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眉山苏轼诗三六十二首

韩子华石淙庄

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

欲收伊吕迹。远与巢由对。誓言虽未从。久已断诸内。区区为怀祖。颇觉羲之隘。

此身随造物。一叶舞澎湃。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彼美石淙庄。每到百事废。

泉流知人意。屈折作涛濑。寒光洗肝鬲。清响跨竽籁。我旧门前客。放言不自外。

园中亦何有。荟蔚可胜计。请公试回首。岁晚余苍桧。

原选者评。此盖嫉世之贪位冒禄者。轼通道藏。尝撰广成子解。故有取乎老庄知足不辱之旨。非为韩绛有手疏之词。遂顺其意而称道之也。

施元之曰。韩献肃公名绛。字子华。父忠宪公。名亿。平日尝语子弟。进取在於知足。宠禄不可过溢。以故子华服阕誓墓。年五十遽请谢事。最后手疏言。昔晋王羲之去郡不仕。尝自誓於父母墓前。朝廷以其誓苦。不复召之。臣今志愿虽与羲之颇殊。然誓於先臣墓前。则无异矣。区区之志。中外士大夫多有知者。即非臣今日轻有去就。妄干退闲也。章屡上。终不允。

后拜观文殿学士。元祐二年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此诗多用子华表意。

立秋日祷雨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闵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

原选者评。祷雨而曰。百重堆案掣身闲。几与嵇康书中言性不耐烦。而以游山泽。观鱼鸟为乐者无异矣。有末二句一证出心事。遂觉满纸闲情。俱成警色。

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奇攴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原选者评。不须矜才使气。兴会所到。后人自百摹不到。笔底定有神力护持。

徐一夔曰。大慈定慧禅寺。唐寰中禅师之道场也。宋太平兴国中。寺以南泉。愿临济元无。著喜赵州。谂岩头。雪峰存。俱至兹山。与中禅师激扬宗旨。故又名祖塔院。元祐间。苏长公守桂。有诗见於家集。

柏堂

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幹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

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原选者评。双。句。人所能道也。九朝。句。对法不测之至。九朝。施注谓自陈隋唐五代至宋也。

。孤山二咏序。曰。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有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志诠作堂於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

娟娟云月稍侵轩。潋潋星河半隐山。鱼钥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

凄风瑟缩经弦柱。香雾凄迷著髻鬟。共喜使君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

原选者评。起二句。乃月夜恒有之景。写来却自引人入胜。鱼钥二句。夜归也。凄风二句。

乘月也。读之气和音雅。令人神游於时世之升平。觉诗中鱼钥凤箫弦柱髻鬟等。都无一字泛设。而以。万人争看。使君之归作结。又见为政风流。极一时之胜赏矣。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原选者评。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但以用杜赋中字为采藻鲜新。浅之乎论诗矣。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有美堂在郡城吴山。其地正与海门相望。故非率尔操觚者。唐贤名句中惟骆宾王灵隐寺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联。足相配敌。

。西清诗话。曰。少陵文自古奥。如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其语磊落惊人。东坡有美堂诗云。天外黑风吹海立。盖出此也。

。容斋四笔。曰。东坡在杭州作有美堂会客诗。颔联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读者疑海不能立。黄鲁直曰。是盖为老杜所误。因举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皆句语雄杰。前无古人。坡。和陶。停云。诗有。云屯九河。

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登玲珑山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原选者评。用红罢亚对碧玲珑。集内律诗每用此体。遂为后人开一门径。三休。九折。即是。山中岩亭之名故。紧接玲珑句为题正面结处。别作唤醒语。流韵悠然。

。临安图经。曰。玲珑山。两山屹起。盘曲九折。上通绝顶。名曰。九折岩。行百许步有亭。

下瞰百里。名。三休亭。

宿九仙山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原选者评。后四句磊砢妥帖。便入钱刘集中。亦称警策。

宿海会寺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怜惊。磑如五鼓天未明。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原选者评。自行路而宿。自宿而天明。直记叙一时事耳。不闻人声。闻履声。写幽寂之致。

飒飒纸上。

。漫叟诗话。曰。尝见陈本明论诗云。前辈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若东坡诗。

言冷则云。可咽不可漱。言静则云。不闻人声闻履声。之类。本明何从得此。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食甫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笑谓候吏还。遇虎吾有命。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原选者评。一往平叙。不复作沈郁顿挫之势。后忽从山前见虎迹。发出议论。奇文蔚起。匪夷所思。

