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八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肥川小集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也举进士为馆陶尉入为秘阁校理契丹内冦真宗北巡以筠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修起居注召试中书迁左司谏知制诰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入为翰林学士初筠草丁谓李迪罢相制既而谓复留命筠草制筠不奉诏谓再相时真宗乆疾谓浸擅权筠请补外遂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仁宗即位复召为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己而数以疾辞进枢宻直学士知颍州召入复为翰林学士承防同修国史兼龙图阁学士出知庐州卒年六十一筠自景德以来居文翰之选与杨亿齐名当时号为杨刘三入禁林三典贡举以防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也性不苟合于时临事明达而所治尚简严云

淮水暴涨舟中有作

行行极目天无柱渺渺横流眼有花客子方思舟下碇隂虬自喜海为家村遥树列秦川荠岸濶牛分触氏蜗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论坎中蛙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

石渠仙署久离羣抗迹丹台世絶伦扬子不甘嘲尚白漆园终许自全真紫烟深处鸾双舞朱髓成来鸟共伸若向云中见鸡犬可能浑忘姓刘人

题林处士肥上新屋壁

久厌侯鲭静室来卜居邻近钓鱼台旧山鹤怨无钱买新竹僧同借宅栽斗酒谁从扬子学扁舟空访戴逵囘抽毫有汚东阳望但惜明时老涧才

南朝咏古

华林酒满劝长星青漆楼高未称情麝壁灯回偏照日雀航波涨欲浮城钟声但恐严糚晚衣带那知敌国轻千古风流佳丽地尽賖哀思与兰成

咏唐明王

嵗嵗南山见夀星百蛮囘首奉威灵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河皷暗期随日转马嵬恨血染尘腥西归重悔霓裳舞故老相看但涕零

汉武

汉武天台接绛河半?飞雾鬰嵯峩桑田准待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己沈波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成都

镂肤剽俗恣游遨或得蹲防号富饶井络共知天与险蚕樷无奈世兴妖杜鹃积恨花如血诸葛遗灵柏半烧才似文园何足道一生琴意秪成痟

公子

油壁香车隔渭桥黄山路逺苦相邀行庖爨蜡雕胡熟广埒铺金汗血骄别馆横陈张胜婉期门长揖霍嫖姚注钩握槊曽无惮緑桂膏浓晓未销

始皇

利觜由来得擅塲尽迁豪富入咸阳属车夜出迷云雨峻令朝行剧虎狼前殿建旂临紫极东门立石见扶桑从臣善颂徒虚美不奈卢生防国亡

禁中庭树

紫闼分隂地丹条濯秀时高枝接温树宻叶覆辛夷夜影瑶光接晨英玉露滋乗春好封植为赋角弓诗

夕阳

琼蘂滋晨饮青缣拥夜衾万年宫省树五色帝家禽诏草裁藤角熏炉烬水沈浴堂还独对鸣佩有青音赴郡之初寻属愆亢有议举旧典取湫水徴巫觋以致祷而涉旬靡应农事方急遣罢去越翊日渐获优洽

优诏将州任视政才旬时田畯诉炎暵坐虞多稼萎云将掉头去波臣涸辙危行部殊未及随车杳难期徃慙神父化徒令旱母嗤诸曹白事者雩典举旧规郡北岐棘山上有三湫池衙吏洁斋徃汲水置缥瓷朝服领巫觋诘旦迓诸岐舁以结防舆奉以五龙祠自是率宾介寅午欵于斯纷敷荐楮镪浸渍洒杨枝瓦鑪松香髓匏樽黍酌醨四壁绘神变正筵塑灵仪悕若叶公牖怪甚葛仙陂老觋十数辈勃屑头如魌童巫及伶倡貎寝语喽囇但多瓮盎质曾乏婉娈姿交手操铃拂合噪屡僛僛喧尘着蓬髪秽汗落粉頥一问且一呕掩鼻以帨防朝隮蔚旋败成震巽散之巽风暮欲息窍行呼复来【叶】慢黩固己甚诞妄相凭随如是者浃日仅得沾服滋嗟予政无状百拜胡敢辞矧夫民习俗姑用慰赍咨抑闻古人言天鉴本无私神道贵得一何乃托邪师遽俾送湫勺撤役勤蠒丝申明恤刑诏挺重舍轻疑从此四三日油霈洽封圻又闻尧汤世水旱轸君慈振救自有术敛散适所宜元元无菜色九载尚熈熙用礼地官职皇舞虽有祈道经涖天下伤民诚弗为惟神禀聪正逺鬼务肃只愿守有常德可戒兴妖思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黄岩叟·唐圭璋
  张昪·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六·吴景旭
  第十八出 耳醋·李渔
  才调集卷二·韦縠
  一块晦色的路碑·徐志摩
  卷三十·唐圭璋
  卷三十四·陆游
  卷36 ·佚名
  古诗镜卷三十五·陆时雍
  嵗时杂咏巻二十九·蒲积中
  卷六·高棅
  卷二·陈廷敬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燕台鸿爪集》·张次溪
  提要·贡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九十六·彭定求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齐己《风骚旨格》)   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齐己《风骚旨格》)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齐己《风骚旨格》)   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齐己《风骚旨格》)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

