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我今依瑜伽金刚顶经。说宝部虚空藏菩萨真言教法。为愍念在家山家。薄福少德乏少资具者。所求世间出世间胜愿多不遂意。若依此教法修行。业报等障皆悉消除。福德增长心神适悦。净信大乘利乐有情。心无退转。世出世间所有财宝悉皆获得。于一切众生能作利益。一称一念所得福聚尚犹虚空。何况作意如法修行。所愿必获殊胜成就。行者先应入灌顶道场。亲对师前受得仪轨。或于山间静处。或于寺舍随所乐处。建立精室作一方坛。随其大小。以瞿摩夷涂地。作八曼茶罗。周匝悬幡。上安天盖。于坛西面安虚空藏菩萨像。持诵者坛东对像念诵。以种种时华散于坛上。烧香灯明饮食果子。随力所办以为供养。每入道场。对尊像前五体投地。礼一切如来及诸圣众。即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已。然后结跏趺坐。或半跏随意而坐端身正念。当以涂香用涂二手。虚心合掌如未敷莲华。诵清净真言三遍或七遍顶上散印。则三业清净以成胜义澡浴。净三业真言曰。

唵舜(入)第耨戍(引)驮曩(引)耶娑啰(二合引)贺(引)

次结佛部心三昧耶印。

以止观十度。内相叉作拳。以禅智并竖。结印成已。观想诸佛遍满虚空。即诵佛部心真言三遍。顶上散印真言曰。

唵尔曩尔迦(半音)娑嚩(二合引)贺(引)

次结莲华部心三昧耶印。

准前佛部心印。智度屈入掌。直竖禅度。结此契已。想于一切如来右边。有观自在菩萨并诸眷属。印诵莲华部心真言三遍。顶上右散印真言曰。

唵阿(去引)嚧(引)力迦(半音)娑嚩(二合引)贺(引)

次结金刚部心三昧耶印。

准前佛部心印。以禅度屈入掌。直竖智度。想于一切如来左边。有金刚手菩萨并诸眷属。即诵金刚部心真言三遍。顶左散印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地力(二合)迦(半音)娑嚩(二合引)贺

次结被甲护身印。

以观羽禅度横于掌内。以进忍戒檀四度。握拳结此契成印身五处所谓印额右肩左肩心喉。是名五处护身真言曰。

唵步(引)入嚩(二合)罗吽(引)

由结此印加持五处。即成被金刚光焰坚固甲胄。一切诸魔不能障难。所持真言速得成就。

次结请虚空藏菩萨印。

二羽金刚缚。直竖忍愿。反蹙如宝形。进力各屈如钩。想于坛中有宝楼阁。于楼阁内有八叶开敷莲华。诵真言四遍。以进力向身招之。本尊并及眷属皆来集会。迎请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去)誐哆(引)毗囇(引)迦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萨嚩(引)舍(引)跛哩布啰迦弱吽鑁斛(引)怛囕(二合引)

次结军吒利身印。

以檀慧右押左。相叉入掌。以戒方并押交上。以禅智并押戒方。以忍愿直竖头相拄。进力屈如钩。作三股杵形。即诵军吒利真言。随诵以印。左旋三匝辟除一切诸魔。右转三匝便成结界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耶娜莫室战(二合)拏摩贺嚩日啰(二合)矩噜(二合引)驮(引)耶唵户鲁户鲁底瑟姹(二合)底瑟姹(二合)满驮满驮贺曩贺曩阿密哩(二合)帝吽发吒娑嚩(二合引)贺(引)

次献遏伽水。

行者常于坛上。近膝置二净器。满盛香水以为遏伽。初迎请时献右边者。后奉送时献左边者。每奉献时二羽捧遏伽器。当额奉献。即诵真言想浴本尊及诸圣众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娜迦吽

次结献莲华座印。

以二羽虚心合掌。以檀慧禅智各头相著。余中间六度微屈。头相离犹如开敷莲华叶形真言曰。

唵迦么攞娑嚩(二合)贺(引)

由结此印真言加持。一切圣众并及本尊。皆得七宝莲华为座。

次结大虚空藏普通供养印。

以二羽合掌。以戒方二度外缚。以进力反蹙如宝形。结成契已。诵真言四遍。普供养真言曰。

唵誐誐曩三(去)婆(去)嚩(引)嚩日啰(二合)斛(引)

想从印出生无量种种供养香花灯烛涂香饮食宝幢幡盖。即于本尊及一切圣众前。则成就真实广大供养。

次结羯磨印。

以止羽当心仰掌。以智力相捻。反屈力度如宝形。以观羽仰掌。向前作施愿势结此契已作是思惟。我身即同虚空藏菩萨即诵羯磨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啰怛弩(二合引鼻声)憾

由作此观加持故。行者自身即等同本尊虚空藏菩萨。

次结三昧耶印。

以二羽金刚缚。进力反蹙如宝形。禅智并竖置于当心。即诵三昧耶真言七遍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吽

即取水精念珠安于掌中。合掌当心。诵加持念珠真言三遍真言曰。

唵尾嚧(引)左曩么攞娑嚩(二合)贺(引)

则捧珠安于顶上。发是愿言。十方世界所有修真言行者。彼所受持一切真言。愿速成就。即止羽承珠。观羽当心。移珠不缓不急。心离散乱。或千或百限数毕已。捧珠顶戴又发是愿。一切有情所希望。世出世间殊胜果报。以我念诵福力。速令成就。即安珠于本处。复结本尊三昧耶印。诵三昧耶真言七遍。顶上散印。又结普供养印诵普通供养真言七遍。顶上散印诵虚空藏菩萨赞叹曰。

