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如修祖庙、陈宗器、设裳衣、荐时食,以至旅酬、燕毛等,则“礼仪”、“威仪”之著为道者也。如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明之而治国如示诸掌者,则圣人之道所以“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者,亦可见矣。关雎、麟趾之精意,发育、峻极者也,故下以“高明”、“广大”言之。得此以为之统宗,而周官之法度以行,则“礼仪”、“威仪”之备其“精微”而合乎“中庸”也。自圣人以其无私无欲者尽其性而尽人物之性,则“发育万物”之道建矣。尽人物之性,而赞化育、参天地,则“峻极于天”之道建矣。中庸一力见得圣人有功于天地万物,故发端即说位育。如何可云“不成要使他发育”?故知小注朱子之所云,必其门人之误记之也。 

况其所云“充塞”者,亦必有以充之塞之,而岂道之固然者本充塞乎?道之固然者天也,其可云天充塞天地耶?即使云天地之化育充塞天地,此亦不待言而自然,言之为赘矣。 

章首说个“大哉圣人之道”,则是圣人所修之道,如何胡乱说理说气?易云“圣人以茂对时育万物”,诗云“文王在上,于昭于天”,须是实有此气象,实有此功能。而其所以然者,则亦其无私无欲,尽高明广大之性,以尽人物之性者也。乃圣人修之为道,亦必使天下之可共繇,则所谓精一执中,所谓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者,皆道之可以诏夫后之君子者也。 

中庸说人道章,更不从天论起,义例甚明。于此更著「圣人”二字,尤为显切。德性者,天道也。亦在人之天道。德性之尊者,圣人之道也。“尊德性”者,君子之功也。双峰用小注之意,而益引人入棘,删之为宜。 

章句以存心、致知分两截,此是千了万当语。双峰以力行生入,史伯璇业知其非,而其自为说,又于致知中割一半作力行,此正所谓骑两头马者。总缘他于本文未得清切,故尔胶轕。 

知行之分,有从大段分界限者,则如讲求义理为知,应事接物为行是也。乃讲求之中,力其讲求之事,则亦有行矣;应接之际,不废审虑之功,则亦有知矣。是则知行终始不相离,存心亦有知行,致知亦有知行,而更不可分一事以为知而非行,行而非知。故饶、史之说,亦得以立也。 

乃此章句所云致知者,则与力行大段分界限者也。本文云“尽精微”,尽者析之极也,非行之极也。于察之则见其精微,于行之则亦显著矣。“道中庸”者,以之为道路而不迷于所往也。如人取道以有所适,其取道也在欲行之日,而不在方行之日也。“知新”之为知,固已。“崇”之为言,尚也,以“礼”为尚,知所择也。使以为力行之事,则岂礼本卑而君子增高之乎?是本文之旨,固未及乎力行,审矣。 

乃其所以不及力行者,则以此章言圣人之道之大,而君子学之之事,则本以言学,而未及功用。“其次致曲”一章,自君子德之成而言之,故不述至诚之道以发端,而但从成德发论,乃因以推其行之诚、著、明,而效之动、变、化。此章以君子修德而言,故须上引圣道之大,以著其功之所自准,而其后但以凝道为要归,而更不言行道。凝也者,道之有于心也。行也者,道之措于事也。有于心而后措于事,故行在凝之后。待第二十九章言本身、征民,而后言行。则方其修德,固以凝为期,而未尝期于行也。 

且君子之所凝者,“至道”也,圣人之大道也,发育峻极、礼仪威仪之道也。于以修夫“至德”,而凝其育物极天之道,则静而存之于不言、不动、不赏、不怒之中,于私于欲,能不行焉,而非所措诸躬行者也,固不可谓之行也。于以修夫礼仪威仪之道,而凝之以待行焉,则行之有时矣,生今不能反古也;行之有位矣,贱不能自专也。唯其道之凝而品节之具在己也,居上而际乎有道,则以其所凝者行之;居下而际乎无道,则不能行而固凝焉。说夏而学殷、周,夫子固已凝之,而不信弗从,固未之行也。 

要此以圣道之大者为言,而优优之大用,又必德位相资而后可行者。故于“精微”尽之,“中庸”道之,“新”知之,“礼”崇之,使斯道体验于己,而皆有其条理,则居上可以行,而为下则虽不行而固已凝矣。此子与颜渊论治,所以可损益四代之礼乐,而非以为倍,亦凝也而非行也。至于孔子作春秋,而行天子之事,则固在从心不逾矩之余,变化达天,而非君子修德凝道之所至。是以中庸言圣,必推其合天,言君子则但推其合圣,亦自然不可齐之分数也。 

盖此章所谓道,与第十三章、十五章言“君子之道”者不同。此圣人尽性参天、创制显庸之大用,必时位相配,而后足以行。非犹夫子臣弟友,随地自尽之道,无日无地而可不行,则必以力行为亟也。知此,则饶、史之论,不足以存。而“道中庸”者,但颜子之拳拳服膺而即然,非必如大舜之用中于民;“崇礼”者,孔子之学三代而即然,非必周公之成德也。 

“温故”者,乃寻绎其旧之所得,而以为非“道问学”之事,乃“尊德性”之功,此极不易理会。乃言旧所得,则行焉而有得于心者矣;而其所以有得者,岂非性之见功乎?章句以“时习”证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似此境界,岂不是尊德性事? 

