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三
爲諸人民說無始界經.復一日爲衆說[一]火聚經.如是展轉乃至七日.八千五百人皆得
道果。佛法於此園中光明流布.以是卽名爲光明園也。七日已後諸大德往王宮說[二]不
懈怠經已往支帝耶山.是時大王與諸臣共論.此諸比丘教化我等極令堅固.諸大德
爲已去未。諸臣答王.諸衆僧自來.今去亦當不白大王。於是王與二夫人共乘寶車千
乘萬騎圍遶馳犇.逐諸衆僧到於支帝耶山.到已置諸從衆.王自往到諸大德所.王大
疲勞氣力噓吸。摩哂陀問大王何以如此喘息.王卽答言諸大德已教授我等悉令堅
固.我欲知諸大德去時。答言我等不去.爲欲前三月夏安居。王問三月夏安居爲是何
等.答言沙門法應三月安居.王當自知我等無住處又期日在近。時有大臣名阿栗抽.
兄弟五十五人立在王邊.卽白大王我等欲隨諸大德出家.王答善哉聽汝等出家。聽
已往到摩哂陀所卽度爲沙門.髮未落地卽得羅漢。[三]王於迦那迦庭前造作六十八房.
注:
[一]巴本云火聚喻經.
[二]巴本云大不放逸經.
[三]巴本云王於其時敕圍迦陀迦支帝耶造六十八房.
********************
語已王卽還國。摩哂陀復教化王兄弟十人極令堅固信心佛法.諸比丘於支帝耶山
迦那迦房中三月夏坐.爾時便有[一]六十六人得羅漢。於是諸比丘夏三月後到八月十
五日自恣.白王夏訖.住此已久曠絕師久.今欲還閻浮地問訊我師。王卽答言.我用四
事供養法師.復有餘人因依法師得三歸五戒.今諸大德何故愁憂。大德答言.先依師
目下住.朝夕供養禮拜.今此間無師以是愁憂。王言.諸大德先云佛已涅槃.今故言有
師。諸大德答言.佛雖入涅槃.舍利猶在。王言.我已知諸大德意欲令我起塔.若如是者
願諸大德爲量度好處。王復念言地處可得舍利云何得也.摩哂陀答言王自與沙彌
修摩那共度量之.王答言善哉。於是大王卽到沙彌修摩那所問言.大德我今云何得
如來舍利也。修摩那答言.善哉大王.但當淨治道路掃灑清淨豎諸幢旛散華燒香種
種莊嚴.王與眷屬[二]俱受八戒.以一切妓樂及王所乘象以瓔珞莊嚴上張白傘.象[三]正向
摩訶那伽園林山中.可得如來舍利.王卽答言善哉善哉卽受教敕。諸大德卽往至支
帝耶山.到已摩哂陀語沙彌言.修摩那善來.修摩那汝今往至閻浮利地向汝祖父阿
注:
[一]巴本云六十二人.
[二]巴本云俱赴布薩.
[三]巴本幷云於日晡時.
********************
育王具宣我意作如是語.大王知識師子國王天愛帝須已信心佛法.今欲起塔.大王
有舍利願時賜與。得大王舍利已汝可更往忉利天宮向帝釋言.帝釋有二舍利.一者
右牙留帝釋供養.二者右缺瓫骨必付汝來.復問帝釋先言侍從俱往師子國而今云
何宴然不來。修摩那答言善哉。受敕已卽取袈裟執持鉢器飛騰虛空.須臾往到閻浮
利地波咤利弗國城門而下.往至王所而白王言.摩哂陀故遣我來。王聞是已歡喜踊
躍.王卽受取沙彌鉢已以塗香塗鉢.卽開七寶函自取舍利滿鉢.白光猶如真珠.以授
與沙彌。沙彌取已復往天帝釋宮.帝釋見沙彌已白言.大德修摩那何因緣故而來至
此。沙彌答言.天王先已遣諸大德至師子國.而天王至今不去。帝釋答言.我去何所作
耶。沙彌問帝釋.帝釋有二舍利.一者右牙留此.二者名右缺瓫骨與我供養。帝釋答言
善哉善哉.取戶鑰開七寶塔.塔縱廣一由旬.卽取舍利授與修摩那。修摩那受已下到
支帝耶山.[一]其名曰摩哂陀鬱地臾鬱帝臾跋陀沙參婆樓等卽取阿育王舍利置支帝
耶山.餘缺瓫骨晡時齎往摩訶那園林。沙彌先所敕令平治道路等諸事悉已修辦. [二]王
注:
[一]巴本此句云.摩哂陀爲上首一切龍象衆.卽取舍利安置.
