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华山人诗说卷二

  今人但晓古人文字有心血,不知心血亦不易有,平时不曾把心锋用破,临时那沥得出血来!

  苏武诗四言,锺竟陵谓俱是别陵;沈归愚谓首别兄弟,次别妇,三四别陵。愚以首章前半实是比喻,“鹿鸣”以下明出正意,分明别友无疑。次章统就夫妇言,当是另为一首。三四又是别友。如此似较二说稍妥。

  依题阘贴,气必至于庸俗。离题高腾,致每见其超佚。

  思王《弃妇》诗,颠倒错杂,随触而生,无语不转,无意不佳,与灵均同一忠悃,故其构思著笔,不期似而適相似。

  杜《咏鹰》诗,颇本孙冯翊一赋,要知用心到至好处,虽思力沈厚如少陵,亦不能再为加益。

  舍高古而就卑浅,期在明显,于文气自然条达。弃卑近而希高古,期在幽奥,於文气须防断塞。

  终汉、魏、六朝之世,善学《三百篇》者,以渊明为最。终唐之世,善学汉、魏、六朝,以少陵为最。渊明之于《三百篇》,非即而取之,但遥而望之。望之而见,无所喜也;望而不见,亦无所愠。此其所谓渊明之诗也。少陵之于汉、魏,少陵犹土也,汉、魏犹粪壅也,粪壅入于土中,久之亦变为土,则土之所以厚,土之所以大也。于六朝风格遒峻,音韵响切,可取法者,得十数家。下此犹绘画之于丹碧,但取用色泽而已。

  今人见略遵榘矱,谓摹拟汉、魏、三唐,殊有形迹。然其所自为者,亦皆宋、元诸家面貌。夫摹拟汉、魏、三唐,固有形迹,彼摹拟宋、元人,岂独无形迹耶?且自古文人,何一不有师承,要在善学而已。

  能在閒句上、淡句上见力量,能于无字外、无象外摹神味,此真不愧好手。

  赤堇氏云:“古来诗人,如孟东野一生坎■〈土禀〉,可谓极矣。而後世之名,又被东坡‘郊寒岛瘦’一语论定,且读孟诗,亦无甚许可。究之平心而论,郊、岛何可同日语也?只如昌黎之于二公,亦已显然。东野诗具在,并可细心一观,何老髯之疏忽至此耶?”

  古人作诗,因题得意,本是虚悬无著,偶有与时事相隐合者,遂牵强附会,徒失真旨。不如古人之诗,如仁寿殿之镜,向著者自然了了写出,于镜无与也。孙幼连云:“吾侪作诗,非有心去凑合人事,是人事偶然来撞著我,即以我为人事而发亦可。”亦即此意也。

  少陵近体,于双声叠韵极其讲究,此即所谓“律细”也。赤堇氏云:“盖其务在两两属对者,无他,欲声相和耳。”

  六朝专事铺陈,每伤于词繁意寡。然繁词中能贯以健气行者,其气大是可学。此即建安馀风,唐贤亦藉以为筋力者也。

  今人作诗,气在前,以意尾之。古人作诗,意在前,以气运之。气在前,必为气使,意在前,则气附意而生,自然无猛戾之病。

  刘公幹诗,读之亦无甚深意。意依情生,情厚则意与俱厚,衹觉缠绵悱恻,萦绕简编,十日不散。其诗之胜人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

  少陵多马诗,昌黎爱之,变而为文,亦见古人善学处。

  昌黎《送温处士赴何阳军序》,实以少陵《送长孙侍御赴武威判官》作骨,此公输服老杜,乃至于是。

  嵇叔夜诗,幽郁内积,因感遂发。如缚雏凤投枳棘中,抢其羽毛,激其哀响,本无久活之理。

  文姬妇人,魏武英雄,两人作诗,如出一手。至《薤露》与《悲愤》并观,尤不可辨,真乃怪事。

  樊榭老人诗,有精心密虑,结形构巧,此其上者。有工于造句,词清意洁,此其次者。有逞情拈弄,随手付发,此其下者。今人但取其人诵习之,遂沿为风俗,名曰浙派。吾谓能取法其上,更探其渊源所从出,则流为派别,当不至如是而已。

