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藏互派僧侣游学与何键电请提倡纲常

──二十六年二月作──

阅二月一日申报南京专电云:

蒙藏委员会订汉藏互派僧侣游学办法十二条,内容补助汉藏僧侣名额每年各二名,年在二十五岁以上、四十以下,熟习经典为合格。赴藏游学僧侣,由佛教总会每年六月以前保送本会考核派遣之。每人补助往返旅费各二百五十元外,每年补助汉僧生活费八十元,藏僧生活费一百二十元,游学期间五年为限。

此虽人数过微,难期急效,然亦已见政府对于汉藏佛教关系之注意,未尝非佛教前途之一线曙光。但云由佛教总会保送,未明派来藏僧由何处授学。其实、今之佛教会于此初无预备,而堪以选派汉僧往学及承受藏僧来学者,兹在国内唯重庆北碚缙云山之汉藏教理院足以任之,是又待蒙藏委员会当局之能察实情,俾此善举不致唐功而寡效!

又湖南省政府何主席电云:

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钧鉴:西安善后,久而不决,赤匪坐大,异说朋兴,民心惶惑,莫知其极!窃惟安内攘外,乃必然之次第;靖乱御侮,尤救亡之常经。国策既定,日进有功,如赤匪崩溃,外交胜利,绥战奏捷,皆事实之昭昭者。苟牵于庞杂之言,枉丈直尺,则十年经营之统一大业,又亿兆民众之共信,将何术以维系之?强圆入方,非势所许;改规易听,徒肇分裂!况国际变幻,离合莫测,得少失多,果何所取?此职之所为忧惕而危惧者!顾黄台之瓜,不堪再摘!统一之局,所应维护,清源本末,容缓图之。职闻圣贤立教,首重伦常,国家图存,必先纲纪,正纪所以定位,明伦所以亲民,此我国传统之精神,即孔子经国之大法。先总理识真万古,孔道是尊;蒋院长躬行国维,黎民共感;先训后效,道几聿彰!徒以频年士气浮嚣,人怀觊觎,始立异说以攫名,继挟阴谋以夺利,一唱万和,嘘气为风,礼义崩丧,遂至于此!夫新旧伦常,贵应需要,苟可愈病,奚忌成方。盖纲伦不正,则法律失严;民德不厚,则政教无根;何以御五族之人民,而齐万有之品汇乎?且欧西诸国,独裁、民治各趋极端,已失宪典之旧型,陷入荒瞑之穷路,但济眉火,谁顾久长?倘宏孔圣中正之道,以立世界大同之基,自我作法,俾民不迷,庶几人道有幸,和平可期。职顾念时艰,瞻言国步,偶作百年之想,益增五内之忧!勿谓词近常谈,人将讥其陈旧,然事关根本治道,未敢顾虑而不欲言。敬维钧部、钧府,薄海灵光,万民瞻仰,必筹鸿谟以固邦基。倘鉴愚忱,谓有可采,当再条拟办法,公诸群议,伏祈垂察!职何键叩陷──三十日中央社电其云:‘且欧西诸国,独裁、民治各趋极端,已失宪典之旧型,陷入荒瞑之穷路,但济眉火,谁顾久长?倘弘孔圣中正之道,以立世界大同之基,自我作法,俾民不迷,庶几大道有幸,和平可期’。洵属针对时病之药石仁言。然汉以来、限中国道统于孔圣,宋以后、又限孔道于纲伦,实为中国削弱之始!吾意今后世界和平,诚当发扬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以造成之;但所云中国文化,应包举:一、周秦子学──道、儒(孔、孟、荀等)、墨、法等;二、汉唐文学,三、隋唐佛学,四、宋明理学,五、汉清经学之五特点。其他较小之魏晋玄学等则附老庄子学,尤以周秦子学、隋唐佛学为大原,应先设中国文化研究院以董理之。(见海刊十八卷三期)

  


猜你喜欢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周梦颜
  卷第三·白岩净符
  出钱劳军与布施·太虚
  卷第二十九·李通玄
  卷四百三十·佚名
  卷第十·宗密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四十·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九·普瑞
  卷第九十三·霁仑超永
  致驻日德使书·太虚
  华严经章·佚名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张廷玉

        张辅 黄福 刘俊 陈洽 李彬 柳升梁铭 王通   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玉殁东昌,辅嗣职。从战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皆有功。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妹为帝妃。

