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居天说偈赞佛品之二

 

  尔时善称赞天子而说偈言。

  佛超三有海  能化彼难化

  是故于世间  得称无所畏

 

  尔时达真谛天子而说偈言。

  成就一切智  灭除诸惑业

  令尽无遗余  是名大寂静

 

  尔时法幢天子而说偈言。

  建高胜法幢  摧坚固我慢

  无量勇健力  示众生正道

 

  尔时法海天子而说偈言。

  牟尼说诸法  为大法宝藏

  开导彼群迷  令至安隐处

 

  尔时法衣天子而说偈言。

  佛子住大法  其心无厌足

  安忍离诸怖  故能师子吼

 

  尔时求法义天子而说偈言。

  佛子善了知  当勤求正法

  闻已如教行  速得菩提道

 

  尔时渴仰法天子而说偈言。

  无量百千万  俱胝有情众

  希闻佛音声  志固常精进

 

  尔时勇法天子而说偈言。

  具广大辩才  摧灭诸异论

  乐修殊胜行  得最上菩提

 

  尔时持法天子而说偈言。

  佛说第一法  甚深极难了

  印胜义皆空  令得寂静道

 

  尔时乐勇施天子而说偈言。

  佛子善行施  捐舍己身命

  以是因缘故  得成最正觉

 

  尔时离染慧天子而说偈言。

  坚固持净戒  其心无所畏

  闻佛正法音  顶受无忘失

 

  尔时无异缘天子而说偈言。

  圣主法中王  善巧说诸法

  不求二乘果  勤修无上道

 

  尔时近住天子而说偈言。

  世雄二足尊  为众生出现

  分别说三乘  究竟唯佛智

 

  尔时成就辩才天子而说偈言。

  佛名遍十方  辩才无限碍

  咸以清净心  于所说随喜

 

  尔时各各成就辩才天子而说偈言。

  若人无辩才  从佛所求愿

  说法除诸怖  闻者不毁呰

 

  尔时常喜天子而说偈言。

  佛子住忍力  为呵毁无恚

  志求大菩提  常喜无怯弱

 

  尔时离二乘天子而说偈言。

  为如来长子  不乐下劣乘

  若闻佛音声  唯趣无上道

 

  尔时无能胜天子而说偈言。

  勇猛大精进  不怖诸烦恼

  舍缘觉声闻  誓求无上慧

 

  尔时相续善法天子而说偈言。

  乐修净分法  而无有间断

  牟尼大导师  知彼所依处

 

  尔时善说法天子而说偈言。

  摄受彼正法  如来所印可

  住坚固精进  如满月无减

 

  尔时善法性天子而说偈言。

  法自性洁白  为客尘所覆

  皆由染污心  如来能现证

 

  尔时达正理天子而说偈言。

  法性本无染  黑白不共住

  此正理相应  如来之所说

 

  尔时分别善恶天子而说偈言。

  一切不善法  善力能摧灭

  若恶法增多  违损于白业

 

  尔时入正解天子而说偈言。

  由彼染污行  白法不增长

  定为损害缘  此如来所说

 

  尔时求解脱天子而说偈言。

  染污力强盛  心不希解脱

  隐覆一切智  于此善决择

 

  尔时明心天子而说偈言。

  心若脱诸欲  恶业不复生

  如来能证知  为众生演说

 

  尔时见烦恼天子而说偈言。

  若不了正法  不知染污行

  常违背佛言  去圣道弥远

 

  尔时见罪行天子而说偈言。

  若不造诸恶  善业则增益

  是故彼智人  乐解脱安乐

 

  尔时信力天子而说偈言。

  离贪恚痴行  则能越恶道

  如来出世间  常如是教诲

 

  尔时知善恶天子而说偈言。

  若于染净法  心不能分别

  佛说如是人  为极愚痴者

 

  尔时解脱行天子而说偈言。

  随顺佛教诲  弃舍诸不善

  是人于圣道  决定得成就

 

  尔时解脱现前天子而说偈言。

  若弃诸恶法  白业则现前

  精勤无退修  弊魔不得便

 

  尔时顺正理天子而说偈言。

  诸佛所说法  利乐于群生

  令远离非处  不随彼劝请

 

  尔时吉祥无畏天子而说偈言。

  不净观治贪  为相应正行

  彼贪既除已  当令障转远

 

  尔时进趣胜慧天子而说偈言。

  慈心观治嗔  彼嗔得解脱

  设复遇深怨  而不生少怖

 

  尔时净眼天子而说偈言。

  净慧断痴惑  是所对治法

  彼痴已遣除  不随他教敕

 

  尔时破疑惑天子而说偈言。

  住正念思惟  能离诸疑惑

  设遇邪师友  依法善调伏

 

  尔时达无相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说空法  依空善安住

  既达于正理  此不由他悟

 

  尔时除我慢天子而说偈言。

  了自他我慢  高举何所得

  与正行相应  皆悉令除断

 

  尔时寂意天子而说偈言。

  永断诸疑惑  深心常寂静

  烦恼不复生  安隐而得度

 

