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二

  蕭齊外國沙門僧伽跋陀羅譯

  衆僧已受卽推目揵連子帝須爲和上摩訶提婆爲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爲阿

  闍梨與具足戒.是時摩哂陀年滿二十卽受具足戒.於戒壇中得三達智具六神通漏

  盡羅漢。僧伽蜜多阿闍梨名[一]阿由波羅.和上名曇摩波羅.是時僧伽蜜多年十八歲度

  令出家.於戒壇中卽與六法。王登位以來已經六年.二子出家。於是摩哂陀於師受經

  及毗尼藏.摩哂陀[二]於三藏中一切佛法皆悉總持.同學一千摩哂陀最大。爾時阿育王

  登位九[三]年.有比丘拘多子名帝須.病困劇.持鉢乞藥[四]得酥一撮.其病增長命將欲斷.向

  諸比丘言三界中慎勿懈怠.語已飛騰虛空於虛空中而坐.卽化作火自焚燒身入於

  涅槃。是時阿育王聞人宣傳爲作供養.王念言我國中比丘求藥而不能得.王於四城

  門邊起作藥藏付藥滿藏中。時波咤利弗國四方城門邊有[五]四千客堂.堂日得錢五千

  以供王用.爾時王以錢[六]一千供大德泥瞿陀.一千供養塔像華香直.取一千供給法堂.

  注:

  [一]勘巴本二人皆云大德尼.故名字末語女聲爲波利 pali.不作波羅.

  [二]勘巴本此二句意云.於二次所集三藏及註釋一切法師所說.在三年間皆悉執持.而於和上弟子一千人中得爲上首.

  [三]巴本次有句云於第八年.

  [四]勘巴本云不得.文義更洽.

  [五]巴本云.四十萬客堂.日得五十萬金.

  [六]巴本云十萬.次下各句均同.

  ********************

  一千供諸律師.一萬供衆僧.四城門邊藥藏日一萬以用買藥直。爾時佛法興隆諸外

  道等衰殄失供養利.周徧乞食都無所得.爲飢渴所逼託入佛法而作沙門.猶自執本

  法教化人民此是律此是法。[一]旣不用佛法律.威儀進止悉不得法.來入寺住.至布薩日

  來入僧中.諸善比丘不與其同。爾時目揵連子帝須自念言.諍法起已不久當盛.我若

  住.僧衆諍法不滅.卽以弟子付摩哂陀已.目揵連子帝須入阿休河山中隱靜獨住。諸

  外道比丘欲以己典雜亂佛法遂成垢濁.外道猶行己法.或事火者或五熱炙身[二]或大

  寒入水或破壞佛法者.是故諸善比丘不與同布薩自恣及諸僧事.如是展轉乃至七

  年不得說戒。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來入阿育僧伽藍白衆僧.教滅鬬諍和合說戒。大

  臣受王敕已[三]入寺以王命白衆僧.都無應對者.臣便還更諮傍臣.王有敕令衆僧滅諍

  而不順從.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見大王往伏諸國.有不順從王卽斬殺.此法亦應如

  此。傍臣語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敕令衆僧和合說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

  諸善比丘不與外道比丘共布薩.非不順從。於是臣從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

  注:

  [一]巴本次三句云.未得出家者亦自剃髮袈裟.徧來寺內.

  [二]巴本次二語云.或隨日旋轉者.皆執我等當壞法律.

  [三]巴本缺下文.但云還問餘臣.

  ********************

  而止.帝須見殺諸比丘卽自念言此臣受取王敕僻故殺諸衆僧也。

  [一]問曰.帝須是誰。答曰.是王弟同生。爾時阿育王登位立弟爲太子.太子一日入林遊

  戲見諸羣鹿陰陽和合.太子作是念.此諸羣鹿噉艸飲水尚復如此.豈況比丘在寺

  房舍牀蓐細輭飲食適口當無是事。太子遊還到王所白王言.我向出遊見諸羣鹿

  陰陽和合.畜生噉艸飲水尚有此事.諸比丘僧在寺舍供養備足豈無此事.王聞語

  已卽自念言非狐疑處而生狐[二]疑。一日太子帝須觸[三]忤王意.王忿而語太子帝須.我

  今以王位别汝七日.作王訖已我當殺汝。是時太子帝須雖受王位.七日之中日夜

  妓樂飲食種種供養.心不染著形體羸瘦憂惱轉劇.所以爾者.猶畏死故。七日已滿

  王喚帝須問何意羸瘦.飲食妓樂不稱意耶。帝須答言.死法逼迫心不甘樂。王聞語

  已語帝須言.汝已知命七日當死猶尚惶怖.況諸比丘出息入息恆懼無常心有何

  染著.王語已帝須於佛法中卽生信心。又復一日.太子帝須出遊行獵漸漸前行至

  阿練若處.見一比丘坐名[四]曇無德.有一象折取木枝遙拂比丘.太子見已心發[五]歡喜

  注:

  [一]勘巴本此是敘述之詞.不作問答.

  [二]巴本次有句云當方便曉之.

  [三]原刻作悟.今依麗刻改.

  [四]巴本幷云臾那國人.

  [五]原刻作懼.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

  而作願言我何時得如彼比丘。曇無德比丘自逆知帝須心願.比丘卽以神力飛騰

  虛空於虛空中而坐.令帝須得見從虛空飛往阿育僧伽藍大池中於水上而坐立.

