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卷七·评论门三
南岳李岩老好睡,众人食罢下棋,岩老辄就枕。阅数局乃一展转,云:“我始一局,公几局矣?”东坡曰:“岩老常用四脚棋盘,只着一色黑子。昔与边韶敌手,今被陈抟饶先。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全无一物。”欧阳公诗云:“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殆类是也。
〔《百斛明珠》〕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诗也。文忠公最爱赏,以为不可及。此语诚可人意,然于公何足道?岂非厌饫刍豢反思螺蛤耶?
予在都下,有传太白诗者,其略曰“朝披云梦泽”,又曰“笠泽青茫茫”,此非世人语也,盖有见太白在酒肆而得此诗者。神仙之道,真不可度。绍圣元年九月,过广州,访崇道大师何德顺。有神仙降其室,因言女仙也,赋诗立成,有超逸绝尘语。或以其托于箕帚如世之紫姑神者疑之,然味其言,非紫姑所能至。
有入鬼狱群鸟兽者,而托于箕帚,岂足怪哉!崇道好事喜客,多与士大夫游,其必有以致哉!
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直至永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鹭双飞意自闲。”“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可以并驱争先矣。小生云:“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又云:“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亦庶几焉。
乐天为王涯所诬,谪江州司马。甘露之祸,乐天在洛,适游香山寺,有诗云:“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盖悲之也。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可信。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马后夫人见大练乃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聊为好事一笑。永叔尝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成几何?”
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见南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盖灭没于波问耳。而宋敏求谓予曰“鸥不解没”,改作波字。改此觉一篇神气索然。
唐末五代文章衰尽。诗有贯休,书有亚栖,村俗之气大率相似。如苏子美家收藏张长史书云:“隔帘歌已俊,对面貌弥精。”语既凡恶,而字画真亚栖之流。
近见曾子固编李太白诗,自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百篇,皆贯休以下词格。二人者皆号有识,故知者深可怪。如白乐天《赠徐凝》,韩退之《赠贾岛》之类,皆世俗无知者所托,此不足怪。
杜子美诗云“自平宫中吕太一”,世莫晓其义,而妄者至以为唐时有“自平宫”。偶读《明皇实录》有中官吕太一叛广南,此诗故云,而下文有南海收珠之语。见书不广,而轻改文字,鲜不为笑也。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难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生,则见役于物非失此生耶?
贵公子雪中饮醉,临槛向风曰:“爽哉,此风!”左右皆泣下,贵公子惊问之,曰:“吾父昔日以爽亡。”楚襄登台,有风飒然而至,王曰:“快哉,此风!
寡人与众共者耶?”宋玉讥之曰:“此独大王之风,庶人安得而共之?”不知者以为谄也;知之者以为风也。唐文宗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之曰:“薰风自甫来,殿阁生微凉。”惜乎,宋玉不在旁也。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ソ紫{艹累}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唐末有人见作是诗,其辞气殆是李谪仙。予都下见有人携一纸文书,字则颜鲁公也。墨迹如未干,纸亦新健。其首两句云:“朝披云梦泽,笠钓青茫茫。”此语非太白不能道。
