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见相别种辨释难

  ──十二年十月作──

  难曰:妄执火体实唯有一,则一世俗体可有无量世俗用,宇宙万有尚是一体,何又谓诸灯别体耶?释曰:汝云何知妄执火体实唯有一,及执世俗体一,乃至执宇宙万有一体耶?难曰:原文说故。如原文说:可别种生而体一者,若光热别种而生一火体。释曰:原文不说火体实唯有一,为证不成;一世俗体,宇宙万有一体,更非原文;既非原文,但出妄计,推妄计还妄计,让妄计破妄计。难曰:与外道之唯一因生一切果何以异?  释曰:汝云何知唯一因生一切果耶?  难曰:原文说故。如原文说:可同种生而体异者,若光光同种而生诸灯体。

  释曰:原文不说,唯有一因生一切果,为证不成,既非原文,但出妄计,推妄计还妄计,让妄计破妄计。难曰:然则原文所说体一,一火体,体异,诸灯体,此依何义以名体及说一、异耶?释曰:能喻之火体、灯体但世俗名体,四重世俗谛中属假名无实谛,如瓶盆军林等。喻在易晓世俗,故取极浅俗义以立,亦犹汝说火体之喻。所喻之一体、异体亦世俗事体,四重世俗谛中属随事差别谛;如从九缘生一眼识,及一意识通作前五眼俱意、耳俱意等。故一火体与诸灯体,但依三假相以名体,不得执是实体一异。汝知“火等诸喻皆不极成,假说共体,体实是无,若实有体,不名唯识”,此何不许?难曰:然则原文所说别种,光、热别种,同种、光光同种,此依何义以说种别同耶?释曰:此依十八界中色尘界──光、触尘界──热、界别以说种别。复依色尘界同──光光,以说种同,四重世俗谛中亦属随事差别谛者。汝计火之光热种别而体亦别,定别不许假名体一,世间应无火之假名,以世间火名但依和合假体施设故。汝计众灯之光体别而种亦别,定别不许无形种融,种子应同灯之形别,以灯光众多但依别别假形施设故。今此能生种别而不坏所生之假名体一,故虽光热种别,得随世间名火,有和合假体故。众光灯异而不妨能生之无形种融,故虽众灯形别,得言光种是同,同色尘界种故。复次、一聚一聚和合假体形别,此火之名但名此火,彼人之名但名彼人,故无世俗同一体过。若不许和合之假体形别,应有宇宙万有一体之过。一界一界无形自种能生,色尘界之光种但生于光,触尘界之热种但生于热,──犹汝所说各各势用有各各功能,或种体为之因缘,此若外道,汝应外道。──故无一切唯一因过。若不许能生之自种无形,应有因中先有万物之过。难曰:体、用二义,本唯二重,开为四重已是方便,不料益务支离,重开为十六重。

  释曰:若执定唯二种,应亦不得开为四重;不执定唯二重,亦应得开为十六重。开为四重信亦方便,奈诸迷者犹生谬执,故更方便开十六重;彼既方便,此何不然?此若支离、彼宁不尔!难曰:二取三假,非即能所现行中之相见乎?须此“世俗用用”何用?实相真性,非即二空真如中实相无相乎?须此“胜义体体”何用,“世俗体体”“胜义用用”亦同此破。若“世俗体用”与“胜义用体”亦已包于“世俗用体”云云。释曰:此十六重,义趣繁广,既对粗心,难为细说!约言少分,以示大要。世俗用用说有漏取,胜义体体说非安立;世俗体体说有漏体,胜义用用说无漏用;世俗体用说有漏识一切种,胜义用体说无漏一切种识;世俗用体说异熟识及七转识,异熟所缘根身器界,即在世俗用体相分中摄,胜义体用说实相之犹带无相二空智言。复次、说用中体以包本识假体,可见尚有本识假体隐未显说,说用中用以包自证假体,可见尚有自证假体隐未显说,即此说有未尽,故为方便开遣。

  复次、所言同种别种之异,颇见学解有进,然安慧见相分是遍计无,譬如龟毛兔角,既不应说龟毛兔角同一种生,亦不应说龟毛兔角别二种生,是无法故。故更应知相见种同别之二说,无关安慧。但是许相见亦依他有家自有此之二说;故述记云:‘许有相见二体性者,说相见种或同或异’;又评:‘故相别种于理为胜’。复次、所作驳斥四大段,已知自语失检,复知犹有其余可驳可攻之处,足征虚己求解,智无留滞。佛法大海,不以意限;前观所作,颇滋众惑,逐句辨别,益费闲辞,乃略言以遮止,亦假说之方便。若蒙谅心,愿同法喜,必图快意,任相诤论。复次、原文“近来欧阳渐之徒景昌极等,自兴相见别种非别种之诤”,措语过重,不无愆尤,特此申谢。愿息嗔心;如嗔不解,请诵菩萨戒本。复次、本社应时对机,每多权巧,设言施语,不居故常;前后相寻,岂无舛漏!唯要不渝令世人于佛法生正信开正解之旨而已。

