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若得发心净觉意,彼说最上最殊胜。若得最上殊胜已,常行波罗蜜多行。若行波罗蜜多行,则能随顺此大乘。若能随顺此大乘,则能随顺供养佛。

若得随顺供养佛,则得智慧志坚固。若能智慧志坚固,常见彼佛不思议。若常见佛不思议,见佛无去无有祝若得见佛无去住,此法住世恒不灭。

若见此法恒不灭,远离积集诸烦恼。若得远离烦恼因,则能说法无边际。若得说法无边际,彼为兴慈住世间。若为慈心住世间,则是大悲坚牢本。

若得大悲坚牢本,即是为他法喜乐。若得喜乐法根本,彼舍造作种种罪。若舍造作众罪已,无我无人离众非。若得无我离众非,彼常自利及利他。

若常自利及利他,永免轮回诸苦恼。若离轮回诸苦恼,彼得大力最为胜。若得大力最殊胜,则得出生清净智。若生清净智慧已,彼入世间修行网。

若能入此修行网,成熟世间甚希有。若得成熟於世间,积集世间妙智慧。若得世间妙智慧,则能随顺於四摄。若能随顺於四摄,则於世间广施设。

若於世间广施设,则住方便智慧力。若得方便智慧力,则住勇猛无上道。若住勇猛无上道,永不见彼魔军众。若得不见魔军众,则能远离四魔道。

若得远离四魔道,则能到於不退地。若得到於不退地,即得名为无生忍。若得如是无生忍,得佛授记号世灯。若得授记号世灯,则住一切如来前。

若得住於如来前,得佛秘密变化智。若得如来变化智,一切如来皆授记。若得诸佛授记已,一切功德众庄严。若得功德众庄严,得妙福德清净身。

若得如是清净身,由若金山光照耀。若得如是金山光,即得具相三十二。若得具相三十二,即得相好庄严身。若得相好庄严已,身放光明普皆照。

若得光明普照已,不思议光众严饰。若得如是众严饰,光明足步莲花生。若得光明莲花行,得佛境界莲花座。若得如来花座已,则能照见十方界。

若得照见十方界,教化众生不空行。若得教化不空行,即得智辩无边际。若得智辩无边际,说此不可思议法。若得说法不思议,令彼无量众忻庆。

若得无量众忻庆,积行不可思议刹。若得如是广大行,各各智力尽能知。若得如是智慧力,世间随类化群生。若得随化群生已,宿命住智彼皆得。

若得如是宿命智,三业清净恒无间。若得三业恒无间,以自愿力随念至。若得愿力随念至,随诸众生现众类。若得随现众生类,得不思议妙音声。

若得如是妙音声,能出种种众语言:所出如是妙言辞,则能周遍诸世界。如是周遍诸世界,一刹那中尽能知。若得如是了众心,不生不灭无退转。

若离生灭无退转,一切障恼不复生。若得障恼不复生,法身功德智慧圆。若得法身智慧圆,法行光明照世间。若得法光照世间,则得十地十种身。

若得十地十种身,则得般若解脱道。若得般若解脱道,灌顶庄严为最上。若得如是灌顶已,三摩地道悉皆成。如是三摩地得已,各见十方一切佛。

若见如是诸佛已,如是诸佛念灌顶。作是思惟是事已,十方诸佛同灌顶。诸佛同时灌顶已,各伸右手摩其顶。既得诸佛摩顶已,则能变现等虚空。

如是变现等虚空,随所住处能坚固。若得随所能坚固,天上人间莫能测。既以人天无能测,如是所作离称量。过诸称量离语言,是为一切不空力。

以是一切不空力,闻名见身获大辩。既以大辩力如是,能作世间大施主。复名不空大丈夫,以住本性丈夫故。不舍大慈演妙法,於诸恶道化群生。

演说宝光最上乘,由如金刚宝雲聚。彼之自性如海宝,不增不减无有损。无边功德亦复然,有刹无佛不闻法。於彼现作佛菩提,见彼由如大法藏。

