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灯指因缘经全文

後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若种少善於胜福田。人天受乐。後得涅槃。是以智者,应当勤心修集善业。言福田者,即是佛也。佛身光明。如融金聚。功德智慧。以自庄严。得圆足眼。善能观察众生诸根。世间黑闇。为作灯明。众生愚痴。为作亲善。众善悉备。名称普闻。牟尼世尊,众所归依。是故人天。至心修福。无不获报。

昔王舍城。五山围绕。於五摩伽陀。最处其里。此王城内里巷。相当[W331]园广博。台观严丽。堂室绮妙。高轩敞朗。周匝栏楯。有好林池。甚可爱乐。其水清净。温凉调適。通渠回流。转相交注。林树萧森。枝条蓊郁。华实繁茂。映蔽日月。风吹花林。出微妙香。其香馚。芳馨四塞。遍王舍城。诸胜智人。修梵行者,咸以此地。庄严殊特。心生喜乐。自远而至。雲集其中。

时此城主。阿阇世王。道化光被遐迩所归。正法治国。修善者众。国实民殷安隐快乐。尔时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库藏盈溢。如毗沙门。然无子胤。祷祀神祇。求乞有子。其妇不久。便觉有身。满足十月。生一男儿。是儿先世宿殖福因。初生之日。其手一指。出大光明。明照十里。父母欢喜。即集亲族及诸相师。施设大会。为儿立字。因其指光。字曰灯指。诸集会者,睹其异相。叹未曾有。时此会中。有婆罗门。名曰婆修。诵四围陀典。博闻多知。事无不晓。见儿姿貌。奇相非常。含笑而言:今此儿者,或是那罗延天。释提桓因。日之天子。诸大德天。来现生也。时儿父母。闻是语已,倍增欢喜。设大檀会。七日七夜。布施作福。如是展转。举国闻知。皆云长者产一福子。称美之音。上彻於王。时王闻已,即敕将来。长者受教。寻即抱儿诣王宫门。值王宴会。作众伎乐。无人通启。不得辄前。其儿指光。彻照宫[W331]赫然大明。照于王身及以宫观。一切杂物。斯皆金色。其光遍照於王宫内。譬如大水湛然盈满。王即怪问。此光何来。忽照吾宫。将非世尊欲化众生至我门耶。又非大德诸天释提桓因日天子等下降来耶。王寻遣人。往门外看。使人见已,还入白王。向者大王。所唤小儿。今在门外。此儿手在乳母肩上。其指出光明来彻照。故有此光。王敕使言:速将儿来。王既见之。深异此儿。自捉儿手。观其儿相。谛瞻睹已,而作是言:外道六师。称无因果。真伪诳惑。若无因果。云何此儿。从生已来。容貌超绝。指光炳著以此观之。诸外道辈。陷诸众生。颠坠恶趣。定知此儿非自在天之所化生。亦非神祇。自然而有必因宿福。获斯善报始知佛语诚谛不虚。佛说种种业缘。庄严世间。一切众生。眼见报应。而不修福。一何怪哉。王复言曰:今犹未审。此指光曜。或因於日。而有此明。必欲验者,须待夜半。既至日暮。即以小儿。置于象上。在前而行。王将群臣。共入园中。而此小儿。指光所照。幽闇大明。观视园中。鸟兽华果。与昼无异。王观此已,喟然叹曰:佛之所说,何其真妙。我於今日。於因於果。生大坚信。深鄙六师。愚迷之甚。是故於佛。倍生宗仰。於时耆域。即白王言:佛於修多罗中说。若不见业。故有慳贪。以见业故。慳贪永息。今见灯指。有此福报。假令穷困。尚应罄竭。而修善业。况复富饶。而不作福。如是语顷。天已平晓。还将灯指。入于王宫。王甚欢喜。大赐珍宝放令还家。灯指渐渐。遂便长大。其父长者,为求婚所。选择高门与己等者,娉以为妇。长者既富。礼教光备。