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一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身見品第一百三十
五陰中我心名爲身見。實無我故說緣五陰.五陰名身於中生見名爲身見.於無我中
而取我相故名爲見。問曰.於五陰中作我名字有何咎耶.如瓶等物各自有相是中無
過.我亦如是.又若說離陰有我是應有咎。答曰.雖不離陰說我.是亦有過.所以者何.諸
外道輩說我是常.以今世起業後受報故.若如是說五陰應卽是常.又說我者以我爲
一.然則五陰卽應是一.是名爲過。又我卽是過.所以者何.以我心故有我所.有我所故
起貪恚等一切煩惱.故知我心是煩惱生處。又此人雖不離陰說我.以取陰相故不行
於空.不行於空故生煩惱.從煩惱生業.從業生苦.如是生死相續不斷。又是人以計我
故尚不能得麤分別身頭目手足.況能分別諸陰.以受我一我常故.若不分別.何能入
********************
空。又若見我則畏泥洹.以我當無故.如經中說凡夫聞空無我生大怖畏.以我當無故
都無所得.如是凡夫乃至貪求癩野干身不用泥洹.若得空智則不復畏也.如憂波斯
那經說.清淨持戒人善修八聖道.命終時心喜猶如破毒器。又若說有我卽墮邪見.若
我是常則苦樂不變.若不變則無罪福.若我無常則無後世自然解脫亦無罪福.故知
身見是重罪也。又身見者名爲甚癡.一切凡夫皆以身見亂心.深著有故往來生死.若
見無我往來則斷。問曰.若五陰無我.衆生何故於中生我心耶。答曰.若聞人天男女名
相.想分別故則生我心。亦以非因似因故生我心.所謂若無我者誰受苦樂威儀語言
起罪福業受果報耶。又於無始生死久集我相則成其使.如瓶等相.故生我心。又於諸
受陰中我心生非不受中.故謂生我心處此中有我.所以者何.不一切處生我心故。又
以愚癡故生我心.猶如盲人得瓦石等生金玉想。又是人未得分別空智癡故見我.如
於幻夢乾闥婆城火輪等中而生有想。問曰.現見色身髮毛爪等諸分各異.云何智者
以之爲我。答曰.有人見神如麥如芥子等住於心中.婆羅門神白.刹利神黄.違舍神赤.
********************
首陀羅神黑.又韋陀中說冥初時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無餘道.
小人則小大人則大住身窟中.又坐禪人得光明相見身中神如淨珠中縷.如是人等
計色爲我。麤思惟者說受是我.以木石等中無受故.可知受卽是我。中思惟者說想是
我.以苦樂雖過猶有想我心故。細思惟者說行爲我.以瓶等相雖過猶有思我心故。深
細思者說識爲我.知思亦麤.是思雖過猶故有識我心故。又於五陰中生我心.是人不
能分別受等諸陰.於色心中合生我想.如於色等四法總生瓶想。以色等差別有二十
分見色是我.所以者何.色是我了法受等所依.此諸受等繫在於色故謂色爲我.有人
見色住受等中受等是不了法故色所依止.如虚空不了故地等依止.如是二十分皆
由癡生。問曰.眼等中何故不說我分。答曰.亦有.如經中說若人說若眼是我是則不然.
所以者何.眼是生滅.若眼是我我則生滅.又眼等各各相別.若說眼是我耳等非我是
則不然.若耳等復是則一人多我.色等中有差別故.可得說色是我而非受等。問曰.若
說無我亦是邪見.此事云何。答曰.有二諦.若說第一義諦有我是爲身見.若說世諦無
********************
我是爲邪見.若說世諦故有我第一義諦故無我是爲正見。又第一義諦故說無.世諦
故說有.不墮見中.如是有無二言皆通.如虎銜子若急則傷若緩則失.如是若定說我
則墮身見.定說無我則墮邪見。又過與不及二俱有過.若定說無是則爲過.若定說有
我是名不及.故經中說應捨二邊.若第一義諦故說無.世諦故說有.名捨二邊行於中
道。又佛法名不可諍勝.若說第一義諦故無則智者不勝.若說世諦故有則凡夫不諍。
又佛法名清淨中道非常非斷.第一義諦無故非常.世諦有故非斷。問曰.若法第一義
諦故無便應是無.何爲復說世諦故有。答曰.一切世間所有言說謂業及業報若縛若
解等皆從癡生.所以者何.是五陰空如幻如燄相續生故.欲度凡夫故隨順說有.若不
說者凡夫迷悶.若墮斷滅若不說諸陰則不可化.以罪福等業若縛若解皆不能成.若
破此癡語則自能入空.爾時無諸邪見.是故後說第一義諦。如初教觀身破男女相故.
