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众俱。是时有五髻乾闼婆王子。过於夜分。至明旦时。来诣佛所。彼有身光广大照耀。彼鹫峰山都一光聚。到佛所已,头面礼足。退住一面。前白佛言:世尊我於一时。在三十三天。见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并善法天众。而共集会。有所宣说。我亲所闻。我亲所受。是义云何。唯愿世尊,告示於我。令我了知佛告五髻乾闼婆王子言:所有汝於三十三天。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并善法天众。共集会处。有所听受。我今如应告语於汝。令汝了知时五髻乾闼婆王子。复白佛言:世尊,我於一时在三十三天。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并善法天众。共集会处。是时或有天子。以因缘故。初生彼天。同时有馀先生天子。见初生者,乃起五种极爱乐事。所谓寿命色相名称吉祥眷属等。世尊,彼有一类天子。作如是言:诸天子。汝等且观。此初生天子有馀先生天子。起於五种极爱乐事。所谓寿命色相名称吉祥眷属等。彼时又有一类天子。作如是言:诸天子。此初生者是佛世尊,声闻法中。修梵行已,身坏命终。感善趣报。而来生此三十三天。同时有诸先生天子。乃起五种极爱乐事。彼时又有一类天子。作如是言:快哉诸天子。有四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宣说诸法。利益天人。损减阿脩罗众。增益天众。彼时又有一类天子。作如是言:止诸天子。非四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快哉诸天子。有三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宣说诸法。利益天人。损减阿脩罗众。增益天众。彼时又有一类天子。作如是言:止诸天子。非三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快哉诸天子。有二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宣说诸法。利益天人。损减阿修罗众。增益天众。如是等事。愿佛为说。

是时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在佛会中。佛以是事。告帝释天主并天众言:汝等当知。同一时中。无处容受二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宣说诸法。时帝释天主并诸天众。闻佛语已,咸生欢喜。心意快然。

尔时世尊知彼帝释天主并诸天众咸生欢喜。即告众言: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具足八种希有之法。汝等若欲闻者,应当胜前发欢喜心起忻乐意。即时佛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汝今为此天众。随应乐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八希有法。

时帝释天主。承佛教敕。宣说世尊八希有法。诸天子随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决定损减阿脩罗众。增益天众。能令多人利益安乐。如是利乐。是为希有。

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宣说法教。利益天人。所谓破诸见法。离染污法。顺观法洁白法。了知诸受法。除憍慢法。调伏渴流法。破无明法。断依止法。离贪爱法。寂灭法。涅槃法。如是宣说诸法。是为希有。

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为诸声闻教示学法。谓所应修诸无瞋法。以此缘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重重教示。诸修行者,应於旷野寂静等处修无诤行。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远离愦闹。及离谊繁。随自依止。随自色相。随自忻乐。随自所爱。勿杂他人。随自应行。如是教示。是为希有。

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虽复随顺受诸饭食。如来常得食中上味。及得正味。得第一味。得不离散味。又复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受饮食。远离憍慢无住无著。常离过失起正智慧。常欲出离。复以此法教示一切。是为希有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具足神通。为诸声闻说神通法。教示开导使令修行。如是教示。是为希有。

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离诸疑惑。亦离疑论。於善法中得无所畏。如是离疑者,是为希有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於诸法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复以诸法。教示开导使令修行。如是教示。是为希有。

复次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增长充满无有穷荆譬如克伽河水阎牟那河水流注大海增长无荆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善巧宣说诸涅槃法。及善安立。使令修行增长无荆如是教示者,是为希有。

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具足如是八种希有之法。是故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是时彼天子众闻是说已,又复胜前。咸生欢喜。心意快然。俱白帝释天主言:天主。愿为我等重复宣说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八种希有之法时帝释天主为彼天众。第二宣说如来八希有法。

复次诸天子。随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决定损减阿脩罗众。增益天众。能令多人利益安乐。如是利乐。是为希有。诸天子。是故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如是如前广说。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增长充满无有穷荆譬如克伽河水阎牟那河水流注大海增长无荆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善巧宣说诸涅槃法。及善安立。使令修行增长无荆如是教示。是为希有。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具足如是八希有法。是故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如是言已,彼天子众又复胜前。咸生欢喜。心意快然尔时世尊知天子众又复胜前生欢喜已,复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汝今重复宣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八希有法是时帝释天主承佛教敕。第三复说八希有法。

复次诸天子。随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决定损减阿脩罗众。增益天众。能令多人利益安乐。如是利乐。是为希有。诸天子。是故如来大师出现世间。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如是如前广说。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增长充满无有穷荆譬如克伽河水阎牟那河水流注大海增长无荆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善巧宣说诸涅槃法。及善安立。使令修行增长无荆如是教示。是为希有。诸天子。如来大师出现世间。具足如是八希有法。是故我不见於过去及今现在而有别异。如是言已时大梵天王。知彼天众又复胜前。咸生欢喜心意快然。即说伽陀曰:

帝释天主并天众,咸生如是欢喜心。归命称赞佛如来,善说如来希有法。昔见天中初生者,具足色相及威光。由於梵行久已修,得生彼天具胜力。

时三十三天众闻是伽陀已,又复胜前。咸生欢喜。心意快然。

尔时大梵天王。知彼天众又复胜前生欢喜已,即告众言:汝等若欲乐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具大智慧。於长夜中多所利乐。如是事者,应当胜前发欢喜心。起忻乐意。时彼天众俱白大梵天王言:善哉大梵天王。唯愿广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具大智慧。於长夜中利乐等事。时大梵天王即为广说如来大智往昔因缘。时梵王言:世尊,乃往过去世中。有一国王。其名域主。彼时有一婆罗门。名曰坚固。居辅相位。为王之师。聪明大智。具大才略。善治国事。王有太子。名曰黎努。王所爱念。聪明大智。复有大才。善了众事。世尊,彼黎努太子。别有六人刹帝利童子。而为伴友。常所共会。聚砂为戏。彼辅相坚固婆罗门。亦有一子。名曰护明。深所爱念。才智聪利。凡所历事。无不洞明。世尊,而彼辅相参治政事。颇经时岁。其後一时忽趣命终。王闻辅相坚固婆罗门已趣命终。愁忧懊恼悲轸泪流。抚膝惊惶。痴闷如绝。乃作是言:我此辅相。颇有才智。参治国政。深为良佐。复常与我共所娱乐。而忽命终。我深苦恼。时彼太子闻其父王为辅相坚固婆罗门已趣命终。愁忧懊恼悲轸泪流。太子即时往诣王所。到已白言:父王勿须忧愁。勿须涕泣。何故自损痴闷如绝。何以故?父王当知。坚固婆罗门有一长子。名曰护明。具有才智。又复聪利。若继父位。能晓政事。其父所解。此子悉知。今有此人。王何忧恼。王应密召。随事教招。以父所任当授其子。时王闻已,即命使人乃谓之曰:汝往护明童子所传如是言:王今召汝。宜速来此。使人受命。即时往诣护明童子所。既到彼已,具宣王敕。今召於汝。宜速往彼。时护明童子闻使人言:即时来诣王所。到已伸敬。令一面坐。时王欢喜重复慰谕。作如是言:我今如实教示於汝。汝父丧逝。虽复愁恼。我今令汝继其父位。而为辅相。汝善为我共治国政。护明童子受王教命。即继父位乃为辅相。共治国政如父所作。诸所应事。悉如其父。而无违失。尔时国中婆罗门长者士庶人民。知是事已,咸作是言:快哉护明童子。汝父昔时名为坚固。子今继位。克广前业。我等称汝名大坚固。其本名字为护明者,以火中出因缘立号。从今已後称大坚固。世尊,尔时辅相大坚固婆罗门为相未久。即时往诣六人刹帝利童子所。到已谓言:汝诸童子。宜应往彼黎努太子所。告於彼言:太子。若有苦恼。汝我同受。若有快乐汝我同庆。汝有归趣。我亦有归。今汝父王年登寿考。进止羸劣。世难知者所谓寿命。一旦去世我等何归。汝今当知。有诸臣佐。共相评议。王去世後。必当与汝。受王灌顶。汝若绍位。当以国土与我分治。是时六人童子闻辅相大坚固婆罗门如是言已,即时往诣黎努太子所。既到彼已,具如上说。时太子言:诸童子。若我更生之日。或有臣佐。立我嗣位与授灌顶。我於尔时不忘汝等。所有国土与汝分治。设有乐事与汝共受。後域主王。复经久时忽趣命终。时诸臣佐诣太子所。到已白言:太子当知。我等诸臣授汝灌顶。汝今时至宜绍王位。时黎努太子谓臣佐言:汝等若能立我嗣位。其或堪任。今正是时,时诸臣佐即为敷置妙师子座。太子处于座上。以妙香水灌注其顶。作如是言:天子。汝今时至堪嗣王位。我等诸臣奉王灌顶。王灌顶已,善治国政。世尊,时黎努王受灌顶已未久之间。五欲自娱游戏自在。於是辅相大坚固婆罗门。往诣六人童子所。到已告言:汝等当知。黎努太子已受灌顶。处於王位。未久之间。五欲娱乐游戏自在。王昔有言:与汝分治国土。汝等今时宜应往彼黎努王所。作如是言:王昔许我。画壤分治。汝王今时。能不忘不。时六童子闻辅相大坚固婆罗门言已,即共往诣黎努王所。具如上说。世尊,时黎努王告六童子言:如先所约。我记是言:我今当以此之国土等为七分与汝六人。各各分治。如是言已,时六童子俱白王言:若王记其言者,斯为甚善。愿王速召辅相大坚固婆罗门。令彼如王教敕。申画疆境。彼人聪利智慧明了。堪为准的。时黎努王乃命使人即谓之言:汝往辅相大坚固婆罗门所。作如是言:王今召汝。汝今宜应速至王所。使人受命。即诣辅相大坚固婆罗门所。到已如应宣示王言:汝今宜应速至王所。

