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喻爱欲品第三十二之二

昔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时城中有婆罗门长者,财富无数为人慳贪不好布施。食常闭门不喜人客。若其食时辄敕门士坚闭门户。勿令有人妄入门里。乞丐求索沙门梵志不能得与其相见。尔时长者思美食。便敕其妻令作饭食。教杀肥鸡姜椒和调炙之令熟饮食饣丁饾即时已办敕外闭门夫妇二人坐。一小儿著聚中央便共饮食。父母取鸡肉著儿口中。如是数过初不肯废。佛知此长者宿福应度。化作沙门伺其坐食现出坐前。咒愿且言:多少布施可得大富。长者举头见化沙门即骂之曰:汝为道士而无羞耻。室家坐食何为唐突。沙门答曰卿自愚痴不知惭羞。今我乞士何为惭羞。长者问曰:吾及室家自相娱乐何故惭羞。沙门答曰:卿杀父妻母供养怨家不知惭羞。反谓乞士何不惭羞。於是沙门即说偈言:

所生枝不绝,但用食贪欲。养怨益丘冢,愚人常汲汲。虽狱有钩鍱,慧人不谓牢。愚见妻子饰,染著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深固难得出。是故当断弃,不亲欲为安。

长者闻偈惊而问之。道人何故而说此语也。道人答曰:案上鸡者是卿先世时父。以慳贪故常生鸡中为卿所食。此小儿者往昔作罗刹。卿作贾客。大人乘船入海。每辄流堕罗刹国中。为罗刹所食。如是五百世寿尽来生为卿作子。以卿馀罪未毕故来欲相害耳。今是妻者是卿先世时母。以恩爱深固故今还与卿作妇。今卿愚痴不识宿命。杀父养怨以母为妻。五道生死轮转无际。周旋五道谁能知者,唯有道士见此睹彼。愚者不知岂不惭羞。於是长者懎然毛竖如畏怖状。佛现威神令识宿命。长者见佛即识宿命。寻则忏悔谢佛便受五戒。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国。祇洹说法。时有年少比丘入城分卫。见一年少女人端正无比。心存色欲迷结不解。遂便成病食饮不下。颜色憔悴委卧不起。同学道人往问讯之何所患苦。年少比丘具说其意。欲坏道心从彼爱欲愿不如意愁结为玻同学谏喻不入其耳。便强扶持将至佛所。具以事状启白世尊,佛告年少比丘。汝愿易得耳不足愁结也。吾当为汝方便解之且起食饮。比丘闻之坦然意喜气结便通。於是世尊将此比丘并与大众。入舍卫城到好女舍好女已死停尸三日。室家悲号不忍埋藏身体臭胀不净流出。佛告比丘。汝所贪惑好女人者今已如此。万物无常变在呼吸。愚者观外不见其恶。缠绵罪网以为快乐。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见色心迷惑,不惟观无常。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真。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眄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见淫以为净。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牢狱。觉意灭淫者,常念欲不净。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

於是年少比丘见此女人。死已三日面色膖烂其臭难近。又闻世尊清诲之偈。怅然意悟自知迷谬。为佛作礼叩头悔过。佛授自归将还祇洌没命精进得罗汉道。所将大众无央数人。见色欲之秽信无常之证。贪爱望止亦得道迹。