  尔时观照天子而说偈言。

  了知道非道  依净而离染

  随顺诸佛言  除怖得解脱

 

  尔时了世俗天子而说偈言。

  世俗唯假名  能起对治道

  当知彼世尊  亦假名施设

 

  尔时身威仪天子而说偈言。

  以智为前导  身业随法行

  利乐诸有情  得成一切智

 

  尔时净身业天子而说偈言。

  佛身业清净  所作无错谬

  怜愍诸众生  我今归命礼

 

  尔时身业决定天子而说偈言。

  身业善决择  方便利群品

  信礼调御师  为世照明者

 

  尔时善观身天子而说偈言。

  善观察身业  具清净相好

  为无上丈夫  能与一切乐

 

  尔时成就语业天子而说偈言。

  远离彼恶言  具美妙功德

  住正念思惟  是如来所说

 

  尔时应辩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梵音声  世间咸尊重

  善察彼时机  非义利不说

 

  尔时成就义利天子而说偈言。

  远离不饶益  与相应安乐

  不坏于果报  是先佛所说

 

  尔时不相违天子而说偈言。

  未尝邪活命  求利而妄语

  故佛大名闻  世所不能坏

 

  尔时实语天子而说偈言。

  佛出于世间  所说皆真实

  是故诸天人  咸乐闻妙法

 

  尔时了实际天子而说偈言。

  佛以实语故  得成最正觉

  了缘生诸法  名正遍知者

 

  尔时超缘生天子而说偈言。

  若有为诸法  及诸法实性

  牟尼法中王  如理悉知见

 

  尔时决定行天子而说偈言。

  于自他所作  身语意业行

  佛以清净智  悉能分别说

 

  尔时定意天子而说偈言。

  佛以清净意  六返观众生

  归命救世尊  大悲无与等

 

  尔时善伺察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有所作  威仪无缺减

  悲智常相应  愍念于三有

 

  尔时觉意天子而说偈言。

  佛心所缘处  身语悉调柔

  于诸大众中  未尝有错谬

 

  尔时明了意天子而说偈言。

  佛以意为地  大悲观众生

  知法自性空  方便令开悟

 

  尔时过去善巧天子而说偈言。

  若人于往昔  所修诸行业

  施戒忍进禅  如来悉明了

 

  尔时观察过去天子而说偈言。

  宿植诸德本  承事多亿佛

  今满彼昔心  获得菩提果

 

  尔时具足相应行天子而说偈言。

  佛于无量劫  随处修胜行

  正念常相应  不舍菩提故

 

  尔时观察先行天子而说偈言。

  亲近诸如来  修习善咨问

  乐住三摩地  出生种种法

 

  尔时本行相应天子而说偈言。

  过去诸佛所  请问如教行

  于三摩地门  观察无疲倦

 

  尔时知宿住天子而说偈言。

  生死多过失  应作不应作

  如来了知已  为说解脱法

 

  尔时观先业行天子而说偈言。

  昔同造诸恶  染污业相似

  或迭相食啖  或与之游戏

 

  尔时了前际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出世间  以禅定智力

  能知过去世  诸趣无有碍

 

  尔时知后际天子而说偈言。

  佛知未来世  智慧无障碍

  此殁及彼生  业报亦复尔

 

  尔时知后际境界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知后际  智力无限碍

  众生所行行  随业受其报

 

  尔时离轮回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大勇猛  成就无上慧

  于三有不著  住最胜境界

 

  尔时了世俗天子而说偈言。

  众生所归趣  起种种忆想

  但唯假名字  此如来所说

 

  尔时观现在天子而说偈言。

  现在勇猛尊  智力无能坏

  河沙诸佛土  分别无限碍

 

  尔时住无畏天子而说偈言。

  圣主法中王  照三世平等

  诸法无自性  愚夫不能了

 

  尔时智无著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善调伏  三世无所住

  以法离自性  一切无所得

 

  尔时明三世慧天子而说偈言。

  了过未无体  蕴起倏归灭

  如是轮回相  牟尼之所说

 

  尔时意无著天子而说偈言。

  诸法皆幻化  如阳焰谷响

  有情及世间  自性非真实

 

  尔时喜三世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慧无等  能了知三世

  诸根自性空  一切皆如幻

 

  尔时乐欲行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于中夜  示现成正觉

  发勤勇乐欲  未曾有退减

 

  尔时发起乐欲天子而说偈言。

  佛为世光明  精进无损减

  由彼大勇猛  超出成正觉

 

  尔时超欲想天子而说偈言。

  佛出于世间  极勇猛精进

  能超欲淤泥  如莲不著水

 

  尔时乐欲解脱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出兴世  说法界平等

  唯一无二相  故我称赞礼

 

  尔时发起精进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大威德  能警觉群品

  勤修不懈怠  天魔不能坏

 

  尔时具正念天子而说偈言。

  佛于一切处  常起彼正念

  是故成道已  获得念无减

 

  尔时住等引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常在定  知众生性欲

  随彼所修行  而为说诸法

 

