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怎样去作军官

──十八年十一月在长沙第一军官讲习所讲──

一 绪言  二 动于慈悲而止于所宜  三 精于智能而忠于所信  四 勇于为公益牺牲而耻于为私利争斗  五 本于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一 绪言

今日承胡所长的雅意,邀来此与各位说佛法,非常的欣幸!虽然佛法本无可说,然亦不妨随缘而说。贵所题名曰军官讲习所,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军官之学习所,各位将来都是要为军官的,一言一动,皆于全国国民有莫大之关系。即要养成实行国民革命的精神,有此精神能力,方可以一当万,可将向来一切不良的习惯打破,而建设良好的社会。良好的社会实现,则国家以至世界,无不完美。故中山先生对军人演说,亦专注重革命的精神。有革命的精神,即可牺牲自己,为大众人民谋福利。如是用心,则与佛学一致。大乘佛学,即是要自己茹辛啖劳,为大地众生谋幸福;然又不是盲从而动的,是有主义以为目的的。今可分数项来说:

二 动于慈悲而止于所宜

中国革命军,是为国际的地位不平等,及主权不自由,国内则人民常在军阀之压制中过生活;国民革命,就是改革不平等的为平等,不自由的成自由,使全国从压制中解放出来,得到平均利益,这是国民革命军的出发点。佛学就是要学菩提心,行菩萨行。从大慈悲,求大觉悟的心,名菩提心,亦名大悲心。观见世界众生,具一切悲惨的痛苦,而同在苦中复互相竞争障碍,苦上增苦,很可怜悯!于是而生出一种大慈爱心,要谋一种善巧方法来解脱此世间痛苦,遂了知一切众生之苦,皆由不觉而招。要脱此苦而得乐,即要得大觉悟。欲令众生得大觉悟,须先自得大悟觉,此即是学佛人的责任心。所谓行菩萨道者,广而言之,为令无量世界一切众生得大觉悟;切近言之,即为全世界人类或全中国国民,除痛苦而谋安乐,牺牲自己一切去供献众生,为众人谋利益。可是要实际的去实行,说说是算不了数的。此种精神,与革命精神同一性质。但佛学由全宇宙慈悲所发出的精神,范围极其广大,目的至为深远,非一时可以达得到的,要一步一步的去作实现的革命。如革命军先谋中国共同之利益,而来革命一样。这样的发心,即是发菩提心;如是的工作,即是实行菩萨之行。故说佛学之精神,与革命之精神,是贯通的。由动机上言,为人群谋利益,则同是慈悲心。有了慈悲心而为人群除痛苦、解束缚,打破一切的障碍,即有奋不顾身之精神。如中国国内有种种的障碍,要去铲除他,非恃军人之力不可。国内则所谓帝国主义,用军政经济强力来侵夺中国人民的利益,我们若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亦非排除他不可。欲排除他,则舍了军人,又不能够。如是种种动机,皆是要为大众谋利益,故皆是慈悲心。然此慈悲心的行动发出以后,即要止于所宜!如现在中国国内的障碍,是军阀,我们将军阀打倒了,但自己再不要为军阀才对。国外则为帝国主义侵扰,但我们将他排除,自己能独立以后,也再不要变成帝国主义去侵夺他国,等他国再来打倒我们。恰恰止于所宜之分位上,对内不变成军阀,对外不变成帝国主义,而以应为被压迫民众及弱小民族谋利益,方为止于义之所宜。

三 精于智能而忠于所信

在佛学上言,行菩萨道,应当精于智能,忠于所信。倘无智能,即要有错的或无效的行动。行动若错或无效,则自己虽然牺牲,而为众人谋利益之目的,仍不能达到,甚或反加损害。故要达到目的,就要精于智能。智能即是好的智慧及能力。在佛学上有“无量法门誓愿学”的话,就是要将精巧的智能,预备充足,然后其行动方有好的结果。虽有智能,若不能忠其所信,则漂荡无主,亦不能达到所期之目的。佛学中言菩萨由种种法门而达成佛之目的。但须确知信佛与众生法性平等,但应信仰已成佛者为标准,以佛已能证明全宇宙人生之真性,我现在要达到此目的,即要发心学佛,行菩萨行;摄同志同行者,造成比我现在所住更好的世界。故佛学的无量智能,皆要忠于所信,换句话说,即是要皈依三宝。而革命军亦然,既要精练军事的智识技能,尤要忠实于主义的信仰。今中国所信的,就是三民主义,忠于三民主义,更须忠于能实行三民主义的领袖,及同志的团体。若智能充足,而又忠于所信,就有非常的能力,能实现非常的成功。

四 勇于为公益牺牲而耻于为私利争斗

然更要有大无畏不顾一切的勇猛精神。但要勇于为公益牺牲,而耻于为私利斗争。仲尼云:“知耻近乎勇”。倘若为公益不肯牺牲,为私利而起争斗,即是不知羞耻者,即非有勇者。如此、则革命精神,涣散无存,革命目的亦即不复能达到。而在佛学,亦即失其为菩萨行了。