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素(上)嚩日啰(二合)啰他(二合一)嚩日啰(二合引)迦(引)舍摩贺(引)么柅(二)阿(去引)迦(引)舍[卄/(阿-可+辛)/木]婆(去)嚩日啰(二合)茶(驮夜反三)嚩日啰(二合)[卄/(阿-可+辛)/木]婆(去)曩谟(引)窣堵(二合)帝(四)

诵赞叹已。即取左边阏伽。当额奉献。即结前军吒利印。左旋一匝解界。次结三昧耶印。奉送一切圣众。奉送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穆

举印安顶上。诵真言七遍。即成奉送一切圣众。复结三部心三昧耶各诵三遍。次结护身印。如前印于五处。即礼佛发愿随意出道场。转读大乘印佛印塔。广行檀施常须饶益一切有情。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玄奘译)·佚名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中·佚名
  雪霁便行·佚名
  卷第四·佚名
  西藏剌麻溯源·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九[宋磻]·惟白
  卷第六·通云
  三论玄义·吉藏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六·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圆晖
  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二·道乐
  四 集·佚名
  实用佛学辞典序·太虚
  卷二十九·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亚·唐圭璋

      亚字亚之,维扬(今杨州)人。咸平五年(1002)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官至太常少卿。好为药名诗。有陈亚之集,不传。   生查子   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

  • 杨立斋·隋树森

    杨立斋,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风烟花柳”。明代亦有一曲家杨立斋,其曲见明·陈所闻《南宫词纪》。 套数 【般涉调】哨遍 张五牛、商正叔编《双渐小卿》,赵真卿善歌,立

  • 卷三百四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海陵稿宋伯仁【二】简吴荆溪薄宦从来错宁容着意求自惭千里梦空作【去声】一畨愁笑我人如昨知心两未休荆溪清彻底愿泊钓鱼舟学馆闲题据见定时俱是足

  • 苇碧轩诗钞·吴之振

    翁卷思远客涉夏思巳深,感秋念愈迫。思念皆为谁,为彼远行客。客行曷辰休,怅望朝复夕。出门虚有待,命驾焉所適。邈邈阻前欢,悠悠抱今戚。中庭一株橘,嘉实转金碧。爰意花开时,花边语离析。惜此不忍餐,留之候君摘。拟君君未来,回肠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四·汪楫

      崇禎三年五月   ○崇禎三年五月   三年庚午五月庚辰朔免朝   太康伯張國紀借車運米并輸運資優旨覈收   辛巳吏部尚書王永光一品考滿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山東廵撫沈珣捐資七百兩助餉命到日覈收  

  • 附三·方诗铭

    [附三]《路史》所引《纪年》辑证(次序据《订补》)[一]《汲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发挥》卷五案:韩愈《黄陵庙碑》云:‘舜陟方乃死。……余谓《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此引《纪年》乃韩

  • 陈夷行传·刘昫

    陈夷行字周道,颍川人。祖父陈忠,父亲陈邑。陈夷行在宪宗元和七年(812)考中进士,多次被朝廷派往地方负责特殊事务的使臣府署召用。敬宗宝历末年(825),陈夷行由侍御史改任虞部员外郎,都是在朝廷的东都分设机构任职。文宗太和

  •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战国策校注序 国策史家者流也其文辩博有焕而明有婉而微有约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自汉称为战国策杂以短长之号而有苏张纵横之说学者讳之置不论非也夫史氏之法具记一时事辞善恶必书初无所决择楚曰檮杌书恶也鲁曰春秋善

  • 卷二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二十天文略【三】日月七政宿度日月五星皆有宿度古以十二宫定于二十八宿故宿度逐岁不同者经度亦因而不同今以二十八宿历于十二宫故宿度逐岁有差而经度终古不

  • 谏诤章第十五·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说明为人子、为人臣看到自己的父母、领导有过失,有劝谏的义务,需要帮助他们改过。【原文】曾子曰:&ldquo;若夫(1)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2)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rdquo;子曰:&ldquo;是何言

  •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冦仇第二十五·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晏子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国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忠,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

  • 卷九·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九安溪 李光坡 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目録曰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疏曰下文云六豆六簋又设庶馐十六豆此是下大夫小聘之礼下乃别云上大夫八豆八簋庶馐二十豆是

  • 卷十六·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六    宋 王安石 撰秋官三大行人掌大賔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

  • 自序·冯友兰

    小史①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

  • 本相猗致经正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

  • 茶道·佚名

    一休禅师的弟子珠光一向有打盹的习惯,致使在公共场合里常常失态,为此他非常苦恼,便前去请教医生,医生劝珠光应多喝茶;珠光听从医生的指示,而后果真不再打盹了。因此,他逐渐喜欢喝茶,且认为喝茶时也应具备礼节,于

  • 三坛传戒正范卷一·读体

      金陵宝华山司律沙门 读体 撰初坛授沙弥戒前请戒忏悔仪净堂集众第一凡欲作法。须先结界。若三重界相如法。无诸妨碍。乃能成办一切。所谓律制僧居。必依结界。僧弘律制。岂越於斯。初发心者。来入伽蓝从僧乞戒。

  • 漆园指通·净挺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