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四

△第三分福聚品第八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一有情住预流果所获福聚。尚胜教化一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所以者何。诸有安住十善业道。不免地狱傍生鬼界。若诸有情住预流果。便得永脱诸险恶趣。况教令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所获福聚而不胜彼。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住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其安住独觉菩提。所以者何。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胜预流等多百千倍。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何以故?憍尸迦。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亦有如来应正等觉转妙法轮度有情众。诸菩萨摩诃萨皆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就。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施他读诵。若转书写广令流布所获福聚。胜前福聚无量无边。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祕密藏中。广说世间出世善法。依此善法世间便有刹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四大王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亦有布施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有预流乃至诸佛施设可得。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四大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四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小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小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中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中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大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大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此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施他读诵。若转书写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於前。何以故?憍尸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祕密藏中。广说一切无漏之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於中已学今学当学。或有已入今入当入声闻种性正性离生。渐次乃至已正当得阿罗汉果。或有已入今入当入独觉种性正性离生。渐次乃至已正当得独觉菩提。或有已入今入当入菩萨种性正性离生。渐次修行诸菩萨行。已得今得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祕密藏中所说一切无漏法者,所谓布施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若馀无量无边佛法。皆是此中所说一切无漏之法。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一有情住预流果所获福聚。尚胜教化一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所以者何。诸有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者,不免地狱傍生鬼界。若诸有情住预流果。便得永脱诸险恶趣。况教令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所获福聚而不胜彼。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住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其安住独觉菩提。所以者何。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胜预流等多百千倍。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何以故?憍尸迦。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亦有如来应正等觉转妙法轮度有情众。诸菩萨摩诃萨皆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就。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施他读诵。若转书写广令流布所获福聚。胜前福聚无量无边。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祕密藏中。广说世间出世善法。依此善法世间便有刹帝利大族。广说乃至亦有诸佛施设可得。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四大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馀如上说。

复次憍尸迦。置四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小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小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中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馀如上说。