南都王谊伯书江滨驿垣谓:子美诗历五季兵火,多舛缺奇异,虽经其祖父公所理,尚有疑阙者。谊伯谓“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盖是题下注,断自“我昔游锦城”为首句。谊伯误矣。盖子美诗备诸家体,非必率合程度侃侃者然也。是篇句处凡五杜鹃,岂可以文害辞辞害意耶?原子美之意,类有所感托物以发者也。亦六义之比兴、《离骚》之法欤?按《博物志》: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百鸟为饲之,今江东所谓“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是也。且禽鸟之微,知有所尊,故子美诗云“重是古帝魂”,又“礼若奉至尊”,子美盖讥当时之刺史有不禽鸟若也。唐自明皇已后,天步多棘,刺史能造次不忘于君者,可得而考:严武在蜀虽横敛刻薄,而实资中原,是“西川有杜鹃”耳。其不虔王命,负固以自抗,擅军旅,绝贡赋,如杜克逊在梓州为朝廷西顾忧,是“东川无杜鹃”耳。至于涪万云安刺史,微不可考。凡其尊君者,为有也,怀贰者为无也,不在夫杜鹃真有无也。谊伯以为来东川,闻杜鹃声烦而急,乃始疑子美诗跋纸上语。又云子美不应叠用韵。子美自我作古,叠用韵无害于为诗。仆见如此,谊伯博学强辨,殆必有以折衷之。
《悲陈陶》云“四十万人同日死”,此房之败也。《唐书》作陈涛,不知孰是。时既败,犹欲持重有所伺;而中人邢延恩促战,遂大败。故此次篇《悲长坂》云:“焉得附书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后出塞》云:“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跃马三十年,恐辜明主恩。”云云,“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味此诗,盖禄山反时,其将帅有脱身归国而禄山尽杀其妻子者,不知其姓名,可恨也。
《忆昔》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谓李辅国也。“张后不乐上为忙”,谓肃宗张皇后也。“为留猛士守未央”,谓郭子仪夺兵柄入宿卫也。
子美自许稷与契,人未必许也。然其诗云:“舜举十六相,身尊道更高。秦时用商鞅,法令如牛毛。”自是稷契辈人口中语也。又云:“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又曰:“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乃知子美诗尚有事在。
玉川子作《月蚀诗》云:“岁星坐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详味此诗,则董秦当是无功而享厚禄。董秦,李忠臣也,天宝末骄将,屡立战功,虽粗官亦颇知忠义。代宗时,吐蕃犯阙,征兵,忠臣即日赴难。或劝择日,忠臣怒曰:“君父在难,乃择日也?”后卒污朱Г伪命诛。考其始终,非无功而享厚禄者,不知玉川子何以有此句。
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王焘集《外台秘要》,有《代茶饮子》一首云:“格韵高绝,惟山居野人,乃当作之。”予尝依法治服,其利鬲调中,信如所云;而其气味乃一服煮散耳。
与茶了无干涉。薛能诗云:“粗官乞与真抛掷,赖有诗情合得尝。”又作《鸟嘴》诗曰:“盐损添宜戒,姜宜煮更夸。”乃知唐人之于茶,盖有河朔脂麻气也。
〔并同前〕
老杜云:“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谓张镐也。萧嵩荐之,云:“用之为帝王师,不用则穷谷一叟尔。”〔同前〕
长沙天策府诸学士所著文章擅名者,惟徐东野李洪皋耳。然其诗皆浮脆轻艳,铅华歌舞,一时尊俎间语。独东野《赠江处士》一篇可采,曰:“门在松阴里,山僧几度过。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绿萝。金乌兼玉兔,年几奈公何?”〔《玉壶清话》〕
《将进酒》,魏谓之“平关中”,吴谓之“《章洪德》”,晋谓之“《因时运》”,梁谓之“《石首扃》”,齐谓之“《破侯景》”,周谓之“《取巴蜀》”。
李白所拟,直劝岑夫子丹丘生饮耳。李贺深于乐府,至于此作,其辞亦曰:“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嗟乎,作诗者摆落鄙近以得意外趣者,古今难矣。〔《乐府集》〕
《君马黄》古词云:“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终言:“美人归以南,归以北,驾车驰马令我伤。”李白拟之,遂有“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其末云,“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自能驰骋,不与古人同圈模,非远非近,此可谓善学诗者欤!
