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去私戒懒为公服劳

──三十一年六月在汉藏教理院讲──

“在国民痼疾通病下,当先去私戒懒,才能赶上人程;从佛教机关团体中,实习为公服劳,方可养成僧格”。此二语,乃言现阶段之一般国民,在其日常生活中,多勤于自私,懒于为公。此非国民之良好现象,而是国民之痼疾通病,亟应疗治之者也。其治之方法如何?曰:“去私戒懒,为公服劳”而已。

国民之通病,既是:勤自私,懒为公。故须从去私下戒懒,从为公下服劳。此通病除去,则可成为一个完全之人。如昨日纪念的朱子桥将军,即是一个去私为公的完人。

僧本是和合众,不是散漫无条理无组织者,此即是机关团体;故须从此中实习为公服劳,才能养成僧格。此是最浅的去私戒懒,为公服劳。假使这最浅的去私为公都不能做到,则不能作人,更不能作出家人了。出家人之为公服劳,须在教团中实行之。不过“去私戒懒为公服劳”八字,若在佛法的意义上说,还不仅止于此。

第一、众生所求,在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最简便完善的方法,就是去私戒懒,为公服劳。平常有句俗话说:“人不为私,谁肯早起”?所以为公则无人肯动,必须鞭策之而行。然人生有不可避免的公众事,若在驱策下才肯去做,则自生忧恼;设法躲避,结果又受人加以鞭策,其苦更甚矣!大概为公的人都能安然忍耐,自不觉其苦。为私的人,除一己之外,余皆敌人,个个碍其私行,常时设法躲避作伪等,因起忧愁,故便成苦。若能养成为公习惯,勤于为公则心中光明坦白,愈多做而愈感快乐。古人云:“为善最乐”,即是这个意思。到了佛菩萨的地位,则是真实去私,专为众生;在形式上虽有时受苦,然以众生之安乐为乐,其内心中也就领受无限的快乐了。去私而变为公,勤于为公而去为公之懒,自然能得很大的快乐。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者是也。菩萨的心境,三千大千世界无一芥子许非舍身命之处,故能得最大安慰。此即能究竟离苦得乐之最简便完善的方法。

第二、平常人说离恶成善,转恶为善,或为善得乐,作恶得苦。在因上说转恶成善,则明显地可以知道:能为公去私,则种种恶法,如十不善及二十六随烦恼等诸恶皆去。贪、嗔、痴皆由自私而生,懒惰、放逸皆大随烦恼。故能去私戒懒,余诸烦恼支流自然断除了。为公服劳,则慈悲、不害、无贪心等各种善行,皆自然地能够成就。能勤劳,则精进、不放逸、行舍等皆能具足。此或从去私上成功,或从为公上成功。转恶为善,从浅近的行为上说:凡为私的种种行为皆是恶,凡去私为公的种种行为皆是善。其余之善恶定义很难确定,此八字则为极明显之定义。故欲转恶为善,“去私为公”即是最切要之办法。

第三、破愚成智,最切要者亦在此。如一念为私,则成各种自私自利,只见小我。由我生执,使我永久独一,便成私蔽。为私则不顾他人,愚痴心深智慧则被其障蔽。人之心性,原是灵觉光明的,现在之所以不灵觉光明,即是为私所蔽故。心性的灵觉失去,则成为愚痴颠倒。为私蔽时则不知为公,勤于为私则痴上加痴。为己所欲,更增愚痴,如是转展增上,愚痴益厚。能反转过来,勤于为公,则自然能生光明 。 所谓“私成蔽,公生明”者,即是这个道理。为公则私蔽不起,心性本具的灵觉光明,即能自然发现灵明的智慧来。有的人,虽不读书,不多从别人闻学,而以坦白为公的心理去做公务,心地自然光辉,智慧清明。有些人读书虽少,而能实践力行为公的,在灵觉光明中,却成就了很好的智慧 。 佛法中的小乘,不及菩萨,以虽已去私,尚不能积极为公。依四弘誓愿来讲,菩萨因为要度无量众生,故须断一切烦恼,学无量法门。因学无量法门,断一切烦恼,自然地就生起大智慧,成无上佛果。若不肯度众生,也就不肯多学,故亦不能发大智慧。勤求多学,如牛吃草,变成白乳。若只为自私而求多学,则唯增其私,如毒蛇吃草,变成毒汁。是故要想生大智慧,当依此“去私戒懒,为公服劳”八个字去行。果能实行,不但可以成个好人,而且可以成菩萨,成佛。

佛法中说有出离心,无我心,大悲心,三者缺一不可。有出离心,无无我心,则不能出离三界;缺大悲心,则不能成佛。欲圆具此三种心,也不离此八字。戒懒服劳,即是出离向上的精进心;向上而不是为公,则不能出离,修来修去,都还是不离我执故。能弃私为公,则能成就无我心,断我执,生起无我定慧。澈底的弃私为公服劳,亦即是大悲心,断法我执,成就二空般若的智慧。在去私上再加戒懒服劳,圆满大觉的智慧,精进的为公,自然同大菩萨、诸佛一样了。

平常说菩萨度生,为自己未满者上求;到了佛果位,则是无为而为,己无所求,而尽未来际化度众生。其私已完全去尽,为公服劳已完全成熟,即去私为公至于究竟了。故此八字,切近则做人,远者出离三界,由菩萨而成佛。从浅至深,从粗至细,澈上澈下,一切皆由此八字中生起来!

