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信敬。何等为十。善根深厚宿殖德本。得於正见不随他信不归依他。志性恒正不为虚妄。其心质直无有谄曲。利根智慧功德具足。除诸阴盖其心清净。常依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摧伏憍慢。闻深妙法能善谛受。终不颠倒妄解如来甚深法藏威德自在。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多信敬。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於如来大威德所。愿说少法令我得闻。善男子,汝今善听。当为说之。如来要法威德少分。善哉世尊,愿为演说。佛言:如来大慈等与一切众生乐。若於一众生起慈心时。乃至十方众生亦复如是,遍一切众生界。亦满虚空界。无能遍知如来甚深境界边际。如来有大悲心。不与声闻辟支佛共。如来於一众生起於悲心。乃至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作利益。如来大悲无有边际。非诸二乘所能究竟。善男子,如来说法不可穷尽。能於一时普为十方众生说法。若一劫。百千万亿劫。无量阿僧祇劫。作如是说。一切众生无有能知如来说法边际本末。假使无量众生一时问难。而如来於一念中。各随其类一音能答。然如来辩才无有穷尽。如来有无量阿僧祇禅定三昧之所行处。善男子,假使一切众生皆得十住。各各皆入无量三昧。於百千劫中各入异定。如是经无量劫。犹不能尽知如来三昧境界。如来又作无量阿僧祇应身。令一切众生应受化者,悉见如来皆现其前。於一念顷一一色相皆生信解各有差别。如来又复一时皆现其前。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令诸众生悉皆受行。善男子,如来天眼所见境界无量无边。非肉眼所见。是天眼境界。如来於一念中悉皆见之。如观掌中阿摩勒果。如来天耳所闻境界无量无边。如上天眼。一切众生异类音声。随其大小。於一念顷悉分别知。如来复有无量无边无碍智慧。无与等者不可为譬。一切众生若心念所知。随其根性种种差别。如来於一刹那顷悉分别知。随彼众生各各所念各各所作。随造善恶所得业报。如来能以三达无碍智慧。於刹那顷悉分别知。善男子,如来常在禅定。何以故?如来终无忘念。如来诸根无有错谬。如来断一切结使其心寂静。若杂结使其心散乱离清净法。如来已离一切业习。尘垢永尽无漏无为。於法自在。一切三昧三摩提无量境界已度彼岸。如来常在三昧。常一威仪乃至涅槃。如来於无量百千亿劫修集所得。无有众生能思惟分别知其量者,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不从阿僧祇劫积集功德耶。佛言不尔。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不能思议如来境界。如来境界不可思量。但为浅近众生。说三阿僧祇修集所得。菩萨而实发心以来不可计数。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众生久修善根。植诸业行除去盖障。多有信解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闻如来无量威德。闻是法已欢喜信乐。况复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为人广说。如是之人。不久亦当得大威德堪任法器。佛言:如汝所说,如是如是,如此众生。为佛所护久种善根。亲近诸佛闻佛有大威德。善男子善女人。而於其中不生疑惑。善男子善女人心不错乱。不错乱故思惟如来有大威德。深生殷重信乐之心。七日七夜著鲜净衣。恭敬供养。专念如来大功德宝。心不移易必得见佛。若不满七日乃至一日一夜。命终之时亦得见佛。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如来所说不信受者,佛即答言:善男子有。或有众生闻佛所说,不肯信受深生恼害。於说法者生恶知识想。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於地狱。善男子,若闻如来有大威德。生世尊想生大师想。如此之人。已於前世得闻如来无量功德。以是因缘今复续闻。即自思惟。我等先身必曾从佛闻如此法。尔时如来。即出广长舌相自覆其面。其舌广长逾於发际乃至覆头。覆头已复覆其身。覆身已覆师子座。又覆菩萨声闻缘觉护世四天王梵天帝释。遍覆一切无量大众。佛还摄舌相告诸大众。善男子等。如是舌相无虚妄耶。善男子,若信是事长夜安隐得诸利乐。说是语时。八万四千众生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未发菩提心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复告除盖障菩萨言: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满世间善。何等为十。虽说於色而於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色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虽说於地而於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地相。水火风空识亦复如是,虽说於眼而於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眼相。虽说鼻舌身意法而於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意法等相。虽说有我而於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我相。众生寿者命者丈夫人。而於实谛不见有相亦不取著。但世谛假施设有。第一义谛则不可得亦不取著。世谛假施设有。第一义谛无有体相亦不取著。世流布中而有佛法差别。若於实谛亦无佛法善恶之相。但世谛中而有菩提。第一义谛则无菩提亦无取著。善男子,假施设法名为世谛。终不说世谛为第一义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善於世谛不名为善於第一义谛。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满世间善。