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毗梨百头缘品第六十六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竹园之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向毗舍离。到梨越河所。是时河边。有五百牧牛人。五百捕鱼人。其捕鱼者。作三种网。大小不同。小者二百人挽。中者三百人挽。大者五百人挽。于时如来。去河不远。而坐止息。及诸比丘。亦皆共坐。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摩竭国竹园中。某一天世尊与比丘们一起去往毗舍离,途经梨越河,当时河边有五百个牧牛人、五百个捕鱼人。那些捕鱼人用三种渔网,大小不同,小网需要二百人拉,中网要三百人拉,大网则要五百人拉。这时佛在离河不远处坐下休息,比丘们也一同坐下来。
【古文】
时捕鱼人。网得一鱼。五百人挽。不能使出。复唤牧牛人众。合有千人。并力挽出。得一大鱼。身有百头。若干种类。驴马骆驼虎狼猪狗猨猴狐狸。如斯之属。众人甚怪。竞集看之。
【白话】
此时捕鱼人网住一条大鱼,五百个人也不能把它拉出水,便招唤放牛的人,总共一千人,才合力将鱼拉上岸。这大鱼身上长有一百个各种各样的动物头,有驴、马、骆驼、虎、狼、猪、狗、猿猴、狐狸等如此之类。众人甚感奇怪,争相近前观看。
【古文】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彼有何事。大众皆集。汝往试看。阿难受教。即往看视。见一大鱼。身有百头。还白世尊。如所见事。
【白话】
这时世尊对阿难说:“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众人都聚在那里,你过去看看。”阿难奉教立即前往探视,只见一条大鱼,身上长有一百个头。阿难回来将所见禀告了世尊。
【古文】
世尊寻时。共诸比丘。往至鱼所。而问鱼言。汝是迦毗梨不。答言实是。郑重三问。汝是迦毗梨不。答言实是。复问教匠汝者。今在何处。答言堕阿鼻地狱中。尔时阿难。及于大众。不知其缘。白世尊曰。今者何故。唤百头鱼。为迦毗梨。唯愿垂愍。而见告示。
【白话】
世尊马上与比丘们来到鱼前。佛问鱼道:“你是迦毗梨吗?”鱼回答:“的确是。”这样郑重地问了三次,你是迦毗梨吗?都回答的确是。佛陀又问:“教唆你的人如今在哪里呢?”鱼回答说:“堕在阿鼻地狱中。”阿难和大众不知其中缘故,就请问世尊:“您现在为什么叫这百头鱼为迦毗梨呢?恳请世尊慈悲,为我们开示。”
【古文】
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昔迦叶佛时。有婆罗门。生一男儿。字迦毗梨(此言黄头)。聪明博达。于种类中。多闻第一。唯复不如诸沙门辈。
【白话】
佛告诉阿难:“谛听,谛听,我会为你们宣说。过去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婆罗门生了一个男孩,名叫迦毗梨(汉语:黄头),聪明博学,在他的种族中堪称多闻第一,唯独不及那些沙门。
【古文】
其父临终。殷勤约敕。汝当慎莫与迦叶沙门讲论道理。所以者何。沙门智深。汝必不如。父没之后。其母问曰。汝本高明。今颇更有胜汝者不。答言沙门殊胜于我。母复问言。云何为胜。
【白话】
他的父亲临终时再三叮嘱:‘你千万不要与迦叶佛的弟子们辩论,为什么呢?沙门智慧高深,你肯定比不上。’父亲去世后,母亲问他:‘你原来就非常聪明,现在还有胜过你的人吗?”迦毗梨回答说:“沙门比我殊胜。”母亲又问:“为什么说他们殊胜呢?”