  脫僧伽梨鬱多羅僧置虛空中入池洒浴。是時太子帝須見大德有如是神力心大

  歡喜.而言今日我當出家。卽還宮中白王言.我欲出家.王必哀念聽我出家。王聞帝

  須求出家心大驚怪.[一]答言宮中妓女百味餚膳娛樂快樂何以出家。王種種方便令

  其心止.志意堅固永不肯住.而答王言宮中婇女歡樂暫有會當别離。大王歎言善

  哉.卽遣諸臣使平治道路掃灑清淨豎立幢[旛-方+巾]種種莊嚴. [二]莊嚴竟已臣白王言裝束

  已辦。王取太子公服天冠瓔珞莊嚴太子.千乘萬騎圍遶奉送往至寺中.衆僧見太

  子帝須出家心大歡喜.有辦僧伽梨者鬱多羅僧者安陀會者鉢盂者擬待太子卽

  出家已。是時太子往到禪房至曇無德比丘所求欲出家. [三]國中豪貴諸長者兒一千

  童子隨太子出家.國中人民見太子出家各自念言.太子如此尊貴尚捨王位出家

  修道.我等貧窮何所戀慕.念已無數人衆悉隨出家。阿育王登位四年.太子出家。復

  注:

  [一]巴本次下文略.但云種種請願不能迴意.

  [二]巴本缺此二句.

  [三]巴本次一段文略.但與十萬人俱出家.其效太子出家者數乃無量.

  ********************

  有王外甥阿耆婆羅門是僧伽蜜多[一]知己.有一男兒.阿耆聞太子出家心中驚喜.往

  至王所卽白王言.我今欲隨太子出家.願王聽許。王答善哉.卽與太子俱白出家.如

  是於佛法中多有剎利出家.佛法興隆。

  時帝須言當知此臣僻取王意殺諸比丘.[二]臣殺未已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得殺.臣

  卽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諸比丘和合說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殺.殺猶

  未盡帝須比丘卽便遮護不能得殺.臣白王言帝須比丘爲殺以不。王聞臣言殺諸比

  丘卽大驚愕. [三]心中懊惱悶絕擗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甦.卽語臣言.咄咄我遣汝入寺

  欲令衆僧和合說戒.何以專輙而殺衆僧。王往寺中白諸衆僧.我前遣一臣教令和合

  說戒不使殺諸比丘.此臣專輙枉殺衆僧.不審此事誰獲罪耶。有比丘答言由王故殺

  此是王罪.或有比丘言兩俱得罪。有一比丘卽問王言.王心云何.有殺心不。王答言.我

  本以功德意遣.無殺心也。若王如此王自無罪.殺者得罪。王聞如是言已心生狐疑.問

  諸比丘有能斷我狐疑者不.若能斷我狐疑心者我當更豎立佛法.諸比丘答言有目

  注:

  [一]巴本云夫壻.

  [二]巴本此句但云知是大德帝須便止不殺.無遮護語次白王言亦同.

  [三]巴本但云心中苦惱.無擗地等語.

  ********************

  揵連子帝須能斷狐疑豎立佛法。於是卽遣法師四人.人各有比丘一千侍從而去.復

  遣大臣四人.人各有一千人將從.往迎大德目揵連子帝須.須得而歸。是時二部衆往

  至阿休河山中迎取目揵連子帝須.到已而言王喚帝須.帝須不去。王復更遣法師八

  人.人各有比丘一千侍從.大臣八人.人各一千侍從.到已復言王喚帝須.帝須不去。王

  遲望二使經久未反.王心狐疑.王復問諸大德.大德我已遣二使往迎目揵連子帝須

  使已經久而不見至.衆僧答言恐迎者僻宣王意言喚帝須是故不來。[一]王復問言云何

  作諸語而得來耶.衆僧答王當作是言.佛法已沒願屈大德來更共豎立.乃可得來。王

  聞是言更遣法師十六人.人各比丘一千侍從.大臣十六人.人各將一千人。王復問彼

  法師爲老爲少.衆僧答言老。若其老者當用轝迎.衆僧答言不得乘轝。王復問言彼大

  德者住在何處.答言[二]阿休河山中。若爾當遣舫乘往迎. 勑使者言汝若到已當請大德

  住大舫中.可使四邊帶仗防護。是時大衆使者發去到阿休河山中.卽以王命白大德

  言今佛法已沒仰屈大德來共豎立.於是大德聞使語已言我出家正爲佛法今時至

  注:

  [一]巴本略此問句.

  [二]巴本云恆何上流.

  ********************

  矣.卽取坐具而起。帝須自念言.明當至[一]波咤利弗國。是時阿育王夜夢見如是相貌.有

  一白象而來.以鼻摩挲王頭.捉王右手.明旦王召相師曰.我夜夢如是相貌爲吉爲凶.

  有一相師卽答王言捉王手者是沙門像也。大王聞相師語已卽得信來白王大德帝

  須今日已至.王聞至已卽出往迎.王自入水至膝.大德帝須欲上.王以右手捧接大德.

  大德帝須便捉王手。左右拔劒欲斫大德帝須.何以故.阿育王法若人捉王頭及手卽

  便斫頭.是故拔劒欲斫。爾時王見水中拔劒影.王迴顧言.咄咄我昔敕臣往至寺中令

  衆僧和合說戒而僻取我意殺諸比丘.而汝今者復欲殺耶.止止莫作我罪。〈[二]法師〉問曰.

  比丘不得捉白衣手.云何得捉。答曰.王爲欲聞法故往請來.王卽是大德弟子.故得捉

  手。於是王將大德往園林中住.三重防衛.王自爲大德洗脚以油摩之.摩竟於一邊而

  坐。王自念言此大德能斷我疑不.若能斷我疑者亦能斷諍法.然後佛法豎立。王念我

  且當試大德.我欲見大德神通力.願爲示現。帝須答言.汝今樂見何等神力。王言.我欲

  見大地震動。帝須問曰.爲欲使一邊動一切動耶。王復問言.於此二種何者爲難。帝須

  注:

  [一]原刻作彼.今依麗刻改.

  [二]勘巴本不應有法師二字.今譯者加.後同.