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说第一义谛。何等为十。成就无生法忍。成就灭法。成就不坏法。非造作法。是究竟法。非处所法。无言语法。无调戏法。是寂灭法。是贤圣法。何以故?善男子,第一义谛不生不灭。非坏非所作亦非尽。非文字亦非调戏所得。善男子,第一义谛非言语道。法相寂灭贤圣之所证觉。善男子,第一义谛非坏败相。诸佛出世及不出世法相常尔。以是因缘故。菩萨剃除须发。信家非家出家学道。正信出家身服袈裟著坏色衣。精勤修道如救头然。舍诸虚妄志求实法善男子,若无实法则虚出家。诸佛如来亦虚出世。以是因缘有真实法。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解第一义谛。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知十二因缘。何等为十。善知体相空。善知刹那法。善知不坚法。善知如影如水中月如呼声响。善知法如幻。善知法如电。善知法如焰。如因缘生法此悉是空。一刹那顷不坚法。如是乃至因缘生法。此法生亦见生。住亦见住。异坏亦见异坏。菩萨如是思惟。以何因缘生以何因缘灭。菩萨复更思惟。因无明故能生诸法。无明力故诸法得出。一切诸法无明为导。一切诸法依止无明。依无明故能生於行。依行故生识。识因缘生名色。名色因缘生六入。六入因缘生触。触因缘生受。受因缘故凡愚众生於受少分便起染爱。爱因缘生取。取因缘生有。有因缘生生。生因缘有老死丈夫人老死。死因缘忧悲苦恼众苦聚集。以是因缘生大苦阴。以深智慧殷勤方便。当断无明拔无明根。灭於无明。无明相应法一切尽灭。譬如命根尽时诸根都尽。无明尽时。依无明法一切悉尽。无明灭故诸烦恼灭。烦恼灭故生死因皆灭。生死灭故近於涅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十二因缘。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我何等为十。菩萨作如是观察。我生谁家。为是婆罗门家。为是刹利家。为是长者家。为是下贱家。菩萨虽生上族家而无憍慢想。若生下贱处而作是念。我本曾作不善诸业。以恶业故今生下贱家。以是因缘多修厌恶。多修厌恶故欲得出家。既出家已作是思惟。我为何事而求出家。夫出家法为自度脱亦度於彼。以是因缘。不应懈怠而自懒堕。作是思惟。我今出家当何不善。若有少恶速疾除断。於诸善法深起爱乐欢喜无厌。所未断恶方便令断。如是复更观察。我等出家。云何增广善法。善法增已当倍爱乐深心欢喜。善法未增当令增广。我今依怙师僧增广善法。以是因缘於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闻若少闻。若聪明若无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於诸世尊恭敬供养信乐欢喜。於和上所亦复如是,於阿阇梨复生恭敬。我依阿阇梨故善法增广。菩提法分未满足者当令使满。诸结未断者当令使断。於阿阇梨复生和上想。供养如前爱乐欢喜。增长右法损减左法。如是左法不令增长。复更观察。谁是我世尊,一切种智是我世尊,能一切觉。能一切说。救济世间怜愍众生具大悲心。是大福田。是我世尊,天人之师。以是因缘。以是相貌应生信敬爱乐欢喜。又复思惟。我得大利遇佛世尊如来制戒。我今宁舍身命终不毁犯如来制戒。是名善受佛教。我今当应从谁受供。如我今者,当从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受彼供施。令彼果报尊贵富乐。我亦不应虚受人供。如是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皆作何想。我今思惟。有何功德而施饮食。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当念我是沙门作福田想。我今应当具满沙门所行之道。比丘功德沙门功德。福田净业宜称其名。我今处生死中当自拔出。我今已得出家善利。我今初得无上大利。我得出家即是无上大利。我今能称出家之法。亦是无上大利。我今当勤精进远离懈怠。亦疾速出生死灾患。善男子,菩萨出家常应执念如是思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於我。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世法。何等为十。於自高人起卑贱想。於憍慢人起恭敬想。於谄曲人起质直想。於妄语人起真实想。於憎恶人起爱乐想。於刚强人起柔软想。於不忍人起忍辱想。於瞋忿人起慈心想。於苦恼人起悲心想。於多贪人起施与想。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世法。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能生净佛国土。何等为十。持戒清净无阙戒无嫌戒。於一切众生心常平等。同其事业具诸功德。远离名闻赞叹利养。不染八法深信不疑。勤修精进无有懈怠。摄心禅定无诸错乱。善修多闻远离无智。利根聪慧灭除愚闇。於瞋恼众生恒修慈心。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十事不具能生净土不。佛即答言:善男子,若能於一事具足无阙。当知十事悉皆清净。以是义故。名具十事得生净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生净佛国土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胎不染污。何等为十。作诸形像。如来塔寺若有毁坏严饰修治。复以诸香泥涂於佛塔如来形像。常以香汤洗浴於如来塔涂扫清净。於父母所躬自供养。於和上阿阇梨同梵行者,心常恭敬供养不为财利。以此善根回与一切众生。愿令皆得胎不染污。心常殷重如是思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胎不染污。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舍家出家。何等为十。无所受用。於可染处终不亲近。背於五欲。除诸爱渴。於如来所制禁戒终不毁犯。少欲知足。衣服饮食床敷卧具。趣得支命终不贪积。於五欲所常生畏怖。恒念厌离修集善法。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舍家出家。

