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持信品第二

於是世尊说此偈已,贤者阿难前问佛言:唯然大圣。文殊师利今问如来不退转轮乎。告曰如是,乃当讲说不退转轮耶。佛言:阿难。诸佛世尊因不退转为应说法。阿难又问。最胜何缘转持笃信至於缘觉。如来惟显菩萨法乎。答曰:如此阿难当知。惟畅菩萨经典为上。所以者何。吾身故兴五浊世。用懈废者志怀羸劣。诸佛当以善权方便。随时之宜讲说经道。少有志乐微妙之训多慕卑劣。是以如来善权方便而为现法。开演大乘乃应本要。是以观心顺所发意而救度之。志若得入调柔安隐。无所造立苦乐得除。诱无从生不起不灭无为之安。渐向大慧一切之智。於是世尊默而不语也。

尔时阿难问文殊师利。如来何故默而不言:答曰:俗人少有信此法说。此诸罗汉无数百千心中愕然不解。如来何故说此殊异经教。吾今目睹此四辈人心鬲狐疑。曷因如来演处。持信至于奉法缘觉有碍欲令进达此。无数亿诸天龙神咸共犹豫。何因如来显叙。菩萨道迹往来不还无著缘觉之道。无量菩萨亿百千垓不了。世尊,以菩萨道叹咏执信至于奉法四果缘觉。一切江河川流泉源窒不通行。飞鸟在空不能进退。日月不前翳无光耀黯黮昼昏。所以者何。此法微妙难解如此。是故如来默然不言:彼时十万莲华绕佛室者,一切同声咸共劝助。唯然世尊,讲不退轮清净方等经典之要。吾等常从九十二亿百千垓佛闻此经慧。於斯佛土弘修是法。时舍利弗复前求哀。惟愿大圣演不退轮。吾今後夜与文殊师利俱游。等至十方无数佛土。闻诸佛世尊说是妙法。於时虚空中八十五亿百千垓天自归请求。欲令如来说不退轮。吾等此土从九十二亿百千垓佛谘受此法。贤者阿难复白佛言:惟愿加哀说不退轮。何因世尊谘嗟笃信奉法之义至于缘觉。此四辈人静然无声。欲听世尊分别说之。今无央数百千之众闭结不解。何故世尊,光显菩萨持信奉法至於缘觉。当决大疑。惟愿如来。兴隆大哀蠲除所滞。普共证明信此圣道。佛告阿难。如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不释明证而说经道。阿难白佛。何谓明证。众祐答曰:明证经籍及诸听者然後说法。如来法力最明等觉。因其明证而为分别。阿难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了如来所因。光美菩萨持信奉法至于缘觉。於是阿难与诸大众受教而听。佛言:阿难。何因如来赞扬菩萨笃持信乎。於是菩萨开化无量不可计人。使立笃信得睹诸佛。已见大圣不著佛身。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所慕五阴如空。是谓菩萨执持笃信。又阿难。菩萨信诸法空如来所说等无有异。又阿难。菩萨信成佛慧心自念言:何因致其平夷之智了不见慧之所归趣。如是等观谓持笃信。又菩萨不信五欲获致道力是谓笃信。又菩萨何缘调心分流法施。独逮如来至真等正觉。其心澹然笃于法施。心怀此念是谓持信。又菩萨一切所有皆能惠施。不惜身命劝助於道。不择布恩无所矜吝。一切是福劝助於道。等造空观不见菩萨。如是察正则谓为信。又菩萨笃于佛道而心不荒。好寂寞法攘舍六情。不慕诸种志於圣轨。其不笃道开化立之。令顺佛经劝使兴乐。发大道意不得彼心。而无所著等於法界。何谓知等惟言声矣。等诸四大诸种叵获。有信所作万物无常苦空非身,则致此力信圣戒义。而无放逸清净之禁。定意正受寂灭无为。信一切界悉归空荆身等无异是则信根。如此等观不舍众生。睹一切人法界同等,则不复见法界所在。所以者何。一切群黎究归法界。假使笃信诸法如此。是谓持信。又菩萨皆信众生。诸有欲贪亦不有受。犹空自然。不见众生之所立居。省视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类。悉是泥洌所以者何。众生空故审实本无。故见众生悉为泥洌令无数人奉信如此。以是菩萨则谓持信。於是佛颂曰:

开化无数人,令见无量佛。於彼无所著,是则谓持信。信解一切法,分别皆为空。笃乐如此教,是则谓持信。

志慕於道慧,心常思於彼。吾已当因缘,逮心所志明。於五乐之欲,未尝信乐之。以得此信力,是则谓持信。

信於奉禁戒,吾何因逮成。兴行於法施,犹如佛大圣。彼勇猛之士,心信行布施。志无所想报,是则谓持信。

敢有乞求者,一切等心施。既兴无施想,是则谓持信。好乐於惠与,一切无贪垢。皆已向圣道,是则谓持信。

蠲除於六情,睹了无所求。以获得法力,是则谓持信。恭肃向於佛,究竟心鲜洁。常笃於道法,是则谓持信。

远舍於六病,其心无所求。五阴以永除,是则谓持信。若人不如道,劝化令欣乐。不疑於佛法,是则谓持信。

若见欢喜者,劝导其道意。自察心不得,是则谓持信。慧平等六衰,法界不差特。於土无所获,土界言声耳。

心常思终始,若空无吾我。於慧有大力,是则谓持信。好修圣禁戒,清净无放逸。戒定具足成,是则谓持信。

好乐寂然界,众生亦复然。彼为有至相,是则谓持信。不舍一切人,法界亦如是,计彼众生种,经界无思议。

如法界无异,是信乃为了。以故叹笃信,菩萨无所畏。众生皆自然,计了无住处。普了明法空,彼处不可得。

一切人无为,其群黎亦空。此为寂泥洹,故为一切显。菩萨若勇猛,解众生如此。以故得名号,称扬於持信。

行笃法如是,叹之为持信。阿难当持是,分别说亦然。阿难吾因此,遵行道无馀。是法成等觉,菩萨演光明。

如是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以此之故叹立菩萨,则为持信。计视此义。善权方便而开导之。

