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阳延禅师

禅师名警玄。祥符中。避国讳易为警延。江夏张氏子也。其先盖金陵人。仲父为沙门。号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寺。延往依以为师。年十九。为大僧。听圆觉了义经。问讲者。何名圆觉。讲者曰。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为义。延笑曰。空诸有无。何名圆觉。讲者叹曰。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我所有何足以益之。政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问如何是无相道场。观指壁间观音像。曰此是吴处士画。延拟进语。观急索曰。遮个是有相。如何是无相底。于是延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观曰何不道取一句子。延曰道即不辞。恐上纸墨。观笑曰。他日此语上碑去在。延献偈曰。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明今辩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观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延亦自负。侪辈莫敢攀奉。一时声价借甚。观殁。辞塔出山。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退处偏室。延乃受之。咸平庚子岁也。谓众曰。廓然去。肯重去。无所得心去。平常心去。离彼我心去。然后方可。所以古德道。牵牛向溪东放。不免纳官家徭税。牵牛向溪西放。不免纳官家徭税。不如随分纳些些。渠总不妨。免致捞扰。作么生是随分。纳些些底道理。但截断两头。有无诸法。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若能如此者。法法无依。平等大道。万有不系。随处转辘辘地。更有何事。僧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延曰。亡僧几时迁化。僧曰。争奈相送何。延曰。红炉焰上绦丝缕。叆叇云中不点头。见僧种瓜。问曰。甜瓜何时可熟。对曰。即今熟烂也。曰拣甜底摘来。对曰。什么人吃。曰不入园者。对曰。未审不入园者。还吃也无。曰汝还识他么。对曰。虽然不识。不得不与。延笑曰。去。其僧后病。延入延寿堂看之。问曰。是身如泡幻。泡幻中成办。若无个泡幻。大事无因办。若要大事办。识取个泡幻。作么生。对曰。遮个犹是遮边事。延曰。那边事作么生。对曰。匝地红轮秀。海底不栽花。延笑曰。乃尔惺惺耶。僧喝曰。这老汉。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延神观奇伟。有威重。从儿稚中。即日一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越限。胁不至席者。五十年。年八十。坐六十一夏。叹无可以继其法者。以洞上旨诀。寄叶县省公之子法远。使为求法器。传续之。延尝注释曹山三种语。须明得转位始得。一曰。作水牯牛是随类堕。注曰。是沙门转身语。是异类中事。若不晓此意。即有所滞。直是要伊一念无私。即有出身之路。二曰。不受食是尊贵堕。注曰。须知那边了。却来遮边行李。若不虚此位。即坐在尊贵。三曰。不断声色是随处堕。注曰。以不明声色。故随处堕。须向声色里。有出身之路。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答曰。声不自声。色不自色。故云不断。指掌当指何掌也。予尝作随类堕偈曰。纷然作息同。银碗里盛雪。若欲异牯牛。与牯牛何别。作尊贵堕偈曰。生在帝王家。那复有尊贵。自应著珍御。顾见何惊异。作随处堕偈曰。有闻皆无闻。有见元无物。若断声色求。木偶当成佛。今并系于此。延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升座辞众。又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其略曰。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睹。停笔而化。

赞曰。延嗣梁山观。观嗣同安志。志嗣先同安丕。丕嗣云居膺。膺于洞山之门。为高弟也。余观大阳盛时。有承剖两衲子。号称奇杰。卒至于不振。惜哉。微远录公。则洞上正脉。几于不续矣。呜呼延之知人。可以无愧也。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五·法藏
  卷第九·佚名
  卷第三十七之下(露字号)·朱时恩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道宣
  覆灵涛法师书·太虚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七下·智顗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佚名
  本愿药师经古迹下·太贤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卷之二十八·别庵性统
  二无我论·太虚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延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二卷·宗泐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出 强媒·李渔

    〖双调引子·夜游湖〗(外冠带,末随上)一顾马群空冀北,冰玉鉴朝野争推。榜已开天,门初撤棘,鸾凤纷纷来集。下官谬膺帘试,常愁形过鉴穷,不料放榜以来,一时名士多出本房。第一卷名唤石坚,是个观场儒士;第二卷张三益,就是扬州仲