  • 歴代诗话卷七十六·吴景旭

      癸集中之中  忌辰  存余堂诗话曰西涯五月七日泰陵忌辰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孤臣林壑余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读之不能不使人掩卷流涕  

  • 卷一·梁章钜

      ◎林玉衡  林玉衡,字似荆,前明举人初文女,诗人林茂之先生(古度)之妹,归倪方伯之孙廷相。七岁即能诗。初文建小楼落成,值雪后月出,楼前梅花盛开,命之吟,应声赋云:“梅花雪月本三清,雪白梅香月更明。夜半忽登楼上望,不知

  • 卷二·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

  •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七·荀悦

      元延元年春正月。长安章城门牡自亡。函谷关亦然。谷永对曰。章城门通路寝之门。函谷关距山东之险。城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门牡自飞。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三月。行幸雍。祀五畤。四月。天清晏然

  • ●卷三·陈康祺

    ◎曹文恪疏请御制祭蝗蝻文乾隆十八年,近畿蝗,曹文恪公秀先为御史,疏请御制祭文,颁发有蝗郡县,誊黄祭告,并稽古典,举行蜡祭。手敕曰:“蝗蝻害稼,惟当实力扑灭,此人事所当尽。至于祈神报赛,礼亦宜之。若欲假文词以期感格,如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年二月丙寅朔○丁卯祭 先师孔子遣礼部左侍郎翁正春行礼○升大理寺右少卿吴崇礼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地方○吏部推南京尚宝司卿闵廷甲升通政使司右参议得旨梁见孟转左参议闵廷甲升右参

  • 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四七○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一·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饬对役查明竹北二保分两段,将庄名开列并绘图特授埔里分府、在任候补清军府直隶州、署新竹县正堂方单仰对役,立即查明竹北二保拟分两段,以溪为界,溪南所管几庄,是何庄名,溪北所管几庄,是何庄

  • 五二七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楚省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佚名

    五二七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楚省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湖广总督臣三宝、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跪奏,为奏闻事。本年六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奉上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人名玛喇【勒 牝鹿也卷十三作密剌里卷二十二作马剌并改】哈扎【尔】齐 【司辔人也卷十三作火者赤卷一百三十五作合赞赤并改】托【

  • 李德裕传·刘昫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祖父李栖筠,是御史大夫。父亲李吉甫,受封为赵国忠懿公,宪宗元和初年(806)任宰相。李德裕少年即有壮志,苦心致力学业,尤其精通《西汉书》、《左氏春秋》。羞恶同众儒生参加州县的举荐,不喜欢科举考试。

  • 彭泽传·张廷玉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从小跟着外祖父段坚读书学习,为人很有志向和操守。参加会试两场考完,听说母亲生了病,就立即回家去了,他母亲的病也就好了。他后来考中弘治三年(1490)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转任刑部郎中。有豪强杀了人,彭泽

  • 卷三·章太炎

    《吕氏春秋&middot;论人》: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麟按:复食犹蓐食也。《左文七年传》:秣马蓐食。《汉书&middot;韩信传》:亭长妻晨炊蓐食。王氏《经义述闻》曰:《方言》:蓐,厚也。食之丰厚于常,谓之蓐食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佚名

      佛告阿难:&ldquo;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

  •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说上妙法。尔时维耶离国。厉气疫疾。威猛赫赫。犹如炽火死亡无数。无所归趣。无方疗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集会博议。国遭灾

  • 宗镜录卷第八十六·延寿

    夫确定一心。心外无法。圣教所印。理事圆通。只如法华方便品。明十界十如。相性因缘果报本末。初后不滥。行相非虚。今唯说一心。如何合教。答。一心者。即诸法实相也。亦诸法实性也。然诸法即实相。实相即诸法。从心

  • 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太极真人说诵经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匡”字缺笔避宋太祖名讳,称玄武,当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 年(1015年)前古籍。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