彼常说法离众惑,十方世界无罣碍。亦如月光普照耀,教化众生千方便。刹那刹那佛菩提,即见十方诸世界。常转法轮安世间,勇猛遍转十方界。

彼诸声闻辟支地,无边变化佛庄严。复经不可思议劫,化诸众生亲往诣。若男若女童男女,天人修罗龙王类。药叉乃至摩护罗,以解脱智皆悉见。

若诸世间众形类,随众语言悉皆同。一切勇猛皆尽见,如是勇猛尽观察。海印三昧从口生,得是海印众三昧。能严不可思议刹,严饰不思议刹已,

供养十方诸如来,如是种种供养已,复得光明众严饰,若得光严不思议。则得无边解脱智,若得无边解脱智。得不思议身变化,若得如是身变化。

口辩智辩亦如是,若得口智无碍辩。布施变化不思议,若得布施不思议。持戒忍进亦复然,若得持戒忍进通。禅定神变莫能测,若得禅定神通变。

出生方便神变智,得是方便神变智。出生无边诸功德,从佛口生三摩地。三摩地入一微尘,一切微尘皆尽入。一微尘中难思刹,一一微尘皆悉见。

如是佛刹微尘数,其中佛刹尽皆睹。种种微细清净众,无上贵重微妙刹。如实远离出兴世,其中秘密妙昇腾。有以除暗放光明,帝网重重复无荆

由如见一大光明,如是一切微尘荆此大仙行三摩地,即是无边胜解脱。三摩地力供养佛,一切如来供养已,复於手中变千万,作大丈夫兴广供。

乃至十方妙华鬘,涂香发越珍奇宝。一一手中亲施与,菩提大树诣佛所。价直千万妙香衣,种种幢幡及伞盖。阎浮檀金庄严具,彼自手中亲施与。

无边一切所受用,清净供养於大仙。手中奉上皆舍施,住佛菩提大树王。乃至一切众妓乐,击鼓出众妙音声。种种雅乐琴箜篌,一一手中亲抚击。

种种赞?贝妙伽陀,种种称赞真实德。无边一切十方界,一一皆自手中作。或以光明兴佛事,皆从右旋而动作。香水普洒诸佛刹,供养一切世间灯。

光明严丽適意香,莲华婴珞不思议。莲华妙色无央数,一一自作供诸佛。放大光明严饰华,种种微妙华雲海。如是妙华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严饰香,种种微妙香雲海。如是妙香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放大光明涂香献,种种涂香妙雲海。如是涂香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鬘严饰,种种微妙鬘雲海。如是妙鬘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放大光明末香严,种种末香妙雲海。如是妙香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严饰衣,种种微妙衣雲海。如是妙衣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放大光明严饰盖,种种微妙盖雲海。如是妙盖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宝严饰,种种微妙宝雲海。如是妙宝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放大光明莲华严,种种莲花妙雲海。如是妙花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婴珞严,种种婴珞妙雲海。如是婴珞普周遍,广大供养作佛事。放大光明幢庄严,彼幢青黄具赤白。无数妙宝众庄严,众幢严饰彼佛刹。