  颜光禄问鲍明远曰:“我与灵运如何?”以光禄才望之大,震乎一时,犹虚心折衷于後辈,古人不可及也。

  镇海姚梅伯云:“只如作书画,似与读书不相干。然亦要书味深醇者为之,犹之粪壅在田土上,而种植之物自然穮嫩。”此论极明快。

  川浍能益江河,江河不能益川浍,由川浍高,江河下也。川浍能下于江河,则江河之益川浍,盈科後进,岂有吝哉!

  毗陵黄仲则,诗人也,而天独不予以年,惜哉!盖其气诣之醇,实时下所罕觏耳。

  李东川七古固是雄俊,五古如风行水上,几莫测其自来。

  学古人须要学得著古人情意极尽处,我的心思知虑,一直要追到古人极尽处,此方是学者。

  唐人《落日》诗,有“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之句,使易其题,为晚步,为郊行,便不大佳;因题是《落日》,遂觉神希味永,玩索不尽。古人制题之妙,後来有几辈省得!

  毗陵恽子居先生云:“乾、嘉诸文士,讳言一个‘法’字,因怕死于法,乃竟至于无法,此又过也。”

  学韩古诗,须要避韩用韵。

  甚矣读诗之难也!昔时观杜、岑二公《慈恩寺塔》诗,觉杜不如岑。又数年,觉杜亦不下于岑。比来细观之,岑只极题中之妙,而杜之所包者甚广。凡人平素郁抱,每值登临,辄欲抒写。少陵胸中所积无尽,所历又极高妙,写登望境界,衹题面耳。故其前半曰“翻百忧”,曰“追冥搜”,至“回首”以下,皆其“忧”也,皆其“冥搜”也。其生平皆于此而会也。“叫虞舜”者,触于“苍梧”也。其下若可解,若不可解,非解所能解,是即三闾大夫之苦衷也。中间用“羲和”、“少昊”,与“虞舜”隐隐相关动,读之了若无意,吾恐其皆有苦心在也。苦以嘉州之作方之,不诚有小大之殊乎?

  到一名胜之所,似乎不可无诗,因而作诗,此便非真性情,断不能得好诗。必要胸中本有诗,偶然感触,遂一涌而出,如此方有好诗。

  东坡云:“读少陵诗,要知诗外尚有事在,如此方觉其味之厚。”

  予尝与徐晦庐先生偶然论列,窃以宋诗当推梅直讲为最,先生曰:“此谢山之说也。”又以国初推愚山为最,曰:“此又谢山之说。”予颇喜所见有合于前人也。

  陈伯玉《感遇》诸诗,实本阮步兵《咏怀》之什。顾阮公诗如玉温醴醇,意味深厚,探之无穷。拾遗诗横绝颓波,力亦足以激发,而气未和顺,未可同日语也。

  张、王乐府,出语稚嫩,意少真诚,何足为後人法!

  乔知之诗,笔意清警,大拟晋之石崇。而窈娘之见夺,与绿珠適相似,亦一奇事。

  思王诗回环曲折,展转相生,文章之道,灿然大备。後世学步,如何让少陵一人,独探其秘?

  读康乐诗,但学其整括,是从思王来也。

  人谓我将学李,我将学杜。要知李、杜就古人学,而不能便为古人,因而成为李、杜。今人就李、杜学,必不能理为李、杜,不能为李、杜,将复为今人矣。学李、杜,亦学其所学可乎?

  求句调谐適,音韵铿锵,须多读熟读六朝诗。

  凡人学诗,往往先作七律,到工夫进时,一首都不得佳。七律大难,不如从五律入手,其错处还容易周防;且五律,众诗之基也。

  文中子论六朝人品,以渊明为最,而诗亦独推渊明。人品系於学问,有如是哉!

