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尔时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众多苾刍。在自来城。三月坐雨安居已。各持衣钵。诣世尊所。路逢泥雨。困于暑热。野草割身。遍皆流汗。渐次游行。至室罗筏城。时诸苾刍安置衣钵。洗足已。至世尊处。顶礼双足。在一面坐。世尊常法。见客苾刍来。共相慰问。汝于何处安居而来至此。白言。世尊。我等于自来城。三月安居已。而来至此。问言。汝等在彼安居。于三月中。得安乐住不。乞求饮食。不难得不。答言。世尊。我等三月安乐而住。饮食不难。我等从彼擎持衣钵。所经道路。泥雨艰辛。身形疲顿。渐来至此。世尊闻已。作如是念。我诸弟子雨安居竟。人间游行。擎持衣钵。路逢泥雨。极遭辛苦。形体疲顿。我今宜可令诸苾刍。得安乐住。并诸施主福增长故听诸苾刍张羯耻那衣。张此衣时。有五胜利。一无过十日犯。二无过一月犯。三无过经宿离衣犯。四唯著上下二衣。得人间游行。五得随意多畜长衣。复有五种饶益。一得别众食。二得数数食。三俗家不请。得往受食。四得随意多求衣。五始从八月半。至正月半时。经五个月所得财物。皆是羯耻那衣利养。如是开时。令诸弟子。得安乐住。即告诸苾刍。欲令汝等。得安乐住。并诸施主福增长故。雨安居众张羯耻那衣。获多利益。如前十种。如世尊说张羯耻那衣者。诸苾刍不知云何张衣。佛言。三月安居。众获衣物。应将作衣。先以言白。告众令知。大众应知。今夏坐苾刍众得此衣若大众乐者。令将此物。为众作羯耻那衣。至明日已鸣揵椎。集僧伽。言白已周。令一苾刍作白曰。

大德僧伽听。此衣是此处雨安居僧伽所获利物。僧伽今共将此衣。作羯耻那。此衣当为僧伽。张作羯耻那。若张衣已。虽出界外。所有三衣。尚无离过。何况余衣。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将此衣。令某甲苾刍。当为僧伽作羯耻那。若张衣已。虽出界外。所有三衣。尚无离过。何况余衣。白如是。羯磨准白成。次当差张羯耻那衣苾刍。须具五德者。应可量差。所谓无欲爱恚痴。知张与不张。若异此者。即不应差。如是应差。为前方便。众现集已。应先问能不能。云汝某甲能为僧伽。作张衣人不。若言能者。答言。我能。次一苾刍作白羯磨。差云。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乐作张羯耻那衣人。今为僧伽张羯耻那衣。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差某甲苾刍。作张羯耻那人。此某甲当为僧伽。张羯耻那衣。白如是。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乐作张羯耻那人。今为僧伽张羯耻那衣。僧伽今差某甲。作张羯耻那人。某甲苾刍。当为僧伽张羯耻那。若诸具寿。听差某甲作张羯耻那人。此某甲当为僧伽张羯耻那者。默然。若不许者说。僧伽已听此某甲作张羯耻那人。此某甲当为僧伽作张羯耻那衣人竟。僧伽已听许。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其次张衣苾刍应作白羯磨。当作羯耻那衣。

大德僧伽听。此衣当为僧伽。作羯耻那衣。此苾刍某甲。僧伽已差作张衣人。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以此衣。作羯耻那。付某甲苾刍。白如是。羯磨准白应作。

作羯耻那衣苾刍。制其行法。作衣之处。当须在前洗浣染治。割截缝刺。乃至刺三两针共作。复须再三作如是念。此衣当为僧迦。张作羯耻那衣。现张作羯耻那衣。已张作羯耻那衣。于此三心。但为后二。亦成作法。若不作者。得恶作罪。次至八月白半十五日。其知事人应告大众。作如是白。诸大德。明日我当为众张羯耻那衣。仁等各各舍旧持衣。来集某甲处。其张衣苾刍。于此衣上。布列名花。妙香熏馥。鸣揵椎集众。言白复周。可将此衣至。上座前立。两手擎衣。作如是白。