五 本于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在佛学之修养上,即由戒而定以至于慧。戒者、戒有所不为之事,去作当为之事。定者、以平常之精神是散漫而不一的,常被外面之色香等所引动;要精神统一,要不为万物所转,就要定之能力,方能使精神统一而不散漫。精神统一之后,方能达所要之目的。要达此目的,就要戒要定有所不为。故军人要有谨严之纪律,若无纪律,任意而为,则全体散漫,行动必无所成。尤要有指挥统一之命令,在人类团体之组织,军队为最有纪律之团体,若不能指挥统一,则可成为己与己斗,自与自争的流弊。所以中国国内,近年常有争斗,卫民的反以害民,皆是由无纪律的军队,军令不统一,军纪不严肃所致。军令军纪,即是限制其有所不为,而必为所当为的。故军人须遵守纪律,且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即佛学的戒,服从命令,即是佛学的定。故要有实行革命的精神,就有“本于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的”两句话。今日所供献诸位的,就是这一点意思。(绍奘记)(海刊十一卷五期)

(附注)原题“大师在长沙第一军官讲习所演说辞”,今依当日讲题改。


猜你喜欢
  社 会 观·太虚
  正源略集目录·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佚名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佚名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序·智圆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智顗
  居士分灯录卷下·朱时恩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二·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法藏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玄奘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祖琇
  十住断结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倪翼周·唐圭璋

      待考。   青玉案   烟浓水淡荷香浅。近翠幕、疗弦管,逸气棱层冲碧汉。绝无凡骨,炼成铅鼎,未许童颜换。   长门深锁文君院。前度蛮笺泪痕满。为问乘槎人不远。只消丹桂,一枝分付,早早随伊愿。   又   四时令

  • 草泽狂歌卷三·王恭

    (明)王恭 撰○五言律诗九日落叶满秋山亲朋杳霭间江村多雨外世难几人还白髪偏能长黄花好是闲聊将一杯酒暂尔解离颜寄别陈大坐罪之京师泪沾行子衣不得顾庭闱祖席君难醉朋簮我独违风波千里别淮海几人归剩把乡书寄新秋有雁

  • ●袁氏义犬·沈泰

    (海昌玉阳陈与郊编西冷野君徐评武林林宗沈泰、君珊张佩玉阅) 正名为国忘家袁景倩,为家忘国戴僧静。 人心兽面相门獒,人面兽心狄灵庆! △第一出 (〔外袍幞上〕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虽殊竟两亡。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 安维峻劾李文忠疏·佚名

    安维峻既以抗疏请归政,革职,遣戍张家口。朝命既下,安直声震天下。大侠王五身护之往,车驮资皆其所赠,则当时安为国人推重可知。然余肄业北京大学分科时,见安先生人极谨愿,已无复有昔日刚劲之气。至观安劾李文忠一疏,语多牵强附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纪昀

    唐纪【一】【臣】等谨按自班固已后断代为史而会通之义不着宋臣郑樵作通志乃始探篹缀辑上下数千载综其行事粲然成一家之言厥功伟矣顾以唐书五代史为本朝大臣所修不敢轻议故纪传断限逮隋而止今【臣】等奉命续纂是书爰始

  • 卷二十一·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二十一那木都鲁地方那木都鲁氏康武理      哲尔古汪什       福察拉萨尔佳达以上俱有传董讷科      多什玛富齐拉      鄂奇塔恰塔       博尔锺

  • 一八二 监狱生活·周作人

    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了,抗日战争得到胜利,凡是在敌伪时期做过事的人当然要受到处分,不过虽有这个觉悟,而难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处理,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一个目的是在于“劫收”,并不是为别的事情。我这里没有其

  • 卷七·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七上入大成殿诣先师神座前命侍衞啓帷拂尘肃瞻塑像顾问衍圣公孔毓圻曰此像造于何年毓圻奏曰相传东魏兴和三年兖州刺史李珽始塑圣像以次观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像附录 碑记君姓李字仲琁赵国柏仁人

  • 提要·黄宗羲

    【臣】等谨案孟子师説二巻国朝黄宗羲撰宗羲受业于刘宗周以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义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着为是书以补所未备其曰师説者仿赵汸述黄泽春秋之学题曰春秋师説例也宗周之学虽标

  • 卷二十·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二十安溪 李光坡 撰祭法第二十三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 卷二·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二     明 熊过 撰桓公惠公子隐公弟名轨史记一名允弑兄自立在位十八年諡法辟土服远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即就也先谒庙明继祖也还就阼阶之位见百官以正君臣也事毕而反凶服焉其礼如伊

  • 卷八·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八    宋 时澜 撰伊训第四       商书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九·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梁[幹-干+舟]高僧传  从第一尽第六卷  高僧传第一卷(慧皎集传 慧琳音)  锋镝(上捧容反文颍注汉书云锋锐也说文云锋即兵刃端也从金夆声夆音同上下丁历反广雅云镝箭镞也说文镝箭锋也

  • 卷第七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之余 【经】佛子假使有人以亿那由他佛剎碎为微尘一尘一剎复以尔

  • 青城山人集·王璲

    八卷。明王璲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以牵连解缙案

  • 参天台五台山记·成寻

    又称《善惠大师赐紫成寻记》。佛教书。日僧成寻撰。8卷。作者于日本延久四年(1072),从肥前松浦出发赴宋,至北宋熙宁六年(1073)六月护送新译佛经及佛像去日本。本书即以汉文逐日记载入宋巡礼天台山、五台山等圣迹,并蒙宋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法藏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