  尔时尊重正智天子而说偈言。

  世尊大智海  边际无限量

  设经百千劫  说之不能尽

 

  尔时乐解脱天子而说偈言。

  无能胜丈夫  乐最上解脱

  由证解脱故  于三有不著

 

  尔时相应解脱天子而说偈言。

  牟尼大圣主  具解脱知见

  度无尽众生  真智无有减

 

  尔时观往行天子而说偈言。

  昔于然灯佛  达胜义法行

  勤修不退转  证得大菩提

 

  尔时甚深行天子而说偈言。

  佛久离诸恶  非如余有情

  知法自性空  于三际无碍

 

  尔时广慧天子而说偈言。

  佛于一切智  心不生疑惑

  正念常现前  如持油满钵

 

  尔时无散乱天子而说偈言。

  佛心常湛然  未曾有散乱

  法性本无染  众生不能解

 

  尔时安住智天子而说偈言。

  如来不共法  甚深叵思议

  于一切众生  未曾不择舍

 

  尔时超诸有天子而说偈言。

  佛为天中仙  三界无伦比

  了达一切法  胜智无过上

 

  尔时坚固不退天子而说偈言。

  坚勇最胜尊  于法无所畏

  觉悟诸有情  其心悉平等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一百·延寿
  证契大乘经卷下(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佚名
  卷之二十三·即非如一
  佛说太子慕魄经之二·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六·王日休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玄奘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宝亮
  华严经旨归·法藏
  俱舍论疏 第一卷·法宝
  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八·子璇
  评九江地方法院贺方仁之真我论·太虚
  第七十六章 罗至那普罗之攻略次第·佚名
  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唐一·王奕清

    ◎历代歌曲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斟怕也

  • 巻一·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一宋 邵浩 编东坡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寳鸡虢郿盩厔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

  • 卷二十二·乾隆

    卷二十二太原白居易诗四十四首江南遇天宝乐叟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环珮合。万国会同车马奔。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薰煮温汤源

  • 卷八·本纪第八·脱脱

        真宗三   四年春正月辛巳,诏执事汾阴懈怠者,罪勿原。乙酉,习祀后土仪。丁亥,将祀汾阴,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普安院元德皇后圣容。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丁酉,奉天书发京师。日上有黄气如匹

  • 卷一百四·列传第四十二·脱脱

        纳坦谋嘉 邹谷 高霖 孟奎 乌林答与 郭俣 温迪罕达王扩 移剌福僧 奥屯忠孝 蒲察思忠 纥石烈胡失门 完颜宇 斡勒合打 蒲察移剌都   纳坦谋嘉,上京路牙塔懒猛安人。初习策论进士,大定二十六年,选入东宫,教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雍正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建邦、割据而治真的适合大清国情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封建是圣人治天下之大道,亦即是御戎狄之大法”等语。三代以前,封建之制,原非圣人以为良法美意,万

  • ◎民政四·徐天麟

    ○徙豪族高帝罢平城,使娄敬往结和亲,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夕可至,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与,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强族,一日有变

  • 卷三十九·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九   元 郝 经 撰 列传第三十六 魏臣 桓阶 陈矫【子本薛悌】 徐宣 卫臻【孙权】 卢毓【子钦】 谨案桓阶陈矫徐宣三传俱阙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

  •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史有为 译注【说明】这篇类传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五人中,四位国相一位法官,都是居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其中,孙叔敖与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公仪休、石奢、李离

  • 目録·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目録卷一临幸盛典卷二官制卷三职掌卷四恩遇卷五艺文卷六上仪式卷六下廨署卷七题名上卷八题名下

  • 职官七○·徐松

    黜降官七【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六日,工部尚书王时雍落职,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八日,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黄州安置。 十一日责授李邦彦建宁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浔:原作「寻」,据《建炎要录》卷五改。;吴敏依前崇信军节度副

  • 庄公卷七(起八年,尽十七年)·何休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次不言俟,此其言俟何?(据次于陉俟屈完不书俟。○屈,居勿反。)[疏]注“据次”至“书俟”。○解云:即僖四年经云“遂伐楚,次于陉”,传云“其言次于陉何?有俟也。孰俟?俟屈完也”是也。然则彼

  • 卷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一 易干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臣若水通曰九三以阳刚居正故有能干干之象干干徤而不息之意敬也终日而

  • 卷三·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三      宋 苏辙 撰 鄘        国风 柏舟共姜自誓也 卫厘公之世子共伯余立未逾年而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故誓而不许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 卷三十七·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七宋 王昭禹 撰鳬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栾本又作鸾力端反

  • 卷第七·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

  • 第四十三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尔时彼天。渐更前近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若歌若舞。种种嬉戏。共受第一胜业果报。彼一切天。种种供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供养已。坐在一处。一切坐已。欢喜语说。既语说已。天王告言。汝一

  • 三十三号屋·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那位神秘朋友鲁平,生平和字典上的“家”字,从不曾发生过密切的关系。但这一次,他却郑重其事,亲自去租下了一所房屋。租房屋,原是一件绝对平常的事,可是后来因这件事而引起的结果,非但完全出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