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利益存亡品第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於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销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後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於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彊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於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後。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後。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已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後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於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後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後。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於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後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猜你喜欢
  大乘之革命·太虚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一·智顗
  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佚名
  一 梵网经·佚名
  卷四百六·佚名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十卷·慧远
  卷第十二·佚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义净译)·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序·佚名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刍品第三十二·佚名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宣讲佛教对于人生之关系·太虚
  入众日用(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宗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须溪四景诗集卷四·刘辰翁

    宋 刘辰翁 撰冬景冬日可爱此日荷天公宁须挟纩重一寒偏更老可爱莫如冬不恨乗驹隙犹愁闭烛龙身如花正午春入眼偏浓有喜融霜鬓何堪借酒容至尊何处在流涕献无从负暄虽霜晴可爱容我俯前轩纵是围燕玉何如负赵暄自怜台背痒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一·叶隆礼

      南北朝饋獻禮物   契丹賀宋朝生日禮物   宋朝皇帝生日,北朝所獻:刻絲花羅御樣透背御衣七襲或五襲,七件紫青貂鼠翻披或銀鼠鵝項鴨頭納子,塗金銀裝箱,金龍水晶帶,銀匣副之[一],錦緣帛皺皮鞾,金玦束皂白熟皮鞾鞵[二],細錦

  • 第九十一回 曾元裕击斩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蔡东藩

      却说懿宗生有八子,长为魏王佾,次为凉王侹,蜀王佶,威王偘,普王俨,吉王保,寿王杰,最幼为睦王倚,这八子统是后宫所出,不分嫡庶。但据无嫡立长的故例,论将起来,魏王佾应该嗣立,偏是左神策中尉刘行深,右神策中尉韩文约,利立幼君,竟将

  • 卷三十二尊生·何良俊

    古人论保养云: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太乙真人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

  •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原文)·范晔

    (青州、荆州、扬州)○青州济南 平原 乐安 北海 东莱 齐国○荆州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长沙○扬州九江 丹陽 庐江 会稽 吴郡 豫章◆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陽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

  • 卷八·楼昉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两汉诏令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八宋 林虙 编西汉八宣帝【六十六】赏功诏【本始元年正月】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其益封敞嗣子忠

  • 一五二、邹衍与公孙龙辨于平原君家考·钱穆

    (附:綦母子、毛公、桓团)《史记?平原君列传》:&ldquo;邯郸围解,虞卿欲为平原君请封,工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劝勿受,平原君遂不听虞卿。&rdquo;又云:&ldquo;平原君厚待工孙龙,工孙龙善为坚白之辨,几邹衍至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r

  • 成翊青·佚名

    成翊青先生小传成先生名静生字翊青号稚漱江苏宝应人祖孺为前清文学大家博洽天文兼治禹贡贯通汉宋学派为一脉著述甚富列传国史父肇麟擅古文词为同光间江南才子之一官直隶灵寿适辛丑八国联军攻京师各郡县奉满大吏廷雍檄

  • 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佚名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颠趾,未悖也。 利

  • ●毛詩多識卷七·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豳風   ◆豳風◆   有鳴倉庚   爰求柔桑   采蘩祁祁   八月萑葦   猗彼女桑   七月鳴鶪   四月秀葽   五月鳴蜩   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

  • 读诗私记卷一·李先芳

    (明)李先芳 撰○诗序按羣书考索欧阳氏云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桧曹此孔子未删之前周太师乐歌之次第也周召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今诗次第也周召邶墉卫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王此郑氏诗谱次第也诗正风周南

  • 序意·吕不韦

    原文: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ldquo;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rdquo; 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

  • 丹房须知·吴悮

    古代炼丹著作。宋代吴悮著。吴悮(生卒年不详),自谓“幼慕丹灶”,“晚遇淮南王先生授《金碧经》”,“因集诸家之要,以为指归,可谓深切著明矣。犹虑学者未悟,复编进真铅、真汞、华池沐浴、鼎炉法象、火候次序,凡诸家互说不同者

  • 诊家正眼·李中梓

    诊法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 已著录。李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兼采各家之说,参以己见,于崇祯十五年 (1642) 撰成此书。原刻本已散佚,后由其门人尤乘加以增补,收入《士材三书》 中。卷

  • 续侠义传·佚名

    章回小说。近代无名氏著。十 六回。本书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 内容与《小五义》等完全不同。书述白玉堂误入 铜网阵遇险被擒关入地牢,幸侠女翠绡相救得 与众侠重聚。颜查散上报襄阳王谋反盟单,帝 命进剿。经过

  • 天厨禁脔·惠洪

    诗格著作。宋释惠洪撰。《天厨禁脔》之题名,意谓作诗三昧之所在。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八目,以唐、宋名句为式,标论诗格、诗法,而以句法为中心。所论句法计有“近体三种颔联法”、“四种琢句法”、“就句对法”、

  • 律吕新论·江永

    二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录甚多,有《周礼疑义举要》等书。是书上卷首论蔡元定的律书,次论五声、黄钟之宫、黄钟之长、黄钟之积、十二律、三分损益、二变声、变律。下卷首论

  •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圆信

    禅宗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集。良价(807—869),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原书无序跋,故编集情况不明。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