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惟净译)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诸智具足。何等为十。一者人无我智。二者法无我智。三者无方分智。四者知定境界智。五者加持智。六者不坏智。七者善观一切有情诸行智。八者无发悟智。九者善解一切法相智。十者出世间智。云何是人无我智。谓若菩萨观诸蕴生及诸蕴灭。若蕴生时。观法无实虚妄不坚。若蕴灭时。观法离散亦无所至。菩萨作是思惟。此诸蕴中。无我人有情寿者养者,而愚夫异生执著於我乃起是念。蕴中有我邪。我中有蕴邪。我不是蕴邪。蕴不是我邪。由是计执不了真实。由不了故如旋火轮展转生死。菩萨於如是法悉如实知。是为菩萨人无我智。云何是法无我智。谓若菩萨若诸法成若诸法坏悉如实知。菩萨作是思惟。此於假法之中分别建立。而彼诸法无实自性。乃至文字亦无自性。但唯忆想分别。世俗所行不应於彼而生取著。然其世俗假借诸法而亦非无。谓以诸法藉缘而有。法从缘生法从缘灭。如是等法菩萨悉知。是为菩萨法无我智。云何是无方分智。所谓菩萨之智无局方分。非但一刹那中智能随转。第二刹那智不随转。何以故?菩萨之智於刹那中。普遍一切随转随现。是为菩萨无方分智。云何是知定境界智。谓若菩萨能知声闻所修之定。知缘觉定。知菩萨定。知如来定。若声闻所修禅定境界菩萨随知。若缘觉所修禅定境界菩萨随知。若菩萨所修禅定境界菩萨随知。若如来所行禅定境界菩萨亦知。然非宿报所成己之智力而能了知。但以如来威神力故乃能知之。馀诸定法以自智力悉可了知。是为菩萨知定境界智。云何是加持之智。谓若菩萨於声闻所有加持之法如说能知。缘觉加持如说能知。菩萨加持如说能知。况复於馀诸有情邪。是为菩萨加持之智。云何是不坏智。谓若菩萨得不坏智已,诸魔外道及一切声闻缘觉无能沮坏。是为菩萨不坏智。云何是能观一切有情诸行智。谓若菩萨以其无著无断清净之智。普观一切有情界中而悉能见。或有有情发菩提心者,或有不发菩提心者,或有满足菩提行者,或有不满足菩提行者,或有住初地者,或有乃至住十地者,或有现成正觉者,或有成正觉已转法轮者,或有广作一切化利事已入大涅槃者,或有入声闻乘涅槃者,或有入缘觉乘涅槃者,或有生於善趣之者,或有生於恶趣之者,此如是等。菩萨之智悉能观察。是为菩萨观一切有情诸行智。云何是无发悟智。所谓菩萨於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悉无发悟。而菩萨之智自然常转。譬如人睡俱无动作。而出入息自然常转。菩萨之智亦复如是,於一切处无碍而转。是为菩萨无发悟智。云何是知一切法智。谓若菩萨善知一切法平等之相。一相。种种相。如幻相。虚妄分别等相。悉如实知。是为菩萨知一切法相智。云何是出世间智。谓若菩萨具无漏智。出过一切世间之智。是为菩萨出世间智。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诸智具足。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胜行如地。何等为十。一者如地广大无量。二者存济一切有情。三者远离损恼饶益等育有情。四者普能容受大法雲雨。五者为诸有情共所依止。六者能生善法种子。七者为大宝器。八者为大妙药。九者不可倾动。十者不生惊怖。善男子,云何是如地广大无量。譬如大地周遍广大无其限量。菩萨亦复如是,福智胜行周遍广大无其限量。是为菩萨如地广大无量。云何是存济一切有情。譬如大地周给一切有情彼彼所须受用之物。菩萨亦复如是,以施戒忍精进禅慧等法。及无数种菩提行法。随其所应普能摄受化度有情。是为菩萨存济一切有情。云何是远离损恼饶益等育有情。譬如大地损恼无戚饶益无忻无此二想。菩萨亦复如是,於诸有情损恼无戚饶益无忻平等利乐。於一切处不生忻戚。是为菩萨远离损恼饶益等育有情。