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四

△布施竹园品第四十六

尔时世尊,经於少时。住象头山。次第渐欲向王舍城。游历而行。是时去彼优娄频螺聚落。未几至王舍城。其间有一旧仙人居林苑处所。名曰法雨。而其法雨林内。有旧仙人草庵。其中常有五百苦行道人而祝悉得五通。并皆年老。久修梵行。头白少毛。齿缺背曲。身体皮肤。多有黑黡。咽喉垂亸。如牛颈<古页>。容貌乾枯。形骸朽败。仰杖方行。喘气嗽声。欲行即踣。向前欲进。一步不移。羸瘦筋燋。才有皮骨。皆悉百岁。一切无堪。以其往昔种诸善根。唯今一生。但值佛时。即得信行。以未闻法。不入涅槃。皆在窟中。各各禅坐。尔时世尊,欲化彼诸苦行仙人。为怜愍故。至彼居处。在其窟门户颊之外。而说此偈。语彼仙言:

若人虽说百句义,其名味字不合文。宁说一句胜百千,当令闻者得寂定。若人说於百句偈,既无义理文句乖。说一句为最胜尊,闻已自然得寂定。

若人善巧解战斗,独自伏得百万人。今若能伏自己身,是名世间善斗战。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他。若能归信佛世尊,能胜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人。若能归信法正真,能胜於彼十六分。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他。若能归信一切僧,能胜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一斗百倍得胜人。若能思惟法性空,能胜於彼十六分。犹如小儿月月学,所食如彼茅草头。若人归信佛如来,能胜於彼十六分。

若有能信法僧宝,并及思惟法性如。如是归者信难量,能胜於彼十六分。如彼世间祭祀火,具足满於一百年。若一心归三宝时,彼福百千万倍胜。

如是百数不可尽,口业不可说得穷。以彼质直牢固心,能得如是上福报。若人满足一百岁,在林祭祀於火神。若见善调伏人来,能舍暂时供养者,

是则胜彼祭祀火,多种具足极一生。若人寿命满百年,破戒心无有寂定。有能坚持忍精进,一日活足胜彼长。若人寿命满百年,愚痴心恒生散乱。

有能智慧及禅定,一日活足胜彼长。若人寿命满百年,盲聋惛愦无闻见。其有见佛及闻法,一日活足胜彼长。若人寿命满百年,[W071]懵浊乱无觉察。

有能谛观生死趣,一日活足胜彼长。若人寿命满百年,不观世间无常句。其有能了身非实,一日活足胜彼长。若人寿命满百年,不观世间甘露处。

其有能识甘露者,一日活足胜彼长。

尔时世尊,说於如是妙偈颂时。时彼一切诸苦行人。闻此偈已,人人皆悉证得六通。是时彼等诸苦行人。从其窟出。出已顶礼佛世尊足。各各礼已,从彼地方。飞腾虚空。舍於寿命。入般涅槃。身出水火。以自焚烧。既焚烧已,彼诸舍利。从虚空中。各堕地上尔时世尊,收彼五百罗汉舍利。持作一聚。即起支提。是时彼中。有诸比丘,佐助世尊,供泥及石。垒治为塔。世尊神手网缦之指。亲自砌垒。彼塔成就。端正可喜。世尊於彼舍利塔上。作种种法。作已次第与诸比丘,行向於彼摩伽陀国。徒众弟子。足满千人。皆是彼旧螺髻梵志所出家者,如是渐往诣王舍城。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至王舍城。居住於彼杖林之内。是时彼林。别有一塔。名善安祝而有偈说。是时大众相围绕,世尊渐至王舍城。在於精妙杖林中,如来向彼欲居祝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有粟散王。其王名曰频头娑罗。传闻他说。沙门瞿昙。甘蔗苗裔。从释种姓。舍而出家。今日来在摩伽陀中。游行教化。与比丘众。足满千人。一切皆是耆旧螺髻梵志出家。今已至於王舍城侧。在杖林中。善安住塔。相与停止。而彼沙门。能於世间。出大名闻。彼婆伽婆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现今在彼教化有缘。