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

西风初作十分凉。喜见新橙透甲香。迟暮赏心惊节物。登临病眼怯秋光。

惯眠处士云庵里。醉倚佳人锦瑟傍。犹有梦回清兴在。卧闻归路乐声长。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录一首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明年桑苎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

原选者评。此篇乃已至勤师院而作。承前一首结句。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访孤山支道林。

说来。但前首。东阁郎君。之句。殊嫌无著。不似此篇之开拓顿宕也。笙歌云水。一联。尤为卓立杰出。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

鲁少卿饮以诗戏之二首录一首

指顾云间数点红。笙歌正拥紫髯翁。谁知爱酒龙山客。却在渔舟一叶中。

原选者评。西湖志。曰。咸淳临安志。有美堂。钱氏初建江亭於此。当在吴山最高处。左江右湖。故为登临之胜。东坡有。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诗。言舟中望见。则必西湖舟中也。旧志。言。堂在郡城内。又可见古城介。在吴山外矣。此堂故址当在吴山无疑。西湖游览志。载。有美堂在凤凰山者。误也。

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

琉璃百顷水仙家。风静湖平响钓车。寂历疏松奇攴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

困眠不觉依蒲褐。归路相将踏桂华。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

宝山新开径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

回观佛国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原选者评。明隽清圆。兼得像外之趣。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我官於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忄广。

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

葵花玉革夸不易致。道路幽嶮隔云岭。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香嚼味本非别。透纸自觉光炯炯。秕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原选者评。建茶。以比君子。草茶。以比小人。君子和且正者也。和故可爱。正故不可慢。

小人体轻而性滞。但有妖邪顽忄广而已。记。曰。其言明且清。易。曰。其言曲而中。诗兼有之。

。乌台诗案。曰。钱在秀州监税。旧曾作台官。始於秀州与之相见。后钱作诗。送茶来。某作诗谢之。草茶无赖。二句。以讥世之小人。若不谄媚妖邪。须顽忄广狠劣也。体轻性滞。二句。以讥小人体轻浮而性滞泥也。其间绝品。二句。以讥小人如张禹。虽有学问。细行谨饬。终非骨鲠之人也。收藏爱惜。四句。以讥小人有以好茶钻求富贵权要者。见此诗当大怒也。

。归田录。曰。腊茶出于建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

夜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原选者评。善说无生。可知坐在立忘。未是西来大意。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原选者评。令节羁情。孤灯遥夜。所感怆者深。而以温柔敦厚出之。依依脉脉。味以淡而弥长。

。容斋续笔。曰。今人元日饮屠苏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然固有来处。后汉李膺杜密。以党人同系狱。值元日於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初学记。载。四民月令。云。正旦饮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小者起先。顾况云。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方干云。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皆笑鬓毛斑。然则尚矣。东坡亦云。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其义亦然。

古缠头曲

昆鸟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惊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

原选者评。亦为琵琶女子而作。却不规抚江州琵琶行。古有名作。须变调以胜之。并题目亦隐其名曰古缠头曲。特於结处表出作诗之意。以见实有其人与事。不是寓言十九也。白以排荡宛转入情。此以简净道炼入古。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原选者评。有横绝太空之概。洒豁襟抱。亦如听苏门长啸。响动林谷。

虎丘寺

入门无平田。石路细穿岭。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

铁花绣岩壁。杀气噤蛙黾。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

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窈然留清诗。读者为悲哽。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

熙熙览生物。春意破凄冷。我来属无事。暖日相与永。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

坐见渔樵还。新月溪上影。悟彼良自咍。归田行可请。

原选者评。作虎丘诗者。多是缘情绮靡。若此诗。则但见其幽折闲静耳。是非时会不同。

乃其命笔取材别开生径。观前此白居易於东武丘有。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之句。於西武丘有。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之句。乌鹊黄鹂。红栏绿浪。唐时已极繁华艳冶矣。故知此诗是有意避喧。力求岑寂也。

赵次公曰。清远道士与沈恭子同游虎丘寺。有诗历论商周及近代二千年事。颜真卿为之刻石。又鬼诗云。青松多悲风。萧萧清且哀。白日徒昭昭。不照长夜台。李道昌为刺史奏其事。陆龟蒙。皮日休。松陵唱和皆及之。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录一首