云何是普能容受大法雲雨。譬如大地大雲含润一切悉能容受任持。菩萨亦复如是,如来兴大密雲注大法雨。如其所说悉能容受亦悉任持。是为菩萨普能容受大法雲雨。云何是为诸有情共所依止。譬如大地一切有情若行若止悉依於地。菩萨亦复如是,一切有情依止菩萨故。生於善趣向涅槃道。是为菩萨为诸有情共所依止。云何是能生善法种子。譬如大地一切种子依地而植依地而生。菩萨亦复如是,一切有情善法种子。悉依菩萨种植生长。是为菩萨能生善法种子。云何是为大宝器。譬如大地种种珍宝由地而生。是故地者即大宝器。菩萨亦复如是,种种功德智宝皆由菩萨所现。是故菩萨即大宝器。是为菩萨为大宝器。云何是为大妙药。譬如大地世间所有一切药草。悉依地生而能治疗种种病苦。菩萨亦复如是,现大法药普疗世间一切有情诸烦恼病。是为菩萨为大法药。云何是不倾动。譬如大地一切蚊蚋虻虫湿生等类。及彼大风不能倾动。菩萨亦复如是,一切有情所起内外诸缘苦恼等事悉不能动。是为菩萨不可倾动。云何是不生惊怖。譬如大地一切龙王鹿王哮吼震响。闻已皆悉不生惊怖。菩萨亦复如是,闻诸魔外道声已不生惊怖。是为菩萨不生惊怖。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如地。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水。何等为十。一者善法如水流润赴下。二者种植诸善法种。三者信乐欢喜。四者渍坏诸烦恼根。五者自体无杂清净。六者息除烦恼炎炽。七者能止诸欲渴爱。八者深广无涯。九者高下充满。十者息诸烦恼尘坌。云何是善法流润赴下。譬如大水奔流赴下润泽滋长。菩萨亦复如是,所修善法流润赴下滋长有情。是为菩萨善法如水流润赴下。云何是种植诸善法种。譬如大地种植一切树林药草由水滋溉增长成结。菩萨亦复如是,广植一切菩提分法种子。定水滋溉数数增长。乃至得成一切智树。以其一切智树获成立故。种种佛法果实繁茂。普为一切有情存济慧命。是为菩萨种植诸善法种。云何是信乐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润於他。菩萨亦复如是,自性爱乐净信欢喜。复能令他一切有情爱乐净信欢喜。爱乐者,所谓乐求出世间法。净信者,信佛法僧。欢喜者,心得清净。是为菩萨信乐欢喜。云何是渍坏诸烦恼根。譬如大地树林草木为水浸渍而悉溃坏。菩萨亦复如是,以其所修禅定之水。浸渍一切有情烦恼根种。以溃坏故烦恼根种不相续生。秽恶习气亦悉除灭。是为菩萨渍坏诸烦恼根。云何是自体无杂清净。譬如大水自体无杂而复清净。菩萨亦复如是,自体无杂本性清净。自体者,为离所起随烦恼等。无杂者,不杂贪瞋痴法。清净者,守护诸根极善清净。是为菩萨自体无杂清净。云何是息除烦恼炎炽。譬如夏月地极炎炽人亦烦热。水能除解悉得清凉。菩萨亦复如是,以其法水息除一切有情界中烦恼炎炽逼迫之苦。是为菩萨息除烦恼炎炽。云何是能止诸欲渴爱。如世间人渴爱所逼水能解除。菩萨亦复如是,一切有情为诸尘境渴爱所逼。菩萨雨大法雨。悉为解除离诸渴爱。是为菩萨能止诸欲渴爱。云何是深广无涯。譬如大水众流合会深广无涯。菩萨亦复如是,胜智积集深广无涯。诸魔外道。而悉不能得其涯涘。是为菩萨深广无涯。云何是高下充满。譬如大水无碍流注一切地方而悉充满。虽复满已亦不损恼一切有情。菩萨亦复如是,注大法雨普润一切有情界中高下充满。虽复满已亦不损恼一切有情。何以故?菩萨大悲心故。是为菩萨法雨流注高下充满。云何是息诸尘坌。譬如大水流润一切尘坌所覆涩恶地方。悉使润泽息诸尘坌。菩萨亦复如是,普为一切粗恶心者,悉令发起柔软之心。乃以胜慧所依定爱之水。流润一切有情息诸尘坌。是为菩萨息诸烦恼尘坌。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如水。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火。