次以髮毛爪等分別身相但有五陰.後以空相滅五陰相.滅五陰相名第一義諦。又若
說世諦故有.則不須復說第一義無。又經中說若知諸法無自體性則能入空.故知五
********************
陰亦無。又第一義空經中說眼等以第一義諦故無.世諦故有。大空經中說若言是老
死若言是人老死.若外道言身卽是神若言身異神異.是事義一而名異.若言身卽是
神身異神異是非梵行者.若遮是人老死卽說無我.若遮是老死卽破老死乃至無明.
故知第一義中無老死等.言生緣老死皆以世諦故說.是名中道。[一]又羅陀經中說.佛語
羅陀色散壞破裂令滅不現.乃至識亦如是.如石壁等.以不實故可令不現.諸陰不現
亦以第一義無故.隨諸陰相在則我心不畢竟斷.以因緣不滅故。如諸樹雖翦伐焚燒
乃至灰炭樹想猶隨.若此灰炭風吹水漂樹想乃滅.如是若破裂散壞滅五陰相爾時
乃名空相具足。又如經說汝羅陀破裂散壞分析衆生令不現在.是經中說五陰無常
衆生空無.先經中說五陰散滅是爲法空。
邊見品第一百三十一
[二]若說諸法或斷或常是名邊見。有論師言.若人說我若斷若常是名邊見.非一切法.所
以者何.現見外物有斷滅故。經中說.有見名常.無見名斷.又身卽是神名爲斷見.身異
注:
[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二]依一切法說邊見義.(章六.十使.)
神異是名常見.又死後不作名曰斷見.死後還作名爲常見.死後亦作亦不作是中所
有作者名常.所不作者名斷.非作非不作亦如是。問曰.是第四不應名見。答曰.是人於
世諦中亦無人法故名爲見.常無常邊無邊等四句亦如是。又經中說六觸入盡滅有
異餘卽爲常.無異餘卽名斷。又若見我先作後當更作是名常見.我先不作後不更作
是爲斷見。又邪見經說.人身七分地水火風苦樂夀命.若其死時四大歸本根歸虚空.
又說以刀輪害衆生積爲肉聚無殺生罪.是名斷見。及梵網經中說斷見相。若言有後
世作者卽是受者.是名常見。問曰.斷常見云何生。答曰.隨以何因緣說死後還作.是因
緣故生常邊見.隨以何因緣說死後不作.是因緣故生斷滅見。問曰.此見云何斷。答曰.
正修習空則無我見.我見無故則無二邊。如炎摩伽經中說.若一一陰非人.和合陰亦
非人.離陰亦非人.現在如是不可得.云何當說阿羅漢死後不作.故知人不可得.人不
可得故我見及斷常見亦無。又見諸法從衆緣生.則無二邊。又如說.見世閒集則滅無
見.見世閒滅則滅有見。又行中道故則滅二邊.所以者何.見諸法相續生則滅斷見.見
********************
念念滅則滅常見。又說.五陰非卽是人.亦不離陰是人.故知非常非斷。能得異身故不
得爲一。俱是衆生故不得爲異。又五陰相續故有衆生生死是中不得言卽.以是相續
生故亦不得言異.以相續中可說一故。又説此陰彼陰異故不得言常.從自相續因緣
力生故不得言斷。
邪見品第一百三十二
若實有法而生無心是名邪見.如言無四諦三寶等。經中說邪見謂無施無祠無燒.無
善無惡無善惡業報.無今世無後世.無父母無衆生受生世閒.無阿羅漢正行正至.自
明了證此世彼世知我生已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從此身已更無餘身者。施名爲利
他故與.祠名以韋陀語言因天故祠.燒名於天祠中燒蘇等物.善名能得愛果三種善
業.惡名得不愛果三種惡業.善惡業報名今世善惡名等及天身等後世報.今世名現
在.後世名未來.父母名能生.衆生受生名從今世至後世.阿羅漢名盡煩惱者.謂無此