[二]巴本此句云.王從象下.自以傘覆象首.來那伽園.
********************
卽乘象手捉白傘覆舍利上到支帝耶山。王自念言此是如來舍利象自伏地白傘自
下令如來舍利住我頭上.王念未竟象自伏地白傘自下時舍利函卽上頂上。王作語
時王舉體怡悅如得甘露味.卽問大德.大德舍利在我頂上今當云何。大德答言.置象
頭上。於是大王卽以舍利函置象頂上.象得舍利發歡喜心.卽[一]以音聲供養舍利。是時
虛空興雲澍雨隨應衆生.大地震動乃至水際.天龍鬼神見佛舍利已至邊地心中歡
喜.而說偈言.如來真舍利從忉利天下猶如盛滿月來化於邊地.正住象頂上[二]以音樂
供養。是時作衆妓樂圍遶大象.供養殊勝非可具宣。象面向西而縮行至東.到城門卽
入城內.人民供養恭敬.從南門出遶取塔園西邊.到波醯闍已迴取塔園.於塔園中往
昔三佛舍利皆在塔園。
往昔師子國名漚闍洲.國名無畏.王亦名無畏.支帝耶山名提婆鳩咤.是時塔園名
波利耶園.爾時鳩留孫佛出於世間.鳩留孫佛聲聞名摩訶提婆.與千比丘俱到提
婆鳩咤而住.亦如摩哂陀住支帝耶山.爾時漚闍洲中衆生[三]染著苦惱.鳩留孫佛以
注:
[一]巴本云發白鷺聲.
[二]巴本偈缺此句.
[三]巴本云爲惡熱病所惱.
********************
天眼觀看衆生如此苦惱.佛卽與[一]七萬比丘俱行到漚闍洲.滅諸疾病.疾病滅已如
來爲國人說法.八萬四千人皆得道果.如來卽以漉水瓶置與國中.於時如來迴還
本國.人民起塔以漉水瓶安置塔裏.名爲波利耶[二]園.摩訶提婆散華供養.於是[三]人民
住在國中。拘那含牟尼佛時師子洲名婆羅洲.國名跋闍摩.王名沙滅地.支帝耶山
名金頂山.是時婆羅國大荒一切飢儉生大苦惱.拘那含牟尼佛以天眼觀看世間
而見婆羅洲.如來卽與比丘[四]千人俱到洲中.以佛神通使天降雨.以時五穀豐熟.佛
爲國中人民說法.八萬四千人皆得道果.佛留一比丘名[五]須摩那與千比丘衆圍遶
而住.復留腰繩.爾時如來與諸大衆而共還國.人民起塔以繩置塔裏供養。迦葉佛
時師子洲名慢陀.國名毗沙羅.王名支衍多.支帝耶山名修婆鳩咤.爾時慢陀洲生
大鬬諍.又多衆生染著苦惱.如來以天眼觀看世間.見慢陀洲有大苦惱.如來與二
萬比丘俱到此洲.以佛神力滅除鬬諍.佛爲國中一切人民說微妙法.八萬四千人
皆得道跡.佛置一比丘名薩婆難陀.與千比丘俱.佛留洒浴衣.國王人民卽起大塔
注:
[一]巴本云四萬.
[二]原刻作國.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三]巴本云守護人民.
[四]巴本云三萬人.
[五]巴本云摩訶須摩那.