何等为十。一者能烧烦恼之薪。二者成熟佛法。三者能乾一切烦恼淤泥。四者如大火聚。五者作光明照。六者能使惊怖。七者能作安慰。八者随所得利与诸有情共之。九者人所供养。十者人不轻慢。善男子,云何是能烧烦恼之薪。譬如大火能烧大地药草丛林杂类等物。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能烧所起贪瞋痴等及随烦恼。是为菩萨能烧烦恼之薪。云何是成熟佛法。譬如大火依地所生一切种子及诸药等悉能成熟。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内能成熟一切佛法。如所成熟随得不坏。是为菩萨成熟佛法。云何是能乾一切烦恼淤泥。譬如大火能乾一切湿物及淤泥等。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能乾一切有漏淤泥。是为菩萨能乾一切烦恼淤泥。云何是如大火聚。譬如寒苦诸有情类得大火聚而能温暖。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悉能温暖烦恼寒病所逼有情。是为菩萨如大火聚。云何是作光明照。譬如有人於雪山顶或民陀山顶燃大火聚其火光明周一由旬或二三由旬普遍照耀。菩萨亦复如是,以智光明周遍照耀。广一由旬或百或千。乃至无量无数世界。智光普照一切有情。智光照故。而诸有情无智暗冥悉得破散。是为菩萨作光明照。云何是能使惊怖。譬如大火所有恶兽或恶兽王。见彼火聚而悉惊怖四散驰走离其窟穴。菩萨大智威德亦复如是,若魔若天见菩萨已悉生惊怖。弃自所有劣弱威光。离彼地方远远而去。永不得闻菩萨名字。况复见身。是为菩萨能使惊怖。云何是能作安慰。譬如有人或於旷野险难之中迷失方所若见火聚知有聚落或牧放处。即诣其所心得安慰离诸惊怖菩萨亦复如是,一切有情。处於生死旷野险难之中。见菩萨已心得安慰。悉离一切烦恼恐怖。是为菩萨能作安慰。云何是随所得利与一切有情共之。譬如大火一切有情共所受用。若王若旃陀罗童子等无有差。菩萨亦复如是,随得利养受用资具。悉与一切有情共之。若王若旃陀罗童子等无有差。是为菩萨随所得利悉与一切有情共之。云何是人所供养。如世间火诸婆罗门刹帝利或民庶等皆悉奉事而为供养。菩萨亦复如是,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等皆悉奉事。作诸供养如诸佛想。是为菩萨人所供养。云何是人不轻慢。如微小火人不敢轻。何以故?以能烧故。菩萨亦复如是,若信解行住。菩萨於大乘中。初始发心虽未具力。能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不敢轻慢。何以故?是诸天人阿修罗等。知彼菩萨不久当坐道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为菩萨人不轻慢。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如火。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风。何等为十。一者如风无碍行故。二者所行境界无边际故。三者如风破散坠堕有情高慢山故。四者吹布广大法雲雨故。五者息除一切世间烦恼炎炽故。六者不动一切有情善法济命长养故。七者无量法雲含润任持大法雨故。八者大法种种庄严楼阁布饰妙好故。九者一切众会劫树庄严决定常出正妙法音雨华悦意故。十者阿僧祇劫。洁白圣会建立积集三摩地解脱总持门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丛林。善妙宫殿轮围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调伏庄严。善住无上无身依止。随转智风曼罗解脱因故。