又复世尊,能於天人魔梵沙门及婆罗门一切世间。以自神通。皆能证知。知已能作如是宣说。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永更不受於後世有。而彼世尊说法。初善中善後善。其义微妙。唯独具足。毕竟清净。如是说法。而如是等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若当有人。欲得往见。其人善哉。我今亦可至於彼所大沙门边。见世尊故。

尔时摩伽陀国。频头娑罗。即遣严驾贤善好车。而坐其上。共於国内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後围绕。足满十二那由他人。从王舍城。导引而出。往诣佛所。欲见如来。

尔时彼国王舍城中。有一淫女。其女名曰婆罗跋帝。可喜端正。人所乐见。世无有双。歌舞作倡。音乐洞解。所有众伎。六十四能。皆悉具足。时彼淫女。传闻人道。此有沙门瞿昙释子。王种出家。乃至彼作如是心念。我今可至彼沙门边。

尔时彼女。如是示现。欲出门已,复如是思。我今可於频头娑罗大王之前。见於世尊,复作是念。又彼频头娑罗大王以多人力打道而行到沙门边。又复多人大众杂闹。恐其遮我。不能得行。我今可於崩墙空所无人行处。速疾而往。先见世尊,

尔时彼女。作是念已,雇取多人。而告之言:谁能多拔墙城鹿塼。即当与汝如许钱直。是时彼等诸受雇人。一念时间。破彼墙已,而得道除一切瓦石荆棘平正。尔时淫女婆罗跋帝。即遣庄束妙好车乘。坐於其上。从自己家出。行端直平正好道。欲诣杖林善安住塔。见佛世尊顶礼恭敬。

尔时世尊,知彼淫女婆罗跋帝心之所念。知已即作如是念言:若彼淫女。於先而来见於我者,其频头王。既在後来。见此淫女立於我前。则生疑阻。作是念已,即作神通。令彼淫女。即更不能於王前来。其频头王。欲於先来。其车一定。即住不行。

尔时频头娑罗大王。心生恐怖。怅怏毛竖。作如是念。我今有何鬼神灾祸。为我作碍。致使如此。是时彼处有一天神。知於频头娑罗王心。在虚空中。隐身不现。而告王言:大王。汝今莫生恐怖。大王。汝今亦无灾祸。亦无变怪。虽然大王。汝於某处瞻波城中。禁系一人。名为某甲。速令解放。车即得行。尔时频头娑罗大王。闻彼天神如是语已,速疾遣使教放彼人。既散放已,可通车处。车即得行。其不通处。步入山林。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卻坐一面。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居士长者,或顶礼已,卻住一面。或有共佛对善语言各相慰喻讫已,各还卻坐一面。或复有在佛世尊前。说已姓字。既自说已,卻坐一面。或复有人。向佛合掌。卻坐一面。或复有人。对佛默然。卻坐一面。

尔时国中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坐一面已,作如是念。今日此中有大沙门。复有优娄频螺迦叶。我等国师未审今者为当是此瞿昙沙门。从迦叶边。受学梵行。为迦叶等。从沙门边。学修梵行。

尔时世尊,知摩伽陀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心之所念。以偈告彼长老优娄频螺迦叶。作如是言:迦叶汝见何事情,先在河边修苦行。为我及众说此意,弃彼祭祀事云何。

尔时长老优娄频螺梵志迦叶。即还以偈奉答佛言:色声香味及触法,五欲世间人所求。如是染爱满天中,为贪是事我祭祀。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及婆罗门。作如是念。此大沙门。自说一偈。而彼优娄频螺迦叶。复说一偈。而是二人。竟不知谁何者是师何是弟子。是时世尊,知诸人民作是念已,还更以偈。问彼优娄频螺迦叶。作如是言:

色声香味触等法,迦叶是中汝乐何。或有天上人世中,汝心所贪答我问。尔时长老优娄频螺梵志迦叶。重还以偈奉答是言:我见寂静无碍空,无相障碍不能著。

不变易处无有诳,是处祭祀乐我心。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心如是念。此大沙门。自说二偈。而彼优娄频螺迦叶。亦说二偈。我等今者犹自不知何者是师何是弟子。如是十方诸佛世尊,皆有此法。若其不令一切大众。生欢喜心。及希有想。则不说法。

尔时世尊,欲教大众生於欢喜希有心故。告彼优娄频螺迦叶。作如是言:迦叶。汝今若知时者,可为於彼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现上人法。出於神通。是时优娄频螺迦叶。闻佛语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违。

尔时优娄频螺迦叶。从坐而起。即出神通。飞腾自在。於虚空中。或复经行。或住或坐。或复眠卧。身出烟焰。或复隐身。如是等出种种神通。遍显示已,从空而下。住於地上。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实是我教授师。我今真是无上世尊声闻弟子。而说偈言:

摄受微妙神通已,顶礼世尊胜足趺。我弟子事既已周,世尊真是我师父。

尔时摩伽陀国众婆罗门长者居士。及诸人民。心生是念。今此优娄频螺迦叶。乃是沙门瞿昙弟子。从沙门边。行梵行耶。作是知已,向世尊边。生信向心生希有想。

尔时世尊,知诸大众生於欢喜希有之想。即为大众。次第说法。所谓教行布施持戒。说於生天因缘业报。说於厌离五欲之事。说漏尽因。说尽烦恼。赞叹出家。护助解脱。而世尊知摩伽陀国婆罗门等。长者居士。及诸大众。一切已生欢喜之心。生柔软心无染著心。

尔时世尊,知彼大众应当得道。又复一切诸佛世尊,知诸众生。或有赞叹而得道法。即为大众。如应而说。所谓苦集及於灭道。世尊为彼大众。宣说是法相。时彼等大众。在於坐中。频头娑罗。而为上首。已外十一那由他人。一时领悟。

复有师言:凡有十二那由他人。远尘离垢。尽烦恼界。心得清净。於诸法中。生净法眼。可有集法。皆是灭相。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垢无腻。无有黑色。随其所染。易受於色。如是如是,彼摩伽陀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以人民。坐於彼座。远尘离垢。乃至一切苦集之法。皆是灭相。如是证知。其中复有一那由他清信士。受优婆塞戒。

尔时摩伽陀王频头娑罗。已见法相。已知法相。已入法相。於法相中。已度诸疑。彻过无碍。於诸法中。无复碍心已得无畏。世尊法中。不复随他。不复问他。一切法中。得如是知自在无碍。时频头王。即白佛言:如来世尊,我昔在家作童子时。发五种愿。我於今日。悉得成就。何等为五。一者我在少年之时,早得王位。世尊,此是我之初愿。今已得成第二又愿。得王位已,我治化内。有佛出世。此即是我第二心愿。今已得成,第三又愿。佛出世已,彼世尊边。我设供养。令得欢喜。此是我心第三之愿。今亦得成。

第四又愿。彼世尊边。欢喜心已,为我说法。此即是我第四心愿。今亦得成,第五又愿。彼世尊所。为我说法。愿我一切。悉得证知。此即是我第五心愿今亦得成。

又复世尊,我昔在家童子之时,发如是心。愿有所作。我悉得成。无上世尊,我今遂也。善修伽陀。我今胜也。譬如有人。身曲得舒。有人逃避藏伏得出。迷人得道。闇地得明。盲眼之人。显见诸色。无上世尊,我今亦然。然今世尊,种种方便。为我说法。

又复世尊,我从今去。归依世尊,归依法宝。归依圣僧。从今日去。一切时行优婆塞行。愿世尊知我如是持。如来世尊,我从今去。尽此形寿。誓不杀生。护众生命,犹如已命。为诸众生。作归依处。如是等持五戒十善。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受我明日饭食供养。