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

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人非。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原选者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此诗结句。有。放鸽为寿。之自注。赵尧卿遂引唐。谭宾录。言。天宝宫中呼白鹦鹉为雪衣。此诗借呼鸽为雪衣。然考田汝成。西湖志。称。东坡有真迹云。杭州营妓周韶能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此诗寄述古。盖指此事。故曰。记得金笼放雪衣。雪衣。正用白鹦鹉事。不必借呼放鸽也。诗作如是解。与前后数诗。亦正相类。然轼自注。故作隐语。岂其避谤欤。

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其壁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

我醉多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原选者评。豪放精悍。全是规仿颂酒之篇。

大风留金山两日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艇一叶从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许。灊山道人独何事。夜半不眠听粥鼓。

原选者评。明日颠风当断渡。七字。即铃语也。奇思得自天外轩窗飞雨。写风浪之景。真能状丹青所莫能状。末忽念及山道人不眠而听粥鼓。想其濡墨挥毫。真有御风蓬莱。泛彼无垠之妙。

。冷斋夜话。曰。对句法。诗人穷尽其变不过以事以意以出处具备。谓之妙。如荆公曰。平日离愁宽带眼。迄今归思满琴心。又曰。欲寄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乃不若东坡微意特奇。如曰。见说骑鲸游汗漫。也曾扪虱话酸辛。又曰。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艇一叶从掀舞。以。鲸。为。虱。对。以。龙骧。为。渔艇。对。大小气焰之不等。其意若玩世。谓之秀杰之气终不没者。此类是也。游鹤林招隐二首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睡余柳花堕。目眩山樱然。

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烟。

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原选者评。二作风格。清腴绝似韦柳。

无锡道中赋水车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原选者评。只是体物著题。触处灵通。别成奇光异彩。想当施手时。巨刃摩天扬。此之谓也。赋物得此。神力罕匹。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原选者评。寄感叹於解脱。挽长老合作如是语。

听僧昭素琴

至和无攫羐。至平无按抑。不知微妙声。究竟从何出。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

原选者评。是真识琴中意者。朱纟玄疏越。可以释躁平矜。

僧惠勤初罢僧职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

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原选者评。能不为外垢所蒙。不待罢职而诗乃工也。惠勤先为欧阳所知。故又举。诗穷益工。之语以讽之。与序惠勤诗集同意。

游灵隐高峰塔

言游高峰塔。 食治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

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有无。云海浩茫茫。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

问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心知不复来。欲归更彷徨。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原选者评。雾霏日出。未举足而景象既殊。古松怪石。及经行而应接不暇。渐闻钟磬音。

飞鸟皆下翔。十字。画出古寺清晨。登高览胜之妙。入门以后。但记一时与道人留连赠答。语尽便住。象外传神。正复无际。

邵长蘅曰。三国管宁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榻上。当膝处皆穿。按穴藜床。

似用其意。故王注引此存之。

。志林。曰。灵隐寺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高僧不下。三十余年矣。

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原选者评。淡而能腴。王韦后。绝无仅有。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次知。

原选者评。首作不露刻斫经营之迹。自成高唱。五六用毛玠方干贴二人姓。此本古法。少陵集中多有之。僧祖可谓毛令。是毛玠之后。或并疑方尉是方干后人。妄矣。次作。白云句。承。石瘦。来。明月。句承。水清。来。黑黍黄粱。池旁之所见也。朱柑绿橘。岭上之所植也。错杂写来。自然合拍。惟其才才而气雄。故虽清白黑黄等字。叠见不嫌其复。

张安国曰。案於潜县图经。毛君宝。同尉方君武与东坡。於熙宁七年八月廿七日。同游西菩提山明智院。石刻存焉。听贤师琴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原选者评。听颖师琴诗。曲中疾徐之节。听贤师琴诗。别传离合之神。两诗足以并峙。义海俗工。誉韩毁苏。复斋漫录。直以不学斥之。最堪砭愚击蒙。

。西清诗话。曰。三吴僧义海。以琴名世。六一居士尝问。东坡琴诗孰优。东坡答以退之。听颖师琴。公曰。此只是听琵琶耳。或以问海。海曰。欧阳公一代英伟。然斯语误矣。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讥评也。东坡后有。听惟贤琴。诗。诗成欲寄欧公而公亡。每以为恨。客复以问海。海曰。东坡词气。倒山倾海。然亦未知琴。春温和且平。廉折亮以清。凡丝声皆然。何独琴也。又特言大小弦声。不及指下之韵。牛鸣盎中。雉登木概。言宫角耳。八音宫角皆然。

