来着汝眼睫上。你诸人闻恁么道。不敢望你出来性燥把老僧打一掴。且缓暖子细看。是有是无。是个什么道理。直饶向这里明得。若遇衲僧门下。好槌脚折。汝若是个人。闻说道恁么处有老宿出世。便蓦面唾污我耳目。汝若不是个脚手。才闻人举便当荷得。早落第二机。又曰。直得触目无滞。达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山河大地是名。名亦不可得。唤作三昧性海俱备。犹是无风匝匝之波。直得忘知与觉。觉即佛性矣。唤作无事人。更须知有向上一穷在。又曰。弹指謦欬。扬眉瞬目。拈槌竖拂。或作圆相。尽是撩钩搭索。佛法二字未曾道着。道着即撒屎撒尿。又曰。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点检来。有什么气息。亦是病。又曰。直得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直得如此。更须知有全提时节。

师居灵树久之。迁韶阳云门。广主屡请入内问法。待以师礼。往来学徒不下千人。临终以表辞广主。垂戒学徒。端坐而逝。遗命塔全身於方丈。

后一十七年。我宋乾德二年。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梦师以拂子招之曰。为吾宰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奏请开塔。吾久蔽塔中。宜令暂出。李得其语即以奏闻。寻有旨令韶州刺史同诣云门开塔。果见师真容如生。髭发皆长。李复上其事。广主迎真身赴阙。留内庭供养。逾月送归于塔。谥大慈匡真宏明禅师。

论曰。熙宁中。朝贤苏公澥曰。祖灯相继数百年间。出类迈伦。超今越古。尽妙尽神。道盛行於天下者数人而已。云门大宗师特为之最。擒纵舒卷。纵横变化。放开江海。鱼龙得游泳之方。把断乾坤。鬼神无行走之路。草木亦当稽首。土木为之发光。诚哉斯言。观其本录垂代。勘辨作略。机机尽善。局局皆新。此所以风流天下。宗嗣绵绵。与临济角立而无尽也。噫。后五百岁阅其残编断简。犹足以启迪昏翳。况当日亲槌拂者乎。

后周显德四年七月。清凉文益禅师示疾。江南国主亲降候问。越旬有五日沐浴辞众端坐而逝。停龛三七。颜貌如生。公卿李建勋而下。素服奉全身建塔。谥曰大法眼禅师。师余杭人。姓鲁氏。初究教乘。傍探儒典。游方遇罗汉琛禅师顿明大事。久之卓庵而居。次历江外。至临川。州牧请住崇寿。开堂日示众曰。诸人既尽在这里。山僧不可无言。与大众举一古人方便。珍重。便下座。时有僧出礼拜。师曰好问着。僧拟伸问。师曰。长老未开堂不答话。有僧自长庆来。师举先长庆和尚偈问曰。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僧举一指。师曰恁么会又争辨。曰和尚尊意如何。师曰唤什么作万象。曰古人不拨万象。师曰。万象之中独露身。说什么拨不拨。僧豁然大悟。述偈投诚。自是诸方会下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则行行如也。师微以激发。皆渐而服膺。海参之众常不下千计。上堂。大众立久。师乃谓曰。只么便散去。还有佛法也无。试说看。若无。又来这里作么。若有。大市里人聚处亦有。何须到这里。诸人各曾看还深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盘经。诸多弟子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若有。试举看。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有什么交涉。所以微言滞於心首。皆为缘虑之场。实际居於目前。翻为名相之境。又作么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么生得正去。还会么。莫只恁么念策子。有什么用处。未几道行闻於江表。金陵国主重师之道。迎居报恩。号净慧禅师。次迁清凉。朝夕开法。诸方丛林咸仰风化。致异域有慕其法者涉远而至。师调机顺物斥滞磨昏。凡举古德三昧。或呈解请益。皆应病与药。随根入者不可胜纪。寻以韶国师等化旺东南。遂创立法眼宗旨。