尔时世尊,为摩伽国频头大王。默然受请。时频头王。知佛默然受其请已,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坐此车上。入王舍城。我当自行牵於此车。作是语已,佛语王言:善哉大王。唯愿大王。常得安乐。我不用车。

时频头王。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围绕世尊,三匝竟已,辞佛而去。其频头王。去未久间。时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日摩伽陀王。布施世尊马车令乘。又乞自行。此事云何。作是语已,默然而祝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至心谛听。其摩伽陀频头大王。非但今日布施於我马车令乘。为我牵车。往昔亦然。已曾施我诸如是事。时诸比丘,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其事云何。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迦尸国内有一王。名善意乐法。如法王治。时天帝释。欲见彼王。告调御天摩多梨言(隋言无著处)。汝摩多梨。至迦尸国。将善意王来见於我。为我语彼。作如是言:仁者善意。三十三天。及天帝释。欲得见汝。仁者莫辞。要必须来时调御天摩多梨。即白帝释言:如天主教。不敢有违。既受教已,严驾贤车。其车控驭千疋马牵庄严讫已,即时飞下阎浮提地。诣迦尸国善意王边。既到彼已,住於虚空。以偈白於善意王言:

仁者今可来上车,天乘庄严无有上。诸天忆念於仁者,是彼三十三天王。尔时善意王既闻,即从东面登车上。此乘最胜无有譬,行诣向於尊胜天。

诸天遥见彼王来,各起而迎告於彼。善来人中法王者,共天帝释坐此处。是时帝释大天王,遥见彼王来即起。迎逆而告王言曰,善来世间汝大王。

於今此处自在天,可住此承天威力。意欲停时随多少,任情所用终不违。

尔时彼王。在於忉利三十三天多时住已,心意不乐。作是念言:我今恐畏寿命减损。作是念已,即便以偈白帝释言:我昔初来乐天上,此处音乐微妙声。

我今恐畏寿命终,所以还不乐天果。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还以偈报答於彼善意王言:王今年寿未亏减,命终之日犹尚遥。但以王今善业微,是故不乐於天上。

仁者昔来乘自力,彼业今尽无有馀。既以罪业迷惑心,故令心不乐天上。今若欲受天威力,即受天乐如旧时。如於微妙车乘中,又如惑乱妙林苑。

汝今若作如是想即得心乐住此天。

时善意王。闻此偈已,即便谘白天帝释言:大善天王。我从此处至人间。当作多福业。行於布施。行於苦行。行於善事。语言多实。受於斋戒。我当作是诸善业已,还更来上於此天上。时天帝释。告彼王言: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汝今日从此处已去。至於人间。当作如是多种功德。多作善业。乃至布施。受於斋戒。汝造如是善业竟已,还来天上。

时善意王。住彼天上。经历多时。然後还诣向阎浮提。至其王宫。宫内所有采女妃后及诸王子。大臣百官。亲眷属等。皆悉死亡。无有一在而王不见彼等旧人。心中不乐。忧愁怅怏。而说偈言:

此是彼之旧衣服,婴珞臂钏及耳珰。生平护惜不施他,今死物留身何在。如是种种庄严具,床褥被枕妙綩綖。园林池沼及香山,忽然而舍於此处。

一切人民既不见,所有宫殿并虚空。妇儿眷属悉皆无,我意云何乐於此。智慧尊豪甚富贵,如是威德大家生。司命恶鬼不护持,磨灭悉皆使离散。

若富若贵若贫贱,若聪若慧若愚痴。或少或壮或老年,若至於此尽时节。其司命鬼不能护,一切捉撮使消亡。诸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贵贱等。

或旃陀罗涂摩类,时至不简择彼留。一切摧折悉无遗,犹如山川疾流駃。拔诸险岸所生树,老病死至亦复然。吞啖众类身命根,我亲自於彼处见。

四埵所居四镇主,忉利三十三天宫。一戏意喜游历行,七日七夜时不及。我住於彼帝释处,面前恒对瞩天王。彼边所睹馀诸天,常见有於如是事。

我今唯造作福业,行檀舍施及尸罗。精进忍辱智慧禅,誓更不求王位报。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欲知彼时善意王者,则我身是。其摩多梨调御天者,即此摩伽频头王是。其於彼时。将车请我。为我牵车。今亦如是,请我与车。亦欲为我躬自驭驾。本誓愿然。

