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一卷

对人受称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法也。般若名同深浅体异。行谓□□□□入粗照无相中知无生妙入无性□□□加意悟入。故云行也。照见五蕴等皆空者。辩宗也。照者宗也。空者义也。五蕴等境□。境相自空。非由造作。若无□入。谁照其□。所以悟入。为真宗。照空为实义。五蕴□□非有。诸法由来性空。故言等也。度一切苦厄者。显用也。所以有苦。缘为识心。识心既空。苦厄谁受。斯则择法之妙用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者。约境诠观也。文别有四。一观俗谛虚妄有。二观真谛真实有。三观第一义谛非真妄有。四观非安立谛非非真妄有。色不异空者。观虚妄有也。言无有俗谛。所取能取。一切法自性。质碍为色。即有无冷暖性。相反之类是也。按有无有性。俱是自心。泠暖相形。还缘共结。离唯心而无。五荫亡自性而空。诸法色空。非碍有无。不拘真俗。性同故云不异也。空不异色者。观真实有也。言无无俗谛有。所取能取。一切法自性。质碍为空。按缘有虚妄。故言真实。虚妄若尽。真实宁存。若舍俗谛妄有无。而滞真谛实无有者。此空则不异于色之拘碍也。色即是空者。观非真妄有有也。言无有真谛无所取能取。一切法。自性。质碍为色。按俗谛有有有无。真谛无无无有。若见真殊俗。执有异无。此碍之色即空。即空而无有性就彼心生。假言绝待。对兹缘起。触类相形。空是色空。色为空色。色为空色。故色非色。空为色空。故空非空。故言色即是空也。空即是色者。观非非真妄有也。言无无第一义谛非有无。所取能取。一切法自性。质碍为空。按第一义谛。从真俗谛生。离彼俗有真无。是称第一。若存第一。空性还为空性所拘。故知。空若实空。唯是一空。不可言空色。若实色唯是一色。不可言色。色非实色。所以言空。空非实空。所以言色。是则毕竟空中。建立诸法。但是增语。实无自性。若复滞于心量此空。即为色也。受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者。类显诸法。同兹四观。一一如理寻求。自然悟入空。无非不离。故慈氏颂云。

  一切空无物  实有不可得

  依言词而说  是法相四种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者。证空明相也。文别有二。一标法空。二明证相。是诸法空相者。标法空也。言诸法无性。不为缘生。若从有证空。斯则诽谤。不可言法空也。不生不灭等者。明证相也。言诸法从本不生。今亦无灭若有生灭为垢。若无生灭为净。未曾有生灭。故云无垢净。若有垢净为增。若无垢净为减。本非垢净。今不空无生灭自由妄识增减。讵缘实智。举此以言明悟入般若之证相也。故知。正慧无相。则无生灭。真智无生。则无垢净。净觉无性。则无增减。此则无始有之初因。无初无之起分也。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德者。被机通释也。文别有两。一通明五乘。二别显三圣。通明五乘。文自有四。一无五荫。二无六尘。三无六根。四无六识。别显三圣。文自有三。一明中乘。二彰小道。三诠大法。中乘两重。一无中乘境。即无无明。乃至无老死也。二无中乘观。即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也。小道两重。一无小乘境。即无苦集也。二无小乘观。即无灭道也。大法两重。一无大乘观。即无智也。二无大乘境。即无德也。故楞伽经云。

  人天声闻乘  缘觉如来乘

  乃至有心转  诸乘非究竟

  若彼心灭尽  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  我说为一乘

按始于色受。终于智德。并是五乘心量。无非一实理门。所以证空之中。无此所相也。至如释名出体。别有论门。为蛇画足。此无所取。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者。举行明因也。言毕竟空中无诸法者。以无所得故。若有所得。则诸法不空。诸法既空。则于何有得。由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也。据宣理合有此文。盖翻译漏耳。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言正慧择法。高谢有无生灭。本自不然。增减于何缘起。故云心无挂碍也。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言积行有依。心通无住。展转超越。穷乎实际。达识种而无自性。鉴相见而是唯心。恐怖不由外尘。颠倒还缘内想。想尘寂灭。假号涅槃。恐怖生起。强称颠倒。若悟生起。从寂灭灭。寂灭从生起起者。则梦想与涅槃双离。颠倒与究竟并亡。斯则最清净觉也。由此三因故。空中不得有诸乘法也。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引证示果也。文别有二。一引证。即三际诸佛也。二示果。即三菩提也。三际诸佛者。言净觉也。种智真佛。体绝去来。今众生妄识。自见生住灭。同彼世识。假言三际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云无上正遍知觉也。无上在五乘之上也。正谓如理智。入三无性之妙理也。遍谓如量智。缘三有性之粗相也。知谓无分别智。断二无知也。觉谓无分别后智。过眠梦表也。此为真佛。故摄论云。如睡梦觉。如莲花开。染污不不染污。二痴睡尽。故名为佛。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者。总结述成也。文别有二。一总结。二述成。是大神咒等者。总结也。据大般若经。别有四咒。皆是梵言。今兹内护。则非言故。按大神咒。言达唯识也。大明咒。言达唯意也。无上咒。言达唯心也。无等等咒。言达唯智也。若不达唯识。则外境难遍难知。若照唯识。则外境易知易遍。故名为大。然则有无莫测。强谓之神咒。则总持理。无不统故。言是大神咒也。若不达唯意。则相见无分。思量方晓。若知唯意。则等智恒起。缘观常明。故云是大明咒也。若不达唯心。则识种生灭。还熏习藏。若证唯心。则识种无性。镜智现前。物莫之染。故言是无上咒也。若不达唯智。则因种虽净。毕竟还生。若入唯智。则因性本自不生。智识由来无起。一圆净觉。永照无余。坚若金刚。体唯常住故。言是无等等咒也。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者。此述成也。按正慧择法。迥跨心源。离有无自体。即悟入现观。相见从本非有。因性法尔是无。缘照两亡。识智俱绝。岂邪妄之能扰。何苦厄之所侵乎。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娑婆呵