论曰。禅门自洞山.临济.大仰各立门庭。至雪峰别出云门.玄沙。再世而出法眼。学者从而慕向之。繇而柝为五宗。窃观其应机说法。浩乎沛然。犹普贤之圆融华藏。弥勒之出现楼阁。维摩之搏取世界。孰敢拟议哉。凡自数公之后。代不乏贤。盖尝论禅宗本於妙悟。则具彻法眼。超佛知见。如大日轮曜耀天下。万机顿赴而纵夺自由。所以德山棒.临济喝如眼眼相对镜镜相照。自非大根上智莫能领其彷佛。何则。格外灵机非意识境界。迨乎接诱中下之机。则多方开示。犹恐学者不即谛信。乃始援引教中至极之说以助发挥。故达磨洞山有不违教之说。夫岂专守枯椿而已哉。若教乘学者则缘文义趣向。加以根器敏利。游学日久研磨浸清。索隐钩深。往往佛知见地可得而言也。致其铨量大教。立宗定趣。亦有假借宗师过量语句以为准衡。然此但见相似而已。若不彻悟心源。皆业识上光影。谓之死句亦谓之义路。以正眼照之。犹盲夫摸象。虽脊尾耳鬣仅得而知。然不若开眼全见之省力也。此宗门直指与义学相辽所从来远矣。是故禅称教外别传。而教不足以拟禅也。虽然。非教无以显禅之深。非禅无以臻教之妙。唯悟彻者兼资律仪高行而后融通自在也。世固有席福缘。挟左道。冒声势而显者。宗乘教典。戒律轨仪。漫然未尝一顾。直以禅门问答腐熟语句泛口传授。脂膏其吻。为道为禅展转欺诳。有不可胜言者。昔东坡所谓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戏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者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此正中末世之弊也。故今博采累朝外护圣贤绪余。及弘教秉律韵人胜士。兴失禅林宗师提纲警策法要。规仰司马文正公通鉴。裁成此书。凡二十有八卷。垂二十万言。将以遗诸后学。则予岂敢特欲前贤外护之迹。常存几案日见而讽咏之。惟是皇朝圣贤颂述吾教之作浩博尤多。附四圣御制序於左方。若其宅文。予之精力疲竭。于此而未遑纂辑。请俟后之作者云耳。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八(终)

 

猜你喜欢
  第六 增一法·佚名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卷三十六·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五·岱宗心泰
  种树品第七十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一卷·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欧阳竟无
  舒州投子山妙续大师语录·投子义青
  第二章 佛陀调伏龙及悬记·佚名
  俱舍论疏 第七卷·法宝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十·海明
  卷十·佚名
  华山法师辞世记·太虚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续法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深夜里听到的乐声·林徽因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静听着,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忒凄凉太薄弱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你和我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刘昫

    ○来俊臣 周兴 傅游艺 丘神勣 索元礼 侯思止 万国俊 来子珣 王弘义 郭霸 吉顼 姚绍之 周利贞 王旭 吉温  王钧 严安之 卢铉附  罗希奭 毛若虚 敬羽  裴升 毕曜附古今御天下者,其政有四:五帝尚仁,体

  • 卷九 善谋上第九·刘向

    齐桓公时,江国,黄国,小国也,在江淮之间。近楚,楚,大国也,数侵伐,欲灭取之;江人黄人患楚。齐桓公方存亡继绝,救危扶倾;尊周室,攘夷狄,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与诸侯方伐楚。江人、黄人慕桓公之义,来会盟于贯泽。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

  • 卷一下·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一下 【丁未】赧王元年秦侵义渠得二十五城○秦伐魏取曲沃又败韩师於岸门质其太子仓以和集览【岸门徐广曰颍隂岸亭是索隐曰