  古人用意远胜今人,人须学古人用意,非直用古人意。近时颇有学古人者,读其诗竟是古人。此由极力摹古,但求逼似,当时本无己意,空袭古人之意,拈弄笔墨已尔。

  看今人作诗,方寸问把此心尚未摆定,拈一题执笔便写,滔滔数百言,顷刻了事,问其方寸间摆定否,仍茫然也。此种诗如何得佳?

  陆士衡诗,组织工丽有之,谓其柔脆则未也。愚观士衡诗,转觉字字有力,语语欲飞。

  唐之诗人盈千累百,而其有真气、有灵气者,亦不过数十人。其馀特铺排妥適而已。有明诸公皆力摹唐贤,但苦其概而学之,未能择其有真气、有灵气者耳。盖所谓真气灵气,以意见不以词见,能师法古人用意之妙,何至有“优孟衣冠”之诮耶!

  予家四葊之弟秀厓,十岁时随兄读书东城小菴,尝得“雨势压山来”之句。年二十馀而卒。著有《秀厓吟稿》四卷,禀质清丽,于晚唐人中可置一座。平昔视予犹兄也,予常悯之,将欲选刻百篇,附《白华集》後。

  宋人多不讲音韵,所以大逊唐人也。要知离脱音韵,便不可谓之诗。

  姚惜抱先生诗,力量高大,音韵朗畅,一时名辈,当无其匹。今人但重其文,而不知其诗,何耶?

  有观古人太难者,有观古人太易者。太难者,到底或能成功;太易者,万无一成也。

  凡人作诗须求与古会,勿急与今通。急与今通,必绝与古会,而今终亦不通。

  左太冲诗,精采独饶,後之人能撷其一二分,便大觉出色。

  凡作诗必要书味薰蒸,人皆知之。又须山水灵秀之气,沦浃肌骨,始能穷尽诗人真趣,人未必知之。试观古名人之性情,未有不与山水融合者也。观今之诗人,但观其游览诸作,虽满纸林泉,而口齿间总少烟霞气,此必非真诗人也。

  五七律结语兜得驻,统首皆振拔矣。

  《史记 货殖传》,统篇文义拉杂至末,此皆诚之所致,一句捏定,便成大文。太史公篇法之妙,独少陵常用之於诗。

猜你喜欢
  谈羲仲·唐圭璋
  卷三十二·陈廷敬
  第一幕·老舍
  第二折·佚名
  第三折·高文秀
  卷229 ·佚名
  卷一百二十二·冯惟讷
  附録荆南集后·周砥
  提要·刘仔肩
  卷八百四十五·佚名
  御选宋诗卷六十三·康熙
  活该·徐志摩
  卷十·文珦
  卷二十一·施元之
  续词余丛话卷一·杨恩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332_1 【早春对雨】羊士谔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卷332_2 【永宁小园即事】羊士谔   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宿雨

  • 卷八·徐世昌

    永璥辅国公永璥,字文玉,一字益斋,号素菊道人,理密亲王允礽孙。袭封。有《清训堂集》。西甘涧步下万松寺,山径落斜曛,路逢山中樵,导我西涧滨,逶迤四五里,始及藏山门。晚霞云半赤,寒岩枫柏丹。古寺余老屋,山僧鬓已

  • 八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八集序梨园之词曲,由雅颂变骚赋,而再变者也。文人志士,惟举业之是问,何有关于梨园之曲哉?钱君沛思,髫年英俊,屡蹶场屋;然豪放不羁,性好音律,常遨游于燕赵齐楚,诸王公贵人,莫不羡其才,愿罗而致之幕下,钱君不屑也。唯跌宕于酒旗