种种严饰摩尼网,悬缯幡盖妙花鬘。垂珠婴珞演佛音,持盖常在如来上。假使供养一如来,手自供给不可数。如是尽诸一切佛,此仙变化三摩地。

摄诸世间神通智,是为最上三摩地。善行一切众方便,如是化导诸群生。或有供养诸如来,种种行施不思议。尸罗清净头陀行,无尽忍辱非动遥

或有勇猛勤精进,寂然禅定善修习。智慧了达诸义趣,能行一切善方便。或行慈悲喜舍愿,同事爱语利他力。以智积集众福业,解脱四谛十二缘。

或有根力觉道行,声闻乘中得解脱。观缘清净缘觉乘,神通变化最上乘。或见无常诸苦恼,非命非身卒暴众。非横烦恼障所缠,三摩地力能蠲除。

於诸世间行精进,演畅妙法化群生。普愿一切皆解脱,诱诸众生随世间。彼诸形类莫能测,神通密演三摩地。严持欲乐妙变化,随意引导诸世间。

悉令欢喜获安乐,思念众生无暂舍。若逢饥馑众难中,种种安乐世所有。一切爱乐悉从心,为诸世间广施设。常以珍味之饮食,种种丽服及库藏。

王物我所爱乐舍,一切世间随意施。殊特妙好相严身,巍巍上行无倾动。涂香花鬘悦众心,现是色相化群有。见者爱乐生欢喜,上妙智慧种种色。

见诸最上微妙色,随意化导於世间。迦陵频伽出妙音,白鹄计罗俱声。紧那罗鼓出梵音,恒演如来解脱法。八万四千如来藏,一切胜义尽能行。

差别万法妙能宣,随意化导诸众生。众生苦恼悉同行,非恶非善亦复尔。造作一切诸行业,随意化导诸众生。若逢灾难苦恼中,见彼如是难堪忍。

代诸众生受众苦,安乐一切诸世间。若法或有或不至,无智无福无解脱。与王於彼同敷畅,拔济众生超彼岸。能离贪爱众结缚,名为世间解脱主。

一切欲乐尽能超,出离解脱光明照。彼放光明十种行,能行调御众方便。一切仙行悉了知,观见世间随所作。众生等同无量寿,坦然安隐而快乐。

生老病苦不能侵,决定自见无常趣。如有众生乐灯明,世间痴暗然大炬。老病死苦恒炽然,世间引导诸众生。十力精进四无畏,如来十八不共法。

我意思惟广大功,於诸世间作佛事。譬如世间诸幻术,能现种种众色相。见诸如来化亦然,如是神变导诸有。彼以种种方便行,善言诱喻诸众生。

譬如莲华不著水,随意造作差别行。华辞捷利众语言,妓舞戏玩相扠扑。婴珞庄严舞旋转,如幻现相各不同。或作村营商主尊,长者贾客市中主。

辅相大臣主给使,医方大辩众论师。或於旷野作大树,珍宝妙药无尽藏。如意摩尼给所须,失路迷人为导引。尽知未来生世间,众生不知自作业。

经营农务众方便,世间工巧种种行。或现怨亲无憎爱,安乐一切诸众生。洞明方论种种法,彼仙开决光明道。若行最上大仙行,天上人间皆解脱。

若诸出家苦行辈,开彼最上一切智。若诸外道出家众,常持不语憍答摩。裸形不动沙门相,亦自依禀本师教。或有常持舍身法,或即执有执本无。

长发{髟酉}髻童子相,亦自依禀於本师。或有事日五炙身,狗戒牛戒鹿皮衣。巡访三时行供养,亦自依禀於本师。或有常乐天中智,无善无恶拨无因。

寻求根果水为食,执为上味难思法。或有蹲坐红色衣,或有涂灰或卧草。持捧题名搭肩行,亦自依禀於本师。乃至一一诸外道,皆悉令彼离结缚。

彼行利智恶苦行,如是外道皆接引。世间同类皆教化,邪见栖讬本灵迹。於彼方便演妙法,说此正法令他作。或演大乘真言行,正法祕要妙言辞。

或於正直演实言,其中或演天妙句。或以文字得解脱,法集妙义金刚句。智慧破坏外论句,论说种种解脱言:或於人中演神咒,宣扬一切妙章句。

其中或有天语言,龙王语言药叉句。或於罗刹步多言,药叉毕舍乾达嚩。紧那罗女誐噜,演斯妙法解脱义。彼以智慧如法说,若佛若法如是荆

智道不可思议法,说此三摩地变化。解了世间三摩地,於一切诸世间。或放光明难思议,光明引接诸众生。或放光明名妙观,乃至众生因光信。

