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护心品第三十一

心轻难调伏,为欲所居怀。降心则为善,以降便轻安。

如鱼在旱地,以离於深渊。心识极惶惧,魔众而奔驰。心走非一处,犹如日光明。智者所能制,如钩止恶象。

今我论此心,无坚不可见。我今欲训诲,慎莫生瑕隙。汝心莫游行,恣意而放逸。我今还摄汝,如御暴逸象。

生死无有量,往来无端绪。求於屋舍者,数数受胞胎。以观此居屋,更不造诸舍。梁栈看已坏,台阁则摧折。

心已离诸行,中间是己心。心多为轻躁,难持难调护。智者能自正,如匠搦箭直。有恚则知恚,有恚知有恚。

是意皆自造,非干父母为。除邪就正定,为福勿回复。盖屋若不密,天雨则常漏。人不思惟行,恒历淫怒痴。

盖屋若不密,天雨则常漏。人自思惟行,永无淫怒痴。心为诸法本,心尊是心使。心若念恶行,即言即恶行。

罪苦自追随,车轹终于辙。心为诸法本,心尊是心使。心若念善行,即言即善行。福庆自追随,如影随其形。

不以不净意,亦及瞋怒人。欲得知法者,正等觉所说,诸有除贡高,心意极清净。能舍伤害怀,乃得闻正法。

心不住止息,亦不知善法。迷於出世事,无有正知见。三十六使流,并及心意漏。数数有邪见,依於欲想结。

舍意放其根,人随意回转。为少灭名称,如鸟舍空林。在静自修学,慎勿逐欲迹。莫吞热铁丸,嗥哭受其报。

应修而不修,恃力不精勤。自陷人形卑,懈怠不解慧。乱观及正观,皆由意所生。能觉知心观,愚心数数乱。

智者如是观,念者专为行。咄嗟意无著,惟佛能灭此。观身如空瓶,安心如丘城。以慧与魔战,守胜勿复失。

观身如聚沫,如阳焰野马。以慧与魔战,守胜勿复失。心念七觉意,等意不差违。当舍愚惑意,乐於不起忍。

尽漏无有漏,於世取灭度。当自护其意,若犛牛护尾。有施於一切,终不离其乐。一龙出众龙,龙中六牙者,

心心自平等,独乐於旷野。不以能害心,尽为一切人。慈心为众生,彼无有怨恨。慈心为一人,便护诸善本。

尽当为一切,贤圣福称上。普慈於一切,愍念众生类。修行於慈心,後受无极乐。若以踊跃意,欢喜不懈担

修於诸善法,获致安隐处。自则致欢喜,身口意相应。以得等解脱,刍息意快。一切诸结尽,无复有尘劳。

正使五音乐,不能悦人意。不如一正心,向於平等法。最胜得善眼,亦不计有我。诸有心乐禅,不乐於欲意。

最胜踊跃意,亦不见有我。诸有心乐禅,不乐於欲意。诸结永已尽,如山不可动。於染无所染,於恚不起恚。

诸有如此心,焉知苦踪迹。无害无所染,具足於戒律。於食知止足,及诸床卧具。修意求方便,是谓诸佛教。

行人观心相,分别念待意。以得入禅定,便获喜安乐。护意自庄严,嫉彼而营己。遭忧不患苦,智者审谛祝

人不守护心,为邪见所害。兼怀掉戏意,斯等就死径。是故当护心,等修清净行。正见恒在前,分别起灭法。

苾刍降睡眠,尽苦更不造。降心复於乐,护心勿复调。有情心所误,尽受地狱苦。降心则致乐,护心勿复调。

护心勿复调,心为众妙门。

护而不漏失,便在圆寂道。

猜你喜欢
  法海观澜卷第五(目录)·智旭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弥沙塞五分戒本·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雪关智訚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观经序分义卷第二·善导
  琳法师别传序·彦悰
  起世因本经卷第六·佚名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十吉祥经·佚名
  五、香严上树·慧开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印光
  卷第十一·佚名
  第二卷·知礼
  卷第八·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四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七首 【起在礼部洎元佑八年癸酉出知定州绍圣甲戌改元就任落职知英州再贬惠州赴岭道中作】 次韵钱穆父马上寄蒋頴叔二首 玉关不