【古文】
答言。我有所疑。往问沙门。其所演说。令人开解。彼若问我。我不能答。以是之故。自知不如。母复告言。何以不往学习其法。答言。欲学其法当作沙门。我是白衣[白衣:原意白色之衣,转称著白衣者,即指在家人。印度人一般皆以鲜白之衣为贵,故僧侣以外者皆着用白衣,从而指在家人为白衣,佛典中亦多以‘白衣’为在家人之代用语;相对于此,沙门则称为缁衣、染衣。又西域一般在家人亦着白衣,故亦以白衣称之。]。何缘得学。
【白话】
回答说:‘我有疑难问题去请教他们,他们的讲说使我明白理解,他们如果问我问题,我却不能解答。因此我知道自己不如他们。’母亲又说道:‘为什么不去学习他们的法呢?’迦毗梨回答说:‘要学习他们的经法,就要出家作沙门。我是在家人,怎么能够学到呢?’
【古文】
母复告曰。伪作沙门。学习已达。还来在家。奉其母教。而作比丘。经少时间。读诵三藏。综练义理。母问之曰。今得胜未。答言。学问中胜。不如坐禅。何以知之。我问彼人。悉能分别。彼人问我。我不能知。因是事故。未与他等。母复告曰。自今已往。若共谈论。傥不如时。便可骂辱。
【白话】
母亲又说:‘可以假装作沙门,所学通达后还回到家里来。’迦毗梨听从母亲的教导,假装出家成了比丘,经过不长时间,阅读背诵了三藏经典,研究通达了其中的含义。母亲问他:‘现在可否胜过他们?’迦毗梨回答:‘学问中已能胜过,却比不上坐禅的。怎么知道的呢?我问那些坐禅人,都能分辨解答,他们问我,我却不知道。所以,我还比不上他们。’母亲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如果辩论不过他们的时候,便可辱骂他们。’
【古文】
迦毗梨言。出家沙门。无复过罪。云何骂之。答言但骂。卿当得胜。时迦毗梨。不忍违母。后日更论。理若短屈。即便骂言。汝等愚騃[愚騃:yú ái 指愚笨痴呆。]。无所识别。剧于畜生。知晓何法。诸百兽头。皆用比之。如是数数。非一非二。缘是果报。今受鱼身。而有百头。阿难问佛。何时当得脱此鱼身。
【白话】
迦毗梨说:‘出家沙门没有什么过错,怎能辱骂他们呢?’母亲回答:‘只管骂,你就能得胜。’迦毗梨不忍心拒绝母亲,后来再次辩论时一旦理屈词穷,立即开始辱骂:‘你们这些愚蠢的呆子,无知无识甚于畜生,知道什么法呢?’而且将百种动物头用来作为比喻,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不止一次二次,以此缘故现在感受鱼身的果报,长了一百个头。”阿难问佛:“迦毗梨何时才能摆脱鱼身呢?”
【古文】
佛告阿难。此贤劫中。千佛过去。犹故不脱。尔时阿难。及于众人。闻佛所说。怅然不乐。悲伤交怀。咸共同声。而作是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时捕鱼人。及牧牛人。一时俱共。合掌向佛。求索出家。净修梵行。佛即可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体。便成沙门。
【白话】
佛告诉阿难:“这人在贤劫中的千佛出世后仍然不能解脱。”阿难与众人听到佛这样说都心情悲伤不快,怅然若失,同声说道:“身口意的所作不可不谨慎啊!”这时捕鱼人和牧牛人都向佛合掌,请求出家修持清净的梵行。佛随即同意说道:“善来比丘!”于是他们须发自然落下,法衣披在身上,便成了沙门。
【古文】
是时世尊。为说妙法。种种苦切。漏尽结解。成阿罗汉。复为众会广说诸法。分别四谛苦集灭道。有得初果乃至第四果。有发大道意者。其数甚多。尔时四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这时佛为他们宣说妙法,轮回的种种痛苦,使他们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佛又为大众广说诸法,分别解说四圣谛:苦、集、灭、道。听众有的证得初果乃至第四果,有的发起大乘道心,数量众多。当时四众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三·宗喀巴 人生观的科学·太虚 卷九十八·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一(本)·智周 卷第四十七·佚名 卷第三·佚名 卷第四十六·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道宣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五卷·普光 卷中·佚名 第七品·佚名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序·野竹福慧 佛说圣法印经·佚名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清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