《日出东南隅行》古词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旧说邯郸女子姓秦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仁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陌上,赵王登楼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罗敷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今其词乃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论者病其不同。大抵诗人感咏,随所命意,不必尽当其事,所谓不以辞害意也。且“发乎情,止乎礼义”,古诗之风也。今次是诗,盖将体原其迹,而以辨丽是逞,约之以义,殆有所未合。
而卢思道傅纟宰张正见复不究明,更为祖述,使若其夫不有东方骑,不为侍中郎,不作专城居,乃得从使君之载欤?如刘邈王筠之作,蚕不饥,日未暮,亦安得彷徨为使君留哉!萧殷谋曾不足道,而沈君攸所谓“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
者,庶几焉。故秋胡妇曰:“妇人当采桑力作以养舅姑,亦不愿人之金。”此真烈之辞耳。余尝拟古作一篇,以著罗敷所以待使君之当然者,直欲规诸子以就雅正,岂固与古人争驱哉?其词曰:“罗敷十五六,采桑城南道。脸媚夺朝霞,蛾眉淡初扫。桑枝间桃树,不见桃花好。采桑未盈筐,春寒蚕欲老。使君从南来,黄金络马脑。调笑一不顾,东风摇百草。”
《玄云》,《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丰荒之。云黑为水。魏刘挨诗曰:“玄云起高岳,中朝弥八方。”《春秋孔演图》曰:黄帝之将兴,黄云升于堂。文命之候,玄龙冲云。汉曲名岂谓是乎!
《陇头吟》,陇州有大陇、小陇二山,即天水大坂也。古词云:“陇头流水鸣幽咽,遥望秦川肠欲绝。”作是诗者,著征役之思耳。
《关山月》,《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济黄河》,《援神契》:黄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河。í元《水经》云:河源出昆仑之墟。《山海经》:昆仑纵横万里,高万有一千里,有青白赤黑河环其墟,其泉出东北陬,屈向东南流为中国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发源乃入中国常然。《尔雅》:河出昆仑墟,色白。由此言之,今之黄河,所谓白河也。
而《物理论》乃云河色黄赤。
《渡易水曲》,荆轲去燕入秦,渡易水,为之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后如吴均所作,虽叙征虏事,盖亦取轲感激之意。
《董逃行》,言神事,傅休奕《九秋篇》十二章,乃叙夫妇别离之思。梁简文赋《行幸甘泉宫歌》复云“董桃律金紫,贤妻侍禁中”,疑若引董贤及子瑕残桃事;终云“不羡神仙侣,排烟逐驾鸿”,皆所未详。按《汉武内传》:王母觞帝,命侍女索桃,剩桃七枚,大如鸭子形,色正青。以四枚啖帝,因自食其三。
帝收余核。王母问何为,帝曰:“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岁一生实,奈何?”帝乃止。于是数过,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笙觞。作者取诸此耶?
《桃叶歌》,桃叶,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词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今秦淮口有桃叶渡,即其事也。古人载桃叶答献之,乃《团扇》辞,盖传者误也。
《团扇歇》,晋中书令王珉好持白团扇,其诗人谢芳歌之,因以为名。一说:珉与嫂婢有情好甚笃,嫂鞭挞过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持白团扇,其婢故制《白团扇歌》以赠珉,云:“团扇复团扇,许持自遮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大垂手》,舞貌也,《楚辞》曰:“二八齐容起郑舞,衽若交竿舞案下。”
梁刘孝标《舞诗》曰:“转袖随歌发,顿履赴弦余。度行过接手,回身乍敛裾。”
《胡姬年十五》,李白《乐府》有《白鼻》,其词曰:“银鞍白鼻,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且就胡姬饮。”
《豫章行》,豫章,邑名,汉南昌县,隋为豫章,有豫章江,江连九江,有钓矶。陶侃少时尝宿此,夜闻人唱声如量米者;访之,吴时有度支于此亡。今考傅玄陆士衡辈所作,多叙别离怨恨思,即知豫章昔为华艳盛丽之区耳。至唐,杜牧诗尚过称其侈靡焉。
《走马引》,樗里牧恭所作也。为父报怨杀人,亡匿山下。有天马夜降,围其室而鸣。觉,闻其声以为吏追,乃奔去。旦观乃天马迹。因惕然大悟曰:“吾之所处将危乎!”遂荷杖去入沂泽中,援琴而鼓之,为天马声,曰《走马引》。
而张敞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风俗曰:“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言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驱驰不止,至于死。故张率作此引曰:“敛辔且归去,吾畏路旁儿。”
《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所造。时为江州刺史,闻命而哭,文帝怪之,召还家,大惧。妓妾夜闻乌啼,叩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及改为南州,因作此歇,诃云:“笼窗窗不开,夜夜忆郎来。”今所传非义庆本旨。词曰:“歌舞诸少年,娉婷无种则。┡蒲花可怜,闻名不相识。”
《雀乳空城中》,晋傅玄诗曰:“鹊巢立城侧,雀乳空井中。居不附龙凤,尝思蛇与虫。”今集所载作“空城中”者非也。故刘孝威词云:“辘轳丝绠绝,桔槔金藓稠。”〔并同前〕
陶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此语;非余老农,亦不识此语之妙。〔《王直方诗话》〕
陈无已有《除官》一篇云:“扶老趋严诏,徐行及圣时。端能几字正,敢恨十年违!肯著金根谬,宁辞乳媪讥!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临川饶次守云:“此诗不作可也,才得一正字,亦未须云趋严诏。”无己后作谢启复曰:“名虽文字之选,实为将相之储。”又云:“头童齿豁,敢辞乳媪之讥;闻浅见轻,益畏金根之谬。”
沈存中云: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盖以鸡对杨,皆为假借。田承君曰:“鸡黍两事,那得似杨梅耶?”