  • 卷八·昭梿

    ◎内务府定制自古宫禁,服御、饮食、燕好必须有专司之者,惟周礼分设各官统属冢宰,所以合宫府为一体,其制实为良美。后世人主皆委宦寺掌之,故阉人得以专擅,因之越俎犯章,干预国柄,皆因{目}御仆夫,不得其人故也。我朝龙兴之初,创

  • 卷十四·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四     宋 萧常 撰列传九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从昭烈入益州除广都长昭烈尝奄至广都见其邑事不理琬又沉醉大怒将加罪罚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纪昀

    列传唐 【七十】○唐七十李训郑注 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 韩约罗立言李孝本 顾师邕 李贞素 】李训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李训李训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训故宰相揆族孙质状魁梧敏于辩论多大言自标置擢进士第

  • 附录·佚名

    咏火轮车呈督帅吴中丞大澂赠张明远孝廉入都和张幼亦太守原韵甲午十二月癸亥,卫汝贵伏诛,诗以纪之闻台事有感感事五首闻和议定约,感赋三首沪上感咏十二首闻刘渊亭军门台南内渡癸丑章门病中感怀诸将四首(乙酉法人乞和,同时请

  • 胡村月令:采茶·胡兰成

    胡 村月令:采茶我乡下山地高寒,采茶先从平陽地方采起,自己的采了便帮人家采。亦有谷雨之前采的,叫雨前茶,但只是少量为供客之用。胡 村人是什麽都要长成了才拿来派用场,蚕豆必要荚里的豆粒七分饱满才摘来吃,黄瓜南瓜茄子才结

  • 萧坦之传·萧子显

    萧坦之,是南兰陵兰陵县人。祖父萧道济,曾任太中大夫。父亲萧欣祖,在世祖(萧赜)手下立有战功,官至武进县令。萧坦之与萧谌同族。开始任殿中将军,逐渐升至世祖中军刑狱参军。因为是皇室宗族而被任用。被任命为竟陵王征北参军

  • 吴成传·张廷玉

    吴成,辽阳人,初名买驴。父亲吴通伯,是元朝辽阳行省右丞。太祖时期,通伯父子随观童一起来归降。买驴改为现名,充任总旗,多次随从大军出塞。建文元年(1399),他被授予永平卫百户。后来投降燕王,随从作战,都有功,三次升级,任为都指挥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二·高晋

    目录河防【十八】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二河防恩县四女寺减水坝系明臣白昻治张秋决河于四女寺涵洞凿河分泄卫河之水至九龙口入老黄河归海雍正八年建设石坝寛八丈坝脊髙卫河底一丈一尺乾隆二十七年河臣张师载抚臣阿尔防

  • 卷一百三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五存旧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三十四【补本】郊特牲第十一礼记八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八郊特牲第十一礼记郑氏注【足利本】郊特牲至尚腵脩而

  • 禁藏第五十三·管仲

    禁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

  • 卷十九·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九六祖下三十五世临济宗潭州沩山五峰如学禅师关中临潼任氏子。参密云悟和尚。一夕茶话次。悟蓦伸脚曰。你作么生。师以脚踢之。悟笑曰。未在未在。师曰。和尚道看。悟倒卧。师曰。也只是困。悟曰。你又与

  • 浮石禪師語錄卷五·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蘇州府嘗熟福城禪寺語錄山門。云:「豁開戶牖,內外通徹;凡聖交參,龍蛇互入。」遂喝云:「須知香海寬洪,那比污池淺迮?」便入。佛殿。云:「佛者,覺也。佛在者裏,覺在甚麼處?」呈臥具,云:「無相國中留不住,月華影裏覓還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

    周作人著。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初版。著者作《自序》。收《红星佚史序》、《知堂文集序》、《桃园跋》等序跋文52篇。

  • 御纂诗义折中·乾隆

    二十卷,清乾隆著。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其书训释多参考古义,对汉以来各家之说的得失、异同,进行辨析。根据《毛传》、《郑笺》,不同意将《郑风》诸篇概作淫诗之说。书中分章多以郑玄为说,征事主要依据《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