********************
以佛浴衣置塔裏供養。如是塔園展轉名字.往昔三佛皆以所用留與起[一]塔.如是三
界無常止餘空地.天人於故塔基處悉種棘剌.何以故.斷於惡穢故。
是時大象戴舍利自然往至故塔園基處.王與人民卽斫伐棘剌平治如掌.象到故塔
基[二]北.於菩提樹處向塔而住。王欲下舍利.象不與.王復問摩哂陀大德云何得下。摩哂
陀答言.不可得下.王當先起基與象頂等乃可得下。於[三]是大衆怱怱共[土*連]土[四]壁.三四日
中象猶頂戴舍利而立。王作基已復白大德塔形云何.摩哂陀答言猶如積稻聚。王答
善哉.於塔基上起一小塔。王作種種供養欲下舍利.舉國人民華香妓樂來觀舍利.爾
時大衆集已舍利卽從象頂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五]五色玄黃或時出水
或時出火或復俱出.猶如世尊在世於揵咤菴羅樹神力無異。此非摩哂陀及天人神
力.何以故.往昔如來在世之時[六]遺敕舍利.若我滅度後往師子國到塔園時作種種神
力.如來已敕今故視耳。〈法師言.〉[七]今說往昔偈言.佛不可思議法亦不思議若有信心者
功德不可思。於此師子洲釋迦如來已三到往.第一往者教化夜叉已卽便敕言若我
注:
[一]巴本次有結句云故曰爾時有過去三佛遺物等跡.
[二]巴本云西方.
[三]巴本次有句云時無畏池涸取土故易.
[四]巴本次有句云卽爲造塔故始作瓦.又次句云.於數日中象王晝立菩提樹處.夜乃趨於建塔之地.
[五]巴本此語屬下云六色水流.
[六]原刻作遣.今依巴本及麗刻改.
[七]巴本缺此句.
********************
涅槃後[一]我舍利留住於此.第二往者教化[二]舅妹子生龍王.此前二到如來獨往.第三往
者有百比丘圍遶.到已摩訶支帝耶處塔園處菩提處至東伽那地伽婆毗根那羅尼
處如來而入三昧。如來涅槃後舍利最後第四往時作神力出水.於國土中一切人民
悉被水灑除人飢渴。是時舍利從虛空中下.大衆卽見下王頂上而便停住。王得舍利
下已而自念言.我今得人身者有誠實也.卽大供養.仍取舍利安置塔中.大地六種震
動。是時王弟名曰無畏.卽與千人俱共出家.國中五百童子復共出家.國內五百五人
童子又復出家.如是增益乃至三萬人出家。爾時建立塔竟.大王夫人乃與王妹天龍
夜叉揵撻婆各各供養.供養已竟摩哂陀卽還摩伽園。到已是時阿[少/兔]羅欲出家.卽白
王言.王聞已心中暢然白大德.阿[少/兔]羅夫人今欲出家願大德爲度。摩哂陀答言.我等
沙門不得度女人.我今有妹名僧伽蜜多在波咤利弗國.可往迎來.往昔三佛菩提樹
皆來種此國.今我等師菩提樹亦應種此間.是故大王當遣使者到阿育王所請比丘
尼僧伽蜜多求菩提樹來此間種。王答善哉.受教敕已卽喚諸臣共議.王喚外甥.汝能
注:
[一]巴本云建立正法於此.
[二]巴本云伯甥二龍王.
********************
往閻浮利地波咤利弗國請僧伽蜜多及取菩提樹不.卽答言能。於是外甥與王先要.
若王聽我出家者我今當去.不者不去。王答言善哉.若得僧伽蜜多比丘尼及菩提樹
來者當聽汝出家。於是外甥先受摩哂陀教及受王命.受已摩哂陀以神通力令王外
甥阿栗叉一日到閻浮俱羅渚.到已卽乘舶度海到波咤利弗國。是時阿[少/兔]羅夫人與
童女五百人及王宮女五百人悉受十戒.被袈裟衣出在城外.别於城邊起立房舍住
止。阿栗叉到已白王言.大王兒名摩哂陀敕我來此作如是言.大王知識天愛帝須王
夫人名阿[少/兔]羅欲求出家.無人爲度.願王賜遣僧伽蜜多比丘尼及菩提樹。於是使者
宣摩哂陀敕已往到比丘尼所白言.大德大德兄摩哂陀遣我來此教作是言.師子國
王天愛帝須夫人阿[少/兔]羅與諸童女五百人及王宮女五百眷屬俱欲出家.今請大德
爲師.願大德時來。比丘尼聞兄信已卽怱怱而起往到王所而白王言.大王我兄信至.