事故名邪見。又衆生垢淨有知見無知見皆無因緣.又無力無勇及此果等名爲邪見。
********************
取要言之.所有倒心皆名邪見.如無常常想苦謂樂想.不淨淨想無我我想.非勝勝想
勝非勝想.淨道非淨道想非淨道淨道想.無中有想有中無想.如是等諸顛倒心.謂阿
毗曇中五見.梵網經中六十二見.皆名邪見。問曰.是邪見云何生。答曰.以癡故生.染著
非因似因故邪見生。又以染著樂因故說無苦.又失空道故說無苦.以無受苦者故。若
說世閒萬物無因無緣.或說因自在等不因於愛.是名無集。隨以何因緣說無泥洹.或
異說泥洹.是名無滅.若無泥洹道何所至耶.或說更有異解脫道謂斷食等.是名無道。
無佛者.是人言諸法無量.云何一人能盡知耶.或生是念佛爲人中之尊以無人故當
知無佛.無煩惱盡故名無法.無有正行得此法者故曰無僧。以布施現果不可得故謂
無[一]布施.又有經書中說無布施.比知亦不決定.世閒有好布施者而更貧窮.有慳貪者
而得富貴.以是等因故說無施。無祠無燒亦如是.若火燒物爲灰.是中有何等果。無善
惡無善惡業報者言.若神是常則無善惡.若神無常則無後世.無後世故則無善惡無
善惡業報。無今世者.分析諸法終歸都無。無後世者.隨以死後不作因緣故謂無後世。
注:
[一]原刻作常.今依麗刻改.
********************
無父母者.亦以分分析之令盡.又說如因糞生蟲糞非蟲父母.又頭等身分非卽父母
身分.又諸法念念滅故以何爲父母耶。無衆生受生者.衆生法無故.今世尚無.況能受
身。又思惟言是衆生爲是身耶爲非身耶.若是身者眼見此身埋則爲土燒則成灰蟲
食爲糞故無受生.非身則有二種若心若離心.若是心者心法生滅念念不住況至後
身.若離心則不計我於他心中尚不計我況無心處.是故無受生者。無阿羅漢者.是人
見一切人飢則求食.寒則求温.熱則求涼.毁害則瞋.敬養則喜.故無有能盡煩惱者.又
經書或說無阿羅漢.隨逐此經故生此見。垢淨等無因緣者.是人見此垢法自然而生.
又有垢者卽體是垢.故說無因。知見無知見亦如是。無力無勇者.見一切衆生皆假因
緣.或有言由自在天能有所作.又見衆生屬業因緣不自在故.說無力無勇及此果。無
常常想者.隨以何因緣破念念滅.以是因緣故生常見。又說諸法滅時還爲微塵.或言
還歸本性.又諸法雖滅以憶想故能受苦樂則生常想。又說神是常.音聲亦常.以是等
緣故生常想。苦謂樂者.隨以何因緣說言有樂.如先三受品中說.以是因緣故生樂想。
********************
不淨淨想者.以染著身故眼見不淨而生淨想.或作是念我得人相見此人身不淨更
有衆生以之爲淨.如是等緣故生淨想。無我我想者.見陰相續生而取一相以之爲我.
又如先生身見因緣.以是因緣故生我想。非勝勝想者.是人於富蘭那等外道師中而
生勝想.又梵王自說我是大梵天王造萬物者.如是等。有人言若人具足受五欲樂是
名勝法.又言若人離欲入初禪乃至四禪是最勝法.又說世閒現見衆生中婆羅門爲
尊.非現見衆生中天爲最尊.是非勝勝想。勝非勝想者.一切衆生中佛爲最勝.有人於
中不生勝想作如是言.是刹利種又學道日淺.又謂佛法言不巧妙文辭煩重不如韋
陀此不名勝.衆僧中有四品人是故不勝.如是等勝中生非勝想。非淨道中淨道想者.
若人言以灰水等洗令人清淨.又說生死盡訖名清淨道.又但貪著持戒梵行供養天
等亦說由自在天故得清淨.或說苦行本業盡故名清淨道.又斷葷辛及酥酪等故得
清淨.又淨洗浴以韋陀咒然後飯食名清淨道.以如是等種種邪道而得解脫.不以八
直爲清淨道。有中生無想者若法世諦中有亦說爲無。無中生有想者.若說有陀羅驃.