晁美叔秘监尝因谒先君曰:“昔人有一联云,‘平生不到处,落日独行时’,惟公家使诗着此。”盖崔涂诗也。余后见李阳冰所题《阮客旧居》云:“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亦相类。
潘老作《洪氏励壳轩》云:“封胡羯末谢,龟驹玉鸿洪。千载望四谢,四洪天壤同。”为龟父、驹父、玉父、鸿父也。时人以为急口令。
欧阳知贡举日,有诗云:“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绝为奇妙。
故圣俞作诗云:“食叶蚕声句偏美,当时曾记赋初成。〔一云将成〕”
田承君云:“池塘生春草”,盖是病起忽然见此为可喜,而能道之,所以为贵。
李希声云:见文潜外生言:文潜每作诗,其有用得妙处,必自记录。如《法云会中怀无咎》云“独觉欠此翁”,自以“欠”字颇佳。〔并同前〕
有周知微者,字明老,为晋州县尉。到官不数月,不告于州而径来京师。人间其故,云:“我欲求教授。”至京求知己不得,大醉,一夕而卒。然为诗有可喜者,如《观临淮双头白莲图》云:“既不学叔隗、季隗南归晋,又不学大乔、小乔东入吴。一种桃根与桃叶,若为化作双芙蕖?临淮政成有余暇,坐令华屋生潇洒。鹅溪一幅万里宽,移得断江入图画。天空水阔江茫茫,想见女英与娥皇。
九疑云深苍梧远,冰姿泣露不成妆。苦心抱恨何年了?香骨应甘没秋草。不如回首谢秋风,分作尹邢来汉宫。”又作《上巳日寒食》云:“疾风暮雨悲游子,峻岭崇山非故乡。”亦可赏,而其狂未见其比。〔《古今诗话》〕
晁以道云:“王禹玉诗,世号至宝丹,以其多使珍宝,如黄金必以白玉为对。
有人云:“诗能穷人,且试强作些富贵语看,如何?”其人数日搜索,云止得一联,云:“胫艇化为红玳瑁,眼睛变作碧琉璃。”余为之绝倒。
舒王有诗云:“箨龙将雨绕山行”,而周次元有《游天竺观》诗亦云“竹龙驱水转山鸣”,余以为当与秦少游同科。
欧阳文忠公云:唐人有“姑苏台下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说者云:“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于鹄《送宫人入道诗》云:“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而白乐天亦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亦云:“悠然旅榜闲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岂唐人多用此语耶?倘非递相沿袭,恐必有说。〔并同前〕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六十九·彭定求 ●灌园记目录·张凤翼 第四回 卖发王家孝传龙氏·佚名 第二十二出 邹林会试·王世贞 同乐院燕青博鱼·臧懋循 四杰·闻一多 三家宫词巻上·毛晋 三体唐诗原序·周弼 卷二百五十一·曹学佺 卷六十九·陈焯 卷五十四·陈焯 卷三十一·陈元龙 卷二十三·陈廷敬 李俊民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