  • 卷六十一·表第三·脱脱

        ◎交聘表中

  • 卷二·佚名

    武称解第六题解:武称,武事的各种名称。大国不失其威,小国不失其卑。敌国不失其权。岠险伐夷,并小夺乱,□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贤者辅之,乱者取之,作者劝之,怠者沮之,恐者惧之,欲者趣

  • 通鉴释文辩误卷四·胡三省

      通鉴七十三【凡二条】  青龙三年帝好土功旣作许昌宫  史炤释文曰许昌汉颍川长社邑献帝都之魏文帝改曰许昌明帝于此建宫【海陵本同】余按两汉志颍川郡有长社县又有许县汉献帝都许魏文帝命曰许昌许昌与长社自是

  • 五二九 湖广总督三宝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措·佚名

    五二九 湖广总督三宝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措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湖广总督臣三宝谨奏,为遵旨查办具奏事。本年七月十四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十九日奉上谕:屡经降旨各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李处耘(子继隆)曽巩李处耘字正元上党人在周以右职隶太祖帐下建隆元年擢宣徽北院使三年改南院兼枢宻副使干德初周保权乞师讨张文表命处耘与慕容延钊赴之太祖面授处耘方畧俾图荆南处耘次江陵百余里外潜遣数千

  • 南唐书卷二十四·马令

    宋 马令 撰方术传第二十呜呼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寡能备神明之德而徒骇天下之观聴兹为恠诞诪张而已圣人中其身以为天下之标凖则制行于外者莫非可行之常也人之所不可行者圣人能之而弗为故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

  • 卷五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宁宗时袁说友上言臣仰惟皇帝陛下聦明仁孝得於天资历数攸归神器有托承太皇之命旨遵圣父之诏音嗣守丕图抚临万?天地开

  • 恰克图市约·佚名

    第一条 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普爱众生,不忍尔国小民困窘,又因尔萨那特衙门吁请,是以允行,若复失和,罔再希冀开市。第二条 中国与尔国货物,原系两边商人自相定价。尔国商人应由尔国严加管束。彼此货物交易后,各令

  • 代序一 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

    柏 杨  天下有很多“奇缘”的事,使人无法解释,柏杨先生之得来《厚黑教主传》,便属其中之一。这本《厚黑教主传》和《厚黑学》,都是绝版书,曾经托许多朋友代觅一读,以便大开茅塞,结果全归失望。不料前天忽然接寒爝先生

  • 慎言·王廷相

    道体篇道体不可言无,生有有无,天地未判,元气混涵,清虚无间,造化之元机也。有虚即有气。虚不离气,气不离虚,无所始、无所终之妙也。不可知其所至,故曰太极;不可以为象,故曰太虚。非曰阴阳之外有极有虚也。二气感化,群象显设,天地万

  • 卷二十·赜藏主

      ○舒州白云山海会(法)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参学才良编)   师开堂日,授疏示众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请对尊官,分明剖露。”宣疏了,指法座云:“此大宝华王座,従朝至暮,与诸人同起同坐。诸人还见么?若见,更不在升;若不见,莫道

  • 第六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六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从此下释文二。初对判分文二。初对判。明经力用通指三品也。今品下乃以此品对赞叹品论于傍正耳。二此品下分文。二梦者下依文释义二。初明梦中见闻二。初梦见金鼓三。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法成

    沙门法成集将释此经。总以五门分别。一立所宗。二明归乘。三明归分。四辩归藏。第五解释。如是五义。依大小乘经及以诸论。今当略释。第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虽有无量。以要言之。不出二种。一外。二内。彼外宗见

  • 水云集·谭处端

    全称《谭先生水云集》。道教书,3卷,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金代道士谭处端撰。三卷。收诗词歌颂二百四十余首,示门人语录一则。内容多宣传全真教旨,主张儒释道三教由来是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以钟吕海蟾为全真三祖。集中

  • 书品·庾肩吾

    一卷。书法品评著作。南梁庾肩吾撰。与齐梁间谢赫《古画品录》、钟嵘《诗品》、沈约《棋品》等,构成了“品”文化现象。编载自汉至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八人,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分上中下,共为九品。如上之上品三人,

  • 被掳纪略·赵雨村

    刀口余生撰。据原收藏人赵韵琴称“我的爷爷赵雨村,自咸丰十一年起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军失败后回家隐蔽,著有《太平纪略》,因避清朝迫害,改为‘被掳’字样,记事立场亦加以变更。惟于当时太平军的制度、法令及英勇杀敌

  • 诸法无行经·佚名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