猜你喜欢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序·书玉
  卷二十五·佚名
  卷十·佚名
  五百问论卷上(一百一十一问)·湛然
  卷三十七·道世
  卷六·佚名
  往尼连河品第十八·佚名
  佛说出家缘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唐慧琳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八卷·一行
  卷四十六·佚名
  附录·真歇清了
  序品第一·佚名
  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三 文彭 赠徐子仁 金陵帝王居佳气郁以苍幽人无外慕遯迹含其章结庐城之南谢喧聊尚羊鸟鸣青松下麈挥白门傍芳兰转

  • 卷一百三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十一 程 颢 顔乐亭【为孔周翰作】 天之生民是为物则非学非师孰觉孰识圣贤之分古难其明有孔之遇有顔之生圣以道化贤以学行万

  • 提要·文珦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提要潜山集十二卷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潜山集十二卷宋释文珦撰文珦於潜人其生平游历略见於所作旧游一百十韵诗中大抵出家於杭州游于湖州因而游浙东至闽由金华严陵返越北又

  • 第六回 十字街闲游子弟 孤老院戏赚君王·蒲松龄

    话说万岁离了周元,走了多时,来到一道山岭,见了许多的人,拿着锨钁修路。那万岁不知是做什么的,遂问道:"你这些人修路为何?"众人说:"长官,你不知道么?我说与你听罢。" 修路的官票是老江。北京城里浪荡皇,听说他要出来撞,三宫六院

  • 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一·柯劭忞

      ○儒林一   赵复 砚弥坚 金履祥 卫益富 张盨 胡炳文 程直方许谦 张枢 吕洙 薛玄 马道贯 吕溥 陈庾 潘迪 牟应龙 熊朋来 车若绾 徐之纲 胡一桂 戴良齐 熊禾 马端临 胡三省 俞琰 李简 刘德渊薛元 宰沂 何中 董朴

  • 卷六十·谷应泰

      ○俺答封贡世宗嘉靖八年冬十月,吉囊、俺答寇榆林、宁夏塞,总督王琼率兵御却之。初,小王子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次满官嗔。阿尔伦既   死,二子皆幼,阿著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阿尔伦子卜赤。而阿著子二:曰吉囊,曰俺答,强

  • 名山藏卷之八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文苑)◆臣林记(文苑)高皇帝起亩亩闲少罹孤贱质学无从渡江以后马上诗书兼操闲作睿思天授神藻泉流虽不同于学士大夫字句之勤劳而其见悟出于臣民之上雄奇超于翰墨之表古质奥畅卓伟英

  • 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夏四月。戊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注  ○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内记注  ○闽浙总督杨昌浚等奏、闽省建厂修制鱼雷。核定名额薪工。请予饬部立案

  • 卷十·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十叶赫地方赫舍里氏盖喀穆      瑚禄喀塔哈      舒赛赫勒       武尔佳齐巴达尔堪     音达浑泰布以上俱有传阿普代      奋泰布占       

  • 吕罗汉传·魏收

    吕罗汉,本是东平寿张人。其先祖,在石勒时代迁居幽州。祖吕显,字子明。少年好学,性格廉洁正直,乡里有人发生纠纷都纷纷到他那里评理。慕容垂任命他为河间太守。皇始初年,举郡降魏,魏太祖很高兴,赐给他魏昌男的爵位,拜授他为巨鹿

  • 卷八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後魏道武帝时刘显地广兵强跨有朔裔会其兄弟乖离五官掾张衮上言曰显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参天贰地笼罩宇宙之规吴不并越

  • 卷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下 朱批齐苏勒奏摺 雍正四年二月初九日总督河道【臣】齐苏勒谨 奏为遵 旨详议覆奏事雍正四年正月十一日恭接 皇上发下条奏一摺奉有 朱

  • 卷首下·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首下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纲领一论逸礼刘氏歆曰鲁共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桓氏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后汉书曰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周官经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阮氏

  • 卷六·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传(慧震弘礼)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冯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蕤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

  • 卷第六(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六(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初分之五堕初(九十一堕法)佛在舍卫城。尔时有法师比丘。名沙兰。聪明才辩。一切四众外道沙门婆罗门。无能及者。遂乃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知言非知非知言知。恒以辩巧

  • 大事记讲义·吕中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