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野史从来不废。是编悉纪明末遗事。其先帝朝事无关于鼎革者,兹不尽载。另有崇祯纪事一刻,大书而特书之。至新朝大政,洋洋洒洒,别载国史纪略,以自附于蒙诵瞽议之义。
一、明运告终,实由流寇,蹂躏海内,几十余年。自秦晋而蔓延楚豫,以及吴蜀燕京。兹特详考岁月,条贯而详悉之。所幸皇清入关,伸义复仇。往致史相公书有云:国家定鼎燕都,乃得之于闯贼,而非得之于明朝也;固已为万世之定案矣。
一、江南、浙东、八闽、两粤,俱不书帝、书上,仅称年号,以尊王也。其当日章奏,称呼仍旧,仿前史例也。考崇信录云:年号是纪时事,帝号乃诵君德。观于章奏书册中纪年年号从不抬头,可以想矣。即清朝封事,亦多称其年号,但斥之耳。
一、集中叙载人物之贤否、言行之臧否,要皆考据邸报,采择见闻,不敢虚美隐恶,以重秽史之咎。
一、殉难诸贤,在北都者,易名恤赠,炳耀千秋;其在东南抗节诸公,亦奉圣明有详访确议之旨,盖声其罪未始不悯其心、杀其身未尝不高其义也。并应直书,以见痴忠。
一、南渡事多未备,止记耳目所及。如浙事得之许子浃纪事、闽事本之家大人纪略、粤事悉之瞿常熟家传暨华方若新书,总俟后之君子考核论定云尔。
流绮氏又识。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柯劭忞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赵尔巽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四·王祎 第十二节 台湾之根据·陈匪石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九·徐紘 大事记通释卷一·吕祖谦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纪昀 卷一百十一·张守节 南游记 光绪廿五年己亥·恽毓鼎 杜骥传·李延寿 孝行传序·李延寿 卷三百三十三·杨士奇 卷四十·宋敏求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