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僧那僧涅品第十八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僧那僧涅。佛告须菩提,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内外空及有无空佛十八法及一切智。被诸功德之铠成佛身。光彻三千大千刹土。复以光普遍十方恒边沙佛国土。便为六反震动。三千大千刹土复六反震动。十方恒边沙佛国土菩萨。已受是光明住於檀波罗蜜。以大乘之铠便能变化三千大千刹土化为琉璃。自变其形为遮迦越王。布施一切随其所欲。饥渴与饮食欲得衣者与衣欲得香华医药布施。种种随众人身所便乐尽给与之。作是布施已便为众生说六波罗蜜行。众生闻菩萨教已,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离六波罗蜜行。是为菩萨被大乘之铠。须菩提,譬如工幻师在四要道头。於大众人前布施随人所欲。饮食衣被钱财。随人意所索幻人尽与。於须菩提意云何。是幻师颇有所布施於人不。须菩提白佛言:无所施亦无得者,佛告须菩提,菩萨自化身作遮迦越王布施。随人所乐而在所与。恣人所欲而施与。虽施而无所与亦无得者,何以故?须菩提,法之幻法应尔。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於尸波罗蜜。示现作遮迦越罗。於中使人持十善法。教人使为四禅四等四无形禅。立於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众生闻是法教至得道终不离是法教。须菩提,譬如幻师化作大众人。教幻人持十善。立以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於须菩提意云何。颇有人立於十善四禅四无形禅。颇有人立於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者不。须菩提对曰:无有立者也世尊,佛告须菩提,菩萨立诸众生於十善地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见有人住是法者,所以者何。法幻之法自应当尔。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被大乘之铠。复次须菩提,菩萨住羼波罗蜜。亦立众生於羼波罗蜜。菩萨从初发意以来作誓言:假令众生持刀杖害。我悉受终不起恶意如弹指之顷。当复立众生於忍辱地亦复如是,虽立众生於羼波罗蜜。亦复如幻师亦无众生想。须菩提,是为菩萨大乘之铠。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於惟逮波罗蜜。立众生精进意应萨云若。亦复如幻师。是为菩萨大乘之铠。菩萨住於禅波罗蜜。亦复教一切人行一心。菩萨住於等法。不见法有乱者有一心者,须菩提,是为菩萨住於禅波罗蜜。亦复教一心人行禅。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离是一心。亦复如幻师。是故名为僧那僧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於般若波罗蜜。亦复劝助教一切人。使立於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於诸法不见有彼此岸。是为菩萨住於般若波罗蜜。亦复劝助众生化立人於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亦复如幻。不见有学者不见有受者,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僧那僧涅。复次须菩提,菩萨被大乘铠。以安处十方恒边沙佛国众生。立於六波罗蜜。为众生说六波罗蜜法使众生闻之。闻已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离是法。亦复如幻亦不见受法者亦不见受是教者,以是故菩萨为大乘之铠。菩萨复被大乘之铠意应萨云若。菩萨不言我当教若干人立於六波罗蜜。亦不言我当教若干人行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复不言我不能教若干人。亦复不言我教若干人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不言我不教若干人至阿罗汉。亦不言我立若干人至萨云若。不言我不悉教尔所人。何以故?菩萨所度无有限碍亦无適莫。菩萨所度亦无有数亦无有量。须菩提,菩萨譬如幻师教幻人。不见有所教亦不见有受者,是为菩萨摩诃萨僧那僧涅。须菩提白佛言:如我从佛所闻义。当知菩萨非为僧那僧涅。何以故?诸法空故色痛想行识空。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十八性各随其相各自空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亦自空。内外空皆自空。从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皆空。菩萨亦空僧那僧涅亦自空。以是故世尊,当知菩萨为非僧那僧涅。佛告须菩提,如所言无有异。须菩提,萨云若非为非作。菩萨为众生作摩诃僧那僧涅者,是众生亦非为非作。须菩提白佛言:何以故?萨云若及众生非为非作。佛言:不见有人故。是故萨云若无为无作。何以故?须菩提,五阴亦不有所作亦非不作。六情六衰亦无所为亦无所作。我人寿命亦无所为亦无所作。何以故?边际不可得故。须菩提,梦响影幻热时炎化无所作亦无所为。内外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无所为亦无所作。何以故?其本际不可得见故。如及法性真际亦无所作亦无所为。菩萨萨云若亦无所作亦无所为。何以故?无有本际故。以是故须菩提。萨云若及众生无所有无所作。以是当知菩萨非为摩诃僧那僧涅。须菩提白佛言:如观世尊所说义。五阴亦无缚无脱。邠耨文陀尼子问须菩提,何等五阴无缚无脱。须菩提报言: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幻如化如热时炎。当来过去今现在五阴无缚无脱。五阴无端绪无缚无脱。五阴寂无所生无缚无脱。五阴善不善俗五阴道五阴有漏无漏亦无缚无脱。一切诸法无缚无脱。无际寂净无缚无脱。六波罗蜜无缚无脱。无际寂静内外空无缚无脱。三十七品无缚无脱。佛十八法无缚无脱无际寂静故。道及菩萨萨云若一切智事。无际寂静无所生亦不缚亦不脱。如法性真际无为亦无缚无脱。无际寂静不生无缚无脱。如是邠耨。菩萨摩诃萨。於无缚无脱六波罗蜜中。住无缚无脱萨云若。於无缚无脱育养众生。无著无缚无脱净佛国土。无著无缚无脱见诸世尊,以无缚无脱闻法终不离。无缚无脱诸佛世尊终不离。无缚无脱诸神通终不离。无缚无脱五眼终不离。无缚无脱转无缚无脱法轮。无缚无脱安立众生於三乘。如是邠耨。菩萨摩诃萨。於无缚无脱六波罗蜜。於诸法得逮觉。无际寂静无所生故。邠耨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之僧那僧涅。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佚名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五·佚名
  迦毗梨百头缘品第六十六·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众经目录序·彦琮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中·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卷·李通玄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宗赜慈觉
  八大灵塔梵赞(西天戒日王制)·佚名
  卷五十九·佚名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全文·佚名
  卷第七·佚名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正论解第四十一·王肃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田猎招虞人以旌不进,虞人掌山泽之官也公使执之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道为恭敬之道见君召便?守官非守召不?也君子

