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有藴處界.因緣生故.如貪等法。彼宗頌言.
因分别故起 說彼貪瞋癡.善不善顛倒 此等從緣有。
釋曰.彼頌意者如論中說.因善不善顛倒分别由是乃起貪瞋癡法如彼廣說。論者
言.此中無是次第可見.如前品說如來無自體同世間無體.由如是說故此有言詮
非勝義諦.何所以耶.下頌遣言.
若善不善倒 從緣生貪等.以煩惱無性 故煩惱無實。
釋曰.此無自體因無對待故.謂勝義諦中因緣之法不可見故.所以者何.若無自體
卽勝義諦中云何有法而可壞耶。或謂勝義諦有性.或謂世俗諦無性.此中一切都
********************
無所有.如是證成勝義世俗於二諦中悉離有無.彼諸煩惱而亦不成。[一]云何不成耶.
此中意者勝義諦中或謂自體若性無性有所成者此卽還成勝義諦中有法自性.
以彼無體故卽諸煩惱若有若無而悉不有。又彼染心及諸煩惱勝義諦中有無不
成.以勝義諦中諸法自性皆無體故.是故應知煩惱有無亦不成就.彼不成故如其
廣說應審伺察。復次頌言.
汝意若離我 謂有諸煩惱 從因緣有者 此煩惱悉遮。
釋曰.畢竟說者無有少法煩惱可得。復有人言.見見諸煩惱有所作故.此說卽是有
彼煩惱.論者言.此中應知煩惱自體如是亦無所作道理.自體所作有相違故.亦非
别異而有所得.若别異者卽種種煩惱有所作故。下頌遣言.
有身見煩惱 染者亦不有.五種求悉無 諸藴亦不有。
釋曰.染心染法五種不有.若彼煩惱有别異性卽作者作業而有過失.若無異性卽
染與不染而同一體。謂諸煩惱無力能故無異體故.是故染者染法不卽不離此彼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三頌.我法有以無.是事終不成.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今譯未牒.
********************
不有.謂身見故是故染者染法五種不有。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善不善顛倒 彼皆無自體.顛倒名虚妄 觀如來品說。
釋曰.如是若無彼卽不有.云何自體有其顛倒。以無能覺所覺自性可有.今此云何
從緣有彼諸煩惱法而能起彼善不善顛倒。[一]復有人言.若法自體無所有者諸煩惱
因當云何有.謂以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塵境而能起彼貪瞋癡故.此中如是云何分
别善不善等畢竟所說.是故色等有所緣性.以有所緣故如是顛倒非無自體.而此
色聲香味觸法亦非一向離自體故。下頌遣言.
善不善等法 當云何可得.如乾闥婆城 如燄亦如夢。
釋曰.此說卽是世俗所得.是故亦無顛倒所緣.應知因彼無自體故所有時處諸相
續等此中決定亦無所得.此法卽同乾闥婆城之相。又復諸法自體皆空.若有妄取
尋求緣法所生.應知此法如彼陽燄。又復法無自體.因有所作見前愛樂若因若果
有所成法.應知此法卽是如夢。此如是等皆色法故.是故此中悉無所得。[二]今此意者
注:
[一] 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七頌.色聲香味觸.及法爲六種.如是之六種.是三毒根本.今譯未牒.
[二] 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九頌.如是六種中.何有淨不淨.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今譯未牒.
********************
勝義諦中自性皆空.諸法自體皆如幻人.虚妄分别有所成故復如影像。皆是作者
作業事用力故.有所生性不相因待假所成故.由如是故色等諸法若善不善此中
云何有所得耶。復次頌言.
若不因不善 善卽無施設.以因不善故 善亦無所有。
釋曰.若不因不善卽無有善.善因不善可施設者.或不善無體.善亦無所有。復次頌
言.
若不因於善 不善無施設.以因於善故 不善無所有。
釋曰.若不因善不善卽無有我.若或因於善法亦無有我而可施設.是故善不善法
悉無所有.俱無體故。復次頌言.
此若無有善 當云何有貪.又若無不善 云何當有瞋。
釋曰.若貪瞋無體癡亦無體.此亦無别癡法可說。復次經部師言.勝義諦中亦有顛
倒.經中有說如佛所言若無常計常此名顛倒.無我計我苦中計樂不淨計淨皆名
********************
顛倒.於無常等若執無常此非顛倒。又經部師此中意言.顛倒有二種一者隨順生
死二者隨順涅槃.若於生死執爲常者此名隨順生死顛倒.若執無常此名隨順涅
槃顛倒.所言隨順涅槃起顛倒者此說卽是自體顛倒方便斷故。論者言.汝此所說
有何義耶.下頌遣言.