以性之德言之,人之有知有能也,皆人心固有之知能,得学而适遇之者也。若性无此知能,则应如梦,不相接续。故曰“唯狂克念作圣”。念不忘也,求之心而得其已知已能者也。抑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此天之所与我者”。心官能思,所以思而即得,得之则为“故”矣。此固天之所与我者,而岂非性之成能乎? 

以德之成性者言之,则凡触于事,兴于物,开通于前言往行者,皆天理流行之实,以日生其性者也。“继之者善”,而成之为性者,与形始之性也;成以为性,而存存以为道义之门者,形而有之性也。今人皆不能知此性。性以为德,而德即其性,“故”之为德性也明矣;奉而勿失,使此心之明者常明焉,斯其为存心而非致知也,亦明矣。 

猜你喜欢
  景公欲诛断所爱橚者晏子谏第九·晏婴
  卷十八·胡广
  第三章 4·辜鸿铭
  卷一百·卫湜
  卷十·吴澄
  卷六上·吴澄
  卷二十八·黄伦
  卷三十三·乾隆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卷五下·敖继公
  卷二十三·朱熹
  廉正士风[大正第六]·王夫之
  (六)·钱穆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冯友兰
  至诚佛品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正旦扮李美人上,诗云)柳叶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妾身西宫李美人是也。今日圣人在御园中打金弹丸,着宫娥彩女辈看其所落之处,寻觅金弹。如有拾得之人,即令亲献御前,自有宠幸。眼见得

  • 茶山集卷六·曾几

    宋 曾几 撰七言律诗上元日大雪句芒整辔浃辰间雪片相随大可观挑菜园林有余润烧灯庭院不胜寒柳条弄色政尔好梅蘂飘香殊未阑便似落花飞絮去直疑春事并衰残寒食只旬日间风雨不已年光胡不少留连熟食清明又眼前敢望深宫传

  • 巻二十一·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二十一宋 邵浩 编黄鲁直古诗二首上苏子瞻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氷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嵗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逺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

  • 卷三·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嘉善曹庭栋编穆叅军集穆修字伯长天平人真宗东封诏举经明行修之士修预选特赐进士调泰州司理防军负才忤监郡者诬以罪贬池州逢恩徙頴州文学掾修性刚介尝有豪士作佛庙修为作记记中不及士名士遗

  • 刘辰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欧阳守道学,二十三岁举于乡,景定元年(1260)补太学生,受知于国子祭酒江万里。景定三年(1262)进士,廷试忤贾似道,得鲠直名。以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咸淳元年(1265

  •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赵尔巽

      ◎乐五   △乐章三筵宴乡饮酒   太和殿阅皇太后徽号册宝,海上蟠桃一章乾隆七年定。中和清乐   海上蟠桃乍熟,日边红杏初芳,慈帏履庆承天贶,景福正绵长。一解启蓬莱,排仙仗,露漙漙,凝仙掌,袆衣翟服烂明珰。耀金铺,日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世家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二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元宗三。○(辛未)十二年春正月己巳削孔愉安世贞职又以阿海畏缩不救遣将军印公秀如蒙古以奏帝免阿海职召还。庚午门下侍中李藏用 知政事

  • 马人望传·脱脱

    马人望,字俨叔,高祖马胤卿,为后晋青州刺史,太宗兵到,坚守不降。城破被俘,太宗觉得他有气节,放了他,迁其全族于医巫闾山,于是就在那里安家。曾祖马廷煦,南京留守。祖父马渊,中京副留守。父马诠,中京文思使。人望聪慧。幼时丧父,成年

  •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76)·司马光

    汉纪三十八汉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年) [1]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

  • 卷三百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

  • 卷三 释言第二·邢昺

    [疏]释曰:《说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则言者发于志而形于声,所以文章于身者也。《论语》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左传》赵简子称子太叔“遗我以九言”,皆以

  • 卷九·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九     宋 胡士行 撰洛诰第十五         周书大甲复亳成王卜洛而伊尹周公告归所以处大臣之变严万世之防也然周尚有顽民未定故公未得遽去召公既相宅周公徃营成周【使】使来告卜

  • 褒贤第十九·桓宽

    【题解】本篇就褒贤问题展开辩论。大夫以&ldquo;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rdquo;的苏秦、张仪为贤,并对孔甲乃至当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赵绾、王臧、主父偃、东方朔等进行了批判。文学则与之相反,对苏秦、张仪加以攻击,而对孔

  • 卷六十·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尔时善财。自见己身在诸佛所。见如是等诸奇特事。又闻楼观诸金铃中。出不思议微妙音声。所谓初发菩提心声。菩萨所行诸度愿声。恭敬供养不可思议诸佛音声。净佛刹声。佛法雲声。诸庄严具。亦

  •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者。牟尼大仙之灵言也。总持真句悲救要门。绾悉地之玄宗。息波澜之苦海。二十八部之神众。同誓护于斯经。罗刹吞毒之都军。发慈心而警卫。药叉大将数穷百垓。动石擎山散支为首。捧香花于舍卫。起

  •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二·重显

    门人轸等编举古举。僧问赵州。道人相见时如何。州云。呈漆器。师云。诸禅德。还有识赵州底么。出来相共商量若未能辩明。大好从头举与你点破。四九三十六收。举。临济示众云。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面门出入。初心未

  • 虚堂录序·丹霞子淳

    续藏经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宋 子淳颂古 元 从伦评唱 ~ 新增句读 虚堂录序 空劫前时。有无手人。入无影林。采无根树。向圆觉伽蓝。依光明藏。布戒定慧之柱础。架体相用之栋梁。以解脱为门。运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