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俗度世品第十

佛告持人,菩萨何谓菩萨得晓了知现世度世经典之要。云何名曰现世度世。若有菩萨常顺思惟现世度世。云何顺思。何谓现世法。何谓度世法。若有住于颠倒法行皆从想有。由因缘生合于虚妄。有二缘立从二想生。一从虚妄。二从无生。其虚妄语欺迷惑法。得愚冥想犹如小儿。执若干种画于虚空。虚妄经行愚冥凡夫。想云有世。计其世俗皆归坏败。麋散悉尽以见一切世俗诸法从虚欺惑。所因无作本无所生。阴种诸入皆从缘对。色声香味触。由因缘法。不说色缘。犹愚凡夫心有所猗。所以诸见因无数见。而有猗着。若彼种性放存穷匮。令世间见处在颠倒。所睹世法度世在彼为何所是。世俗之法真谛如有。达其本净是为度世。明不求世了不可得。度世亦然。若不能得现世度世。无现世及度世业。宣其度世现世本净。何谓宣布度世之业。若世本净至于度世。所以者何。永不可得。现世本净悉空。其世亦然。本以自然世本净寂。以世自然世净寂然。计世俗法无究竟成。当作是观。现世度世悉不可得。不得度世不着于世不念度世。以不念世及度世者不与世谛。所以者何。以觉晓了世间悉虚欺诈惑法。以能睹见世猗虚无。不想于世不慕度世。所以者何。佛言:持人。所云世者谓五盛阴也。贪求合会一切世法。明知求阴永不可得。五阴自然而不可得。五阴本净亦不可得。五阴无来去无所至。凑处不可得。是曰度世。不知五阴所归处所也。以无五阴诸种本净及诸衰入之本净也。若有菩萨观于世俗之法。悉无所见以合度世。不见度世不与世合,则无有世惟睹度世。在于度世不见世法。而有异持也。不转二法云是世俗。是度世法。所以者何。持人。其所在世解世本末本无所有。度世亦然。虽见有世悉无世法。所作分别度世俱同。以了无世。假使有人。心自念言:世俗别异度世不同,则于其人佛不兴世。虽佛出世。普世颠倒。无发道行用真正解。以慧察世颁宣经法。处世颠倒贪受于世而救济之。故曰度世也。是故持人。用真正解以慧察之晓了世倒。故曰度世也。如来出世普通诸法。世俗度世皆无有二。以真正慧观察造证。故为宣布度世之法。佛言:持人。不以是法游于世间。无所至凑无所消除。不猗世诤乃得世义。不念度世晓了世辞。达本所想以着想二。不解能达如是像法,则无济者不能解了不畅度世。所以者何。用二行故。其二行者不能解了世俗度世。菩萨如是方便晓了一切诸法。现世度世靡所不达。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多罗那他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目錄·牧云通门
  讥谤品第十七·佚名
  卷之十七·即非如一
  普陀洛迦新志卷三·王亨彦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下·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六·念常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正文·佚名
  应破之迷梦与应生之觉悟·太虚
  卷第三·佚名
  禅门章·智顗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宗喀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七·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唱唱集卷七宋 邵浩 编东坡定恵院寓居月夜偶出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栁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 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二段弘古段弘古澧州人吕温守道州尝客焉後谒窦羣容州殁旅舍诗一首奉陪吕使君【一作郎中】楼上夜【一本下有把火二字】看花城上芳园花满枝城头太守夜看时为【一作与】报林中高举烛感人

  • 卷三十七·毕沅

      ◎宋纪三十七 ∷起柔兆摄提格四月,尽屠维大荒落七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夏,四月,安德节度推官李佑,唐庄宗曾孙也,上书求便官以洒扫陵庙,因改授西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六·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六月。癸卯朔。以京师及山西得雨。上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以祈雨灵验。命顺天府派员恭送铁牌至邯郸县龙神庙祀谢。毋庸送往山西并加封号曰、灵应昭佑宏济永泽圣井龙神颁扁额曰仁畅惠渥。  ○

  • 阿荣传·宋濂

    阿荣,字存初,姓怯烈氏。其父按摊为中书右丞。阿荣自幼就侍奉武宗,加入宿卫禁军,后官至湖南道宣慰副使。温迪罕为湖南宣抚使。事无大小都交阿荣主持办理。当时各郡发生饥荒,阿荣把自己的俸禄拿一部分买米煮粥,赈济饥民。广西

  • 胡松传·张廷玉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东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后调职为南京礼部郎中,历任山西提学副使。嘉靖三十年(1551)秋天,他奏上边关要

  • 第八章 10·辜鸿铭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辜讲孔子说:“勇敢的人如果以贫穷为耻,必定会去犯罪;一个道德不高尚的人,如果受到的怨恨太多,也必定会去犯罪。”

  • 大略第二十七·荀况

    [题解]本篇收集了荀子的学生平时所记下的荀子言论,因为这些言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用某一词语来概括,而这些言论从总体上来看大都比较概括简要,可以反映出荀子思想的大概,所以编者把它总题为“大略”。

  • 风雨·佚名

    ——在幻想中苦苦期待【原文】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廖④!风雨如晦⑤,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释】①喈喈(jie):鸡叫的声音。②云:语气助词,无

  • 自在王菩萨经卷下·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自在王。何谓菩萨摩诃萨谛智。求声闻者。以谛法证声闻解脱。菩萨得此谛而不证解脱。是名自在。求辟支佛者。以谛法证辟支佛解脱。菩萨得此谛而不证解脱。是名自在。谛智者。苦谛虚妄知见。云何知见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序品下三人中之龙去明位。人中龙者出方便位。位阶十地者住真实位。安住不动者本际常寂。方便现身者遍下地法界化益。四其名曰下。列名。一恒沙众但列二人

  • 维摩义记卷第三(末)·慧远

    下明所成。所行是其功用之道所成是其无功用德。所成有二。一所成人。二所成事。依前利他化益天女。成就出世不思议德名所成人。依前自利。成就净报所居之室具八未有名所成事。此皆寄约维摩显之。理通一切。文中有三。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一·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小乘失译经目一卷(四百二十四部六百三十六卷)右失译经者。兴废递更经全失主。故今编之贻诸后代。大乘居先小乘于后。大乘失译经·佛名经一部三卷·佛名经一部十卷&middo

  • 摄 颂·多罗那他

    明示具足吉祥、吉祥所庄严、吉祥生处、正法宝在圣地如何弘扬情况,遍出愿求。敬礼佛佛子及弟子等。自从法界天路来,相好饰以帝释弓,事业如降甘露霖,稽首能仁云自在。于此熟精书史辈,纪述圣域史传时,譬如贫人陈贾货,竭力亦复见

  • 水云集·谭处端

    全称《谭先生水云集》。道教书,3卷,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金代道士谭处端撰。三卷。收诗词歌颂二百四十余首,示门人语录一则。内容多宣传全真教旨,主张儒释道三教由来是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以钟吕海蟾为全真三祖。集中

  •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净源

    宋晋水高丽国沙门净源述,大意宗天亲论,而讹谓是马鸣论,可见考订之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