闺门雍穆。资产转盛。夫盛有衰。合会有离。长者夫妻。俱时丧亡。譬如日到没处晖光潜翳。如日既出月光不现。如火为灰炽炎永灭。强健好色。为病所坏。少壮之年。为老所侵。所爱之命。为死所夺。父母既终。生计渐损。而此灯指。少长富逸。不闲家业。恶伴交游。恣心放意。耽惑酒色。用钱无度。仓库储积。无人料理。如月盈则阙转就损减。时彼国法。岁一大会。集般周山。于时灯指。服饰奢靡。将从伎乐。皆悉严丽。拟於王者,诣彼会所。彼会大众。见其如是,无不敬美。尔时众人。共相酣饮。欢娱適意。钟鼓竞陈。弦歌普作。欢舞平常嬉戏原野。娱乐之音。动山盖谷。时後群贼。知灯指诣会未还之间。伺其空便往到其家。劫掠钱财。一切尽龋灯指暮归。见己舍内。为贼劫掠。唯有木石塼瓦等在。见此事已,闷绝躄地。傍人水洒。方得醒寤。忧愁啼哭。而作是念。我父昔来。广作方宜。修治家业。劬劳积聚仓库财宝。是父所为。生育我身。觊有委付。如何至我。不绍父业。浮游懒惰。为人欺陵。父之馀财。一旦丧失。仓库空虚。畜产迸散。顾瞻舍宅。唯我子然。著身璎珞。及以服乘。当用贸食以济交急。用之既荆当如之何。当于尔时,指光亦灭。其妻厌贱舍弃而走。僮仆逃失。亲里断绝。素与情昵极亲厚者,反如怨雠。见其贫穷。恐从乞索。逆生瞋怒。妇尚舍弃。况於馀人。当知贫穷。比於地狱。贫穷苟生。与死无别。先惯富乐。卒罹穷困。失所依凭。栖寄无处。忧心火炽。愁毒燋然。华色既衰。悴容转彰。身体尫羸。饥渴消削。眼目押陷。诸节骨立。薄皮缠綶。筋脉露现。头发蓬乱。手足锐细。其色艾白。举体皴裂。又无衣裳。至粪秽中。拾掇粗弊。连缀相著。才遮人根。赤露四体。倚卧粪堆。复无席荐。诸亲旧等。见而不识。历巷乞食,犹如饿乌。至知友边。欲从乞食。守门之人。遮而不听。伺便辄入。复为排辱。舍主既出。欲加鞭打。俯偻曲躬。再拜谢罪。舍主轻蔑。都不回顾。设得入舍。轻贱之故。既不与语。又不敷座。与少饮食。撩掷盂器。不使充饱。时彼国内。取妇生子剃发法皆设会。往到会中望乞残食。以轻贱故。不唤令坐。驱其走使。益索所须。得少馀残。与奴共器。便自思惟。怪哉怪哉。我今云何。贫贱伶俜。忽至如此。私自念言:如我今日。精神昏迷。心智失识。不知今者为是本形。更受身耶。辛苦荼毒。世所无偶。譬如林树无花众蜂远离。被霜之草叶自燋卷。枯涸之池鸿雁不游。被烧之林糜鹿不趣。田苗刈尽无人捃拾。今日贫困。说往富乐。但谓虚谈。谁肯信之。世人甚众。无知我者,由我贫穷。所向无路。譬如旷野为火所焚。人不喜乐。如枯树无荫。无依投者,如苗被雹霜。捐弃不收。如毒蛇室。人皆远离。如杂毒食。无有尝者,如空冢间。无人趣向。如恶厕溷。臭秽盈集。如魁脍者,人所恶贱。如常偷贼。人所猜疑。我亦如是,所向之处。动作讥嫌。所可谈说。发言生过。虽说好语。他以为非。若造善业。他以为鄙。所为机捷。复嫌轻躁。若复舒缓。又言重直。设复赞叹。人谓谄誉。若不加誉。复生诽谤。言此贫人。常无好语。若复教授。复言诈伪。耆旧强有所知。若广言说。人谓多舌。若默无言:人谓藏情。若正直说。复云粗獷。若求人意。复言谄曲。若数亲附。复言幻惑。若不亲附。复言骄诞。若顺他所说,复言诈取他意。若不随顺。复言自专若屈意承望。骂言寒贱。若不屈意。言是贫人犹故自我。若小自宽放。言其愚痴。无有拘忌。若自摄捡。言其空粗。诈自端礭。若复欢逸。言其诪张。状似狂人。若复忧惨。言其舍毒。初无欢心。若闻他语。有所不荆为其判释。言其命趣以愚代智耐著之甚。若复默然。复言顽嚚。不识道理。若小戏论。言不信罪福。若有所索。言其苟得不知廉耻。若无所索。