  ********************

  答言.譬如銅盤盛滿中水有人動盤.水悉動難.半動半不動難。王言.半動半不動甚難。

  帝須答言.如是大王。王言.欲見半動半不動。帝須語王.周迴四方四由旬彈繩作界.東

  方安車.南方安馬.西方安人.北方安銅盤水.使[一]各騎界上一脚在內一脚在外.銅盤水

  當安界上半入界內半在界外.王卽隨教作已。於是帝須卽入第四禪.從禪定起而向

  王言.善見大王。大德帝須卽以神力能使四方四由旬外悉大震動.界內不動.車馬及

  人外脚悉動內脚不動.水半動半不動。於是大王見大德神力如此卽大歡喜.我先所

  疑今得斷也.於佛法中惡法得滅。王卽問大德帝須.我先遣一臣到寺令僧和合說戒

  而臣專輙殺諸比丘.此罪誰得耶。帝須答言.大王有殺心不。王卽答言.我無殺心。若無

  殺心.王無罪也.卽便爲王說本生經.[二]佛語諸比丘先籌量心然後作業一切作業皆由

  心也。帝須欲演[三]本生經.大王往昔有一鷓鴣鳥爲人籠繫在地愁怖便大鳴喚.同類雲

  集爲人所殺.鷓鴣問道士[四]我有罪不.道士答言汝鳴聲時有殺心不.鷓鴣鳥言我鳴伴

  來無殺心也.道士卽答若無殺心汝無罪也.而說偈言.[五]不因業而觸不因心而起善人

  注:

  [一]巴本此句分說云.車各一輪內外.馬各二蹄.人各一足.

  [二]巴本此句云.經曰.諸比丘由心意故我說爲業.由心校量乃造身語.

  [三]巴本二鷓鴣本生經.次文較略.

  [四]巴本以頌相問.

  [五]勘巴本此二句意云若心不濁則不觸於牽業之果.

  ********************

  攝心住罪不橫加汝。如是大德帝須方便令王知已.七日在園林中帝須[一]教王是律是

  非律是法是非法.是佛說是非佛說。七日竟王敕以步障作隔.所見同者集一隔中.不

  同見者各集異隔.處處隔中出一比丘.王自問言大德佛法云何。有比丘答言[二]常.或言

  斷.或言非想.或言非想非非想.或言世間涅槃.王聞諸比丘言已此非比丘卽是外道

  也.王旣知已王卽以白衣服與諸外道驅令罷道。其餘隔中六萬比丘.王復更問大德

  佛法云何.答言佛[三]分别說也。諸比丘如是說已王更問大德帝須.佛分别說不.答言如

  是大王。知佛法淨已.王白諸大德.願大德布薩說戒。王遣人防衛衆僧.王還入城.王去

  之後[四]衆僧卽集衆六萬比丘.於集衆中目揵連子帝須爲上座.能破外道邪見徒衆。衆

  中選擇知三藏得三達智者一千比丘.如昔第一大德迦葉集衆.亦如第二須那拘集

  衆出毗尼藏無異.一切佛法中清淨無垢。第三集法藏九月日竟.大地六種震動。[五]所以

  一千比丘說名爲第三集也。〈法師〉[六]問曰.三集衆誰爲律師。於閻浮利地我當次第說名

  字.第一優波離.第二馱寫拘.第三須那拘.第四悉伽婆.第五目揵連子帝須.此五法師

  注:

  [一]巴本此三語合云起王正信.

  [二]巴本具舉六十二見之十類.常住說者一分常住說者等.

  [三]巴本云分别說者.

  [四]巴本次三句云.卽集六百萬比丘.帝須於中爲破他諍故.說迦他跋偷論.

  [五]巴本此句作二句頌.

  [六]巴本此段略云.如是爲答由何人傳來問故.說優波離爲初諸律師次第持等.(具牒前卷所出一段文)其義已明.又第三集後摩哂陀等傳來師子國.師弟相承至於今日應知.此卽結前生後總標舉也.

  ********************

  於閻浮利地以律藏次第相付不令斷絕乃至第[一]三集律藏。從第三之後目揵連子帝

  須臨涅槃付弟子摩哂陀.摩哂陀是阿育王兒也.持律藏至師子國.摩哂陀臨涅槃付

  弟子阿栗咤.從爾已來更相傳授至于今日.應當知之。

  [二]我今說往昔師名.從閻浮利地五人持律藏至師子國.第一名摩哂陀.第二名一地

  臾.第三鬱帝臾.第四名參婆樓.第五名拔陀沙.此五法師智慧無比神通無礙得三

  達智.於師子國多教授弟子。摩哂陀臨涅槃付弟子阿栗咤.阿栗咤付弟子帝須達

  多.帝須達多付弟子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付弟子地伽那.地伽那付須末那.須

  末那付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付曇無德.曇無德付帝須.帝須付提婆.提婆付須

  末那.須末那付[三]專那伽.專那伽付曇無波離.曇無波離付[四]企摩.企摩付優波帝須.優

  波帝須付[五]法叵.法叵付阿婆耶.阿婆耶付提婆.提婆付私婆.如此諸律師智慧第一

  神通無礙得三達智愛盡羅漢.如是師師相承至今不絕。

  〈法師曰.〉[六]我今更說根本因緣。爾時於波咤利弗國集第三毗尼藏竟.往昔目揵連子帝

  注:

  [一]原刻作二.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二]巴本云如諸舊時釋家所說.

  [三]巴本云周羅那伽 Calanaga.

  [四]原刻作爾.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五]巴本次下傳承爲頗沙提婆.須末那.普頗那摩.摩訶私婆.優波離.帝須.普頗那摩.周羅婆耶.帝須.周羅提婆.私婆.

  [六]巴本云舊時相傳如是.意引舊說釋成上文也.