彼得不空妙观察,无上智及无上因。得见诸佛并闻法,及见僧徒诸功德。见塔赞佛甚希有,及见清净光明照。或放光明名普照,遍照一切诸世间。

一一微尘彼尽知,为欲安乐世间说。彼光普照诸众生,常持灯明供养佛。持灯供养诸佛已,世间所有众灯明。或以酥灯及油灯,松脂草竹及苇灯。

众香美味珍宝灯,尽持光明施诸佛。又放光明名遍照,悉能观察诸众生。贪爱轮回生死海,为欲拔济诸群生。光照轮回贪爱海,悉令利乐诸有情。

皆得远离於四魔,苦恼逼迫令安乐。作诸桥梁无有数,或於河路作船筏。吒呵假伪赞息灾,彼放光明皆尽照。光明警悟渴乏者,彼能觉悟诸众生。

远离贪欲获善利,得为说法之导师。若离欲贪获善利,说法化导亦复尔。得佛降霔甘露水,济拔世间饥渴者,或作池河及井潭,穿凿造作为菩提。

呵毁爱欲称赞定,呵责贪爱彼悉除。怜愍众生放光明,彼光遍警诸群有。乐他变化住菩提,念念生心我当得。庄严相好莲华座,大悲怜愍诸众生。

恒时演说佛功德,放光令彼生忻庆。又放光明名適意,是光能觉诸有情。於佛於法生爱敬,及乐恒时事众僧。既得佛法生忻庆,及以给侍於众僧。

即礼如来圣功德,是故得佛无上行。遇诸如来并妙法,得最无上忍辱行。觉此众多诸有情,念佛念法圣功德。一一功德心觉悟,彼放光明令趣求。

又放光明集福德,此光能觉诸有情。舍施无数种种行,劝请无上大菩提。所求如意皆满足,如是种种物能施。一切随意施设已,积集福德放光明。

如是智者放光明,彼光照察诸众生。一法口宣无有尽,刹那宣畅能观察。法慧摄诸众生义,智智悉能尽了知。妙法胜义已宣扬,即智放彼大光明。

若以智灯放光明,彼光照察诸众生。众生不空无生灭,诸法自性即无性。如幻如雾水月等,如梦亦如镜中像。法无主宰依於空,善说出生智慧灯。

法力变化放光明,彼光警悟诸众生。无尽总持谁易得,持诸如来妙法藏。总持妙法修习已,大仙之法常护持。宣畅是法为世间,是为法化放光明。

或以好舍放光明,彼光能觉诸众生。无常不久知快乐,如是舍离彼皆得。若诸众生我难伏,了知自性如浮雲。知已好慧善安和,是为好施放光明。

又放光明名忏悔,照察毁禁诸众生。戒法清净忏悔已,心生远望当得佛。若诸众生因持戒,现业毁禁获清净。彼同发此菩提心,放此光明彼尽忏。

忍辱放光众严饰,彼光照察诸众生。瞋心极恶意难调,先以忍辱彼即除。自业难行忍辱行,於心不动菩提道。恒时称赞忍辱行,是为忍辱众严饰。

又放光明光熠燿,照察懈怠诸众生。三宝上妙诸方便,相续长时而供养。三宝种种诸方便,相续方便供养已,即能远离於四魔,疾得无上大菩提。

化诸众生行精进,如是供养三宝已,恒持妙法无尽时,熠燿光明彼即得。又放光明作忍辱,普周觉察诸众生。菩提远离贪瞋痴,得心恒时无间断。

所有业行悉皆除,远离一切诸不善。称扬息灾赞禅定,忍辱清净放光明。智慧严饰放光明,能觉痴暗诸众生。若说正法得解脱,遍能证入诸智根。

若闻正法得解脱,遍能往诣根源已,即得日灯三摩地,得佛智慧妙光明。王之所有我能施,为求妙法住菩提。即得常时演是法,智慧光明庄严得。

若佛放此大光明,彼光照察诸众生。无数难思千如来,现座妙好莲花上。大觉如来解脱我,无边变化演佛音。作诸如来照察力,即得放此佛光明。

又放光明施无畏,部多恐怖诸众生。救诸患难羁锁缚,如是恐怖灾难者,令诸众生得安隐,悉能远离於杀生。救诸业道患难者,得大无畏放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乐,安诸得病缠绵者,一切疾疫尽疗治,安乐禅定三摩地。种种医药花果实,涂香末香珍宝味。香水乳蜜及酥油,饮食供养皆充足。