大德僧伽听。此衣僧伽许张作羯耻那衣。我苾刍某甲。僧伽今差作张羯耻那衣人。我某甲是张羯耻那衣。我以此衣。当为僧伽。张作羯耻那衣。如是三说。次舒张此衣。上座前立。作如是语。上座存念。此衣僧伽许作羯耻那衣。我苾刍某甲。是张衣人。我今为大众张此衣。上座答曰。善哉张衣。极善张衣。此中所有财利饶益。我当获之。如是三说。乃至行末。皆作是说。善哉张衣。极善张衣。此中所有财利饶益。我当获之。次复应知持衣人法。不持此衣。至大小便室。不入厨舍烟火之处。不安置露地。不弃衣向界外。设暂出。不应经宿。持衣苾刍若不依行者。得越法罪。其持衣人。既至正月十五日。应在众中。作如是白。大众应知。明日当出羯耻那衣。仁等各各守持自衣。其有利物。大众应分。邬波离。请世尊曰。有几种人不成张衣。佛言。有五种人。谓无夏人。破夏人。后夏人。求寂人张衣之时不现前者。复有五种不成张衣。谓行遍住人。行遍住竟人。行六夜人。行六夜竟人。授学人。大德。有几种人。但得财利。而无饶益。佛言。有五种人。谓无夏。破夏后夏。求寂。不现前人。复有五种人。行遍住人。遍住竟人。六夜人六夜竟人。授学人。此谓得利无饶益。大德有几种人。利益俱无。佛言。邬波离。有五种人。谓不见罪被举人。重犯被举人。不舍恶见被举人。余处坐夏人。僧破已后非法律人。

时有众多苾刍。人间游行。遭贼劫夺。渐至室罗筏城。诸苾刍见问言。善来具寿。行李安乐不。答言。何有安乐。所是衣物。皆被贼夺将。报言。具寿。今我此处多有衣利。若出羯耻那衣。得与具寿共相分给。以缘白佛。佛言。苾刍若有贼缘。当可为出羯耻那衣。应如是出。如常作前方便已。令一苾刍作白羯磨。大德僧伽听。于此住处。和合僧伽。共张羯耻那衣。今有众多苾刍。被贼所劫无衣至此。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为此被贼苾刍。出羯耻那衣。白如是。羯磨准白成。乃至结竟。既作法已。所有利物。受衣之人皆共平分。其所得衣。各随自意。分遗被贼无衣苾刍。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疏薄衣。恶衣。多结衣。纻麻衣。缭缘衣。破故衣。犯舍衣。死人衣。此等诸衣合作羯耻那不。佛言。不合。

大德。石碾衣。及属别人三衣。及不满三五肘。或不割截。或不清净。或不差张衣人。或在界外。得张衣不。佛言。不合。夏三月中所得衣。成张衣不。佛言得。若夏三月了。所得之衣得作羯耻那衣不。佛言得。若更有众多法非法衣。准上文意应知。

出羯耻那衣相。本有八种。云何为八。摄颂曰。

  初决去不定  决定失去衣

  闻出出界疑  望断同心出

云何决去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作衣已竟。于此无恋心。遂持衣钵。欲往余方。出界外。更不拟来。决意出者。是名决去失。云何不定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未作衣。遂出界外求衣。或未作衣。或已作半。于此利物。及以住处。或有恋。或无恋。或有望。或无望。更拟还作衣。或起疑念。是名不定失。

云何决定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未作衣。遂出界外求衣。作如是念。还来作衣。复作是念。我今出去。更不复来。亦复不能造支伐罗。是名决定失。

云何失去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未作衣。出界外造支伐罗。起首作衣。遂失其衣。是名失去失。

云何闻出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未作衣。出界外求衣。念言回还。我当作衣。去后大众遂便出衣。彼闻出羯耻那衣。心生随喜。善哉出衣。是名闻出失。云何出界疑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未作衣。苾刍自念。出界作支伐罗。若了若不了。或还不还。生如是心。出界便失。云何望断失。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作衣。作衣未竟。出界求觅。拟还作衣。既至彼方。求衣不得。望心断绝。是名望断失。

云何同心出。如有苾刍。同在一处。受羯耻那衣作衣。出界外求衣。后还来住处。共众作白二法出衣。是名同心出。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

猜你喜欢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下·窥基
  中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请宾头卢法·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七·佚名
   第八則  翠巖眉毛·胡兰成
  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之反对·太虚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心忠尼六旬寿言·太虚
  觚语四则·心圆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二·行秀
  ◎参悟篇 方便开示·虚云
  菩萨乐定品第五·佚名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阿毗昙心论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阮阅