********************
有有分者.亦說有數量等求那.亦說總相別相及集.亦說世性等無物爲有。如是等因
緣生顛倒心皆名邪見.於此邪見中別四種見.餘殘重者皆名邪見。問曰.是邪見云何
斷。答曰.經中佛說正見能斷邪見。問曰.正見云何生。答曰.若見聞比知正決定故則正
見生。又善修正定則正見生.如經說攝心能如實知.非散心也。問曰.是邪見有何等過。
答曰.一切過咎及諸衰惱皆由邪見.此人謂無罪福及善惡業報.故現在無諸好事況
未來世.如是破善惡人名斷善根.決定當墮阿鼻地獄.如阿毗曇六足中說殺是人罪
輕殺蟲蟻。又此邪見人汙染世閒.爲多損減衆生故生.如毒樹生爲惱害故。又此人所
起身口意業皆爲惡報.如經中說邪見人所起身口意業欲瞋思念皆爲惡報.如種苦
瓠拘賒毒枝必[一]害曼陀樹種.是中所有地種水火風種皆爲苦味以種苦故.如是邪見
人諸餘心心數法以邪見故皆得惡報.是故此人雖爲施等終無好果.以先爲邪見心
所壞故.是人所作不善皆是增上.以久集惡心故。又以戒法故能制非法.是人無善惡
故無所禁忌.深爲放逸行不善法.定破慚愧二種白法與畜生無異。又若人言無善惡.
注:
[一]原刻作周.今依麗刻改.
********************
是人心中常懷不善。又是人無有能受善法因緣.所以者何.是人不能親近善人不聞
善法.惡心易起善心難生.以易起惡故無善因緣.如是漸積則斷善根。又此邪見人名
在難處.如地獄衆生不任得道.如此人雖生中國具足六根能別好醜亦不任得道。又
此邪見人無惡不造.不忌輕重。又少作不善亦墮地獄.以重罪心起是業故.如業品中
解地獄業.以是因緣此人所作皆爲地獄。又此人不能盡罪惡業.以不善法常在心故。
又此人展轉地獄難得解脫.所以者何.斷善根人若善根未相續閒終不脫地獄.是人
邪見在心中故善根云何得相續耶。又邪見人名不可治.猶如病人死相已現.雖有良
醫不能復治.是人亦爾.無餘善故乃至諸佛亦不能治.是故必墮阿鼻地獄。
二取品第一百三十三
於非實事中生決定心但是事實餘皆妄語是名見取.及先說非勝法中定生勝想亦
名見取。問曰.見取有何過。答曰.是人得少功德自以爲足。又是人唐勞其功.所以者何.
是人於非善事中生妙善想勤加精進.以是因緣後則心悔。又是人爲智者所笑.以非
********************
勝中生勝想故。又若人非勝謂勝.是愚癡想.猶如盲人於瓦礫中生金銀想爲有目者
之所輕笑.見取有如是等過。若人捨智以洗浴等戒望得清淨名爲戒取。問曰.不以戒
故得清淨耶。答曰.以智慧得清淨.戒爲智慧根本。問曰.戒取有何過。答曰.所說見取之
過以下事爲足等皆是此過。又戒取因緣唐受諸苦.謂受寒熱.臥灰土木刺棘等上.投
淵赴火自墜高等.後世亦受劇苦果報.如經中說持牛戒若成則還爲牛.若不能成則
墮地獄。又此人從冥入冥.以受此法現世得苦後亦苦故。又此人得深重罪.所以者何.
以非法爲法毁壞真法.亦謗行正法者.令多衆生背真淨法墮罪中故.積集大罪必受
阿鼻地獄果報。寧止不行.勿行邪道.所以者何.若本不行易令行道.邪行敗心故難入
道。又雖是怨賊不能令人衰惱如生邪見.所以者何.怨賊不能汙人如隨逐邪見受外
道所行種種邪戒裸形無恥灰土塗身拔髮等故。又此邪見者皆失世閒一切利樂.現
在失五欲樂.後失生善處樂及泥洹樂.若人求樂得苦求解得縛不名狂耶.所以者何.