言今虽不求後望大得。若言引经书。复云诈作聪明。若言语朴素。复嫌疏钝。若公论事实。复言强说。若私屏正语。复言谗佞。若著新衣。复言假借严饰。若著弊衣复言儜劣寒悴。若多饮食。复言饥饿饕餐。若少饮食。言腹中实饥诈作清廉。若说经论。言显己所知。彰我闇短。若不说经论。言愚痴无识。可使放牛。若自道昔事业。言夸业自誉。若自杜默。言门资浅保诸贫穷者,行来进止言说俯仰。尽是愆过。富贵之人。作诸非法都无过患。举措云为。斯皆得所。贫穷之人。如起尸鬼。一切怖畏。如遇死玻难可疗治。如旷野崄处绝无水草。如堕大海没溺洪流。如人捺咽。不得出气。如眼上翳。不知所至。如厚垢秽。难可洗去。亦如怨家。虽同衣食。不舍恶心。如夏暴井入中断气。如入深泥滞不可出。如山暴水駃流吹漂树木摧折。贫亦如是,多诸艰难。贫穷又能毁坏。壮年好色。气力名闻。种族门户。智慧持戒。布施惭愧。仁义信行勇武意志。悉能坏之。又复能生。饥寒怨憎。轻躁褊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如是众苦。从贫穷生。譬如伏藏。多有杂物。贫伏藏中。多有种种身心苦恼。夫富贵者,有好威德。姿貌从容。意度宽广。礼义竞兴。能生智勇。增长家业。眷属和让。善名远闻。灯指思惟。我今贫厄。世间少比。正欲舍身。不能自殒。当作何方。以自存济。复作是念。世人所鄙。不过担尸。此事虽恶交。无後世受苦之业。若当馀作。或值杀生。作诸不善。以此而言:我请为之。尔时有人。闻其此语。即雇担尸。灯指取直。寻从其言:担负死人。到於冢间。意欲掷弃。于时死人。急抱灯指。譬如小儿抱其父母。急捉不放。尽力扌勉卻不能得去。死人著脊,犹如胡胶。不可得脱。排推不离。甚大怖畏。作是念言:我於今日。担此死人。欲何处活。即诣旃陀罗村语言:谁能卻我背上死尸。当重相雇。诸旃陀罗。详共尽力。共挽卻之。亦不肯去。馀见之者,骂灯指言:狂人何为。担负死尸。入人村落。竞以杖石。而打掷之。身体伤破。痛惧并至。有人怜愍。将其诣城。遂到城门。既到门下。守门之人。逆遮打之。不得近门。此何痴人。担负死尸。欲来入城。自见己身。被诸杖木。身体皆破。甚怀懊恼。发声大哭。而作是言:我正为食。作此鄙事。今日忽然。遭此大苦。由我贫困。不择作处。为斯贱业。冀得价直。以自存活。如何一旦。复值苦毒。宁作馀死。不负尸生。且哭且言:时守门者深生怜愍。放令还家。到自空室。先同乞索诸贫人等。共住之者,遥见死尸在其背上。悉皆舍去。既到舍已,尸自堕地。灯指于时逾增惶怖。闷绝躄地。久乃得稣。寻见死尸。手指纯是黄金。虽复怖畏。见是好金。即前视之以刀试割。实是真金。既得金已,心生欢喜。复剪头项手足。如是剪已,寻复还生。须臾之顷。金头手足。其积过人。譬如王者失国还复本位。如盲得眼视瞻明了。如久思他女得与交欢。如学禅者忽得道证。灯指欢喜。亦复如是,库藏珍宝。倍胜於前。威德名誉。有过先日。亲里朋友。妻子僮仆。一切还来。灯指叹曰:呜呼怪哉。富有大力。能使世人来归极疾。呜呼怪哉。贫有大力。能使所亲舍我极速。我先贫时。素所亲昵。交游道绝。总无一人与我语者,今日一切颙颙承事。合掌恭敬。假使生处如帝释。勇力如罗摩知见如天师。若无钱财都无所直。富者不问愚智。皆称好人。实无所知。人以为智亦得勇剑诸善名闻。虽复鬼陋老弊。少壮妇女。乐至其边。阿阇世王。闻其还富。寻即遣人。来取其宝。其所取者,尽是死人。还掷屋中。见是真金。灯指知王欲得此宝。即以金头手足。以用上王。王既得已赍之还宫。於後灯指作是思惟。而说偈言:

五欲极轻动,如电毒蛇虫。荣乐不久停,即生厌患心。

寻以珍宝。施与众人。於佛法中。出家求道。精勤修习。得阿罗汉。虽获道果。而此尸宝。常随逐之。

比丘问佛。灯指比丘。以何因缘。从生以来。有是指光。以何因缘。受此贫困。复何因缘。有此尸宝。常随逐之。佛告比丘至心谛听。吾当为汝说其宿缘。灯指比丘。乃往古世。生波罗奈国大长者家。为小儿时。乘车在外。游戏晚来。门户已闭。大唤开门。无人来应。良久母来。与儿开门。瞋骂母言:举家担。死人去耶。贼来劫耶。何以无人与我开门。以是业缘。死堕地狱。地狱馀报。还生人中。受斯贫困。光指因缘。尸宝因缘。为汝更说。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尸。彼佛入涅槃後。佛法住世。灯指尔时,为大长者,其家大富。往至塔寺。恭敬礼拜。见有泥像。一指破落。寻治此指。以金薄补之。修治已讫。寻发愿言:我以香华伎乐供养。治像功德因缘。持此功德愿生天上人间。常得尊豪富贵。假令漏失寻还得之。使我於佛法中出家得道。以治佛指故。得是指光及死尸宝聚。以恶口故。从地狱出。得贫穷果报。佛说是灯指因缘经时。诸天人民。散众天华。作天伎乐。供养已讫。便还天宫。以是因缘。少种福业。於形像所得是福报。乃至涅槃形像尚尔。况复如来法身者乎。能於佛法。如说修行如此功德。不可限量若欲生天人中受诸快乐。应当至心听法。以恶口因缘。受大苦报。应畏众苦。远离恶口诸不善业。以此观之。一切世人。富贵荣华。不足贪著。於诸人天。尊贵不应喜乐。当知贫穷是大苦聚。欲断贫穷不应慳贪。是以经中。言贫穷者,甚为大苦。

猜你喜欢
  第一回·胡兰成
  灵峰宗论总目录·智旭
  卷第五十四(第九诵之三)·佚名
  叙 睍 言·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五·佚名
  劝流通华严持验引·佚名
  序·楚石梵琦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道宣
  卷四十三·性音
  道行经本无品第十四·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八·念常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世亲
  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一·佚名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七·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三·彭定求

        卷63_1 【三妇艳】董思恭   大妇裁纨素,中妇弄明珰。小妇多姿态,登楼红粉妆。   丈人且安坐,初日渐流光。   卷63_2 【感怀】董思恭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哀笳时断续,

  • 第二十出 东窗·姚茂良

    【齐天乐】〔净贴上〕荷枯菊老秋光尽。时値小春天气。画阁新开。红炉再整。户垂帘幙。〔合〕三友堂前。共赏松竹梅花寿。〔占〕你看东窗好景眞奇绝。竹间苍松梅似雪。〔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夫人。

  • 四集目录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目録八卷五十五己亥元旦元旦试笔题白玉云龙如意李士逹岁朝图降旨加恩去岁豫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命加赈湖北上年被灾州县诗以志事新正重华宫咏和阗玉喜鹊杖头祈谷斋居