  ********************

  須作如是念當來佛法何處久住.卽以神通力觀看閻浮利地當於邊地中興。於是目

  揵連子帝須集諸衆僧語諸長老汝等各持佛法至邊地中豎立.諸比丘答言善哉。卽

  遣大德[一]末闡提汝至罽賓揵陀羅咤國中.摩訶提婆至摩醯娑末陀羅國.勒棄多至婆

  那婆私國.[二]曇無德至阿波蘭多迦國.摩訶曇無德至[三]摩訶勒吒國.摩訶勒棄多至臾那

  世界國.〈是漢地也〉末示摩至雪山邊國.須那迦鬱多羅至金地國.摩哂[四]陀鬱帝夜參婆樓

  拔陀至師子國.各豎立佛法.於是諸大德各各[五]眷屬五人而往諸國豎立佛法.爾時罽

  賓國中有龍王名阿羅婆樓.國中種禾稻始欲結秀.而龍王注大洪雨禾稻沒死流入

  海中。爾時大德末闡提比丘等五人從波咤利弗國飛騰虛空至雪山邊阿羅婆樓池

  中下.卽於水上行住坐臥.龍王眷屬童子入白龍王言.不知何人身著赤衣居在水上

  侵犯我等。龍王聞已卽大瞋忿從宮中出.見大德末闡提龍[六]王忿心轉更增盛.於虛空

  中作諸神力種種非一令末闡提比丘恐怖.復作暴風疾雨雷電霹靂山巖崩倒樹木

  摧折猶如虛空崩敗.龍王眷屬童子復集一切諸龍童子身出煙竟起大猛火雨大礫

  注:

  [一]原刻作未.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二]巴本上云臾那國人.

  [三]此五字依巴本及麗刻加.

  [四]巴本次舉一地臾.與上文合.

  [五]巴本云自共眷屬合有五人.

  [六]原刻作至.今依麗刻改.

  ********************

  石欲令大德末闡提恐怖。旣不恐怖而便罵言.秃頭人君爲是誰.身著赤衣.如是罵詈

  大德顏色不異。龍王復更作是罵言捉取打殺.語已更喚兵衆現種種神變.猶不能伏。

  大德末闡提以神通力蔽龍王神力向龍王說.[一]若汝能令諸天世人一切悉來恐怖我

  者一毛不動.汝今更取須彌山王及諸小山擲置我上亦不能至。大德作是語已龍王

  思念我作神力便已疲倦無所至到.心含忿怒而便停住。是時大德知龍王心.以甘露

  法味教化示之令其歡喜歸伏.龍王受甘露法已卽受三歸五戒.與其眷屬八萬四千

  俱受五戒.復有雪山鬼夜叉揵闥婆鳩槃茶鬼等聞大德末闡提說法已卽受三歸五

  戒復有夜叉五人與眷屬[二]俱訶梨帝耶夜叉尼有五百子得須陀洹道。於是大德末闡

  提喚一切夜叉及龍王.[三]從今以後莫生瞋恚.莫殘害人民禾稻.於諸衆生生慈悲心令

  得安樂一切.諸龍鬼等答言善哉如大德教卽當順從。卽日龍王作大供養.龍王遣取

  己七寶牀與末闡提.末闡提坐於牀上.龍王立近末闡提邊以扇[四]扇末闡提.是時罽賓

  揵陀勒叉國人民常以節日集往祠會龍王.到已見大德末闡提各相謂言此比丘神

  注:

  [一]巴本此一段作頌文.

  [二]巴本缺此名字.

  [三]巴本次三句爲頌文.

  [四]此字依麗刻加.

  ********************

  力乃勝龍王.於是人民悉禮末闡提.禮已而坐。末闡提爲諸人民說[一]讀譬經.說已八萬

  衆生卽得道果.[二]千人出家。〈法師言.〉從昔至今罽賓國皆著袈裟光飾其境.而說偈言.

  罽賓揵陀國 爾時末闡提 瞋恚大龍王 教化令受法.

  復有餘大衆 從繫縛得解 [三]八萬得天眼 出家一千衆。

  大德摩訶提婆往至摩醯[四]娑慢陀羅國.至已爲說天使經.說竟[五]四萬人得道果皆悉隨

  出家.而說偈言.

  摩訶提婆 有大神力 得三達智 到摩醯娑.

  爲說天使經 度脫諸衆生 [六]四萬得天眼 皆悉隨出家。

  大德勒棄多往[七]婆那婆私國於虛空中而坐.坐已爲說無始經.說已六萬人得天眼七

  千人出家.卽起五百寺.而說偈言.

  大德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到婆那婆私 於虛空中坐.

  爲說無始經 [八]衆生得天眼 出家七千人 五百僧伽藍。

  注:

  [一]巴本云虵喻經.勘下文應作犢譬.

  [二]巴本云萬人.

  [三]巴本偈缺末二句義.

  [四]原刻作婆.今依巴本及麗刻改.下同.

  [五]巴本云四萬人得法眼.四萬人出家.

  [六]巴本偈缺後二句義.

  [七]原刻作娑.今依巴本及麗刻改.下同.

  [八]巴本偈缺末三句義.

  ********************

  大德曇無德往阿波蘭多國.到已爲諸人民說火聚譬經.說已令人歡喜.[一]三萬人得天

  眼令服甘露法.從剎利種男女各一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布.而說偈言.

  大德曇無德 有大神通力 往阿婆蘭多 說火聚經法.

  [二]令服甘露法 衆生得天眼 一千比丘僧 比丘尼如是。

  大德摩訶曇無德往至摩訶勒咤國.到已爲說摩訶那羅陀迦葉本生經.說已八萬四

  千人得道[三]三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通.而說偈言.

  大德摩訶曇 有大神通力 往摩訶勒咤 說迦葉本經.

  [四]衆生得道果 出家三千人。

  大德摩訶勒棄多往臾那世界國.到已爲說迦羅羅摩經.說已臾那世界國[五]七萬三千

  人得道果千人出家.臾那世界佛法通流.而說偈言.

  摩訶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往臾那世界 說摩迦羅經.

  [六]衆生得道果 出家一千人。

  注:

  [一]巴本云.三萬七千人飲法甘露.刹利族中一千男子六千女子出家.

  [二]巴本偈末四句合云教化衆人.

  [三]巴本云一萬三千人出家.

  [四]巴本偈末二句合云教化大衆.

  [五]巴本云.十萬人得道果.一萬人出家.

  [六]巴本偈末二句合云教化人民.