尔时频头娑罗大王。至己宫殿。到已彼夜办具种种甘美饮食。悉皆丰足。所谓啖食唼食?束食舐食。诸如是等。一切并讫。过彼夜後。扫洒堂殿。铺设诸座。即遣使人往诣佛所谘请时至。作如是言:善哉世尊,时节欲至。所营饭食。已办具讫。

尔时世尊,於晨朝时。著衣持钵。与比丘众。左右围绕。足满千人。皆是宿旧螺髻梵志所出家者,羽翼世尊,诣王舍城。

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自变改化作天身。为摩那婆形貌。端正可喜。众人乐见。头上还以螺髻为冠。身著黄衣。其左手中。执金澡瓶。右手挟持杂宝之杖。在佛比丘大众前行。行时其足离地四指不到尘土。尔时帝释摩那婆身说此偈言:

如来自伏能调他,共此一千旧螺髻。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自既寂静能寂他,共此一千旧螺髻。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度能度他,共此一千旧螺髻。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自既得脱能脱他,共此一千旧螺髻。如是金色妙身体,无上世尊今入城。

其有能说十法门,十力具足十无胜。一千比丘左右绕,无上世尊今入城。

尔时城内一切诸人。见天帝释。作如是言:希有希有。此摩那婆。极大端正。可喜无双。人所乐见。此谁侍者,此供承谁。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以偈报彼诸人言:

诸佛善能伏一切,寂静无上最胜尊。应供天人世间中,我今与彼为侍者,最大丈夫能伏物,无有能胜佛世尊,应供天人世间中,我今与彼为侍者,

尔时世尊,安庠行至频头娑罗王宫殿中。入已即便铺座而坐。尔时频头娑罗大王。见佛世尊及诸大众安坐已讫。自手执持种种餚膳饮食之具。施佛及僧并馀大众。一切充足自恣啖食。众杂唼?束。悉皆讫了。佛及众僧。饭食竟已,净洗手足。各将小座。坐於佛前。时频头王。坐佛前已,作是思惟。今日令佛於何处祝莫令去城过近过远。出家之人。使得安止。如法行道。时频头王。复作是念。此之竹园。近於城隍。还往稳便。来去不疲。平坦易行。众人所乐。欲求利益。易得不难。兼少蚊虻毒蛇蝮蝎昼日寂静。无人去来。夜里少声。兰若亦得。欲近城池。来去无碍。堪为善人修道之处。我今应用此之竹林。奉施世尊以为坐处。

时频头王。作是念已,而白佛言:大圣世尊,此竹园林。去王舍城。不近不远。乃至堪为善人修道。唯愿世尊,教我何法。以此竹林。布施世尊,以为坐处。

尔时佛告频头王言:如是大王。若欲布施我竹林者,听当布施彼招提僧。时频头王。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时频头王。从坐而起。手执金瓶。与世尊水。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此竹林园。去城侧近。乃至堪为善人修道。我今舍施诸佛世尊招提僧等。布施以後。唯愿世尊,纳取受用。哀愍我故。

尔时世尊,即便受龋为怜愍故。因以此偈。而咒愿言:一切树木杂园林,并及造作诸桥等。渠池井泉以充济,船舫来去度众人。彼等恒於昼夜中,福报日增长无绝。

行法持戒人亦尔,信敬坚固即生天。

尔时世尊,为频头王。咒愿讫已,从坐而起。还至本处。至本处已,为此事缘。集诸大众。集已而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从今已後。许诸比丘自畜园林。尼沙塞师。作如是说得竹园缘。

猜你喜欢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下·佚名
   第三十九則 雲門金毛獅子·胡兰成
  重云晖禅师·惠洪
  答谈玄问(三则)·太虚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卷一·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续佛祖统纪卷之二·志磐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维摩诘经三观玄义卷上·智顗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聂先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一·佚名
  卷第一·佚名
  法门锄宄·白岩净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尤袤