天愛王夫人及諸女人求出家爲道請我爲師.今正待我.我今欲去.白王令知。王卽答
言.我兒摩哂陀孫子修摩那自去之後我常如人斷手足無異.我久不見二人日夜憂
********************
惱不離於心.我見汝面得適我心.汝今復去我必死矣.汝止莫去。僧伽蜜多答言.大王
我兄信至重不可得違.剎利夫人阿[少/兔]羅復欲出家今正待我.是故我今應當往彼。王
卽答言.若汝兄信如此可去.幷菩提樹。[一]僧伽蜜多白王菩提樹在何處.大王答言在阿
蘭若處。王先有心欲取菩提樹.不可以刀斧斷.云何得取.王罔然無計而問大臣提婆.
提婆答言諸大德比丘應知。王答善哉.爲設中食.衆僧食竟.王白諸比丘.如來菩提樹
可往師子國不.衆僧推目揵連子帝須爲知此事。於是目揵連子帝須答言.菩提樹可
往師子國.何以故.爾時如來在世已有五敕.何謂爲五.佛已臥牀臨欲涅槃時而作是
語.當來阿育王取菩提樹與師子國者使菩提樹南邊枝去不用刀斧自然而斷斷已
來入金瓫此是一敕.若我菩提樹[二]是時樹卽於瓫中上昇虛空而入雲住此第二敕.若
入雲已停住七日竟自然而下入金瓫已卽便茂盛布葉結實其葉色[三]玄黃種種示現
不可具陳此第三敕也.若往師子國可種初欲種時作種種神變此第四敕.若我舍利
一斗到師子[四]國卽現如我在世相貌形狀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光明赫烈倍於日
注:
[一]巴本此處假設徵起云王菩提樹今何在耶.不作問答.
[二]巴本此句云於停住時樹入雲住.
[三]巴本云六色.
[四]巴本並云安置於大寺內.
********************
月此第五敕。大王聞有五敕心大歡喜.從波咤利弗國步至菩提樹所.[一]多紫磨金。是時
天帝釋巧匠名毗舍.知王心已作鍛師立在王邊.王卽喚言鍛師可取此金鍛用作瓫。
鍛師白王廣大云何.王卽答言此是汝業汝自知之。鍛師答言善哉我今當作.卽便取
金以神通兩手徘徊卽成金瓫.圍遶九肘.可高五肘.厚八寸許.瓫口團圓如象王鼻。於
是阿育王部伍大衆千乘萬騎豎諸幢旛種種珍寶華香瓔珞妓樂莊嚴.廣三由旬長
七由旬.出國圍遶而去.又將諸比丘僧俱到菩提樹所圍遶而住。阿育王與諸小國王
千人迎菩提樹.阿育王在中央住.諸小王等於外圍遶。於是阿育王等仰看大樹及南
面枝.是時樹作神力故令樹隱蔽不現.唯餘一枝形長四肘。大王見樹神力不現卽發
歡喜心.今以閻浮地一切土地及取王公服瓔珞香華種種供養.周迴八方向樹頭頂
作禮.以閻浮利地王位拜樹爲王.拜已白諸衆僧而作誓言.許我取樹與師子國者[二]令
樹悉現及南面一枝。王卽以七寶作師子座.以金瓫上置高座上.阿育王卽上高座自
執畫筆磨雄黃石.王復作誓言.若菩提樹必許往師子國者復以我有信心者.摩訶菩
注:
[一]巴本此句云使檢道路多運黃金.
[二]巴本缺此語.
********************
提自然落金瓫中。是時王作誓已.樹卽復如本。[一]是時以塗香爲泥滿金瓫中.以筆畫樹
枝曲處作十畫.九畫生根.一畫處斷.根長四寸又生細根.交横抽扨猶如羅網.大枝長
十肘.復有五枝枝各長四肘.五枝各生一子.復有千小枝。大王見菩提樹神變如此心
大歡喜合掌向樹發大叫聲.衆僧唱[二]薩.於是諸小王及侍從者一切大衆悉大叫喚.是
時地神驚怪復大叫聲聲徹虛空.如是展轉聲至于梵天。是時樹枝自然從本而斷落
金瓫中.卽有百根直下至瓫底.復有十根穿度瓫下.九十細根圍遶而生.如是次第日
夜增長。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於虛空中諸天作衆妓樂.諸山樹木皆悉大動如人舞狀.