以施一飡因緣可得生天.此人行邪行故雖施身命無所利益。
********************
隨煩惱品第一百三十四
心重欲眠名睡.心攝離覺名眠.心散諸塵名掉.心懷憂結名悔.所謂不應作而作應作
而不作.曲心詐善名諂.諂心事成名誑.自作惡不羞名無慚.衆中爲惡不羞不難名無
愧.心隨不善名放逸.實無功德示相令人謂有名詐.現奇特爲利養故口悅人意名羅
波那.欲得他物表欲得相如言此物好等名爲現相.若爲呰毁此人故稱讚餘人如言
汝父精進汝不及也名爲激切.若以施求施言是施物從某邊得如是等名以利求利.
若人有喜睡病名單致利.若得好處行道因緣具足而常愁憂名爲不喜.若人頻申身
不調適爲睡眠因緣名爲頻申.若人不知調適飲食多少名初不調.若不堪精進名爲
退心.若諸尊長有所言說不敬不畏名不敬肅.喜樂惡人名樂惡友.如是等名隨煩惱.
從煩惱生故。
不善根品第一百三十五
三不善根.謂貪恚癡。問曰.憍慢等亦應是不善根.何故但說三耶。答曰.一切煩惱皆是
********************
三煩惱[一]分.慢等是癡分.故不別說。又三種煩惱多在衆生心中.慢等不爾。又一切未離
欲者乃至蚊蟻是三煩惱皆在心中.憍慢等不如是。又貪是瞋不善根.違失所貪則隨
生瞋.癡爲二本.所以者何.若人無癡則不貪瞋。又經中說十不善業有三種從貪瞋癡
生.不說從慢等生。[二]又有三種受.更無第四.是三受中三煩惱使.若別有慢等於何受中
使.是事實不可說.當知此三是諸煩惱本。問曰.何故樂受中貪使。答曰.現見此中生故.
如經中說人得樂觸生喜.苦觸則不喜.是人於諸受中集滅味過出不如實知故。不苦
不樂受中無明使使.所以者何.是人於無色界繫諸陰相續不如實知故.則於是中生
寂滅想若解脫想.若不苦不樂想若我想.是故說不苦不樂中癡生。問曰.是諸使爲法
中使.衆生中使耶。答曰.因法生衆生心.隨衆生心則受諸受.隨諸受貪等煩惱使.故知
因法生使而使衆生。何以知之.若衆生未斷此使則此使使.若斷則不復使。若法中使.
法常有故使應常使.常不應斷故.又非衆生數亦應有使.若然者若以人使故壁等有
使.以人識故壁等亦應有識.是事實無.又然則無阿羅漢.餘人使故有使。問曰.是使未
注:
[一]原刻作忿.今依麗刻改.
[二]三不善根攝十使義.(章五.三根等.)
********************
斷則使.斷則不使。答曰.二種使使.一緣使二相應使.是使若斷若不斷卽是緣及相應.
何故說斷則不使。若爾更應說第三使相.以不可說故.當知無矣。又使能緣異地而不
使.故知但衆生中使.非法中也。問曰.二種使使.一緣使二相應使.是衆生諸使非緣非
相應.云何當使。答曰.是事先答.諸使因法生而使衆生.如阿毗曇身中說欲界衆生幾
使使等.若不使衆生.云何有如此問。問曰.若使使衆生.經中說樂受中貪使此則相違。
答曰.是不盡語.應言樂受中生貪而使衆生。問曰.是貪亦因色等生.此中何故但說因
樂受生。答曰.以憶想分別歡喜等故貪生.非但從色等生。問曰.因苦受亦生貪.如說樂
者不求苦者多求.何故但說從樂受生。答曰.不以苦受故貪生.是人爲苦所惱故於樂
受中生貪。問曰.不苦不樂受中亦貪使使.何故但說樂受中耶。答曰.是人以不苦不樂
受爲樂故貪生.故說樂受中貪使。以此三受中三煩惱使.故但說三。
成實論卷第十一
********************
猜你喜欢 三宜盂師語錄卷一·明盂 卷五·水鉴慧海 卷第三十九·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第五十六卷·佚名 序品第一·佚名 枯崖和尚漫录卷上·枯崖圆悟 卷第一·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跋·道宣 金刚字轮三昧大仪轨分第七·佚名 13.说神通品·佛音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佚名 评对于西洋文明态度的讨论·太虚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中·佚名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序·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