  ********************

  大德末示摩大德迦葉[一]大德提婆鈍毗帝須復大德提婆往雪山邊.到已說初轉法輪

  經.說法已八億人得道.大德五人各到一國教化[二]五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通雪山邊.

  而說偈言.

  大德末示摩 有大神通力 往到雪山邊 說初法輪經.

  [三]衆生得道果 出家五千人。

  大德須那迦那鬱多羅往至金地國.到已於金地中有一夜叉尼從海中出往到王宮

  中.夫人若生兒已夜叉卽奪取而食。爾時王夫人生一男兒.見大德須那迦來.卽大恐

  怖而作念言此是夜叉尼伴也.卽取器仗往欲殺須那迦。須那迦問言何以持器仗而

  來.諸人答言王宮中生兒而夜叉尼伴奪取而食.君將非[四]其伴耶。須那迦答言.我非夜

  叉尼伴.我等名爲沙門.斷殺生法護持十善勇猛精進.我有善法。是時夜叉尼聞王宮

  中生兒.相與圍遶從海中出.作如是言今王生兒我當往取食。王宮中國人見夜叉衆

  來皆大驚怖往白大德.是時須那迦卽化作夜叉大衆倍於彼衆而圍遶之。夜叉尼等

  注:

  [一]巴本次列名云.大德阿羅迦提婆.大德鈍毗沙羅.大德索訶提婆.

  [二]巴本云十萬人.

  [三]巴本偈末二句合云教化夜叉軍.

  [四]原刻作取.今依麗刻改.

  ********************

  見化夜叉而作念言.彼夜叉者當已得國.今將欲來取食我等.作是念已卽各走去不

  得迴顧.於是化夜叉衆隨後而逐不見而止。大德須那迦卽誦呪防護國土.使諸夜叉

  斷不得入.卽爲國人民說梵網經.說已六萬人得道果.復有受三歸五戒者三千五百

  人爲比丘僧.一千五百人爲比丘尼.於是佛法流通.〈法師言.〉從昔至今王若生兒悉皆

  取名名須鬱多羅.而說偈言.

  大德須那迦 鬱多羅比丘 有大神通力 往到金地國.

  爲說梵網經 [一]衆生得道果 三千五百僧 一千五百尼。

  大德目揵連子帝須與衆僧遣摩哂陀往師子洲.摩哂陀卽作是念此時可去以不。摩

  哂陀卽入定觀.師子阿[少/兔]羅陀國王名聞茶私婆年已老耄不堪受化.若往化者佛法

  亦不久住.我今且止去時未至.若王命終太子代位.我當共往建立佛法.我今且往外

  家欲問訊母。復更自念到母國已當還此不.仍往師子洲也。摩哂陀往師所頭面禮足

  及比丘僧從阿育王僧伽藍出.摩哂陀爲上座.僧伽蜜多兒沙彌須末那等六人及一

  注:

  [一]巴本偈末三句合云驅逐惡魔.

  ********************

  優婆塞名盤頭迦與共俱去.過王舍城至南山村.從此次第而去至母國也。〈法師曰.〉何

  以故.昔阿育王封鬱支國.初往至國次第而去卽到南山.山下有村名卑提寫.大富長

  者以女與阿育王爲婦.到國而生一男兒名摩哂陀.摩哂陀年已十四後阿育王便登

  王位.留婦置鬱支國在卑提寫村住.是以[一]經文注言摩哂陀經六月日而至母所。爾時

  摩哂陀次第到母國已.母出頭面作禮.作禮已竟爲設中食.卽立大寺名卑地寫。時摩

  哂陀少時住寺而作是念.此間所作已訖.時可去不。摩哂陀復自思念.我今且當待阿

  育王遣使往師子洲授太子天愛帝須爲王竟然後我往.使彼太子若登位者得阿育

  王拜授爲王幷聞如來功德必大歡喜.我伺其出遊眉沙迦山是時我與相見.過一月

  已當往到彼。四月十五日衆僧集布薩時便共籌量.於是衆僧各各答言時可去矣.〈法

  師曰.〉[二]往昔說偈讚言.上座摩哂陀大德鬱地臾大德鬱帝臾大德跋陀多大德參婆樓

  沙彌修摩那.皆得三達智婆塞槃頭迦已得見道跡此諸大士等。爾時天帝釋知聞茶

  私婆王便已終殁.卽下白摩哂陀言.師子阿[少/兔]羅陀國王命已壽終.今太子天愛帝須

  注:

  [一]巴本缺此三字.

  [二]巴本云古聖說曰.

  ********************

  已登爲王.我念往昔佛在世時已說摩哂陀比丘當在師子土中興隆佛法.是故大德

  今應當去.我亦侍從俱往至彼。[一]天帝釋卽作是言.爾時佛在菩提樹下以天眼徧觀世

  間.卽見師子洲中佛法興盛.敕語我言可與大德摩哂陀俱往師子洲中豎立佛法.是

  故我今作如是言。大德摩哂陀已受天帝釋語已.卽從卑地寫山與大衆俱飛騰虛空

  到師子阿[少/兔]羅陀國.往至東方眉沙迦山下.是故從古至今名爲[二]像山。〈法師曰.〉[三]今說往

  昔偈言.住卑地寫村已經三十日時至宜應去往到師子洲.從閻浮利地次第飛騰往

  譬如虛空雁羅[四]列不失次.如是諸大德[五]根本因緣起國東眉沙山靉靆如黑雲卽到山

  頂上徘徊而來下。爾時諸大德到師子洲中已摩哂陀爲上座.於時佛涅槃已二百三

  十六歲佛法流通至師子洲中.應當知之。

  爾時阿闍世王登王位八年佛涅槃.此年師子童子而於彼洲初立作王.又有童子

  名毗闍耶往師子洲中安立人民住止處竟。爾時閻浮地王名鬱陀耶跋陀羅登王

  位已十四年.此毗闍耶於師子洲中命終。鬱陀耶跋陀羅已十五年.半頭婆修提婆

  注:

  [一]巴本此句徵云帝釋何故如是說耶.