猜你喜欢
  卷六十(实叉难陀译)·佚名
  觉邪品第九·佚名
  十三、德山托钵·慧开
  卷二十四·道世
  第七十九章 筑造其他之林园·佚名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太虚
  佛说贫穷老公经之二·佚名
  卷第八·李通玄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六·道忞
  第七十五章 鲁哈那州之征服·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佛说略教诫经·佚名
  种种杂咒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延寿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八·圆晖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填词浅说·谢元淮

    ○词为诗馀词为诗馀,乐之支也。乐府之名,始於西汉,有鼓吹、横吹、清商、杂调诸名。六朝沿其声调,更增藻艳,与词渐近。唐人清平调、郁轮袍、凉州、水调之类,皆以绝句被笙簧。於是太白、飞卿辈创立忆秦娥、菩萨蛮等曲,而词与诗

  • 月下待杜鹃不来·徐志摩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月儿,你休学新娘羞,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听远村寺塔的钟声,像梦里的轻涛吐复收,省心海念潮的涨歇,依稀漂泊踉跄的

  • 序·胡适

    前几天有几位美国留学的朋友来说,北京的美国大学同学会不久要开一个宴会。中国的会员想在那天晚上演一出短戏。他们限我于一天之内编成一个英文短戏,预备给他们排演。我勉强答应了,明天写成这出独折戏,交与他们。后来他们

  • 我写《唐诗百话》·施蜇存

    施蜇存从一九三七年起,我中止了文学创作,一直生活在古典书城中。这是职业改变的结果,倒不是"江郎才尽",写不出东西来了。要说写作,我的主观愿望,宁可写小说,而不想写什么学究气的研究论文。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只够应付教学,谈不

  •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七  北平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北平錄,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篇載明初太祖命將北征之事。紀事簡略,惟詳於徐達、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諸臣詔諭及君臣鑑戒之語。似後人摘鈔明太祖實錄之文。) 洪武元年秋七月,征虜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會諸將於臨清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考序余尝有谥法通纪三十卷列其凡而序之所以标先王制谥之本旨与歴代沿革轻重之变畧备矣至明亦有纪而未甚详于是徧考金匮国史之藏秘阁之籍参以家乗而后靡所不备凡有释义者皆阁籍也每故事大臣卒礼部以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通政使曾秉正山东莱州人由荐举洪武十年任十五年削籍腐刑蔡瑄山西荣河人由国子生十五年任十八年养病张廷兰湖广澧州人由进士十八年任茹瑺湖广衡山人由进士二十年任张琏陜西华阴人由国子生二十三年

  • 卷八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八十四宋 宋敏求 编政事恩宥二遣使往诸道疏决囚徒勅以春令减降囚徒勅以春令减降囚徒德音原免囚徒德音大历四年大赦大历五年大赦大赦京师三辅制恩宥二遣使往诸道疏决囚徒勅勅朕?稽古训思致

  • 钱法例·佚名

    目录 严禁富户、典铺、盐商囤积钱文,稽察奸商私收贩运出境 新到鹰番与捧番一体通行通用 闽省捐收铜觔制钱酌议章程 严禁富户、典铺、盐商囤积钱文,稽察奸商私收贩运出境 一件再申积钱病民之禁、以平市价、以利民用事。

  • 卷三十四·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事亲长上 易蛊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臣若水通曰山下有风回而挠物壊乱有蛊坏之义然五以尊为蛊之主而以柔中与九二刚中之臣应

  • 论语集注大全卷四·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四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处上声焉于防反知去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朱子曰

  • 卷十六·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六     宋 刘敞 撰许男新臣卒谷梁曰死於师何为不地内桓师也非也书卒于师不足贬桓公不书卒于师不足襃桓公诸侯之死当地不当地自有常义不必诡文以伸桓公也齐人执陈袁涛涂谷梁曰齐人者齐

  • 卷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尚书正义序欲其昭法诚【法监本误去】怗释注文【怗疑诂字误】尚书序○疏则书者冩其言【监本脱者字】论防所谓云云【论防谓论语防】言序述尚书起记【记疑讫字误监本

  • 卷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六     元 王天与 撰五子之歌第三       夏书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汉孔氏曰啓子也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汉孔氏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

  • 目录·姚炳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识名解目录     诗类 卷一【鸟部】 雎鸠 鳲鸠 鵻  鹰  隼  晨风【关关雎鸠维鸠居之 于嗟鸠兮 鳲鸠在桑 翩翩者鵻 宛彼鸣鸠 时维鹰扬 采?飞隼】 【沔水飞隼鴥彼晨

  • 幸生录·佚名

    1册。五知老人撰。1909年(宣统元年)夏月初刻,1914年冬月续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封口题“思怡斋杂著续集”,首页第一行题“思怡斋幸生录一卷”,第二行署款“五知野史稿”,书末题“五知老人记

  • 咒三首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列述三项咒文,即:(一)大轮金刚陀罗尼,若诵读二十一遍,于人一切坛场之际,所行之法皆得成就。(二)日光菩萨咒,可灭除一切障难、恶魔、天灾等。(三)摩利支天咒,可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