何独丝也。闻者以海为知言。余尝考今昔琴谱。谓宫者。非宫角者。非角又五调迭犯。特宫声为多。与五音之正者异。此又坡所未知也。

。复斋漫录。曰。元微之诗。尔生不我待。我愿裁为琴。宫弦春似君。君若春日临。商弦廉似臣。臣作旱天霖。盖取。史记。驺忌子闻齐威王鼓琴。而为说曰。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

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西清诗话。乃云。东坡。听惟贤琴。有。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之句。至谓东坡未知琴趣。不独琴为然。殊不知亦取驺琴之事耳。可谓不学。

除夜病中赠段屯田

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今年一纟泉在。那复堪把玩。

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惟有病相寻。空斋为老伴。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

倦仆触屏风。饥鼯嗅空案。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传闻使者来。策杖就梳盥。

书来苦安慰。不怪造请缓。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要当击权豪。未肯觑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炭。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三径粗成资。一枝有余暖。

愿君更信宿。庶奉一笑粲。

原选者评。除夜无聊。病中落寞。因得段书。遂一气写出。读。暗尽灰中炭。五字。尤觉黯然神凄。

。容斋五笔。曰。白乐天作诗述怀。好纪年岁。苏公素重乐天。故间亦效之。如。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正引用其语。又。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忆在钱塘正如此。回头四十二年非。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吾年四十九。赖此一笑嘻。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纷纷华发不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逾。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玩味庄重。便如阅年谱也。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未遭甘益鸟退。并进耻鱼贯。每闻议论余。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便应朝秣越。未暮刷燕馆。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寒鸡知将晨。饥鹤知夜半。亦如老病客。遇节尝感叹。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羁孤每自笑。寂寞谁肯伴。元达号神君。高论森月旦。

纪明本贤将。汩没事堆案。欣然肯相顾。夜阁灯火乱。盘空愧不饱。酒薄仅堪盥。

雍容许著帽。不怪安石缓。虽无窈窕人。清唱弄珠贯。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二豪沈下位。暗火埋湿炭。岂似草玄人。嘿嘿老儒馆。行看富贵逼。炙手借余暖。

应念苦思归。登楼赋王粲。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原选者评。尖叉韵诗。古今推为绝唱。数百年来。和之者亦指不胜屈矣。然在当时。王安石六和其韵。用及诸。天夜叉。交戟叉头。等字。支凑勉强。贻人口实。即轼谢人见和。因再用韵二诗。亦未能如原作之精采。方回谓再和尤佳者。非也。至于。玉楼银海。典故流传。其说不一。

盖皆得自传闻。而所称作道书者。究无人知其出何道书。方回称是。黄庭。一种。亦臆度语耳。

轼尝读道藏千函。有诗纪其事。要之。玉楼为肩。银海为目。必作如是解。诗意乃通。若集中诗。尚有。雪中过淮谒客。诗云。万顷穿银海。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诗云。玉楼已峥嵘。

则又不当与此一例解也。

。石林诗话。曰。诗禁体物语。此学者类能言之。欧公聚星堂雪诗举此。令坐客皆阁笔。但非能者耳。若能者。则出入纵横。何可拘碍。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之卑。苏子瞻。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超然飞动。何害其言玉楼银海。

。苕溪渔隐丛话。曰。蝗遗子于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麦得雪。则资茂而成稔岁。此老农之语也。东坡皆收拾人诗句。殆无余蕴矣。

方回曰。坡知密时作。年二十九岁。偶然用韵甚险。而再和尤佳。或谓坡诗律不及古人。

然才高气雄。下笔前无古人也。观此雪诗。亦冠绝古今矣。虽王荆公亦心服。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侯鲭录。曰。东坡作雪诗。后见荆公云。道家以两肩为玉楼。目为银海。是使此事否。坡退曰。惟荆公知此出处。

次韵章传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於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鬃毛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扌为驾雷公诃电母。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已觉商羊舞。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亩。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鲍。谢跨徐。庾。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原选者评。古语时情。错杂写来。可谓博诞空类。至结穴推本盛德。寓规於颂。尽遣奇词。

奥旨俱归。雅颂之音。

惜花

吉祥寺中锦千堆。前年赏花真盛哉。道人劝我清明来。腰鼓百面如春雷。

打彻凉州花自开。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吴儿咍。岂知如今双鬓摧。

城西古寺没蒿莱。有僧闭门手自栽。千枝万叶巧剪裁。就中一丛何所似。

马瑙盘盛金缕杯。而我食菜方清斋。对花不饮花应猜。夜来雨雹如李梅。

红残绿暗吁可哀。

原选者评。语不斫削。似无意求工。而颓放处。正复滔滔清绝。

送春和子由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原选者评。酒阑。句是赋。蜜熟。句是比。对句却从上句生出。作手大家。即一属对。不易测识如是。