  [二]巴本云支帝耶山.

  [三]巴本云古聖說曰.

  [四]原刻作烈.今依麗刻改.

  [五]巴本缺此句義.

  ********************

  於師子洲登王位。爾時閻浮利地若那迦逐寫迦登王位二十年.半頭婆修提婆[一]

  於彼命終.阿婆耶[二]卽代爲王。閻浮利地王名[三]修修佛那伽作王十七年.阿婆耶王二

  十年.有波君茶迦婆耶起兵伐阿婆耶王.得仍卽立代爲王。閻浮利地王名迦羅育.

  在位已十六年.波君茶迦婆耶[四]已十八年。閻浮利地王名旃陀掘多.作王已十四年.

  波君茶迦婆耶命終.聞茶私婆代。閻浮利地王名阿育.已在位十七年.聞茶私婆命

  終.天愛帝須代。爾時佛涅槃[五]後阿[少/兔]樓陀王閔躕王在位[六]各八年.那迦逮婆迦作王

  十四年.修修佛那迦作王十八年.其兒代名阿育作王二十八年.阿育王有十兒並

  登爲王二十二年.次玖難陀代作王二十二年.復有旃陀掘多作王二十四年.賓頭

  沙羅王代在位二十八年.阿育王代位[七]已十八年.摩哂陀到師子洲中.卽是王種次

  第應當[八]知。

  是時天愛帝須王[九]有星宿惡忌避出.使臣打鼓宣令王當出.使臣打鼓宣令王當出避.

  與四萬衆圍遶出城到眉沙迦山.王欲行獵。爾時山中有一樹神.欲令王得見大德摩

  注:

  [一]巴本幷云在位三十年而歿.

  [二]勘巴本意謂卽於同年立爲王也.

  [三]此字依巴本及麗刻加.後同.

  [四]巴本此語云.滿十七年.合篡位年爲十八年.

  [五]巴本次有二句云.阿闍世王在位二十四年.鬰陀耶王十六年.

  [六]勘巴本應作合字.今疑寫錯.

  [七]勘巴本意云灌頂後十八年.其灌頂前猶有四年.

  [八]巴本次有結句云.是爲佛涅槃以來二百三十六年此洲建立佛法.

  [九]巴本云爲祭祀故.

  ********************

  哂陀.樹神化作一鹿去王不遠.示現噉艸而便徐行。王見化鹿卽張弓捻箭引弓欲射.

  王復念言我當諦射此鹿.鹿仍迴向暗婆陀羅路而走.王卽逐後到暗婆陀羅。化鹿知

  去摩哂陀不遠而滅.於是摩哂陀見王已近而作是念.今以神力令王正見我一人不

  見餘人。大德摩哂陀卽喚帝須.帝須汝當善來。王聞喚已而便念言.今此國中誰敢喚

  我名者.此何等人著赤衣服割截而成喚我名字.生狐疑心此是何等爲是人乎爲是

  鬼神耶。於是大德摩哂陀卽答言.[一]我等沙門釋種法王之子.爲哀愍大王從閻浮利地

  故來到此。爾時天愛帝須王與阿育王以有書信遙作知識。是時天愛帝須王功德瑞

  相有山名車多迦.山邊生一竹林.林中有三竹大如轅.一名[二]藤杖二名華杖三名鳥杖.

  藤杖者其色白如銀金藤繞纏.華杖者黃碧絳黑白華種種雜華瓔珞華杖.鳥杖者鷹

  鷂耆婆鳥耆毗迦鳥如是種種衆鳥復有四足衆生如生氣無異。〈法師曰.〉今說[三]往昔偈

  讚.車多迦山邊忽生一竹林林中有三竹其色白如銀.黃白絳碧黑金藤圍繞纏衆鳥

  及四足種種雜華照。海中復出珊瑚真珠摩尼金銀種種雜寶.復有八種真珠馬珠象

  注:

  [一]勘巴本此二句爲頌文.

  [二]原刻作虅.今依麗刻改.次同.

  [三]勘巴本此係書名Divavamsa 今引爲文次後均同.

  ********************

  珠車珠[一]婆羅迦珠婆羅耶珠纏指珠迦鳩陀婆羅珠世間珠。如是天愛帝須王遣信齎

  上三竹及衆寶物幷八真珠獻阿育王.到已阿育王見大歡喜.卽答餉以五種服飾.傘

  拂劒天冠七寶革屣.及衆寶物不可計數。何謂爲衆物.檀陀迦螺及[二]常滿河水.騰沙迦

  華.頻[三]伽.色髮衣.[四]一雙.手巾.青栴檀.有土如平旦時色阿羅勒菓.阿摩勒菓.玉女。〈法師曰.〉

  今說往昔偈言.天冠拂傘劒七寶裝革屣頻伽檀陀螺色髮衣一雙.金鉢犧一具阿耨

  達池水鮮白貴手巾無價青栴檀。平旦色白土龍王石眼藥菴摩阿梨勒無上甘露藥.

  鸚鵡所獻[五]米其數五百擔此諸衆妙物阿育王功德。如是諸妙物是世間餉也.復有三

  寶餉.阿育王言.[六]我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作優婆塞.此是釋種子法.於三寶中汝當

  至心信受佛法。阿育王遣信答天愛帝須王餉幷授王位.天愛帝須[七]王以[八]三月十五日

  受拜王位。經一月日摩哂陀等來到.復聞摩哂陀說我是釋種子。天愛帝須王於獵場

  中卽復思憶阿育王書言有釋種子.卽投弓放箭卻坐一面各相問訊。〈法師曰.〉[九]今說往

  昔偈讚言.投弓放箭卻坐一面大王坐已問訊大德。[一○]句次有義.時四萬人往到王所各

  注:

  [一]巴本此語云菴羅果珠.

  [二]巴本此語云恆河水及粉末.

  [三]巴本次有吉祥華轝.玉女.匙等.後引頌同.