见诸如来放光明,照察众生命终时。教令念佛即见佛,命终决定生佛刹。临命终时若念佛,见於佛像生爱敬。佛为往彼而救度,得见诸佛为说法。

又放光明名法光,此光能觉诸众生。闻法书写读诵持,常得爱乐於诸法。开敷妙法甚难值,勤求妙法圆满意。以诸方便获斯法,是故说法光明得。

又放光明名语言,佛子觉悟彼众生。本愿声振三千界,闻诸如来众言音。高声称赞於大仙,大声响亮钟铃施。为诸世间佛语言,是故得此语言光。

又放光明施甘露,彼光能觉诸众生。了知众生起心时,一切功德相应行。无数苦恼灾难中,恒说虚假无安隐。若常止息灾难除,说施甘露悉皆得。

又放光明名最胜,此光能觉诸众生。胜戒三摩地亦然,闻佛最胜大智慧。无等净戒三摩地,智慧第一大能仁。称扬赞叹施菩提,彼当得此胜光明。

为施无尽妙珍宝,此宝供养於大仙。施宝供佛及佛塔,众生求宝而不获。施诸珍宝得为佛,是故放光如宝严。又放光明往照耀,是光觉悟诸众生。

適意涂香人不嗅,彼行如来功德行。天上人间所出香,用为供养诸如来。

众多佛塔我尽涂,是故放此涂香光。

猜你喜欢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四家语录卷二)·百丈怀海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六·法藏
  卷五百三十八·佚名
  卷三十九·道世
  禅灯世谱后序·道忞
  沙门品第十一·佚名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智顗
  致王晓西居士函(二通)·太虚
  ●续清凉传卷下·张商英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八·佚名
  卷第一百十九·李通玄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八·欧阳竟无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瓜庐集序·薛师石

    晋宋诗称陶谢唐称韦杜当其时人人皆工诗诗非不盛也而四人者独首称岂非侯鲭爽口不若不致之羮郑声悦耳不若遗音之瑟哉唐风不竸派沿江西此道蚀灭尽矣永嘉徐照翁巻徐玑赵师秀乃始以开元元和作者自命治择平炼字字玉响杂之姚

  • 樵云独唱原序·叶颙

    予诛茆结庐于城山之东隅林深而木翳水秀而峰竒居处孤峻名其庭曰云■〈鼎页〉闭门却扫谢宾客日与樵夫刍叟盘礴乎丘园林麓之中披云啸月钓水采山无少休暇久之移家城山之西隅负郭而楼居形势虚敞牕户轩豁而南屿北巘争献竒秀

  • 刻太白山人漫藁题辞·孙一元

    刻太白山人漫藁题辞孙太初先生以超轶絶世之才游半天下卒卜居於吾湖考其年仅三十有七而当时之伟人杰士无不折节下先生若得交於先生为幸者没之日各分任其平生所属使无复有遗憾非有一段不朽者沁入人心奚以至於斯余生也晩

  • 列传第二十六 羊欣 羊玄保 沈演之 江夷 江秉之·李延寿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父不疑爲乌程令,欣年十二。时王献之爲吴兴太守,甚知爱之。欣尝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入县见之,书裙数幅而去。欣书本工,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

  • 末帝纪上·薛居正

    末帝,讳从珂,本姓王氏,镇州人也。母宣宪皇后魏氏,以光启元年岁在乙巳正月二十三日,生帝于平山。景福中,明宗为武皇骑将,略地至平山,遇魏氏,掳之,帝时年十余岁,明宗养为己子。小字二十三。帝幼谨重寡言,及壮,长七尺余,方颐大体,材貌雄