天人拍掌夜叉鬼神皆大熈笑.阿修羅王歌唄讚詠.梵王欣悅於虛空中雷電霹靂.四
足衆生馳走鳴喚諸鳥飛翔出種種音.阿育王及諸小王共作妓樂.如是衆聲上徹梵
天。是時菩提樹子出六色光.光明徧照滿娑婆世界上至梵天.時菩提樹上昇虛空停
住七日.七日竟大衆惟見光明不見金瓫亦不見樹.王卽從七寶師子座下七日作供
養菩提樹。七日竟樹復放光明照娑婆世界上至梵天.攝光還復.於是虛空中雲皆清
注:
[一]巴本以下文句不次.意義大同.
[二]勘巴本意云善哉.
********************
明.菩提樹布葉結實瓔珞樹身.從虛空而下入金瓫。大王見樹入金瓫已卽大歡喜.復
以閻浮利地供養[一]小菩提樹.以閻浮利地七日供養。[二]八月十五日自恣日晡時菩提樹
入金瓫中.七日從金瓫出上昇虛空.停住七日從虛空下入金瓫中.王以閻浮利地拜
菩提樹七日爲王.九月十五日衆僧布薩日菩提樹從其所生處一日發來到波咤利
弗國城東.置娑羅樹下.菩提樹卽生鬱茂。王見已生大歡喜.又以閻浮利地更拜爲王.
[三]供養已白僧伽蜜多時可去矣.答言善哉。大王卽與八部鬼神護菩提樹.八種大臣.有
八種婆羅門.有八種居士.有八具波伽人.有八鹿羅車人.有八迦陵伽人.王與八金瓫
八銀瓫輦水灌菩提樹.受王教已依事而作。王俱與大衆圍遶菩提樹次第而送於路
上.天人夜叉乾闥婆阿修羅日夜供養.到多摩摽[四]渚.王自擔菩提樹入水齊頸.卽上舶
上與僧伽蜜多。王喚阿栗叉.阿栗叉菩提樹在我國.我以閻浮利地三拜爲王.我自戴
菩提樹入水至頸送置舶上。便敕阿栗叉.若菩提樹往到彼國.汝可語汝王身自下水
沒頸迎菩提樹頂戴擔上.如我於此種種供養無異.作是敕已舶卽發去。是時海中當
注:
[一]巴本仍云大菩提樹.
[二]巴本此段文云.大菩提樹以八月十五日自恣日薄暮入黃金瓶.住雲中經七日.灌頂卽位又經七日.乃至黑半月布薩時.王一日入波吒利弗.次白半月初日移樹東方娑羅樹下.如是入金瓶已第十七日多發新芽.
[三]巴本此句云.修摩那於滿月日爲取樹故向樹供養.白僧伽蜜多言可取樹去.
[四]巴本次有文云.王於海岸又立菩提樹爲閻浮提王如是前後合有三度灌頂.乃於十月一日舉樹入水云云.
********************
舶住處縱廣一由旬無有波浪.王自念言佛菩提樹今徙我國土.作是念時流淚悲咽。
舶去之後.王遙望見種種雜華從海水出.隨從舶後以供養之.又虛空中散種種華妓
樂供養.水神又以種種華香供養菩提樹.如是展轉供養乃徹龍王宮。龍王卽出欲奪
取菩提樹.於是僧伽蜜多比丘尼化作金翅鳥王.龍王見比丘尼神力如是卽頭頂禮
足白言.今我欲請菩提樹及大德還我宮中供養七日。於是菩提樹及大衆悉入龍王
宮中.龍王以王位拜菩提樹爲王.七日供養.過七日已龍王以十月生一日自送菩提
樹.一日到閻浮俱那衛渚。阿育王遙望不復見菩提樹.啼哭而還。是時天愛王輙如須
摩那沙彌先敕平治道路掃灑清淨豎立幢旛種種供養.從城北門到俱那渚地平如
掌.待菩提樹至。僧伽蜜多以神通力令王於城內遙見菩提樹來.王卽從城出.將五色
華處處散乃至閻浮俱那衛渚.一日卽到.作種種妓樂.入水齊頸。王自念言佛菩提樹
今到我國.發念未竟於是菩提樹放六色光.王見已心大歡喜.卽以頂戴上.國有耆舊
十六大姓與王共迎菩提樹。到岸上已.三日以師子洲供養菩提樹.十六大姓知王國
********************
事。三日竟至四日擔菩提樹次第到阿[少/兔]羅陀國.到已舉國人民歡喜禮拜供養。十月
十四日過中.菩提樹從北城門入.當城中央而復更從城南門出.從城南門去五百弓.