  • ○磨盾秘闻十二则·许指严

    咸、同间,有忠亲王僧格林沁者,武艺盖世。时率兵平捻,驻紥山东济、历间,门下食客以武技名者数十辈。有贩羊肉者,衣服破敝,肩荷担一,每日过门以为常。一日早归,日未晡,下担憩息邸门外,出胸旁所插短烟杆,盛以烟,燃火吸之。府门左右间

  • 第三卷 图说一·缪荃孙

    江苏全省图说江苏省以江宁府为省会。在北平南二千四百里。东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三十里。东至太仓州,海岸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界,四百七十里;北至山东兖州府滕县界,八百八十

  • 卷之五十九·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九 传第四十三 扎萨克一等台吉多尔济达什列传【今袭公品级】多尔济达什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辅国公车棱达什第初授二等台吉 赐扎萨克俸康熙五十年授扎萨克一等台吉

  • 观德王杨雄传·魏徵

    观德王杨雄,初名杨惠,是隋高祖的族子。 其父杨绍,仕北周,历任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 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 周武帝时,杨雄任太子司旅下大夫。 武帝巡幸云陽宫,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率其徒众袭击

  • 刘崇传·薛居正

    刘崇,太原人,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小时游手好闲,爱好陆博意钱的游戏。成年后参加河东军队。后唐长兴年中,迁任虢州军校。汉高祖镇守并州、汾州时,上奏章任刘崇为河东步军都指挥使。一年后,授麟州刺史,又任河东马步军指挥

  • 卷七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四 朱批杨天纵奏摺 云南临元总兵官【臣】杨天纵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闻尔居官声名甚好如此方为不负朕之任用勉之切莫改移心行 雍正

  • 卷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八礼部二十七婚礼四公主婚礼诸司职掌册公主前期告奉先殿【用祝帛猪羊行礼如常仪】册文维洪武某年岁次某某月某日皇帝制曰古之君天下者有女必封尔【长次】女今已成人未有封号特以某郡为尔之号

  • 十九年·佚名

    (甲子)十九年清大正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十七〉一日。〈陰曆乙丑十一月十七日〉臨于熙政堂,王妃同臨,受宗戚、貴族、本職長官以下高等官新年祝賀。○遣本職長官男爵閔泳綺于總督府,託電奏新年祝賀。

  • 寡见卷第七·扬雄

    吾寡见人之假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假则偭焉。或曰:“曷若兹之甚也?先王之道满门。”曰:“不得已也,得已则已矣。得已而不已者,寡哉!”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

  • 提要·顺治

    【臣】等谨案孝经注一卷顺治十三年大学士蒋赫徳恭纂仰邀钦定御制序文冠首孝经词近而防逺等而次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推而广之自闺门可放诸四海专而致之即愚夫愚妇可通于神明故语其平近则人人可知可行语其精微则圣人亦覃

  • 卷一百四十六·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六  宋 卫湜 撰投壶第四十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投壶者以其记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此於别録属吉礼亦实曲礼之正篇是投壶与射为类此於五礼宜属嘉礼也或云宜属宾礼蓝田吕氏曰投壶

  •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第九十二則世尊一日陞座舉: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此則與前第六十七則傅大士講經有相似,但是主客及內容完全不同。傅大士揮案一下便下座,寶誌曰:傅大士講經竟。意思是禪宗可以不立言語

  • 韩集点勘·陈景云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历时三年。后以母

  • 月下小景·沈从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现代书局1937年11月15日初版。收《月下小景》、《寻觅》、《女人》、《扇陀》、《爱欲》、《猎人故事》、《一个农夫的故事》、《医生》、《慷慨的王子》等短篇小说9篇,《〈月下小景

  • 诸葛亮博望烧屯·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博望烧屯》。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值曹操命夏侯惇领兵攻新野,刘备用诸葛亮为军师,指挥兵马,张飞不服。诸葛亮向众将授火烧博望坡之计,故意不用张飞。刘备

  •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智旭

    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莫大乎盂兰。是以目连道满。首思乳哺之恩。大圣垂慈。广示

  • 信力入印法门经·佚名

    五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请问清净初地之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之。次问普贤菩萨,云何诸佛无障碍智?乃至无障碍身?普贤叹其难见难知,文殊再请,乃具答之。答已。较量功德殊胜。能灭重罪。其不信者。罪亦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