  • 卷一九二 唐紀八·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九月,盡著雍困敦(戊子)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   九月,突厥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上不受,但詔歸所掠中國戶口,徵溫彥博還朝。   丁未,上引諸衞將卒習射於顯德

  • 卷二百八 治平三年(丙午,1066)·李焘

      起英宗治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夏四月甲申朔,觀文殿學士、戶部侍郎孫沔自環慶改帥鄜延,未至,卒於道。贈兵部尚書,謚曰威敏。沔居官以才力聞,強直少所憚。然喜燕遊、女色,故中間坐廢。妻邊氏,肅之孫,悍妒為一時所傳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四年岁次甲戌 金海陵炀王亮贞元二年春正月按是月甲寅朔癸酉初诏郡国同以中秋日试举人旧诸州皆自选日举士故士子或有就数州取解者至是始禁之甲戌大理司直李璟面对乞令诸县将二税畸零之数并折见

  • ●东瀛纪事卷上·林豪

    鹭江林豪卓人着戴逆倡乱贼党陷彰化县郡治筹防始末鹿港防剿始末北路防剿始末大甲城守嘉义城守斗六门之陷南路防剿始末戴逆倡乱台湾雄峙东海,横亘千余里,土田膏腴,家多殷实,顾民气易动难静。康熙间凤山朱一贵倡乱,旋就诛灭。

  • 畅璀传·刘昫

    畅璀,河东人。在乡考取进士。天宝初年(742),安禄山上奏任他为河北海运判官。三次升为大理评事,副元帅郭子仪征召他跟随自己。至德初年(756),肃宗即位,广收俊杰人才,有人推荐璀,皇上召见他对其满意,升为谏议大夫。多次转任吏部

  • 齐令周最使郑·佚名

    【提要】 中国人最讲人情和面子,有伤他人情面与和气的事一般都不好干,但由于公务和生意,我们不得不说一些有伤人情的话,只要我们掌握了方式方法,也不会妨耐多大事。 【原文】 齐令周最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周最患之,曰:“公

  • 困知记四续 凡三十一章·罗钦顺

    一、大学诚意是一刀两段工夫,正心、修身是磨棱合缝工夫。二、大学所谓明德,即中庸之所谓德性。章句似指心而言,与孟子集注“尽心”之解无异,恐当与德性一般解说,于义为长。三、生民之诗,恐当从毛说为正。元妃、世

  • 卷四十五·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五宋 陈经 撰君牙【周书】观史之所载穆王车辙马迹徧于天下则穆王乃无道之主也此经所载三篇之书皆穆所作夫子定之以为后世之法意者三篇之书殆出末年悔过之后因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收王心

  •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希麟

    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续音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轮请雨经二卷·大乘缘生稻[卄/幹]喻经一卷·佛说穰虞利童女经一卷·一切如来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授菩提心戒仪一卷&midd

  • 随机应化录·何道全

    何道全述门人贾道玄编集。灵通子序记年曰“洪武辛巳年”。洪武无辛巳年序言道全卒于洪武己卯(1399年)即惠帝建文元年此辛巳盖建文三年(1410年)。诗词颂偈、语录答问,以论修性修命为主有内丹术。

  • 三刻拍案惊奇·佚名

    八卷三十回。题“梦觉道人编辑”,复有题 “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者。孙楷第疑作者即著《鸳簪合》传奇的王国柱,又疑明末以医术著名的闽人周学震。北大版该书的校订者张荣起推测为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陆云龙

  • 四书集义精要·刘因

    注释书。宋末元初刘因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28卷,为举卢孝孙《四书集义》精义而作。元代刘因(1747—1293)撰。刘因字梦古,一名骃,自号静修,元代理学家。雄州客城(今河北徐水东)人。不仕于元,隐居乡间,潜心学问。其理

  • 谏王经·佚名

    梵名Ra^ja^vava^daka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此经甚短,为平易之散文体。记述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不离先尼王’说法,诫谏彼应以正法、慈心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