若無常謂常 此執顛倒者. 空中無無常 何有顛倒執。
釋曰.空中無彼無常可成.諸法亦無.若彼無者何有常法執爲顛倒。復次頌言.
若無常謂常 此執顛倒者.無常若成執 空何非顛倒。
釋曰.常與無常二俱無故.此中意者無常及空皆是顛倒.餘無我等亦如是說。復有
人言.應知諸法有其能執所執執法執作用等.皆有體故.若不有者應無能執所執
道理。論者言.如汝所言諸有執者爲因所成耶爲復别有執法成耶爲復共相相違
有體耶.若别有執者卽彼作者有何體耶。故頌遣言.
能執業用境 此等自性空 皆是寂滅相 是故無有執。
********************
釋曰.如其增上所說證成如汝所說因喻無體.謂言勝義諦中有顛倒故。卽此顛倒
與非顛倒言有體者.故頌遣言.
執性無有故 何言邪與正.計無常等法 而成於顛倒。
釋曰.此中何有顛倒與執.俱無體故。若言有執此復云何.謂無決定顛倒可成.以顛
倒性同體相違故。復次頌言.
[一]無未生顛倒 及已生顛倒.
亦非顛倒時 有顛倒生起。
釋曰.此中云何.謂離性故.譬如聖人若離顛倒及不顛倒俱無體故.若如汝說二俱
有過。汝今應當遠離慢心審自思察.云何顛倒自體可生.故下頌言.
未生當云何 有顛倒可得.顛倒若不生 何處有顛倒。
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若常樂我淨 此四是有者.彼常樂我淨 是卽非顛倒。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文原爲一頌.今譯省略.次同.
********************
釋曰.此中意者謂所知顛倒故.此中所言我者卽我等執.或於我等四種法中起顛
倒執此名顛倒。復次頌言.
若常樂我淨 此四是無者.彼無常苦等 是卽應不有。
釋曰.應知此彼俱無和合.是中遮遣無我等故。此中意者若有所對待彼無我等而
卽有成.然無我等别異無成彼我等見卽非顛倒。如是常等計執應斷有何功用得
如是耶.故下頌言.
若顛倒法滅 如是無明滅.以無明滅故 諸行等亦滅。
釋曰.勝義諦中俱無自體.以性離故。若言煩惱有斷有成.卽彼煩惱爲有體有色爲
無體無色應知皆是一向執故.若言煩惱有實自性而可成者.此中何法有所成耶.
此說畢竟。故下頌下.
有何法可斷 此中云何斷.若實有自性 自體無繫屬。
復次頌言.
********************
若煩惱無實 無故何名斷.離有體無體 有何法可斷。
觀聖諦品第二十四
復次有自部人說是頌言.
若一切法空 無生亦無滅.以無生滅故 四聖諦亦無。
釋曰.彼意所說以法空故如石女兒.此若無者卽有過失。此中云何生法無體.謂集
諦無體故.云何滅無體.苦諦無體故.若苦集無體滅亦無體.滅無體故向滅道諦而
亦無體。是故頌言.
若知及若斷 修證等作用 如是四聖諦 無體卽不有。
釋曰.若苦等聖諦皆無體者卽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而悉不有。復次頌言.
四聖諦若無 卽無四聖果.苦等諦若無 亦無向果者。
釋曰.四聖果者謂須陀洹等果.彼果無故無住果者.須陀洹等四是住果人.無住果
故亦無四向。復次頌言.
********************
若無八聖人 是卽無僧寶.若無四聖諦 亦卽無法寶。
釋曰.以無向果及住果者亦無和合僧寶可有.以無因待故方便道不成.又離四聖
諦卽無法寶。故下頌言.
若無法僧寶 云何當有佛.若如汝所說 是卽破三寶。
釋曰.能覺所覺若無體故亦無有佛。次復云何.故下頌言.
若因果體空 卽無法非法.世俗諸所行 亦破一切法。
論者言.此如是等汝說皆非.彼諸法性卽是空性.空若不有破諸所成.若或執著諸
法皆空.又卽世間若法非法一切所作果體法用耕植等事世俗所行皆悉破故。故
下頌言.
諸法無自體 有執非道理.此中佛所說 空故有行相。
釋曰.不應如是破於空義.所言空義者此中所謂空所緣義.離色相故而能息滅一
切戲論.以無分别智說諸行相煩惱生等最勝解脫。如是空義證成中道遠離二邊.