  [四]巴本云一雙不觸水布.

  [五]原刻作果.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六]勘巴本次爲頌文.

  [七]原刻作三.今依麗刻改.

  [八]勘巴本云吠舍佉月.應是二月也.

  [九]巴本缺此句.

  [一○]原刻次二句分作一頌.今依巴本改.

  ********************

  自圍遶。是時軍衆到已大德摩哂陀卽現六人.王時見已而問大德.此六人者何時來

  也.答言與我俱來。王復問於閻浮利地有餘如此沙門不.答言彼國土者沙門衆多.袈

  裟之服晃曜國內.[一]皆三達智神通無礙懸知人心.漏盡羅漢佛弟子聲聞衆多。王復問

  言諸大德等乘何來此.答言我等不用水陸而來.王自念言當從虛空來也。摩哂陀復

  作是念王有智慧無智慧耶我當試之.有一菴羅樹王坐近樹.摩哂陀因樹而問大王

  [二]此是菴羅樹耶.王卽答言是菴羅樹。置此菴羅樹更有樹無.答言更有。復置此樹更有

  樹無.答言更有。復置此樹更有餘樹無.卽答言有。復問置餘樹更有樹無.答此是菴羅

  樹耶。摩哂陀答.善哉大王有大智慧。摩哂陀言王有宗親無.答甚多大德。置王宗親[三]

  人有宗親無.答言極多。置王宗親置餘人宗親更有餘人無.王便答言我卽是也。摩哂

  陀答.善哉善哉大王聰明.自知己身非親非餘人親。於是大德摩哂陀言此王智慧能

  豎佛法.卽爲說[四]呪羅訶象譬經.說已王與四萬大衆一時俱受三歸。是時王聽法已遣

  信還國欲取飲食.王復念言卽今非時非沙門食也。飲食到已王自欲獨食.意復[五]疑而

  注:

  [一]勘巴本次二句是頌文.

  [二]勘巴本此段問答云.此何樹.菴羅樹.除此有餘菴羅否.餘有多菴羅.除此及餘菴羅有餘樹否.有非菴羅.除餘菴羅及非菴羅有餘樹否.卽是此菴羅樹.今譯有錯.[三]巴本問云有非宗親無.次句例知.

  [四]勘巴本意謂小象跡喻經.

  [五]此下原衍曰字.今依麗刻刪.

  ********************

  問諸大德.大德食不.答言此非我等沙門食時。王問何時得淨也.答曰從旦至中得應

  淨法。王曰諸大德今可共還國.答言不隨我等住此。若諸大德住此請童子隨去.答言

  此童子者已得道果通知佛法今欲出家。王言若爾者我明當遣車來奉迎.語已卽頭

  頂禮足而便還去。王去不久摩哂陀喚沙彌修摩那.今應說法時汝可唱轉法輪。修摩

  那白師言我今唱令聲至何處.答言使聲滿師子國.修摩那答言善哉大德.卽入第四

  禪已.從禪定起自敕心已令師子國一切人民俱聞我聲.仍便三唱。三唱已竟.王聞此

  聲卽遣人往到諸大德所問.有何等觸犯諸大德令聲驚大乃至如是。大德答言無所

  驚動.此是唱聲欲演佛法。是時地神聞沙彌聲卽大叫歡喜.聲徹虛空中.虛空諸神展

  轉相承聲至于梵天.梵天聞已一切來集。是時摩哂陀卽說平等心經.說已諸天無數

  皆得道跡.摩睺羅伽迦樓羅等皆受三歸.如昔大德舍利弗說平等經無數人得道.摩

  哂陀今說亦復如是。過夜至明旦.王遣車來迎.到已使者白諸大德今車已至願屈而

  去.答使者言我等不乘車也.汝但先還今當隨後。作是答已卽飛騰虛空往阿[少/兔]羅國

  ********************

  城東而住.[一]是往昔諸佛住處而下.摩哂陀等旣初下此處卽名初住處。王遣使者迎諸

  大德.卽召諸臣共料理屋舍.諸臣聞王語已心中歡喜.王復念言昨[二]所說法沙門法者

  不得高廣大牀.王籌量未竟.迎使者還已到城門。使者見諸大德已先在城東衣服儼

  然.心大驚喜入白王言.大德已至。王問使者諸大德爲乘車不.使者答言不肯乘車。使

  者復言.我在前還諸大德在後來.今已先至住在城門。王聞使者語已敕言不須安高

  廣牀.王教諸臣令敷地上安茵褥.教已王卽出迎諸大德.諸臣卽取氍毹重敷褥上。國

  中相師見王以席敷地而自念.此諸沙門便領此地永不移轉。王迎諸大德到已頭頂

  禮足.以種種供養迎入國內.於是大德摩哂陀等見席敷地各自念言我等輩法於此

  地中不復移轉.而各就座.王以餚膳飲食種種甘味自手斟酌供設備足。王遣信喚宮

  中大夫人名阿[少/兔]羅.與五百夫人使各齎華香供養.王仍卻坐一面。於是大德摩哂陀

  卽爲大衆雨大法雨.說[三]餓鬼本生經宮殿本經.開演四諦.說已五百夫人皆得道果。國

  中人民先隨王到眉沙迦山中者各相宣傳稱歎諸大德巍巍功德.一切國中遠近悉

  注:

  [一]巴本云於一支帝耶處而下.

  [二]巴本云所說尸羅犍度.

  [三]巴本經名云餓鬼事宮殿事.不云本生.

  ********************

  來到.國衆數填塞不得看諸大德作大叫聲。王問何物叫聲.答言國中民人不得見諸

  大德比丘故大叫耳。王自念言此中窄[一]狹不得悉入.王語諸臣可更料理大象屋中以

  白沙覆地.五色華散.上懸施帳縵.諸大德等在象王處坐。諸臣敷施已竟入白王言.於

  是諸比丘往象屋中.到已各坐爲說天使經.說已千人得道。於象屋中人衆轉多.復移

  於城南門外園林名難陀.於中敷施薦席.諸大德比丘往到爲衆說[二]犢譬經.千人得道。

  從初日到[三]第三說法.二千五百人皆得道跡。諸大德住難陀園國中長者婦女來到.到

  已作禮問訊.從旦至冥諸比[四]丘卽從座而起。諸臣驚怪而問諸大德今欲何去.答言我

  等欲還所住。臣卽白大王.諸法師欲去.大王許不.王卽白言大德[五]日今已冥云何得去.