此外护也。文自两重。一控引。二说咒。其文易了。无劳重释。按咒者持也。持有四种。一法。二义。三辞。四理。内护理总持也。外护辞总持也。但此辞。同体大觉。乃能穷尽。十位菩萨。皆所未通。得本行本。不可翻译。虽然大意有三。一诠甚深般若。二名大力天神。三片浮游鬼魅。诸佛慈善。密意在中。所以诵持。必招灵祐。此为外护也。颂言。

  诸佛所师常住法  无有色空真俗性

  我今得闻敬奉持  普愿有情皆信解

此经。元于大般若中疏出。如法华经普门品别行之类是也。三藏法师玄奘。每受持而有灵应。是故别译以流通。若人清心澡浴。著鲜洁衣。端身正坐。一诵五百遍者。除九十五种邪道。善愿从心。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一卷

猜你喜欢
  卷之七·牧云通门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白国因由·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四卷·佚名
  卷第二十五·雷庵正受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金刚仙论 第一卷·佚名
  卷十八·彭绍升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知礼
  净土往生传卷中·戒珠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七·德辉
  善思童子经卷上·佚名
  佛说七女观经·佚名
  旧杂譬喻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北齐第二 郊庙歌辞     陆卬等奉诏作【历代吟谱曰陆卬字云驹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中齐之郊庙诸歌多卬所制】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 【隋书乐志曰齐武

  • 别人的幸福·胡也频

    ——独幕剧——人物:韦清谷——年三十,大学教授。黎一星——年二十六,清谷之妻。王镜如——年三十五,清谷之友。王太太——镜如之妻。年青的女仆一。布景:一

  • 第二十四出 园内花开·佚名

    【夜行船】(旦)行出屏前,四边香花味。听许鸟叫哀怨,★(上毛下火)人心悲,针线无心整理。(贴唱)日头长,★(左手右上毛右下火)人无意,不免轻步慢慢移。(旦)宅院清幽日头长,★(上毛下火)人平坦倚绣床。(贴)听见柳上莺声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十一年二月甲申朔大学士张四维等题二月十二日经筵开讲去年秋讲四书书经讲完今见讲诗经仍该用一经进讲周易一书先王明天道以修人纪其理虽奥衍宏深至于拟议言行会通典礼关于君德治道最为详切故自 祖宗列圣以来凡幸

  •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佚名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查十一月初四日吏部议叙一本,系因《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各书依限完竣,特旨议叙。内《唐桂二王本末》、《河源纪略》、《契丹国志》三

  • 卷二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二南朝宋袁粲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早卒粲幼孤祖豹哀之名之曰愍孙伯叔并当世显荣而愍孙饥寒不免母王氏躬事纺绩以供朝夕愍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洵为吴郡拥敝衣读书

  • 卷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乙酉授原任按察使圗桑阿为同知原任副都统富昌为三等侍卫上谕军机大臣曰原任按察使圗桑阿自派往叶尔羌以来一切公事颇知奋勉着加恩赏给同知职衔仍随新柱办事原任副

  • 韩擒虎传·魏徵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 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韩擒虎年少时,粗犷豪迈,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体貌魁梧伟岸,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他又喜欢读

  • 懿德太子李重润传·刘昫

    懿德太子重润,韦氏生,中宗长子。本名重照,为了避武则天之讳,所以改为重润。开耀二年(682),中宗为皇太子,生重润于东宫殿内。祖父高宗很是高兴,到满月,大赦天下,改元为永淳。这一年,重润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到中宗被其亲母武

  • 卷四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三庆祝二【图记一】自畅春园至西直门臣民建棚庆祝者凡十有九所为记八图以臣民北面仰瞻摹绘而成故始神武门而竟於畅春园宫门记以御辇所经次第先

  • 势第四十二·管仲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案春秋意林二卷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春秋春秋意林总题三十四卷今考权衡寔十七卷寔十五卷合以意林二卷正得三十四卷与宋志合则玉海作五卷写误也元呉莱常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八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八卷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离难戒学品第五之余又虚空藏经云譬如孔隙声入其中。菩萨亦尔。若心有间隙则魔得其便。是故菩萨令心常无间

  • 时间机器·威尔斯

    英国小说家H·G·威尔斯在1895年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写一个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时间机器,可以自由穿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有一天,他向来他家里吃饭的朋友们讲述了他的冒险经历。他坐上这架机器,飞向80多万年以后的遥

  • 稽瑞·佚名

    《稽瑞》一书为唐代刘庚辑著的一本历数各个朝代有名的天降祥瑞的记载。文章多是引用一些古籍如《史记》、《山海经》、《汉书》、《瑞应图》等书中所载的各种祥瑞现象。清道光季锡畴重刊《稽瑞》序曰:子思子曰:“国家将

  • 诸真圣胎神用诀·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编者不详。书中收有海蟾真人 (刘操,五代,北宋初人)、朗然子 (刘希岳,北宋时人)之说,估计出自宋人之手。一卷。全书共载玉皇、海蟾真人、玄葫真人、袁天纲、于真人、徐神公、烟萝子、达摩禅师、李真人子

  • 金七十论·佚名

    音译《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拘那罗陀》,意译《亲依》。印度数论派哲学经典。作者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350年(2—5世纪各种推论均有)。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被保存在汉文佛典大藏经内。译者真谛(Para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