复次憍尸迦。置中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大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大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置此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於意云何。馀如上说。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所获福聚。胜於教化一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亦胜教化一四大洲诸有情类。亦胜教化一小千界诸有情类。亦胜教化一中千界诸有情类。亦胜教化一大千界诸有情类。亦胜教化十方各如克伽沙界诸有情类。亦胜教化尽十方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憍尸迦。此中如理思惟者,谓以非二非不二行。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思惟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以非二非不二行。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思惟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量门广为他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所获福聚。胜自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获功德无量倍数。憍尸迦。此中般若波罗蜜多义趣者,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所有义趣。不应以二相观。亦不应以不二相观。非有相非无相。非入非出。非增非减。非染非净。非生非灭。非取非舍。非执非不执。非住非不祝非实非不实。非合非散。非相应非不相应。非少分非非少分。非全分非非全分。非因缘非非因缘。非法非非法。非真如非非真如。非实际非非实际。如是义趣有无量门。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自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以无量门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所获福聚。过前福聚无量无边。时天帝释即白佛言: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以种种巧妙文义。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以种种巧妙文义。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以种种巧妙文义。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量无数无边不可思议大功德聚。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其形寿。以无量种上妙花鬘乃至灯明及馀供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十方无量无数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自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复依种种巧妙文义。以无量门广为他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所获福聚甚多於前所以者何。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无量无数无边大劫。以有所得而为方便。勤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复以种种巧妙文义。经须臾间为他辩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所获福聚甚多於前憍尸迦。有所得者,谓善男子善女人等。修布施时作如是念。我能布施。彼是受者,此是施果。施及施物。彼修施时名住布施。不名布施波罗蜜多。修净戒时作如是念。我能持戒。为护於彼。此是戒果。及所持戒。彼修戒时名住净戒。不名净戒波罗蜜多。修安忍时作如是念。我能修忍。为护彼故。此是忍果及忍自性。彼修忍时名住安忍。不名安忍波罗蜜多。修精进时作如是念。我能精进。为修断彼。此精进果。精进自性。彼精进时名住精进。不名精进波罗蜜多。修静虑时作如是念。我能修定。彼是定境。此是定果。及定自性。彼修定时名住静虑。不名静虑波罗蜜多。修般若时作如是念。我能修慧。彼是慧境。此是慧果。及慧自性。彼修慧时名住般若。不名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能圆满布施等六波罗蜜多。时天帝释即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云何修行而能圆满布施等六波罗蜜多。尔时佛告天帝释言:若菩萨摩诃萨修布施时。不得施者受者施果施及施物。如是乃至修般若时。不得慧者慧境慧果及慧自性。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便能圆满布施等六波罗蜜多。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应以如是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所以者何。於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有所得而为方便。为他宣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心便迷谬退失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名为宣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尔时佛告天帝释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般若等六波罗蜜多。如是名为宣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般若等六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乃至识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如是乃至说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作如是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是行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复作是说。修行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者,应求色乃至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有能求如是等法修行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是行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憍尸迦。若有如是求色乃至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依此等法修行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者,我说名为行有所得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憍尸迦。若如前说。当知皆是说有所得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来善男子,我当教汝修学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若依我教而修学者,当速安住菩萨初地乃至十地。憍尸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为方便。依时分想教修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是谓宣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来善男子,我当教汝修学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若依我教而修学者,速超声闻独觉等地。速入菩萨正性离生。得诸菩萨无生法忍。及得菩萨殊胜神通。能游十方一切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由此速证一切智智。憍尸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为方便。依时分想教修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是谓宣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告菩萨乘种性者言:若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决定当获无量无数无边功德。憍尸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为方便作如是说。是谓宣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告菩萨乘种性者言:汝於三世诸佛世尊,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所有善根皆应随喜。一切合集为诸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为方便作如是说。是谓宣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宣说真正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是名宣说真正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大乘菩提心者,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来善男子,应修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汝正修时不应观色乃至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善男子,色色自性空。乃至一切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乃至是一切相智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於此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色乃至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净不净可得。善男子,汝若能修如是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是修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谓宣说真正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大乘菩提心者,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来善男子,我当教汝修学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汝修学时勿观诸法有少可住可超可入可得可证可听闻等所获功德及可随喜回向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於此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毕竟无有少法可住可超可入可得可证可听闻等所获功德及可随喜回向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自性皆空。若自性空则无所有。若无所有则是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於此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竟无少法有入有出有生有灭有断有常有一有异有来有去而可得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与上黑品一切相违。是名宣说真正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以是故。憍尸迦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当以种种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憍尸迦。由此因缘我作是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复以种种巧妙文义。经须臾间为他辩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所获功德甚多於前。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或四大洲诸有情类。或小千界诸有情类。或中千界诸有情类。或大千界诸有情类。或复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或尽十方无边世界诸有情类。皆令住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法门应勤修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於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或四大洲诸有情类。或小千界诸有情类。或中千界诸有情类或大千界诸有情类。或复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或住菩萨不退转地。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於前。何以故?憍尸迦。若一切初发无上正等觉心菩萨摩诃萨。若一切住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复次憍尸迦。若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四大洲诸有情类。若小千界诸有情类。若中千界诸有情类若大千界诸有情类。若复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趣无上正等菩提。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量门巧妙文义广为彼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遇一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彼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於此广说如前。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於前。复次憍尸迦。若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四大洲诸有情类。若小千界诸有情类。若中千界诸有情类。若大千界诸有情类。若复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彼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其中有一作如是言:我今欣乐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拔济有情生死众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成彼事以无量门巧妙文义。广说般若波罗蜜多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於前。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如菩萨摩诃萨。转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如是,应以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广说乃至应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教诫教授。应以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随其所须种种资具供养摄受。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以如是法施财施。供养摄受彼菩萨摩诃萨。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於前。所以者何。彼菩萨摩诃萨。要由如是法施财施供养摄受。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尔时具寿善现告天帝释言:善哉善哉!汝能劝励彼菩萨摩诃萨。复能摄受彼菩萨摩诃萨。亦能护助彼菩萨摩诃萨。汝今已作佛圣弟子所应作事。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如来诸圣弟子。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方便劝励彼菩萨摩诃萨。令速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以法财施供养摄受。勤加护助彼菩萨摩诃萨。令速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如来声闻独觉世间胜事。由彼菩萨摩诃萨故而得出现。何以故?憍尸迦。若无菩萨摩诃萨发起无上正等觉心。则无菩萨摩诃萨能学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若无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则无菩萨摩诃萨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若无菩萨摩诃萨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则无如来声闻独觉世间胜事。憍尸迦。由有菩萨摩诃萨发起无上正等觉心。便有菩萨摩诃萨能学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由有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便有菩萨摩诃萨能证无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能断地狱傍生鬼界。亦能损减阿素洛党增天人众。便有刹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出现世间。亦有四大王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出现世间。复有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出现世间。复有声闻独觉及无上乘出现世间。