  • 帝纪第三 武帝·房玄龄

    武皇帝讳炎,字安世,文帝长子也。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迎常道乡公于东武阳,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及晋国建,立为世子,拜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

  • 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张廷玉

        ◎儒林一   粤自司马迁、班固创述《儒林》,着汉兴诸儒修明经艺之由,朝廷广厉学官之路,与一代政治相表里。后史沿其体制,士之抱遗经以相授受者,虽无他事业,率类次为篇。《宋史》判《道学》、《儒林》为二,以

  • 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鸾掖 辱诸父戏宰猪王·蔡东藩

      却说宋主骏忆念宠妃,悲悼不已,后宫佳丽虽多,共产二十八男。但自殷淑仪死后,反觉得此外妃嫔,无一当意,也做了伤神的郭奉倩,即魏郭嘉。悼亡的潘安仁,即晋潘岳。渐渐的情思昏迷,不亲政事。挨到大明八年夏季,生了一病,不消几日,

  •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蔡东藩

      却说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不肯移节,仍守原镇。监军刘承偕,在宫时得宠太后,视为养子,既为昭义监军,恃恩傲物,尝在大众前窘辱刘悟,且阴与磁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悟窥破阴谋,讽军士杀汶,并执住承偕,举刀拟颈。幕僚贾直言责悟

  • 卷之一千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一百五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六十九后周贺拔胜【弟岳】寇洛 赵贵【从祖兄善】李贤【弟逺 逺子植 植弟基】梁御 李弼【子晖弟】于谨【子寔 寔子顗 寔弟翼 翼子玺 翼弟义】宇文贵 侯莫陈崇

  • 刘孺传·姚思廉

    刘孺,字孝稚,是彭城安上里人。他的祖父刘面力,官至南朝宋司空,谥号忠昭公。他的父亲刘悛,官至齐朝太常,谥号敬子。刘孺小时候就很聪明敏捷,七岁时便能文章。十四岁时为父亲守孝,因哀毁瘦削得只剩下皮包骨,亲戚邻里都觉得他与众

  • 卷八·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八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周书召诰第十四召诰疏成王至往也【三百三十五字当在上序下】相所至陈戒○及其经营大作遂以陈戒【及监本误反】越若节音义朏徐又芳愦切【愦毛本误愤】疏其已至位处

  • 忆念品第十五·佚名

    入息出息念,具满谛思惟。常依次第行,按如佛所说,是则照世间,如雲开月现。起止觉思惟,坐卧不废忘。刍立是念,现利未来胜。始得终最胜,逝不睹生死。若见身所住,六触以为最。刍常一心,便自知圆寂。以有是诸念,自身恒逮行。若其不如

  •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佚名

      唐 不空译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夫欲顿入一乘修习毗卢遮那如来法身观者。先应发起普贤菩萨微妙行愿。复应以三密加持身心。则能悟入文殊师利大智慧海。然修行者最初于空闲

  • 尼羯磨卷下(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设谏篇第十四谏随顺被举比丘法(时阐陀比丘。比丘僧中为作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顺从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时有比丘尼。名尉次。往返承事阐陀比丘。佛言。听僧与尉次比丘尼作呵谏白四羯磨。诸

  • 蒲犁厅乡土志·佚名

    江文波修。蒲犁,原称色勒库 尔,即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志系奉饬编辑之小 学教材,成书于清光绪末。列14目,约2000余字,概述该 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所载民族、户口、物产、 商务,对研究该地民族史、经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

  • 论语学案·刘宗周

    明哲学家刘宗周阐发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书为刘宗周讲义之纪录,用语体白话直抒胸臆,故“其论不无纯驳”(《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以慎独为讲学之宗。《为政以德》章中说:“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

  • 礼记白话文·戴圣

    是战国至西汉初儒家学者关于礼仪的散篇论著的汇编,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又称《小戴礼》、《小戴记》、《小戴礼记》。《礼记》在西汉出现两种辑本:一为戴德的辑本,其书共85篇,现存39篇:一为戴圣的辑本,其书共49

  •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