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互派僧侣游学与何键电请提倡纲常
──二十六年二月作──
阅二月一日申报南京专电云:
蒙藏委员会订汉藏互派僧侣游学办法十二条,内容补助汉藏僧侣名额每年各二名,年在二十五岁以上、四十以下,熟习经典为合格。赴藏游学僧侣,由佛教总会每年六月以前保送本会考核派遣之。每人补助往返旅费各二百五十元外,每年补助汉僧生活费八十元,藏僧生活费一百二十元,游学期间五年为限。
此虽人数过微,难期急效,然亦已见政府对于汉藏佛教关系之注意,未尝非佛教前途之一线曙光。但云由佛教总会保送,未明派来藏僧由何处授学。其实、今之佛教会于此初无预备,而堪以选派汉僧往学及承受藏僧来学者,兹在国内唯重庆北碚缙云山之汉藏教理院足以任之,是又待蒙藏委员会当局之能察实情,俾此善举不致唐功而寡效!
又湖南省政府何主席电云:
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钧鉴:西安善后,久而不决,赤匪坐大,异说朋兴,民心惶惑,莫知其极!窃惟安内攘外,乃必然之次第;靖乱御侮,尤救亡之常经。国策既定,日进有功,如赤匪崩溃,外交胜利,绥战奏捷,皆事实之昭昭者。苟牵于庞杂之言,枉丈直尺,则十年经营之统一大业,又亿兆民众之共信,将何术以维系之?强圆入方,非势所许;改规易听,徒肇分裂!况国际变幻,离合莫测,得少失多,果何所取?此职之所为忧惕而危惧者!顾黄台之瓜,不堪再摘!统一之局,所应维护,清源本末,容缓图之。职闻圣贤立教,首重伦常,国家图存,必先纲纪,正纪所以定位,明伦所以亲民,此我国传统之精神,即孔子经国之大法。先总理识真万古,孔道是尊;蒋院长躬行国维,黎民共感;先训后效,道几聿彰!徒以频年士气浮嚣,人怀觊觎,始立异说以攫名,继挟阴谋以夺利,一唱万和,嘘气为风,礼义崩丧,遂至于此!夫新旧伦常,贵应需要,苟可愈病,奚忌成方。盖纲伦不正,则法律失严;民德不厚,则政教无根;何以御五族之人民,而齐万有之品汇乎?且欧西诸国,独裁、民治各趋极端,已失宪典之旧型,陷入荒瞑之穷路,但济眉火,谁顾久长?倘宏孔圣中正之道,以立世界大同之基,自我作法,俾民不迷,庶几人道有幸,和平可期。职顾念时艰,瞻言国步,偶作百年之想,益增五内之忧!勿谓词近常谈,人将讥其陈旧,然事关根本治道,未敢顾虑而不欲言。敬维钧部、钧府,薄海灵光,万民瞻仰,必筹鸿谟以固邦基。倘鉴愚忱,谓有可采,当再条拟办法,公诸群议,伏祈垂察!职何键叩陷──三十日中央社电其云:‘且欧西诸国,独裁、民治各趋极端,已失宪典之旧型,陷入荒瞑之穷路,但济眉火,谁顾久长?倘弘孔圣中正之道,以立世界大同之基,自我作法,俾民不迷,庶几大道有幸,和平可期’。洵属针对时病之药石仁言。然汉以来、限中国道统于孔圣,宋以后、又限孔道于纲伦,实为中国削弱之始!吾意今后世界和平,诚当发扬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以造成之;但所云中国文化,应包举:一、周秦子学──道、儒(孔、孟、荀等)、墨、法等;二、汉唐文学,三、隋唐佛学,四、宋明理学,五、汉清经学之五特点。其他较小之魏晋玄学等则附老庄子学,尤以周秦子学、隋唐佛学为大原,应先设中国文化研究院以董理之。(见海刊十八卷三期)
猜你喜欢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周梦颜 卷第三·白岩净符 出钱劳军与布施·太虚 卷第二十九·李通玄 卷四百三十·佚名 卷第十·宗密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四十·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九·普瑞 卷第九十三·霁仑超永 致驻日德使书·太虚 华严经章·佚名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