△第三分随喜回向品第九之一

尔时慈氏菩萨谓具寿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於诸有情所有功德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持此随喜俱行诸福业事。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若馀有情随喜回向诸福业事。若诸异生声闻独觉诸福业事。谓施戒修三福业事。若四念住等诸福业事。是菩萨摩诃萨所有随喜回向功德。於彼异生声闻独觉诸福业事。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所以者何。以诸异生修福业事但为令己自在安乐。声闻独觉修福业事但为自调伏为自寂静为自涅槃。诸菩萨摩诃萨所有随喜回向功德。普为一切有情调伏寂静得涅槃故。尔时具寿善现,问慈氏菩萨言: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心。普缘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一世界无量无数无边诸佛已涅槃者,从初发心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乃至入无馀依涅槃界後。展转乃至正法灭已,於其中间所有六种波罗蜜多相应善根。及与声闻独觉菩萨一切有情。若共不共无量无数无边佛法相应善根。若彼异生弟子所有施戒修性三福业事。若彼声闻弟子所有学无学位无漏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成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及为利乐一切有情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无量无数无边佛法。及彼诸佛所说正法。若依彼法精勤修学。或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或入菩萨正性离生。或修菩萨摩诃萨行。如是所有一切善根。及馀有情於诸如来应正等觉声闻菩萨诸弟子众。若现住世若涅槃後所种善根。是诸善根一切合集。现前随喜。既随喜已,复以如是随喜俱行诸福业事。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善根与诸有情同共引发无上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於馀所起诸福业事。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於意云何。彼菩萨摩诃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回向心。为有如是所缘事。可得如彼菩萨摩诃萨所取相不。慈氏菩萨答善现言:彼菩萨摩诃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回向心。实无如是所缘事可得如彼菩萨摩诃萨所取相。时具寿善现谓慈氏菩萨言:若无所缘事如所取相者,彼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心。以取相为方便。普缘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一世界无量无数无边诸佛已涅槃者,从初发心乃至法灭所有善根。及弟子等所有善根。一切合集现前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将非颠倒。如於无常谓常。於苦谓乐。於无我谓我。於不净谓净。是想心见颠倒。此於无相而取其相亦应如是,如所缘事实无所有。随喜回向心亦如是,诸善根等亦如是,无上菩提亦如是,布施等六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如是,若如所缘事实无所有。随喜回向心。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如是者,何等是所缘。何等是事。何等是随喜回向心。广说乃至何等是一切相智。而彼菩萨摩诃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心。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时慈氏菩萨报具寿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久学六种波罗蜜多。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久发大愿多植善根。为多善友之所摄受。善学诸法自相皆空。是菩萨摩诃萨於所缘事。及随喜回向心。诸善根等。无上菩提。诸佛世尊,并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发起随喜之心。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以非二非不二为方便。非有相非无相为方便。非有所得非无所得为方便。非染非净为方便。非生非灭为方便。於所缘事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能不取相。不取相故非颠倒摄。若菩萨摩诃萨。未久学六种波罗蜜多。未曾供养无量诸佛。未久发大愿。未多植善根。未为多善友之所摄受。未於一切法善学自相空。是菩萨摩诃萨於所缘事。及随喜回向心。诸善根等无上菩提。诸佛世尊,并一切法。犹取其相起随喜心。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以取相故犹颠倒摄。非真随喜回向之心。复次大德。不应为彼新学大乘诸菩萨等。及对其前。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及馀佛法自相空义。所以者何。新学大乘诸菩萨等。於如是法虽有少分信敬爱乐。而彼闻已寻皆忘失。惊怖疑惑多生毁谤。若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或曾供养无量诸佛。久发大愿。多植善根。为多善友所摄受者,应对其前为彼广说分别开示一切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及馀佛法自相空义。所以者何。不退转地诸菩萨等。若闻此法皆能受持终不忘失。亦不惊恐疑惑毁谤。大德当知。诸菩萨摩诃萨。应以如是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当於尔时应作是念。所可用心随喜回向。此所用心尽灭离变。此所缘事及诸善根。亦皆如心尽灭离变。此中何等是所用心。复以何等为所缘事及诸善根。而说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心於心理不应有随喜回向。以无二心俱时起故。心亦不可随喜回向心自性空故。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如是知一切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无所有。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皆无所有。而复能以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随喜回向之心非颠倒摄。以无所得为方便故。名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猜你喜欢
  卷第三·智旭
  卷第二·契嵩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佚名
  省庵法师遗书叙·宝贤
  弥沙塞五分戒本·佚名
  思惟品第一·佚名
  十二因缘论一卷·佚名
  佛说罗摩伽经卷上·佚名
  卷第二十二(收字号)·朱时恩
  卷四十二·佚名
  大通本禅师·惠洪
  目录·彭绍升
  呼吁美苏英倡导和平·太虚
  利益存亡·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262_1 【晦日呈诸判官】韩滉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卷262_2 【听乐怅然自述(一作病中遣妓,一作司空曙诗)】韩滉   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向春烟。