    余少有诗癖。岁在甲午,奉祠湖曲,日与西方胜游,专意吟事,大概与唐人诗诵之尤习。间又褒话录之纂记,益朋友之见闻,汇而书之,名曰《全唐诗话》。未几,驱驰於外,此事便废,迩来三十有八年矣。今又蒙恩便养湖曲,因理故箧,复得是编。

  • ●卷二·黄遵宪

    竭民膏血造浮屠,佞佛甘称三宝奴。匹马出宫偷祝发,上皇尊号半僧徒。自钦明时,佛法东来,苏我马子首信之。推古以还日崇尚,至圣武自称三宝奴,后祝发为沙弥胜满,是为天皇披剃之始。至花山天皇信右大臣兼家之言,夜潜出宫,至花山元庆

  • 卷四十四·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四明 梅鼎祚 编杂歌谣辞【汉歌】平城歌【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救饷樊哙时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天下皆歌之後用

  • 卷七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六 谢朓【四】 诗 离夜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梦况乃故人杯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陵高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一·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一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八 魏臣 荀彧【子恽 孙?霬】 荀攸 贾诩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汉朗陵相淑之孙司空爽之犹子济南相

  • 第七辑·佚名

     柴世进投递词帖案  江苏巡抚明德折奏 军机处档  江苏巡抚臣明德谨奏为拿获造作逆词人犯请旨亟正典刑以彰国宪以快人心事本年正月初八日据两淮盐运使赵之璧禀称正月初三日同征盐课忽有一人突至堂上口出狂悖之语

  • 卷七十四·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七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魏相字弱翁济隂定陶人也【师古曰说者谓相即魏无知之後盖承浅近之书为妄深矣】徙平

  • 张行简传·脱脱

    张行简,字敬甫。他聪明而又苦学,博通经史。大定十九年(1179)考中第一名进士,被任命为应奉翰林文字。因母亲去世而服丧,葬母于益都,闭门读书,没有人能够见到他。服丧期满,恢复原职。金章宗即位后,转任修撰,进读上奏朝廷的奏疏等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躬甚安自去冬以来外缘顺序身体更觉好都中

  • 五经稽疑卷五·朱睦㮮

    明 朱睦㮮 撰春秋僖公八月公防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楚人伐郑凌驾中国之意日甚桓公合诸侯于柽以谋之未几而盟江黄又未几而举次陉之师矣若传谓救郑也今郑巳在防矣何救之有城楚丘楚丘非卫邑也何以知之春秋凡书外邑

  • 庄公·庄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秋七月,荆入蔡。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传】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

  • 卷第十七·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十七目录 大鉴下第十四世 &middot; 丹霞淳禅师法嗣九人 &middot;天童正觉禅师 &middot;长芦清了禅师 &middot;大洪庆预禅师 &middot;治平湡禅师(已上四人见录) &middot;武当佛岩禅师 &middot;大乘升禅师

  • 卷第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四卷八十五南岳下第三十六世随录  三峯檗庵志禅师 五牧劭圆琚禅师  叶园箨庵绳禅师 灵云醒热粹禅师  太平问松原禅师 宝安去息溟禅师  寿圣声衍恒禅师 月掌内绍种禅师  宝通俞昭汾禅

  • 历朝华严经持验纪·佚名

    荆溪周克复重朗纂男周石校吴郡陈济生皇士参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号龙树菩萨。出梵志种。大豪贵家。始生时在树下。由龙成道。因以为号。襁褓时。诵四韦陀。有四万偈。皆即照了。弱冠擅名诸国。天文星纬及余道术。无

  • 意中缘·李渔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题“湖上笠翁编次,禾中女史批评”,前有书法家范骧1659年序、女才子黄媛介序,后有鉴赏家徐林鸿跋。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 约于清初成书。敷演明万历

  • 劝修净土诗·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