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蓮華經後序

  後秦沙門僧叡述

  法華經者.諸佛之祕藏衆經之實體也.以華爲名者照其本也.稱芬陀利者美其盛也.

  所興旣玄其旨甚婉.自非達識傳之罕有得其門者。夫百卉藥木之英物實之本也.八

  萬四千法藏者道果之原也.故以喻焉。諸華之中蓮華最勝.華尚未敷名屈摩羅.敷而

  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芬陀利.未敷喻二道.將落譬泥洹.榮曜獨足以喻斯典。至

  如般若諸經深無不極故道者以之而歸.大無不該故乘者以之而濟.然其大略皆以

  適化爲大.應務之門不得不以善權爲用.權之爲化悟物雖弘於實體不足.皆屬法華

  固其宜矣。尋其幽旨恢廓宏邃所該甚遠.豈徒說實歸本畢定殊塗而已耶.乃實大明

  覺理囊括古今。云佛夀無量永劫未足以明其久也.分身無數萬形不足以異其體也.

  然則夀量定其非數.分身明其無實.普賢顯其無成.多寶照其不滅。夫邁玄古以斯今

  則萬世同一日.卽萬化以悟玄則千途無異轍.夫如是者則生生未足以期存永寂亦

  未可言其滅矣.尋幽宗以絕往則喪功於本無.控心轡於三昧則忘期於二地。經流茲

  土雖復垂及百年.譯者昧其虚津靈關莫之或啓.談者乖其凖格幽蹤罕得而履.徒復

  搜硏皓首並未有窺其門者。秦司隸校尉左將軍安城侯姚嵩擬韻玄門宅心世表.注

  誠斯典信詣彌至.每思尋其文深識譯者之失.旣遇鳩摩羅法師爲之傳寫指其大歸.

  真若披重霄而高蹈登崐崙而俯盼矣。於時聽受領悟之僧八百餘人.皆是諸方英秀

  一時之傑也。是歲弘始八年.歲次鶉火。

猜你喜欢
  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序·真歇清了
  卷第四十一·智旭
  卷第三十五·德清
  卷第二十八·永觉元贤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三·明佺
  卷第十六·佚名
  01.说戒品·佛音
  印度之佛教无常与无我·梁启超
  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胡适
  卷第五十八·佚名
  卷二十一·彭绍升
  坚固品第五十七·佚名
  四谛论 第一卷·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三·雪关智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624_1 【二遗诗】陆龟蒙   谁从毫末见参天,又到苍苍化石年。万古清风吹作籁,   一条寒溜滴成穿。闲追金带徒劳恨,静格朱丝更可怜。   幸与野人俱散诞,不烦良匠更雕镌。   卷624_2 【】陆龟蒙  

  • 卷三·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三宋 王安石 编高适下十二首自淇涉黄河四首川上恒极目世情今似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於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乱流自兹始倚楫时一望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天道昔未测人心

  • 卷三十四·乾隆

    卷三十四眉山苏轼诗三六十二首韩子华石淙庄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欲收伊吕迹。远与巢由对。誓言虽未从。久已断诸内。区区为怀祖。颇觉羲之隘。此身随造物。一叶

  • 卷七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徐夤徐夤字昭梦莆田人登乾寜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夀溪着有探龙钓矶二集编诗四卷钓台金门谁奉诏碧岸独垂钩旧友秪樵叟新交惟野鸥嘉名悬日月深谷化陵丘便可

  • 卷三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郭郧郭郧毘陵人大历贞元间诗人诗一首寒食寄李补阙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人间後事悲前事镜里今年老去年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肎一相怜韦同则韦同则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八七言絶句一耶律楚材过金山和人韵金山万壑鬬声清山色空蒙弄晩晴我爱长天汉家月照人依旧一轮明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灎灎水溶溶风廻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掀髯

  • 骆宾王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骆宾王(约630—684 ),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章家。 骆宾王自幼随父到博昌,从师于张学士、辟吕公,七岁时赋《咏鹅》诗,被传为佳话,时称神童。父骆履元,曾任青州博昌(今

  • 卷四百九十三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五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辛亥朔,權殿中侍御史蔡蹈言:「朝廷近用知開封府路昌衡薦除朝散郎盧約為推官,按約向知昭州日,輒請以昌衡出帥廣東所遷兩官易近上職名【一】,原其用心,專在邪諂,而昌衡一無嫌

  • 韩忠献公遗事 全文·强至

      公自定武入为枢密使,时仁宗嗣位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事未及行,公秉政,仁宗倦勤甚,势渐逼,更不暇置内学。每进对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预立,以系天下心,语日益深切,前后不可胜数。仁宗终无一言,不喜,亦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弘治八年二月乙卯朔日食○丁巳释奠先师孔子遣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刘健行礼○是日晓刻木星犯进贤星○戊午祀 太社 太稷○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岐王将之国诣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行辞礼○少保兼太子

  •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萧孝先传·脱脱

    萧孝先,字延宁,乳名海里。统和十八年(1000),补为祗候郎君。娶南阳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开泰五年(1016),任国舅详稳。率兵于东部边境筑城。回京后担任南京统军使。太平三年(1023),任汉人行宫都部署,不久升太子太傅。五年(1025)

  • 卷七十一 易七·黎靖德

      ◎噬嗑   彖辞中"刚柔分"以下,都掉了"颐中有物",只说"利用狱"。爻亦各自取义,不说噬颐中之物。〔渊〕   张元德问:"易中言'刚柔分'两处。一是噬嗑,一是节。此颇难解。"曰:"据某所见,只是一卦三阴三阳谓之'刚柔分'。"

  • 卷七·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七     明 湛若水 撰莊公【名同桓公子母文姜夫人哀姜年十四即位在位三十二年】【莊王四年】元年【齊襄五年晋緡十二年衛惠七年黔牟三年蔡哀二年鄭厲八年子儀元年

  • 法行品第十·佚名

    於是宝女。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如来乃讲往古去世一切德本诸佛正典。何谓世尊,菩萨所行遵修经典为行法乎。善哉世尊,愿说菩萨所行之法。佛告宝女。志性清净则为菩萨所行法也。坚固亲友则为行法。有反覆者则为行法

  • 宗镜录卷第五十六·延寿

    夫三能变中。已论八识。今依经论。更有多门。舒则无边。卷唯一道。经中又明。有九种识。以兼识性故。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九识者。以第八染净。别开为二。以有漏为染。无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印光

    朱石僧印光大师坐化生西事略,想诸位已知道。兹将石僧所闻记出报告。印光大师平素不言神通和奇异,很为平常。对于世间法作人之道,极力提倡孝悌(t&igrave;尊敬兄长)忠信、礼义廉耻。出世法则厌离这个苦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戒杀

  • 中庸分章·黎立武

    一卷 宋黎立武著。其书将《中庸》分为十五章:“以天命之谓性”以下为第一章;“仲尼曰”以下为第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为第三章;“道不远人”以下为第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以下为第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