********************
是中亦非所緣相應。又復勝義諦中諸法皆空.離二邊故.諸說行相煩惱所知障等
皆是空義.彼世俗諦色等無體。復次頌言.
諸佛依二諦 爲衆生說法.一是世俗諦 二是勝義諦。
釋曰.世俗諦者所謂世間言說.如說色等生住滅故.又如說言提婆達多來去沒囉
賀摩達多解脫.此等世間言說不虚此卽說彼是名世俗諦法。如世假聚等法先無
體故.勝義諦中相似有性有體無體皆是世俗言說分别無始已來世相續故.亦無
少分假聚法等色體可說.本來無體亦無色法次第相續.色法無體故卽是破散.而
彼色法若其無體卽破散者是故非彼勝義諦相所言。勝義諦者如前所說不隨他
緣息諸戲論.無戲論故卽無分别無種種性.此真實相名勝義諦。又勝義諦者謂諸
法因皆如實住此說名諦.又勝義諦者謂境界智於勝義諦中相應和合.又勝義諦
者有彼勝義而能隨順無生等法宣說聞思修所成慧.又勝義諦者能爲勝義遮遣
一切顛倒因故。復次頌言.
********************
若人不了知 二諦差别法.彼不解真實 甚深佛法義。
釋曰.謂於法等執意深重難解諸佛甚深法義.不能於其無分别智所行境界有所
起時與無生滅相應。於此無體境界雖有所得然復與彼非境界相而共和合.作是
說言世俗生等諸法皆無.起如是執執此一切皆是空者.此等所計不解諸佛依世
俗說持戒修定隨順諸法有生住滅。若謂勝義諦中如是種法計爲有者.彼卽不解
真實之義.何以故.謂諸佛世尊依止二諦宣說諸法。如前頌言.
若不依世俗 卽不說勝義.不得勝義故 卽不證涅槃。
釋曰.勝義諦中超越一切語言境界.若復遮遣世俗諦中一切物體此卽亦復不證
勝義.謂以勝義諦中方便宣說有世俗諦.是故今此依勝義諦宣說世俗諸有行相。
復次有外人言.諸物體皆空.謂見諸藴自體空故.或卽藴有空或異藴有空或藴中
有空。論者言.汝如是見皆增上慢.不正見故.以此惡見壞於空義.如是亦能於無分
别慧命作諸障難。云何壞耶.故頌遣言.
********************
呪師法不成 不善攝蛇毒.惡見壞於空 其義亦如是。
釋曰.呪法不成自害其命.空見亦然。此中所說如下[一]頌言.
故諸佛世尊 不欲爲說法.衆生不能解 以法爲非法.
於甚深空義 而實不能入。以如是因故 不壞復云何。
復次頌言.
汝謂我著空 不空亦不有.以空不有故 不應生毁責。
釋曰.著空之過還歸於汝。若他所計自體有成者非正理門皆是計執.成斷空故.是
故諸法自體無性亦非有空.勝義諦中自體無性故。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若不有空者 一切法不成。
釋曰.一切法者謂世出世間諸所有法.勝義諦中有體無體皆離自性.譬如幻士。有
爲法中生滅對待四聖諦等一切皆成.世俗法中亦非有滅.此等諸義如前廣說。復
次頌言.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段原祇一頌.今譯開二.
********************
汝今自有過 而返謂我有.譬如乘馬人 自忘其所乘。
釋曰.如此中說一切無生皆悉空故應如是解.諸說亦然。復次頌言.
汝若見諸法 皆有自體者.法若非因緣 還成汝自見。
釋曰.若見諸法有自體時卽緣無對待。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因果有定性 作作者亦然.乃至生滅等 汝悉破果法。
釋曰.此卽因緣二無對待而可得故.如空華等。諸法無體自性空故.於中起相自生
怖畏.若離怖者其復云何.故下頌言.
若從因緣生 諸法卽無體. 緣亦是假名 非一異可有。
釋曰.勝義諦中緣亦非緣.於無生中自生怖畏.但依世俗而有所成。是中亦無自體
可生.所見皆空.勝義諦中離自性故。諸有施設世出世間所成諸法但爲世間假有
所得.若中道義生卽無生.是中亦無二邊可離。若如是解卽因緣法亦定有因.然本
無生.自性空故。是中亦無生法可有.設使勤勞施設所成皆如兔角體不有故.此卽
********************
證成中道之義離二邊故。是故當知諸法自體一切有生皆非道理.若或執彼無自
性者亦非道理。若謂諸法非因緣生卽彼自性定無所作.或謂無所作者卽彼諸法
時處力能決定不有.以無差别故。或謂諸法常有自體此亦不然.故下頌言.
