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跋

大日本国纯一无杂大乘之域。而幽显归于我。千有余岁于斯矣。未曾闻信邪小。盖金口之悬记不徒然耳。是以名蓝大刹星列棋布。佛说祖教月照岳立。故我大智律师初震于此经。所谓逸书今尚存也。然异境之俗不知天龙鬼神冥助土木之功。而谤吾以殿宇费财产而蠹国家也。由是或蒙天诛或陷贬谪。偶看此经者免彼难而已矣。此余愤镂以传无穷之微意也。或曰此经也寓言鬼神。而其说甚怪也。谁敢容焉。蒙谓释典怪说凡俗中贤哲尚知信用。之况形厕缁林还轻忽。之则可谓枯槁众生也。且寓言鬼神也者道世之为开敏也。赞宁之为弘雅也。仰信之俯会之。呜今人道愧于先达。学谢于后生。辄生过慢无有此处。第疑犹间有三已之讹。虽然他本难得不能订正焉。祖意难量不能改削焉。故和点有亦不决也。敢期后君子云。

日本天和元年十月下旬六日重受。比丘乘春记石清水神宫律寺。

法苑珠林第五十二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之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余步(云云)又鸣钟部(云云)又说法部(云云)。

宋高僧传第十四曰。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记上下二卷。

又曰至于干封之际。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经付嘱仪等。且非寓言于鬼神乎。君不见十诵律中诸此丘尚扬言。目连犯妄。佛言目连随心想说无罪。佛世犹尔。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

僧史略曰。案祇洹图经寺中有玻黎师子。形如拳许大口出妙音。菩萨闻之皆超地位。每至腊月八日。舍卫城中士女竞持香花。来听法音。

又曰案灵裕法师寺诰。凡有十名寺。一曰寺(乃至)依只桓图经释。相各有意致。如彼寺诰也。

资持记曰。图经近日本将至文有两卷。即祖师撰者。

南山律师撰集录曰。只桓寺图二卷。干封二年制未见。

戒坛图经曰。余所撰只桓图经上下两卷。修缉所闻统收经律。讨仇诸传极有踪绪。

义楚六帖二十一曰。宣律师祇园感通纪云。地八十顷东西十里。须达布金买之(云云)百丈清规(云云)。

往生要集上本曰。病僧闻声苦恼。即除得清凉乐。如入三禅乘生净土。

猜你喜欢
  佛说未曾有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七·延寿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六卷·宝亮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优波毱[jū]提缘品第四十七·佚名
  第四十八卷·佚名
  尼提度缘品第五十七·佚名
  法华举禅师·惠洪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与罗素先生之谈话·太虚
  卷第二十三·智旭
  卷第一百六十四·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四 明 曹学佺 撰 晚唐一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人】 宫中曲 云母滤宫用夜夜白于水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水精不觉冷自刻鸳鸯翅蚕缕茜香浓正朝纒左臂巴牋两

  • 卷四百四十四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六月辛酉盡其月   六月辛酉,權戶部侍郎韓宗道為刑部侍郎,直龍圖閣、知熙州范育為戶部侍郎,直龍圖閣、知秦州葉康直為寶文閣待制、知熙州,知陝州呂大忠為直龍圖閣、知秦州;殿中侍御史賈易為國子司業,其

  • 法军侵台档(四)·佚名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下)户部录送军机处交出直隶总督李鸿章暂由长芦运库凑提商课帑利等项接济台防要饷片稿及谕旨同文馆译报左宗棠梦寐异闻及刘铭传在台琐事同文馆译报淡水厅已被法占据户部录送内阁抄出福州将军穆图善遵拨

  • 卷之二百三·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秋七月辛卯朔享太庙   ○壬辰 上御谨身殿观大学之书谓侍臣曰治道必本于教化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得失也大学一书其要在于脩身身者教化之本也人君身脩而人化之好仁者耻于为不仁好义者耻于为不义如此则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讳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第一子也母曰 孝靖皇太后王氏先是万历十年壬午 太后以四月册封恭妃八月十一日 上诞生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立为 皇太子性孝

  • 卷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五旗分志二十五八旗佐领二十五【正红旗汉军佐领】正红旗汉军佐领正红旗汉军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六第二参领下佐领六第三参领下佐领六第

  • 卷首·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首契丹国初兴本末契丹本炎帝之後先世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为慕容燕所破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见於此【案叶隆礼原书称契丹之始简册不载无得而详今考辽史世表载辽先世传

  • 八年·

    (壬戌)八年大明弘治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停望闕禮及兩大妃殿陳賀,御仁政殿,受百官賀。進表裏于兩大妃殿。○進宴于兩大妃殿。○御仁政殿,行會禮宴。隨班倭、野人賜物有差。1月2日○乙亥,傳曰:「今後迎祥立春、端午帖子

  • 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佚名

    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初六:鸣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六·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释随喜功德品竟。次释法师功德品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法师者。受持读诵等五种法师。如上法师品广释。此五种行。始从名字。通于分证。皆得为之。随一种行。皆由五品而净六根。但五品约观。五种约事。是

  •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序·雪兆果性

    佛祖正传机语事迹。见於两土之文者。凡数十家。按西天诸祖。出自梁之僧佑祖述支疆。是以支那正派传灯诸录。得以沿袭。备载存乎大藏。周徧寰宇。历二千六百余年。家传户诵。使吾辈得睹先贤面目。若揭日月於中天。恩则

  • 剩录序·元来

    剩录序先寿昌。於法门寂寥之际。言中有响。脚下无私。使洞上一宗复振。厥功伟哉。玉山垂示。推倒博山。水到渠成。通身是口。譬如空中楼阁。面面玲珑。法音光明。徧照恒河沙世界。天下翕然宗之。余再谒博山於寿昌。特

  • 金刚般若经旨赞卷上·昙旷

      京西明道场沙门昙旷撰夫实际无言。必即言以辨实。真宗匪相。要假相以显真。言即实故。虽说而无说。相即真故。现形而无形。无说而说。何言说而不尽。无相之相。何形相而不周。故说非□□□□名具。□无法可说。是

  • 七 集·佚名

    第一之五十第一 财品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应诺世尊:&ldquo;大德!&rdquo;世尊曰:二&ldquo;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爱、所喜、所

  • 巴西集·邓文原

    元文别集。不分卷(或分为上、下两卷)。邓文原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总目著录为1卷,但实分为上、下两卷。卷首无序言,所收碑志记序等各体文章70余篇,未按文体类编。邓文原祖籍四川,随父亲流寓钱塘,

  • 丹溪手镜·朱震亨

    综合性医书。3卷。旧题元朱震亨(丹溪)撰,明吴尚默校辑。全书160篇,以“阳有余,阴不足”学术思想为中心,论述气、血、痰、郁诸般杂病特点。并依据《伤寒》、《金匮》,明辨类证。上卷首载评脉、审视、五脏、汗吐下温水

  • 夏氏尚书详解·夏僎

    二十六卷。南宋夏僎(生卒年不详)撰。僎字元肃,号柯山,两浙路龙游(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经学家。据时澜此书序文,僎曾中进士,其他事迹不详。该书博采前人旧说,于林之奇《尚书全解》所取尤多,夏氏为阐明《尚书》义理,于经文

  • 净土警语·行策截流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那知出苦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