      ●卷二十八·咏物门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

  • 全闽诗话卷五·郑方坤

    ○宋 元阮元龄干道元年寜徳大旱官民祷而不应漳湾仕人阮元龄撰愬旱魃文斋祷龙湫大雨三日乃止是夕元龄梦黄衣使者来曰上帝命取愬魃文君请促装元龄觉悟乃起斋沐録其文而焚之明日遂卒年三十五其文曰吁咄哉酷魃肆虐多歴时

  • 卷二十二·谐谑·冯金伯

    回波词沈期回波词云:“回波尔时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裴谈回波词云:“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连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一用平韵,一用仄韵,乃徘词之祖也。[词

  • 减字木兰花·徐志摩

    刚才向花担卖(买)得一枝春花,新鲜得很,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原词: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卷一百三十一·徐世昌

    徐大镛徐大镛,字序东,号兰生,天津人。道光壬午举人,官杞县知县。有《见真吾斋集》。月夜偕高寄泉访树君先生不遇满地月明夜,携行高达夫。幽人不可即,顾影生踟蹰。霜鹤一声唳,寒梅花著芜。归来眠未稳,梦已到林

  • 卷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六 乐府古辞 相和歌辞【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晋苟勖采旧辞施用於世谓之清商三调歌诗即沈约所谓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者也唐乐

  • 巻下·殷璠

    ○崔曙【六首】曙诗多叹词要妙,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宿大通和尚墖敬赠如阇黎广心长孙锜二山人【一作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支公已寂灭,墖影山上古。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一承微妙法,寓宿清浄土。身心能自观,色

  • 列传第六 贺拔胜 弟岳 兄允 念贤·令狐德棻

    贺拔胜字破胡,神武尖山人也。其先与魏氏同出阴山。有如回者,魏初为大莫弗。祖尔头,骁勇绝伦,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献文时,茹茹数为寇,北边患之。尔头将游骑深入觇候,前后以八十数,悉知虏之倚伏。后虽有寇至,不能为害。以功赐

  • 卷一·辛文房

      魏帝著《论》,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诗,文而音者也。唐兴尚文,衣冠兼化,无虑不可胜计。擅美于诗,当复千家。岁月苒苒,迁逝沦落,亦且多矣。况乃浮沉畏途,黾勉卑宦,存没相半,不亦难乎!崇事

  • 提要·刘时举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编年类提要【臣】等谨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巻宋刘时举撰时举里贯无考其结衔称通直郎户部架阁国史实録院检讨兼编修官宋季三朝政要载史嵩

  • 李元护传·李延寿

    李元护,辽东襄平人,是晋朝司徒李胤的八世孙。李胤的儿子李顺、李..,及孙子李沉、李志都是有名的官员。李沉的孙子李根,曾在慕容宝那里任中书监。李根的儿子李后智等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在青州定居。因为李氏三代中没有出一个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学校志七【奉天府学生员 驻防考试 八旗武生】奉天府学生员天聪三年八月奉太宗文皇帝谕曰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於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奨之以

  • 备梯第五十六·墨子

    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子墨子其哀之,乃管酒块脯,寄于大山,昧葇坐之,以樵禽子。禽子再拜而叹。子墨子曰:“亦何欲乎?”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墨子曰:“姑亡,姑亡。古有亓术者,内不亲民

  • 平书订卷二 分土第二·李塨

    平书曰:天子不能独理也。三代以封建,后世以郡县,封建之利在藩屏天子,分理其政事,势可以长久;害在世守强,弒逆战争不可制,而生民罹其毒。郡县之利在守合权轻易制,无叛乱之忧;害在不能任事,奸宄可以横行,权臣可以专擅,天子孤立于上而

  • 离娄下·孟子

    本篇仍然是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本书选18章。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原文】子严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

  • 太 虚 宣 言·太虚

    世有流变,方有殊尚,匪唯政制,亦该教仪。今者、远不征五天,近不征各地,专就我中华佛教观之,固非大加整理,不足应时势之所趋,而适机缘之所宜也。然自逊清末叶,辄有僧教育会之设;迨入民国,改组佛教总会,顾皆外缘激成,内无根极,凭虚结构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南无决定色佛 南无方便心佛 南无智味佛 南无功德信佛 南无难降伏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月光明佛 南无月盖佛 南无世桥佛 南无信供养佛 南无乐胜佛 南无善盖佛 南无惭愧贤佛 南无能观佛 南无无边法佛 

  • 范云诗集·范云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间诗人。字彦龙。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人。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 (492),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