若不從緣生 無少法可有.由從緣生故 彼皆如幻士。
釋曰.此中意者無自性故。今此若謂諸法常有自體可得還成過失.故下頌言.
若一切不空 無生亦無滅.以無生滅故 四聖諦亦無。
釋曰.若生滅無體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若不從缘生 云何當有苦.無常是苦義 彼體無所有。
釋曰.何所以耶.無所得故。復次頌言.
苦體若不有 云何當有集.是故若無集 此卽破於空。
釋曰.彼法自體因無對待滅亦無體.復次頌言.
苦若有定性 自性無所作.自體若有著 此卽破於滅。
********************
釋曰.云何定性法中有滅可成.復次頌言.
道若有定性 修卽不可得.道若是可修 定性無所有。
釋曰.諸法若於彼善法中有所生起有卽無常.然彼諸法若有自體卽無所得.諸法
亦無生法可成.謂以生法無自體故亦不離所修。復次頌言.
若彼苦與集 及滅無所有.而滅苦道諦 云何當可得。
復次頌言.
若苦法不生 滅法云何有.苦自體無知 彼法復云何。
釋曰.若苦自體不隨知者是卽不能了知苦諦.作者自體亦隨住故.復次頌言.
苦法不知故 餘斷及作證 修習亦復無 卽無四聖諦。
釋曰.若不知苦卽斷集證滅修道不成。[一]謂有定性故.彼斷證修而悉無體云何當有
四聖諦果.彼知苦等諸所作用而亦不成。此復云何.謂以定性有所得故.彼復何能
有其果耶。於三摩地中若有定性亦無所取.果無體故.無住果者亦無修者.如是亦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二十八九頌.是四道果性.先來不可得.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若無有四果.則無得向者.以無八聖故.則無有僧寶.今譯未牒.
********************
無八種聖人.故無僧寶。復次頌言.
若無四聖諦 卽無有法寶.以無法僧故 云何當有佛。
復次頌言.
不以菩提緣 佛隨無緣過.不以佛爲緣 菩提還成過。
釋曰.若佛與菩提自體可成者卽互相無因待性故。復次頌言.
若佛有自體 無菩提可成.無菩薩修行 亦無得果者。
復次頌言.
不空何所作 自體所作無.法非法亦無 果亦無所有。
釋曰.何所以耶.[一]謂離法非法故。復次頌言.
因法非法故 是卽有其果.法非法若生 不空何有果。
釋曰.若法生已彼卽空故.譬如幻人。如汝所執非唯汝自破於成就亦破一切.故頌
遣言.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三十四頌.汝於罪福中.不生果報者.是則離罪福.而有諸果報.今譯未牒.
********************
汝亦破世間 一切所行相.以破空義故 復壞於緣生。
復次頌言.
若破於空義 卽無法可作.此何能發起 無作有作者。
復次頌言.
世間衆物類 老少等變異.若自體不滅 有定性爲常。
釋曰.此卽諸物分位離於世間而有所成.謂以定性有所得故.此亦還成别異過失。
[一]若爾卽應世出世間所證勝法未得者得.以無差别故.此卽盡苦邊際諸有作用及
斷煩惱而悉不有.謂執不空而有所成。故下頌言.
若見緣生義 見非見相應 卽能見苦集 滅道諦亦然。
釋曰.謂以世俗勝義二諦相因待故如是乃能見四聖諦。若知諸法皆無自性譬如
幻人但依世俗見有生滅此卽是爲見於苦諦.若見諸法猶如幻中雲雨等相於勝
義諦而無自性於世俗分見諸行因此卽是爲見於集諦.若法因滅觀於寂靜此卽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三十九頌.若無有空者.未得不應得.亦無斷煩惱.亦無盡苦事.今譯未牒.
********************
是爲見於滅諦.若法能見向滅道性此卽是爲見於道諦.此如是等於聲聞乘中謂
見諦理。若於大乘法中見諦理者.如經中說寶跡菩薩白妙吉祥菩薩言.若了一切
法無生是爲知苦.若見一切法無住是爲斷集.若悟一切法畢竟寂滅是爲證滅.若
見一切法無性是爲修道。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
********************
猜你喜欢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道宣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澄观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法藏 访问佛教领袖记·太虚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五卷·蕴闻 第八 婆耆沙长老相应·佚名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佚名 卷第四十一·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夹注辅教编序·朱时恩 复戴季陶院长书·太虚 卷四十四·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印度之佛教以中庸实践为教的佛教·梁启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