  且停住此時.諸比丘答言不住。王復請言.我父王有園名曰眉伽.去此不遠不近可在

  中住.往來便易.於是諸大德隨王請住。明旦大王復往問訊.到已作禮而便白言.夜來

  得安眠不.起居何如.此園可住以不。諸大德答言可住.乃說[六]修多羅偈.佛言我聽諸比

  丘園林中住。王聞說已心大歡喜.卽以金瓶水授摩哂陀手.水下著[七]手。是時國土地大

  注:

  [一]原刻作陝.今依麗刻改.

  [二]巴本云虵譬喻經.

  [三]巴本云第二日.

  [四]巴本次云知時已至欲還眉沙迦山.

  [五]原刻作曰.今依麗刻改.

  [六]巴本但云聖句.蓋次文是律中所說也.

  [七]巴本次有句云獻眉伽園.

  ********************

  震動.王卽驚怖白大德言.大德何以如此地皆大動。摩哂陀答.大王勿有恐懼.此國土

  者十力法興.欲造大寺在此園地.是故地爲先瑞故現此耳。王聞語已倍增踊躍.於是

  摩哂陀明日與衆俱往王宮中食.食訖還往難陀園中。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二

  ********************

猜你喜欢
  指月录卷之七·瞿汝稷
  卷第三十四(诸国王女部)·宝唱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佚名
  第二卷·佚名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佚名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四·宗喀巴
  卷五·佚名
  八风砍不动·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五·彦悰
  宗镜录卷第二十九·延寿
  释迦谱目录·僧祐
  大雲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佚名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第八·宗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附录·杨绘

      读《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三十二近体乐府二第二十四叶〈渔家傲〉调下小注,引有京本《时贤本事曲子 后集》一则,初不知何时何人所着。继读吴文恪《唐宋名贤百家词》之《东坡词》,其调名下小注引杨元素《本事曲集》者

  • 卷五十四·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五十四目録【起九十一字至九十三字】满江红【又一体】吕渭老吕本中叶梦得【二首】严羽戴山隐醉翁操【又一体】苏轼辛弃疾八六子【又一体】晁补之采莲令

  •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李翺李翺字习之中贞元进士第调校书郎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迁考功员外郎除朗庐二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知制诰改中书舍人会昌中终山南东道节度使诗七首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时刺朗

  • 列传第四 宋宗室及诸王下·李延寿

    宋文帝诸子 孝武诸子 孝明诸子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元凶劭,潘淑妃生始兴王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吴淑仪生南平穆王铄,高修仪生庐陵昭王绍,殷修华生竟陵王诞,曹婕妤生建平宣简王宏,陈修容生东海王袆,谢容华生晋熙王昶,江修容生武昌王

  • 死事传第二十一·欧阳修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

  • 卷十八·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十八宋 张九成 撰离娄章句下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舜生东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甲辰朔祭 三皇于 景惠殿以祭品颁赐四辅臣○乙巳大学士陈于陛陈时政之要六事以进一接见大臣乞每月一再御朝间亲讲读其有军国大事特召阁部院大臣从容□决一录用人才往言事诸臣困衡既久少者壮壮者老宜

  • 第四○八清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一·佚名

    大甲街总理、庄正名单谨将选举大甲街总理、庄正姓名列单□电大甲街总理杜以忠白达此二名,请给谕戳发领。各庄庄正外水尾庄正李雁内水尾庄正李岱顶山脚庄正赖国香下山脚庄正林发成顶店庄正林涌山日

  • 六二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进呈高晋等送到原书暨密访马裕家再无秘藏折·佚名

    六二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进呈高晋等送到原书暨密访马裕家再无秘藏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十九日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七日,接奉军机处传谕内开,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萨

  • 通鉴答问卷三·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汉髙帝樊哙諌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或问樊哙之諌此兴亡之大机也沛公待张良之言而后聴何欤曰哙非谋臣也是以沛公忽而不聴防良之言几于失天下矣汤始征葛四海之内皆曰非冨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民望之若大旱之

  • 卷二十二·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礼乐志第二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师古曰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

  • 后记·施琅

    靖海纪事二卷,为清康熙间施琅征台湾之奏疏。先后刊本,顷俱不可得,惟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一帙,前有长方朱印一,文曰「故伊能嘉矩氏搜集」。兹即据之誊录,并校其訿误(间有无法校正之处,则附?号以存疑),加以标点,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

  •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

  • 尚书疏衍目録·陈第

    卷一尚书攷古文辨引书证尚书评卷二【虞书】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勲分命羲仲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禋于六宗辑五瑞如五器卒乃复象以典刑五刑有服陟方乃死舜生三十念兹在兹明于五刑以弼五教负罪引慝曰若稽

  • 华严隆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隆。不知何许人。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曰纵观都市。归尝二鼓。谨门者呵之不悛。一夕还不得入。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往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惊矍。问名字

  •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夫三界惟心。心外无法。理具事造。实非两重。但迷之则三障宛然。悟之则三德法尔。迷悟无性。随俗假名。真实指归。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卽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恶业报经。乃指迷归悟之要津也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三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三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经云。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救世者演说心相。菩萨有几种得无畏处。乃至当得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者。犹是答前心相句。以金刚手既闻此

  • 日闻录·李翀

    一卷。元末明初李翀撰。书中记有元顺帝至正甲辰 (1364)及至正丙午 (1366) 年间事,距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仅一二年,可知其人已入明。又据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可知其人为元代遗老,入明以后不仕。书中主要杂记历代故事,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