  • 御选宋诗卷二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五言古诗十一朱熹川上见月归示同行者川上偶携手皓月起林端一舒临流望元露已先漙归掩荒园扉更怯裳衣单清夜可晤言独处谁为欢月夜述懐皓月出林表照此秋牀单幽人起晤叹桂香发窗间高梧滴露鸣散

  •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蔡东藩

      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一半是关系

  • 卷之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与台阳属吏书·丁曰健

    我辈出身加民,除莠安良,原分内应为之事。如不能弭患于未萌,以致糜帑殃民,方引罪之不暇,遑曰计功。仰荷圣恩垂念海外宣劳,无不准其请奖;而或因以饰词取巧,清夜实属难安。然得之昭昭,终失之冥冥。仆阅历宦场将三十

  • 董尽伦传·张廷玉

    董尽伦,字明吾,合州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授清水知县,后调安定知县。在两县政绩卓著。任期满,安定县民到京城奏请将尽伦留任。朝廷诏令尽伦为巩昌府同知,仍管安定县事。许久以后,尽伦以巩昌府同知之职来负责甘州军饷的供给。

  • 27.墨子破云梯·林汉达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

  • 第二十七章·王夫之

    一如修祖庙、陈宗器、设裳衣、荐时食,以至旅酬、燕毛等,则&ldquo;礼仪&rdquo;、&ldquo;威仪&rdquo;之著为道者也。如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明之而治国如示诸掌者,则圣人之道所以&ldquo;发育万物,峻极于天&rdquo;者,亦可见矣。

  •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四·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文公下【顷王二年晋灵四年楚商臣穆王九年】十年春王三月辛夘臧孙辰卒【臧文仲】夏秦伐晋秦伐晋春秋狄之论者疑贬秦太甚以为有缺文其说是矣程子曰晋舎嫡嗣而外求君罪也既而悔之正矣秦不顾义礼是非惟以报

  • 序·许谦

    诗集传名物钞序白云先生许公益之读四书丛说师道既为之序其徒复有请曰先生所论着独诗集传名物钞为成书向闻屡以示子而一二说亦厠子名於其间子曷有以播其说师道窃惟诗之兴尚矣当周盛时在下则有二南之风在上则有雅颂之作

  • 卷六·佚名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信敬。何等为十。善根深厚宿殖德本。得於正见不随他信不归依他。志性恒正不为虚妄。其心质直无有谄曲。利根智慧功德具足。除诸阴盖其心清净。常依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摧伏憍慢。闻深妙法能善谛

  • 对于学人之训辞·太虚

    ──十三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本院续办第二班,开学今一月矣。本院之宗旨,虽与诸生言之累累,第限于时间,未罄欲言,今再与诸生作一度之叮咛。本院之建设,与从前之办僧校迥异。彼为抵御侵占计而模仿学校制,余痛学校之恶习、与

  • 卷第四十一·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一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八代宗(豫肃宗长子)永泰元年九月。铸金铜佛像成。于光顺门率百僚致拜○十月吐蕃寇逼京师。命内出仁王经二辇送西明诸寺。诏不空三藏置百高座讲经。帝临

  •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四·大訢

    序月江和尚语录序予初游方时。月江禅师已出世说法。虽辱交三十余年。而以不及预参。徒久亲炉鞴为恨。至治间奉旨金山升座。获聆提唱。而惊其若河汉之无极也。比者。其徒如月以师语录示予。始取读之。脱然如病之遇耆域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上堂二住夔州府梁山縣萬峰山太平禪寺,崇禎六年四月初一日入院。方丈,云:「萬峰山頂別人間,上有梧桐開合歡,不是假雞棲泊處,箇中惟許鳳凰參。」顧視左右,云:「有麼?有麼?」時一居士向前問訊,師云:「雞棲鳳

  • 立春以前·周作人

    现代散文集。周作人著。上海太平书局1945年8月初版。收作者1944年1月至1945年1月所写散文33篇。作者在《后记》中说,“我写文章虽说是聊以消遣,但意思却无不是真诚的”,“对于中国却是多少总有益的吧”。在《男人与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