猜你喜欢
  卷之三十一·纪荫
  世界宗教会成立之希望·太虚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佚名
  究竟大悲经卷第三·佚名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欧阳竟无
  卷第八(本末合)(尽第十回向)·慧苑
  卷一·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三之上·李通玄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佚名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下·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八·丈雪通醉
  卷五·佚名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佛说象头精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法家数 全文·杨载

    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则贴承一句,而后方发出其意者;有双起两句,而分作两股以发其意者;有一意作出者;有前六句俱若散缓,而收拾在后两句者。诗之为体有六

  • 提要·晁补之

    【臣】等谨案晁无咎词六卷宋晁补之撰补之字无咎钜野人能改斋漫録及复斋襍録咸称其元丰二年已未登第栁塘词话谓为元祐进士传写误也元祐初为著作郎绍圣末谪监信州酒税起知泗州入党籍有鸡肋集别着録是集陈振孙书録解题作

  • 苏苏·徐志摩

    苏苏是一疑心的女子, 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 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的身世。这荒草地里有她的墓碑 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 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啊,这荒土里化生了血

  • 提要·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九家集注杜诗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知达蜀人前有自序作于淳熈八年又有曾噩重刻序作于寳庆元年噩据书録解题作字子肃闽清人凌知迪万姓

  • 卷六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六十四武功善师不阵赋【以圣潮威服   唐远人为韵】阙 名明明天子五帝可六政不严而诸夏以清师不陈而远人咸服于是旋大斾罢长毂劒无顿锋矢无血镞万方悦四境肃同夏后之舞羽舞干笑周王之白

  • 列传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侯安都·姚思廉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形貌眇小,而胆气过人,有勇力,善骑射。梁大同中,卢安兴为广州南江督护,僧明与兄天合及周文育并为安兴所启,请与俱行。频征俚獠有功,为新州助防。天合亦有材干,预在征伐。安兴死,僧明复副其子子雄。及

  •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尹桓。○尹桓军簿判书秀之孙也。 忠肃时拜护军。 忠惠立授代言。 忠肃在元复位党狱起囚桓于巡军夺告身杖流海岛遂亡入元。 桓尝与曹益淸执忠

  • ·开港议·丁曰健

    台湾军工厂前,旧有哨船港一道直达安平大港,以资哨船出入。旋因溪流沙土壅塞,安平大港变成荒埔。经孔前道详明由道出示,召佃试垦,年收租息,以抵每年开挖厂港经费。某莅任后,委员周历履勘。厂中原开旧港,因溪流改

  • 苏循传·欧阳修

    苏循,不知算什么样的人。为人巧言谄媚,阿谀无廉耻,唯利是图。在唐当礼部尚书。那时,太祖已经弑昭宗,立哀帝,唐的旧臣都愤恨得咬牙切齿,或者畏祸伏首,或者辞官而去,然而循却特别巴结梁太祖以便得到重用。梁兵攻杨行密,在氵卑河大

  • 卷二 太祖建国·李有棠

    辽天祚帝天庆三年冬,女直国康宗卒,弟阿固达袭位,为达贝勒,是为太祖。后改名旻。世祖第二子也。母曰翼简皇后纳喇氏。辽道宗时,东方屡出五色云气,大若囷仓之状,司天孔致和窃谓人曰:“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事。”以咸雍

  • 二五、孔子自卫反鲁考·钱穆

    《世家》:“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乃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集解》徐广曰:“此哀公十一年也。”《索隐》云:“前文孔子以定公十四年去鲁,计至此

  • 卷十八·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十八都察院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八<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八都察院上国朝官制都察院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制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六

  •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南越王【正义】:都广州南海县。尉佗者,【索隐】:尉他。尉,官也;他,名也;姓赵。他音徒河反。又十三州记云“大郡曰守,小郡曰尉”。真定人也,索隐韦昭曰:“故郡名,後更为县,在常山。”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集解】:张晏曰:

  • 卷二百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十三相见礼蕙田案王制述司徒之六礼相见居其一焉盖先王重交际之礼必介绍以通其诚贽币以厚其礼揖让以致其敬以故上交不谄下交不凟有

  •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七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七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入因果胜相胜语第四因果位章第一论曰。如是已说入应知相。说彼因果云何可见。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云何由六波罗蜜得入唯识。复云何

  • 卷第三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八门第十子摄颂说涅槃之余尔时。拘尸那城有出家外道。名曰善贤(梵云苏跋陀罗)年百二十形容衰朽。俱尸那城所有壮士。于善贤处悉生恭敬。尊重供养如阿罗汉。

  • 魔戒[指环王]·托尔金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译《指环王》,是英国作家、牛津大学教授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创作的长篇奇幻小说。该书是《霍比特人》的续作,被公认为近代奇幻文学的鼻祖。经过十二年的创作和四年的修改,《魔戒

  • 道光来安县志·刘廷槐

    道光本《来安县志》原由符鸿主持纂修。符鸿,湖南益阳人,乙丑(1805,嘉庆十年)进士,道光二年冬到任来安县令。道光三年清廷诏令各省纂修省志,因纂修《安徽通志》需向各府县征县志,符鸿遂组织人力在伍斯殡志的基础上纂修新志,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