在此处修学的人,须依循此义去实行,所学方能得益!六月十八日。(正果记)(见三一.七.三○佛化新闻)

  


猜你喜欢
  阅佛祖统纪说·志磐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二·费隐通容
  第十七 第二伽陀集·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五·澄观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二·子璇
  甲一 序 分·太虚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中·佚名
  翠岩芝禅师·惠洪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知礼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本)·智周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三卷·安慧
  卷九·赜藏主
  爾瞻禪師語錄敘·尔瞻达尊
  集大乘相论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五 十国·史梦兰

    ○吴吴,杨行密,庐州人,唐光启三年,以庐州刺史举兵平江东,进爵吴王,是为太祖。子渥立,称宏农王,为其将张颢所杀,是为烈祖。弟隆演立,复称吴王。改元一(武义),是为高祖。弟溥立,后唐天成二年,据扬州称帝,国号吴,是为睿帝。改元四(顺义、乾

  •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成化八年十一月癸巳朔钦天监进成化九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诸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以明日 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周景王增谒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甲午 万寿圣节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

  • 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解惠全 白银亮 译注【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秦国,从襄公

  • 五 仙台学医·许寿裳

    鲁迅往仙台学医的动机有四:我在《鲁迅的生活》和《回忆鲁迅》文中已经叙明了。别后,他寄给我一张照片,后面题着一首七绝诗,有“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句,我也在《怀旧》文中,首先把它发表过了。现在只想从他的仪容和

  • 汪俊传·张廷玉

    汪俊,字抑之,江西弋阳人。父亲王凤进士出身,曾做过贵州参政。汪俊自己考中弘治六年(1493)会试第一名,初任庶吉士,升编修。正德年间,参加编写《孝宗实录》,因为不附合刘瑾、焦芳,被调到南京当工部员外郎。刘瑾、焦芳垮台后,他被

  • 燕都日记·冯梦龙

    冯梦龙原本莫厘山人增补己丑三月初一日,昌平兵变,京师戒严。昌平民噪,焚劫官民舍一空。初二日,何谦以变闻;命谦带罪安职。张鑻请监国南京(补)。陈川诸生张鑻来中左门。鑻陈三策;首请太子监国南京,择重臣辅之。宣府告急,命镇朔将

  • 十七年·佚名

    (辛未)十七年清康熙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備局以沃川郡守鄭履祥等四邑守令疏,回啓曰:「楊津倉穀一萬石,移送嶺南之外,令道臣參酌劃給。賑廳雜穀二千石,亦令本道,待解氷船運於楊津倉。而四邑之距楊津頗遠處,以近邑糴穀,推移

  • 卷三十五·朱熹

    <经部,四书类,四书或问,卷三十四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五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三子之偏如此而孟子以圣名之何也曰三子之圣因其气质之偏而力行以造极卒至乎不思不勉之地而表里洞然无一毫人欲之私者虽谓之圣然于

  • 卷八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八十二【礼器图五】案仪礼丧服传曰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絶故族人以支子後大宗也适子不得後大宗丧服丈夫妇人为宗子宗子之母妻齐衰三月传曰尊祖也尊祖故

  • 卷二十二·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二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防服第十一之一郑目録云天子以下死而相防衣服年月亲疎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防防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疏曰按防服之制在

  • 不苟论第四 当赏·吕不韦

    当赏原文: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 普陀洛迦新志卷九·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流寓门第九(共十三人) 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岛荒嵎,为贤者避世之地。伊人宛在,游子关情。兹山安期寄迹,艳洒桃花。抱朴固形,名留丹井。鹤年孝通梦感,学佛知归。柳庄相自僧传,与人为善。

  • 十二 公案的启示·正果法师

    佛教各宗派,均有所依据的经验。依经论而有教相,依教相而显示其观点,判摄佛陀一生所说的经教。禅宗则不同,它没有所依的经论,完全是以自己的参究体验为其传道的依据。所谓公案者,就是对禅宗祖师的言行范例所作的归纳或总结,禅

  • 荆钗记·柯丹邱

    元代柯丹邱所作南戏。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丰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

  • 救亡决论·严复

    近代严复所撰政治伦理论文。发表于1895年天津《直报》。指出八股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危害,是亡国之道;极言“华风之敝,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称创行君主专制

  • 何耶揭唎婆像法·佚名

    全一卷。译者佚名。为密教有关马头观音之仪轨。又称贺耶揭哩婆仪轨。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何耶揭唎婆,为梵语Hayagri^vah! 之音译,意译作马首,即指马头观音,为密教八大明王之一。本经内容叙述马头观音之画像法、咒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