此處如來已曾入三昧.非是釋迦牟尼一佛.過去諸佛亦皆於中而入三昧.俱那衛佛
菩提樹樹名摩訶沙利婆.俱那含佛菩提樹樹名優曇鉢.迦葉佛菩提樹樹名尼俱陀。
於彌伽園中沙彌修摩那敕執作基掖.都圍度量布置門屋及菩提樹所住之處皆令
整理.於王門屋處置。是時十六大姓人悉著王公服圍遶菩提樹已.便於王門屋地種
始放樹.樹卽上昇虛空高八十肘.卽出六色光照師子國皆悉周徧上至梵天。爾時衆
人見樹種種變化心大歡喜.衆中萬人同時發心念佛.次第得阿羅漢.卽共出家。日光
未沒樹猶在虛空.日沒後從虛空似婁彗星宿而下至地.地皆大[一]動。是時摩哂陀與僧
伽蜜多王及國人民來集於菩提樹.時衆人見北枝有一子而熟卽從枝墮落.以奉摩
哂陀.摩哂陀以核與王令栽.王卽受於金瓫中以肥土壅.又以塗香覆上.須臾之間卽
生八株各長四肘。王見如此驚歎.以白傘覆上.拜小樹爲王.取一株種於閻浮拘羅衛
注:
[一]巴本次有文云.大菩提樹復住雲中七日不現.至第七日雲晴.六色光曜.見有五果在枝幹間.
********************
渚.[一]取一株薄拘婆羅門村中種.取一株種枚椒門中.一株種塔園中.一株種摩醯首羅
寺.[二]一株種支帝耶山中央.一株種樓醯那村.一株種往羅村。餘四子在樹上次第熟落.
合生三十二株.悉取於由旬園種.如是展轉[三]增長滿師子國中.以菩提樹故國土安隱
無有災害。於是阿[少/兔]羅夫人與千女俱往僧伽蜜多所.僧伽蜜多卽度爲比丘尼.從度
之後次第得阿羅漢。王外甥阿栗叉與五百人出家.出家之後次第得阿羅漢。又一日
王與摩哂陀往禮菩提樹.到鐵殿處.人民獻華於王.王以華奉摩哂陀法師.法師受已
以供養鐵殿.華墮地地卽震動.王見地動卽問大德此地何忽動也.答言大王當來此
殿衆僧說戒是故地現此瑞也。次第而去到菴羅處.有人以菴羅子香味具足獻王.王
以奉摩哂陀.摩哂陀噉取核語王言可種此核.王卽種以水灑地.地皆震動.王問何故
地動.大德言當來世[四]衆僧集處故現瑞相也.王卽散華八過作禮而去。到支帝耶處.有
人以瞻蔔華獻王.王以奉摩哂陀處作禮.禮竟地動.王問何以地動.大德答言當來此
處起如來大塔故現瑞。王言我今當立塔.摩哂陀答言不須王立.王多諸造作.當來世
注:
[一]巴本合次二句爲一云取一株種婆羅門村門中.
[二]巴本次分爲四句云.支帝耶處.支帝耶山.樓醯那迦提那羅村.樓醯那旃檀村.
[三]原刻作憎.今依麗刻改.
[四]巴本云菴羅園僧堂.
********************
有王孫子名木杈伽摩尼阿婆耶當起大塔。王問大德是我孫子起塔功德我獲其福
不.大德答言不得獲也。王又作方便令入功德.卽取一石柱高十二丈.而刻石柱記我
孫子名木杈伽摩尼阿婆耶當來此中起大塔。王復問大德.大德佛法今根株著師子
國未.摩哂陀答言未。王問何時著.大德言.[一]若師子國人中出家其父母悉是師子國人
不雜他國人.若出家已便取法藏及毗尼藏.是時然後佛法根株著師子國也。王復[二]問
大德.大德答言.王外甥阿栗叉此比丘是也.於佛法極大勇猛。王更問我今竟何所作
大德答言.當作衆僧集堂.王答善哉。於時大王有大臣名彌伽槃荼.彌伽槃荼住處於
其中起作集堂屋.如阿闍世王殿無異.用王威德作已一切種種妓樂各各自然分布
處所。王自念言我今往看佛法根株下.數百千人圍遶大王往到塔園[三]也。爾時塔園中
摩哂陀與比丘[四]一千人俱.敷摩哂陀坐具南向坐.又敷大德阿栗叉北向坐。大德摩哂
陀請阿栗叉爲法師.阿栗叉仍依往昔大德優波離無異.摩哂陀與大僧六十八人圍
遶法座.王弟比丘名末多婆耶與五百比丘俱欲學律藏.悉圍遶阿栗叉高座.餘諸比
注:
[一]勘巴本此句意云.師子國人爲父母所生師子國人.出家持律宣說皆於師子國者.乃立法本.