昔佛在舍卫精舍为天人龙鬼说法。时世有大长者,财富无数有一息男年十二三。父母命终其儿年小未知生活理家之事。泮散财物数年便尽久後行乞由不自供其父有亲友长者大富无数。一日见之问其委曲。长者愍念将归经纪。以女配之给与奴婢车马。资财无数更作屋宅成立门户。为人懒惰无有计校不能生活。坐散财尽日更饥困。长者以其女故更与资财故复如前遂至贫乏。长者数饷用之无道。念叵成就。欲夺其妇更嫁与人宗家共议。女窃闻之还语其夫。我家群强势能夺卿。以卿不能生活故。卿当云何欲作何计也。其夫闻妇言惭愧自念。是吾薄福生失覆盖不习家计生活之法。今当失妇乞丐如故。恩爱已行贪欲情著。今当生别情岂可胜。思惟反覆便兴恶念。将妇入房今欲与汝共死一处。即便剌妇还自刺害夫妇俱死。奴婢惊走往告长者,长者大小惊来看视见其已然。棺殓遣送如国常法长者大小忧愁念女不去。须臾闻佛在世教化说法。见者欢喜妄忧除患。将家大小往到佛所。为佛作礼卻坐一面。佛问长者为所从来。何以不乐忧愁之色。长者白言:居门不德前嫁一女。值遇愚夫不能生活。欲夺其妇便杀妇及身共死。如此遣送適还过觐世尊,佛告长者,贪欲瞋恚世之常玻愚痴无智患害之门。三界五道由此堕渊。展转生死无央数劫。受苦万端由尚不悔。岂况愚人能得识。此贪欲之毒灭身灭族。害及众生何况夫妇。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财爱故,害人亦自害。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商人怵惕惧。嗜欲贼害命,故慧不贪欲。

尔时长者闻佛说偈。欣然欢喜忘忧除患。即於座上一切大小及诸听者,破二十亿恶。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精舍中。为天龙鬼神帝王臣民说法。时有游荡子二人共为亲友。常相追随一体无异。二人共议欲作沙门。即便相将来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愿欲作沙门唯见听许。佛便受之即作沙门。佛令二人共止一房。二人共止但念世间恩爱荣乐。更共咨嗟情欲形体。说其姿媚专著不舍念不止息。不计无常污露不净。以此郁怫病生於内。佛以慧眼知其想乱走意。於欲放心不住以是不度。佛令一人行便自化作一人入房。问之言:吾等所思意志不离可共往观视其形体知为何如。但空想念疲劳无益。二人相随至淫女村。佛於村内化作一淫女人。共入其舍而告之曰:吾等道人受佛禁戒不犯身事。意欲观女人形容当顾直如法於是化女即解婴珞香薰衣裳倮形而立臭处难近。二人观之具见污露。化沙门即谓一人言: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薰众华沐浴涂香。著众杂色衣裳以覆污露。强薰以香欲以人观。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贪。於是化比丘即说偈言: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心可则为欲,何必独五欲。速可绝五欲,是乃为勇力。

无欲无所畏,恬惔无忧患。欲除使结解,是为长出渊。

佛说偈已现其光相。比丘见之惭愧悔过。五体投地为佛作礼。重为说法。欣然得解便得罗汉。一人行还见伴颜姿欣悦於常。即问其伴独何如斯。即如事说佛之大慈愍度如此。蒙世尊恩得免众苦。於是比丘重为说偈言:

昼夜念嗜欲,意走不念休。见女欲污露,想灭则无忧。其伴比丘闻此偈已便自思惟。断欲灭想即得法眼。

猜你喜欢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太虚
  卷第六·佚名
  卷之十六·纪荫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四·佚名
  人 生·太虚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欧阳竟无
  刻普陀列祖录题辞·潮音通旭
  卷第二十八·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卷第二十五·佚名
  致安东格西书·太虚
  宗镜录序·延寿
  历朝华严持验目录·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光祖

    (净躲入巢蜺马儿领乔卒上,云)戴上傒子盔,穿上匙头甲。他每争闲气,着我去厮杀。某乃副帅老躲是也。统人马征战方伯,先领五千游兵引战,没奈何看事色,得手纁了为上计。大小三军,摆开阵势,如今两阵对圆,大家用心,袖子里袖上些石头,到

  • 卷十四·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四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和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春风如系马【次公庄子外篇天道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未动意先骋

  • 开场·蒲松龄

    [西江月]一自元朝失政,天生火德临凡。洪武晏驾许多年,传流正德登殿。天下太平无事,朝廷戏耍民间。风流话柄万人传,呀,名为正德嫖院。 西江月既毕,待在下把这桩故事略表几句: 好玩耍的天子,嫖了个绝妙的娇娃。 极贫贱的小子,得

  • 卷一·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一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鸡鸣埭歌【一作曲补李延寿南史齐武帝车驾数幸琅邪城宫人常从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故呼为鸡鸣埭金陵志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湖沟之上齐武帝早游