  • 卷三十六·阮阅

      ●卷三十六·怨嗟门  孟郊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可见其素窭。后有诗云:“宾秋(秩)已觉厚,私储常恐多。”是古人恐富求归之义,则贫亦何足怪!按郊为溧阳尉,县有

  • 提要·吴渭

    臣等谨案月泉吟社诗一巻宋呉渭编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人尝官义乌令入元后退居呉溪立月泉吟社至元丙戌丁亥间徴赋春日田园襍兴诗限五七言律体以嵗前十月分题次嵗上元収巻凡収二千七百三十五巻延致方鳯谢翺呉思齐评其甲乙

  • 卷三十二·志第八·历二·张廷玉

        ◎历二   ▲大统历法一上   造历者各有本原,史宜备录,使后世有以考。如《太初》之起数钟律,《大衍》之造端蓍策,皆详本志。《授时历》以测算术为宗,惟求合天,不牵合律吕、卦爻。然其法所以立,数之所从出,

  • 卷一百三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一 ∷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强圉赤奋苦十二月,凡二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   春,正月,己酉,金群臣上其主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   金主自上年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制毒筹款·恽逸群

    蓝衣社的工作,可分为:调查(情报)、行动(监视、禁锢以及暗杀)、组训、筹款四大类,尤以情报与行动为主,筹款则比较简单,除财政部拨给军事委员会的巨额机密费,及向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索取报效(实际类于摊派,如借口举办事业,代募股金

  • 四八 山海经·周作人

    如《朝华夕拾》上所说,在玉田老人那里他才见到了些好书。“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

  • 卷一百六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宋哲宗元佑元年门下侍郎司马光上疏曰臣等闻三王不相袭礼五帝不相沿乐况国家设官分职张立治具上下相维修饰明备何

  • 卷二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六宋 赵汝愚 编帝系门皇太后上章献皇后乞还政    刘随臣恭惟皇太后天资圣明手扶宗社爰自先朝不豫万几倦勤皇帝养德东朝选贤咨善太后预闻政事参决居多洎皇帝膺龙跃之期年尚冲幼太后

  • 卷七十二 易八·黎靖德

      ◎咸   "否泰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此八卦首尾皆是一义。如咸皆是感动之义之类。咸内卦艮,止也,何以皆说动?"曰:"艮虽是止,然咸有交感之义,都是要动,所以都说动。卦体虽是动,然才动便不吉。动之所以不吉者,以内卦属艮也。"〔

  • 卷十五·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五  明 傅逊 撰衞州吁之乱隠公二年冬郑人伐衞讨公孙滑之乱也【滑叔段之子段乱滑奔衞衞为之伐郑廪延故郑为讨之】三年 衞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二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二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五法品第六之二 五盖者。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贪欲盖者。云何贪欲。答于诸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

  •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上·别庵性统

      普陀嗣法门人 性统 编临济宗临济禅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颕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居於讲肆。精究毗尼。博赜经论。俄叹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

  •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一·为霖道霈

    侍者 兴灯 录师还山。福城众护法宰官四众请上堂。屴崱峰头云一片。乘风飞去又飞来。作霖作雨浑闲事。惹得虚空笑满腮。且道笑个什么。良久云。我行荒草里。渠又入深村。卓拄杖下座。林浦众护法居士请上堂。住山十四

  • 家庭的故事·郑振铎

    现代短篇小说集。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内收《自序》1篇,《猫》、《风波》、《书之幸运》、《淡漠》、《失去的兔》、《压岁钱》、《五老爹》、《王榆》、《三姑与三姑丈》、《春兰与秋菊》、《

  • 善思童子经·佚名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此外,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