猜你喜欢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佚名
  第九卷·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卷上·佚名
  卷二十·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十卷·佚名
  梵志占相品第五·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延寿
  卷二·佚名
  卷二·佚名
  伽耶山顶经(元魏菩提流支译)·佚名
  大宋僧史略卷下·赞宁
  覆天童净心老和尚书·太虚
  正法花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回 占灵卜逢凶化吉 写回书威逼势凌·萧晶玉

    且说伏准回至高府,进了上房,抬头观看。举目留神观仔细,个个样儿都有别。黎素娘面黄声哑嚎啕哭,众仆妇木雕泥塑各发呆。蜂丫头丢眉撒眼一旁站,伏夫人低头无语把嘴撅。任婆子满面愁容不住劝,那一番小意殷勤真不觉

  • 三集卷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古今体一百十五首【庚辰七】孟秋万夀山即景襍咏四首西风一夜枕边吹万夀平明步辇移借问便宜是何事秋来快霁屡吟诗蝉声欲让蛩声亮云气全消风气凉育物对时察上下讵

  • 卷三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肥川小集刘筠字子仪大名人也举进士为馆陶尉入为秘阁校理契丹内冦真宗北巡以筠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修起居注召试中书迁左司

  • 卷二百八十七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正月盡是年閏正月   春正月庚戌,詔河北轉運司,令所在長吏躬禱名山靈祠。旱故也。   壬子,命輔臣祈雨。   魏國安仁保佑夫人張氏乞依赦封二代,從之。神宗乳母,熙寧八年二月【一】,自崇國改封魏國。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冬十月庚寅朔上谓大臣曰向缘亢旱诏求直言自是上书者甚多虽经亲览犹恐未能详究利病可令后省官子细看详有可采者中书条上取旨行之庶诏令不为虚文 诏依旧间一日开讲筵用右正言李谊奏也初权礼部侍郎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六·陈厚耀

    桓公中七年诸侯防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十四年陈厉公子完号敬仲来奔齐齐桓公欲以为卿让于是以为工正田成子常之祖也【史齐世家】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防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

  • 绎史卷二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穆王命官训刑【廵游并载】史记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廵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纪年昭王十四年夏四月恒星不见 十六年伐楚渉汉遇大兕昭王末年有星孛见光五色贯于紫微荆人卑辞致于王曰愿献

  • 附录 最近史学之趋势·金毓黻

    近人王国维谓学无新旧、中西、有用与无用,是矣。然因时代及环境之关系,而不能无所偏重,有若去今四五十年前之学者,大抵笃旧,以为中土之学术,远胜于西人,西人之所擅长者,不过器物技巧之末,遂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此一世也。迨

  • 温子传·李延寿

    温子癉字鹏举,自称是太原人,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江东。祖父温恭之,任宋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逃难来到北魏,在济阴冤句安下家,因而就成为济阴冤句县人。父亲温晖,任兖州左将军长史,兼行济阴郡事。  温子癉开始时拜

  • 王骥传·张廷玉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他身高体壮,精于骑射,刚毅有胆,通晓军事。考中永乐四年(1406)进士。被任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时,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不久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洪熙元年(1425),他入京任顺天府尹。宣德初

  • 卷九·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九明 马文升 撰处置银两以济边饷事照得近年因北敌小王子人马数万往牧河套犯我边陲朝廷轸念地方重恤生灵命将出师往彼征剿主客军马五万之上日费粮料草束不止千金但以陕西人民自成化二十二年大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三都邑略【二】畅春园在京城西直门外十二里地名海淀圣祖仁皇帝以万几之暇驻跸於此酌泉而甘因明武清侯李伟故园址改建周方十余里筑宫设籞赐名畅春园时奉孝庄文皇后孝惠章皇后憩焉政事几务即

  • 卷十、明起义军之失败·黄鸿寿

    顺治二年,夏六月,明吴县生员陆世钥、沈自炳、沈自

  • 照明十方品第十·佚名

    善业白佛言:佛说明度无极照明於世。何谓照明。天尊曰:如来持五阴示於世。又问。云何视现坏五阴现世耶。不坏现世乎。天尊曰:五阴本无坏不坏。何以故?空相愿无坏不坏。无所生无坏无所识。无坏不坏五阴本空相愿。无所生无所

  •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六世▲嘉兴府报恩法常首座于首楞严经。深入义海。谒雪巢机契。命掌笺翰。首众报恩。室中惟有矮榻。余无长物。宣和庚子九月中。语寺僧曰。一月后不复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谒饭。将晓。书渔父词于室门。

  • 卷之一·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一 侍者 真启 编 七佛 ▲毗婆尸佛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

  • 次山集·元结

    十二卷。唐元结 (719—772)撰。元结字次山,号猗玗子、浪士、聱叟、漫叟、漫郎、渔者、酒徒漫叟,鲁山 (今属河南)人。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三年(754)进士。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又进

  •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

    明代神魔幻化长篇小说。又名《观音出身南游记传》,《南海观音全传》,《观音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香山修行》。4卷25(或26)回。朱鼎臣编。传世有明焕文堂刊本。卷1题《新锲全像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内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