  •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沈约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 秀子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佚名

    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丙寅朔兵部尚书李化龙以病求罢命调理供职○虏犯墙子路提调李报国怠玩革任提问参将刘汶降级管事作贼夷酋阿拜等革赏○丁卯准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邦俊回籍调理病痊起南京别衙门用○己巳慈孝献皇后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纪昀

    列传宋 【四】○宋四赵普 李崇矩【继昌】 王仁赡楚昭辅李处耘【继隆继和】赵普李崇矩王仁赡楚昭辅李处耘△赵普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父迥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

  • 四十八、钏影楼·包天笑

      秋星阁与钏影楼,两个笔名,我是常用的。秋星阁这个名儿,我曾经用了在上海开过小书店,现在且不必去说它。至于钏影楼这个名儿。我用得最多,有好几方图章,都是刻着钏影楼的。人家觉得这钏影楼三字,未免有点脂粉气,好像是个应

  • 卷五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监潭州南岳庙朱熹上奏曰臣恭惟太上皇帝再造区夏受命中兴忧勤恭俭三十六年春秋未高方内无事乃深惟天下国家之

  • 卷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二职役考【二】康熙元年令江南苏松两府行均田均役之法时户科给事中柯耸疏言任土作赋因田起差此古今不易之常法但人户消长不同田亩盈缩亦异所

  • 卽位年·佚名

    秋七月7月7日○丁卯,〈大明嘉靖二十四年。仁宗元年。是月初一日仁宗薨,初六日丙寅,明宗卽位。〉領議政尹仁鏡、左議政柳灌問安于三殿。〈大殿、大王大妃殿、大妃殿也。新遭大喪,故問安。〉大王大妃答曰:「未亡人薄德薄福,再

  • 春秋说卷二·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隠公下六年春郑人来渝平公糓曰输左氏曰渝诗载输尔载输堕也易复即命渝渝变也输平渝平辞虽不同同于败其成也鲁有狐壤之憾于郑顷尝从宋伐之其后郑入宋郛公托行人失辞而弗救盖与郑平矣庄公深狡其间鲁宋之好

  • 卷十·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十邳州知州王植撰作者篇第十发明此篇论帝王以及贤大夫皆达而在上其道行之事三十篇论孔子以及门人皆穷而在下其道明之事愚按此篇凡二十一节前十三节论古帝王之事有分论有合论周有八士以下八节论

  • 卷四·佚名

    △受记品第七佛告。善男子,复有三菩萨摩诃萨。从东方来住大乘道。持曼陀罗华百千万叶。如日初出。阿难见已,一切众会亦皆同见。生未曾有想。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是三族姓子从何处来。佛言:从东方过恒河沙须弥莲华世界。有

  •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二·欧阳竟无

      蕭齊外國沙門僧伽跋陀羅譯   衆僧已受卽推目揵連子帝須爲和上摩訶提婆爲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爲阿   闍梨與具足戒.是時摩哂陀年滿二十卽受具足戒.於戒壇中得三達智具六神通漏   盡羅漢。僧伽蜜多阿闍梨

  • 大乘掌珍论卷上·清辨

        清辩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正发无上菩提大愿。等观世间。常为种种不正寻伺。纷扰暴风乱心相续。邪见罥网之所罥网。生死樊笼之所樊笼。无量忧苦毒箭所射。诸有所行皆

  •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序·雪兆果性

    佛祖正传机语事迹。见於两土之文者。凡数十家。按西天诸祖。出自梁之僧佑祖述支疆。是以支那正派传灯诸录。得以沿袭。备载存乎大藏。周徧寰宇。历二千六百余年。家传户诵。使吾辈得睹先贤面目。若揭日月於中天。恩则

  • 九 布吒婆楼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布吒婆楼普行外道,与三百普行外道众俱,住于末梨园,镇头迦树所围绕之大讲堂教义论究所。二时,世尊,晨早着下衣、持衣、钵,往舍卫城行乞。然,其时,世尊思惟:&ldquo;往舍卫城行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