[二]巴本云問有此比丘否.
[三]原刻於此分卷.今依文便改.
[四]巴本云八萬六千人.
********************
丘與王各次第而坐。於是大德阿栗叉卽便爲說爾時佛住毗蘭若那憐羅賓洲曼陀
羅樹下說律序.說已於虛空中天大叫稱善哉善哉.非時而雷電霹靂.地卽大動種種
神變。於是大德阿栗叉及摩哂陀與愛盡六十八人俱.復有六[一]萬比丘圍遶. [二]於塔園寺
中說如來功德.如來哀愍衆生三業不善是故說毗尼藏以制伏身口意業.如來在世
爲聲聞弟子說律藏竟然後入無餘涅槃。[三]爾時衆中而說偈言.
一切别衆住 大德六十八 共知律藏事 法王聲聞衆.
愛盡得自在 神通三達智 以無上智慧 教化師子王.
光照師子國 周徧無不覩 譬以大火聚 薪盡入涅槃。
諸大德涅槃後諸弟子眷屬名帝須達多迦羅須末那毗伽修摩那.此是大德阿栗叉
弟子.如是師師相承展轉至今。[四]是故第二集衆衆中而問誰將律藏至師子國.答是摩
哂陀.摩哂陀之後阿栗叉.阿栗叉弟子如是次第受持。[五]譬如白瑠璃器盛水內外明徹
水無漏落.諸大德持律藏亦復如是.乃至于今。若人有信心恆生慙愧好學戒律者佛
注:
[一]巴本次云八千比丘.
[二]巴本云於九月第一自恣日.
[三]巴本此句云.如是摩哂陀爲上首諸衆皆在此會.次卽結頌云云.
[四]勘巴本此段結文.卽引前卷從第三之後目揵連子帝須臨涅槃付弟子摩哂陀乃至應當知之一大段.
[五]巴本此上有牒句云何所安住者.以下乃釋本母頌第三句義也.今譯脫略.
********************
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學毗尼藏.何以故.有饒益行者故。何謂饒益.若善
男子好心出家.律藏卽是父母.何以故.與其出家令得具足教學威儀.依止律藏自身
持戒能斷他疑.若入僧中無所畏懼.若有犯罪依律結判令法久住。〈諸法師言.〉佛語比丘
若受持此律有五事利.何謂爲五.一者自能持戒.二者能斷他疑.三者入僧無畏.四者
建立佛法.五者令法久住.佛說持律人卽是功德根.因根故攝領諸法。〈法師曰.〉佛說戒
律爲欲止惡因.止惡故生不悔心.因不悔心故得生歡喜.因歡喜故得生安樂.因安樂
故得生三昧.因三昧故得生慧眼.因生慧眼故而生厭汙.因厭汙故而得離欲.因離欲
故而生度脫.因度脫故得度脫智.因度脫智次第得入涅槃.爲欲言故爲欲說故爲依
止故爲欲聞故如是次第心得度脫智.是故殷勤當學毗尼。[一]此是毗尼處說根本.〈法師
曰.〉而說偈言.
若人.時.何故.受持. 若人將耶.若處住. 已說此.次第今說。
[二]此是偈義.今當說律外序也。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三
注:
[一]勘巴本此乃重引卷首爲釋律故當舉本母頌曰說由何人何時故等一段.(如前卷一附註所出.)
[二]勘巴本此段意云.此頌意已詳說.卽律外序巳如應釋訖.又此處原不分卷.今依文便改.
********************
猜你喜欢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马鸣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上·智顗 第九十七則 金剛經云若為人輕賤·胡兰成 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六十·道世 原序·晁迥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玄奘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四·佚名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朱棣 佛法之四现实观·太虚 佛说孝子经·佚名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筠州九峰虔禅师·惠洪 18.说见清净品·佛音 卷第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