  复次、对于欧阳居士之重刻大藏经序,瑜伽师地论序,真实义品序等,实深钦重;即对于王君恩洋之佛法非宗教哲学,佛法与外道之差别及其根据,大乘非佛说辨,与缪君之唯识今释等,均表推重。惟对于操戈以图内乱之举,不能默尔,稍为设遮。君等乍游佛法之门,能执利器──名相分别──以防御邪外,固所乐闻。若将深入堂奥,则当舍干戈而从容趣入之,未应持械以冲墙倒壁为事也、否则、增自之惑,益人之迷,两害无利,何取多言!质之君等以为何如?(见海刊四卷十期)附 景幼南先生难阅相见别种辨来函(前略)贵社云:‘可别种生而体一者,若光热别种而生一火体,可同种生而体异者,若光光同种而生诸灯体’。于兹可见贵社中人,不但对于同种之义未能了解,即谓别种亦茫然未知其是何旨趣也。(极)文中虽取火光等喻,然尝郑重声明云:‘然此诸喻皆不极成,假说共体体实是无,若实有体不名唯识,一切皆以识为体故;善会其意,斯在阅者’。

  不意贵社阅者误会其意,妄执火体实唯有一,真令人有不可理喻之感。夫现行之火有火之大种为增上缘,使火之色、声、香、味、触之诸色种得以现行,亦犹瓶盆有地之大种为增上缘,使瓶盆之色、声、香、味、触之诸造色种得以现行耳。亦犹山河大地宇宙万有之有其地、水、火、风之种为增上缘,而使山河大地宇宙万有之色、声、香、味、触之诸造色种得以现行耳。若谓色之与触可同一体,是则色之与色更可一体,是则宇宙万有之形形色色亦唯有一体,是则一世俗体可有无量世俗用,是则匪唯道理相违,即贵社亦未能自信也。不然、宇宙万有,尚是一体,何又谓诸灯别体也?由是当知,火之光热,种别而体亦别。至若光光同种更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将谓星光、月光、灯光、萤光皆同种而生耶?此与外道之唯一因生一切果何以异耶?此理极浅,此事极明,不知贵社中人何以对于此唯识学中极浅明之常识而生误解!稍一读书,当能知之,毋待(极)絮絮为也。由是当知众灯之光,体别而种亦别。

  上来皆就用中之体言,用中之体云者,谓尚是功能未有势用,虽未有势用,而为势用之因缘所自,对实势用,故且说为用中之体。即种子是各各势用,有各各功能或种体为之因缘,此为同种家、别种家之所共认。而贵社之说,伦于外道,则为同种家、别种家之所共斥。然则同种、别种之异何在?曰:同种家直破二取,明相分毫无势用,惟是“义”用或影像相;别种家偏重依他,明相分亦有各别熏种为缘生见之势用。明达法相者,苟若奘、基虽主别种而不定非同种,即非吾所必争。(极)于所作唯识今释补义一文中,已详辨之。迷谬法相者,虽主同种或同体,犹吾所不取也。体用二义,本唯二重,何以故?以是二者无为有为别故。开为四重已是方便,何以故?体中之用,无实用故;用中之体,非实体故。此种方便,亦非竟无法师特创,护、慧、奘、基并已开示,竟公恐愚者不察,特为拈出导人。不料贵社不察方便,益务支离,更以似是而非之二谛搀杂其间,遂由四重增为十六重,画蛇添足,

  一望而知。且问二取三假,非即能所现行中之相见乎?则须此“世俗用用”何用?实相真性,非即二空真如中之实相无相乎?则须此“胜义体体”何用,“世俗体体”、“胜义用用”,亦同此破。若夫“世俗体用”与“胜义用体”,亦已包于“世俗用体”之中,何以故?以功能即是本识相分,本识即是功能见分及自证分故。且本识相分非唯功能──种子,尚有根身器界现行之本质尘,不审贵社又将若何安置,乃得整齐美观,使人目迷五色,莫测高深也。吾竟师以种子无有实用也,故说为用中之体,举本识之假体而包于其中,以现行无有实体也,故说为用中之用,举自证之假体而包于其中。至若二空真如之为无相,一真法界之为实相,实相无相,本即是一,即用显体,方便说二,皆是胜义,谁为世俗?旨犹明显,奚待支离!由是可知竟公之抉择体用可谓尽善尽美,而景昌极之相见别种辨,亦虽攻而未必破也。(后略)


猜你喜欢
  卷第八十四·李通玄
  卷第十五·白岩净符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世亲
  卷下·佚名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佚名
  凡例·朱时恩
  祖庭事苑序·睦庵善卿
  指月录卷之二十八·瞿汝稷
  答赵伯福问(八则)·太虚
  卷五百三十三·佚名
  卷二十·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九卷·安慧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中·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落叶小唱·徐志摩