  • 卷二十九·表第三·柯劭忞

      ○氏族表下   (表略)

  • ●跋·王致远

      公生于绍兴甲戌十二月一日,年二十二游太学,越三年中□宫选,登进士第,淳熙辛丑黄由榜也。与水云陈公同年。淇老自总角时,受先君遗训,云公幼读书,朝请公每夜燂汤于炉,黎明,公靧面盥手而习诵,勤书如此,宜乎成名。筮仕,时为南康军

  • 题词·薛时雨

    灯下阅《白门新柳记》,触拨坠欢,率题六绝句,以质昔年同游诸君。上海畹香留梦室主人何顿风流久寂寥,青青无复柳千条。谁知几劫红羊后,又见春风舞细腰。阅遍秦淮两岸秋,山温水软足风流。黄金挥尽才人老,借得群花当史修。画船载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天启七年三月戊辰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成安伯郭邦栋祭裕陵○原任辽东督师王之臣言辽东抚赏诸弊有弊在官商收货滥恶虚冒者有弊在委官给散丛窦侵欺者有弊在监守抵换那移那移支剩不还希图乾没者臣自去年八月接管一季额外撙

  • 卷之九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一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一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该

  • 卷九·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九 明 胡世宁 撰 恳辞恩命乞休疏【时官兵部尚书】 臣年过六十久患痰火奇疾为变百端以致眼昏重听脾泄健忘更或忽时火发不能坐立又或猛然气欝不能

  • 晋纪(邓粲)·干宝

    〔迁左将军,从讨成都王颖,败颖将陆机,杀机及云。初,机、云入洛,造张华,如旧相识。〕张华多须,常以绵缠之,陆云见之,笑不能止。[1]〔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害,帝奔归国。〕王导与元帝有布衣之好,知中国将乱,劝帝渡江。(邓粲

  • ●卷下·袁袠

    ○汰异昔孔子作《春秋》,以攘夷狄;孟氏谈仁义,以辟扬墨;董生述周孔,以黜管商;韩愈着《原道》,以排佛老,而佛老之害为尤甚。愈之言曰:孟氏之功,不在禹下,然则愈之功,岂孟氏下乎!世儒支离,溺口耳之学,昧教化之原,知佛老之害,而甘心沈溺其

  • 姓氏·吕祖谦

    吕氏家塾读诗记姓氏毛氏【苌】郑氏【康成】孔氏【安国】陆氏【玑】何氏【休】杜氏【预】郭氏【璞】韦氏【昭】韩氏【愈】明道程氏伊川程氏横渠张氏成都范氏荣阳吕氏蓝田吕氏上蔡谢氏山杨氏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眉山苏

  • 卷十·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   明 傅逊 撰鲁陪臣交叛【南蒯之叛 阳虎之乱 侯犯之叛公孙宿之叛】昭公十二年 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南蒯谓子仲吾岀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

  • 卷三·王应麟

    雅 《郑氏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始祖后稷,由神气而生,有播种之功于民。公刘至于大王、王季,历及千载,越异代,而别世载其功业,为天下所归。文王受命,武王遂定天下。盛德之隆,大雅之初,起自《文王》,至于

  • 卷六十·佚名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五善现,过去布施波罗蜜多。过去布施波罗蜜多空。未来布施波罗蜜多。未来布施波罗蜜多空。现在布施波罗蜜多。现在布施波罗蜜多空。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 卷三十八·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八刘万李王薛传刘祖庭名智旺。应天人也。早岁有孝行。已而坚持五戒。独处一楼修念佛三昧。居三年。心花发明。往参东山海舟和尚。遂蒙印可。景泰元年海舟示寂。以大衣尘拂付之。古溪澄公作东山顾命歌赠祖庭

  • 国琛集·唐枢

    二卷。明唐枢撰。唐枢,字惟镇,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妖贼李福达罪被斥为民,隆庆初复官。年少就学于湛若水,并深受王守仁 “良知”影响,后深造实践,称一庵先生。著有

  • 宛陵集·梅尧臣

    又名《宛陵先生文集》、《宛陵先生集》。诗文别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1002—1060)撰。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北宋文学家。仁宗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宋

  • 古音略例·杨慎

    明杨慎撰。全书1卷,传于世。此书取《易》、《诗》、《礼记》、《楚词》、《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中古今读音不同的押韵字共185个,标注古音反切。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