  • 水南词·陈霆

    摸鱼儿 悼鹦鹉向东风、红销翠萎,伤心成甚情绪。护寒帘幕终何用,花病早知来处。春也妬。全不管、画堂冷静人难度。高飞有路。仙梦去多时,玉绳金栅,空锁绮窗雾。鸳鸯会,惆怅佳期又误。琵琶有语谁悟。香残红稻珊瑚颗,愁与泪珠

  • 顾正红之死·田汉

    人物顾正红工人代表A、B、C、D、E、F、G……女工A、B、C、D、E……童工A、B、C、D……养成工A、B、C………大 班――日华纱厂日监督。警 长厂警1、2、3、4&he

  • 卷四·毕沅

      ◎宋纪四 ∷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夏,四月,丁未朔,以前博州军事判官颖贽为著作佐郎。贽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六·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六【起黓摄提格正月尽柔兆敦牂十二月凡五年】孝宗绍统同道冠徳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九年春正月丁丑命两淮戍兵岁一更 癸未罢枢宻都承防王抃抃怙宠为奸王淮极陈其罪谓人主受谤鲜不由此帝即与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顺二年二月庚寅朔赐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钱僧护保定府高阳县田五十顷○沈世子幼土学奏父康王薨蒙 圣恩遣官安葬但坟所狭隘无地可立庐舍乞于坟外复赐空地数亩奏下工部覆奏王府造坟地亩已有定制沈王坟例应地五十亩若复

  • 颜杲卿传·欧阳修

    颜杲卿字昕,与颜真卿同五世祖,出身书香门第。父元孙,在垂拱年间颇负盛名,曾任濠州刺史。杲卿凭父功名任遂州司法参军。性格刚强正直,处事明达有效。曾受刺史责难,严肃辩白,不受屈辱。开元年间与兄春卿、弟曜卿同以写作判词评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中·佚名

    同治十三年(甲戌) 论台湾用兵 台湾近日消息 东人在镇江窥伺 涂人诞言 台湾番社风俗考(之三) 论日本侵犯台湾事 横滨报论台湾事 中国兵船之数 论电线 「飞云」船传来消息 续述「飞云」船传来消息 购办铁甲船消息&nb

  • 七政算內外篇·佚名

    序高麗崔誠之,從忠宣王,在元得《授時曆法》,以還本國,始遵用之。然術者且得其造曆之法,其日月交食、五星分度等法,則未之知也。世宗命鄭欽之、鄭招、鄭麟趾等,推算悉究得其妙,其所未盡究者,加以睿斷始釋然矣。又得《太陰太陽通

  • 昭公·昭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葬秦景公。夏,季孙宿如晋。葬杞文公。宋华合比出奔卫。秋九月,大雩。楚薳罢帅师伐吴。冬,叔弓如楚。齐侯伐北燕。【传】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大夫如秦,葬景公,礼也。三月,郑人

  • 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太虚

    美国的候尔特,在哲学上是个新实在论者,在心理学上是个行为主义者;其说明意识的学说,曾译在东方杂志上。我前者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尝举了佛学内唯根论来比较。现在候尔特的意识说,越发近于唯根论了。唯根论上的前六识说,与唯

  •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佚名

      丹藏以此卷为下卷。以中为上。以下为中。今详始末。丹藏错耳。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贤者名曰须达。居家贫穷无有财产。至信道德往至佛所。头

  •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嘉興白蓮寺語錄卷第二·佚名

    侍者德常錄住持嗣法德一編次入院上堂,宣疏拈香祝聖罷,乃就座,維那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豎拂云:是一是二?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勞向外誇精進?真覺大師好與一頓,不合作賊人心虛。今朝法筵

  • 蒲犁厅乡土志·佚名

    江文波修。蒲犁,原称色勒库 尔,即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志系奉饬编辑之小 学教材,成书于清光绪末。列14目,约2000余字,概述该 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所载民族、户口、物产、 商务,对研究该地民族史、经

  • 储光羲诗集·储光羲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宋 施护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