    一阵声响转上了阶沿,(我正挨近着梦乡边;)这回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 在这深夜!一声剥啄在我的窗上,(我正紧靠着睡乡旁;)这准是她来闹着玩——你看, 我偏不张皇!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我说(一半是睡梦,一半是迷

  • 老圃集巻上·洪刍

    宋 洪刍 撰五言古莲华洞答友人莲峯耸崔巍在眼昔未到发兴空盘纡舒冩属吟啸五老如有情遥岑动清眺新篇下紫霄语我游歴妙物景防相忘烟霞领其要坐石掬清流缘云睨奔峭悠然俛仰间无心乃同调偕游防有期山灵勿腾笑游泐潭寺吾

  • 明诗平论二集卷一·朱隗

    五古一邹廸光一首陈继儒九首王思任十首薛 冈三首葛一龙三首马之骏一首李流芳七首曹学佺一首钱谦益七首范景文一首吴鼎芳二首沈德符二首△邹廸光善卷大水洞○善卷大水洞奔流亿万丈。发自铜官脉。潜从地底至。出与石鬬

  • 卷二十五·魏四·佚名

    献书秦王..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梁者,山东之要也。有蛇于此,击其尾,其受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

  • 卷十五 前废帝·王夫之

      沈庆之缚绔以入而收刘斌,斥颜竣而决诛逆劭,何其决也!及子业昏虐,柳元景首倡废立之谋,而庆之发之,蔡兴宗苦说以举事,沈文秀流涕以固请,而庆之终执不从,坐待暴君之鸩,又何濡輭不断以自毙也!呜呼!六代之臣,能自靖以不得罪于名教者

  • 第二十五回 各业艺工·德龄

    在宫里头,可说是自成一个社会。不但有专管育蚕的女孩子,还有其他各业的艺工咧!这些艺工的技术当然都是很优良的,比起外面的普通工人来,相去自不可以道里计了。太后也深信他们确是不可多得的高手,往往引为很得意。而且

  • 四七三 江西巡抚郝硕奏续获王锡侯各种书籍情形折·佚名

    四七三 江西巡抚郝硕奏续获王锡侯各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十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奏缴续获王锡侯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逆犯王锡侯妄作《字贯》等书,钦奉谕旨,查明解京销毁。前抚臣海成暨大学士高晋暂署巡抚

  • 卷七 昭帝纪 第七·班固

    (汉昭帝刘弗陵)【原文】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语在《外戚传》。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D425,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

  • 宪圣慈烈吴皇后传·脱脱

    宪圣慈烈吴皇后,开封人。其父吴近,因为皇后宠贵,累升到武翼郎,赠太师,追封为吴王,谥号为宣靖。吴近曾经梦中到一个亭子,上面的横匾是“侍康”;旁边种植芍药,只有一朵花开了,特别妍丽可贵,花下有一只白羊,吴近醒后颇感惊异。皇后乙

  • 法行篇第三十·荀况

    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

  • 卷一百二 杨氏门人·黎靖德

      ◎罗仲素   罗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道夫〕   李先生言:"罗仲素春秋说,不及文定。盖文定才大,设张罗落者大。"文定集有答罗书,可见。〔方〕   道夫言:"罗先生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未发作何气象。

  • 卷十三·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十三小旻之什二之五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音聿】何日斯沮【在吕反】谋臧不从不臧覆用【叶于封反】我视谋犹亦孔之邛【其凶反】集传赋也旻幽远之意敷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梦颜

      &ldquo;印造经文&rdquo;  [发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天下最易失者人身,至难闻者佛法。如来不出世,则天上人间皆如长夜。不特庸流局于所见,即儒者亦囿于所闻。仰首观天,以为止此日月,而不知有

  • 卷五十四·佚名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五极难胜地时。应远离十法。何等为十。一者应远离居家。二者应远离刍尼。三者应远离家慳。四者应远离众会忿诤。五者应远离自赞毁他。六者应远离十不善业道。七者应远

  • 卷六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四龙王授记品第七尔时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等。九亿诸龙。见诸龙女设妙供养。及闻龙女得授记已,生希有心未曾有心。作是思惟。乃至如来世尊应正遍知希有未有。以是如来知诸众生机根深信如来。无有少分

  • 第四十五則 趙州一領布衫·胡兰成

    第四十五則趙州一領布衫舉:僧問趙州從諗禪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僧問一歸何處?若答:一歸於無,那就是不及格。為什麼?萬法歸一,一歸於無,那只是一句觀念論的邏輯學的說話,一點意味亦沒有。應當把它

  • 卷第四十三·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十三 洪州黄龙悟新禅师(南十三黄龙心嗣) 示众。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者一队尿床鬼子。三生六十劫也未梦见第一义在。 天童忞征云。死心恁么说话。为

  • 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

    中国古代地理游记。李志常撰。书成后世间传本极少,清时经考订刊印得以广为流传,有近人王国维、张星烺等注释本。是了解蒙古早期社会历史的一部重要史籍。金宣宗兴定五年(公元1121年),全真教长春真人邱处机,奉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