方回曰。酒阑病客惟思睡。我也。情也。蜜熟黄蜂亦懒飞。物也。景也。芍药樱桃俱扫也。景也。鬓丝禅榻两忘机。情也。一轻一重。一来一往。所谓四实四虚。前后虚实。又当如何下手。至此则知击风捕影未易言矣。坡妙年诗力颇宽。至晚年乃神妙流动。

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原选者评。日见耳闻。具有万物。各得其所气象。昔人称渊明为古闲淡之宗。此则升堂入室矣。

寄刘孝叔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资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平生学问只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原选者评。始陈政令之弊。继悼饥馑之臻。而中以诏书恻怛。吏能浅薄为词。可谓立言有体。后言已不能如孝叔之高蹈。盖其志在救时。有未肯挂冠神武者。特诗中不可以显言。乃以雀鼠太仓故。作惭谢故人之语。温厚和平。与诗人之旨宛合。一切讥诮躁妄之词。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

。乌台诗案。曰。此诗。君王有意。四句。为是时朝廷遣使诸路点检军器。及置三十七将官。多张皇不便也。南山伐木。十句。以讥讽法令。屡变事目烦多。吏不能辨也。况复连年。

十二句意。言近日饥馑蝗虫之甚。以讥讽政事缺失并新法不便之所致也。又言。酒食无备。斋厨索然。以讥讽新法减削公使太甚也。公事既多。旱蝗又甚。公使窘迫。所以言山中故人寄语令归。某贪禄未能。便挂衣冠而去也。又云。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以讥讽近日提举官所至。苛碎生事。故刘述乞宫观归湖州也。施元之曰。刘孝叔名述。神宗擢侍御史知杂。数谕事剀切。会与王安石争狱事不合。出知江州。逾岁提举崇禧观。东坡亻卒杭。与刘孝叔会虎丘有诗纪事吴兴六客堂。孝叔其一人也。此诗首言征伐之意。熙宁三年十一月。诏京畿河北京东西路置三十七将将官。遂与州郡长吏争衡。故云。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又立保甲法。令诸州籍保甲聚民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故云。保甲连村团未遍。五年立方田均税法。诏司农以条约。并式颁之天下。岁以九月。委令佐分地计量。乃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故云。方田讼牒纷如雨。七年吕惠卿建手实法。使民自上其家之物产。而官为注籍。奉使者至析秋毫。

天下病之。至八年十月乃罢。故曰。尔来手实降新书。又曰。平生学问止流俗。者。是时。安石凡议其新政者。皆以流俗谓之也。

邵长蘅曰。资斧。资。字。当是。质。字之讹。质。与。锧。通。史记。范雎传。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又一语。无效请伏斧质。又。石庆传。罪当伏斧质。又。汉书。梅福传。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诸本既讠为。资。旧注因并作资斧解。极无谓。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原选者评。知其妙处难传。便是能识其全者。妙处既不可传。故令读壁间诗使自得之。又令直造意所便。以庶几所至有得耳。

祭常山回小猎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原选者评。此似规木无右丞。风劲角弓鸣。一诗。马立鹰飞。宛然。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之句也。白云。红叶。亦是。千里云平。遗意。特其才大不露青蓝冰水之迹耳。结以谢艾自况。想见下笔时顾盼自雄。踌躇满志。

。乌台诗案。曰。知密州日。因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诗。意取西凉州主簿谢艾。

本是书生。却善用兵。意以自比。言圣朝若用某为将。不减谢艾也。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录七首湖桥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横湖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原选者评。荷尽而水益光明。写得景色澄静。不似老杜。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徒豪语耳。

蓼屿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水清。卧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

待月台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过溪亭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贪饞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

原选者评。文与可画癝癟谷偃竹记。曰。癝癟谷在洋川。与可尝令予作洋川三十咏。

。癝癟谷。其一也。予诗云。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寒芦港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自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屦中。

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阶红。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原选者评。三。四一联。句法独创。后人效之。未免学步邯郸。至五。六一联。轼乃脱化张谓。春园家宴。诗。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之句。今注诗者乃引白居易。梦游春。

五言云。门柳暗全低。檐樱红半熟。而不引张诗。既为未谙源委。且奈何舍盛唐而述中唐也。

。王直方诗话。曰。东坡作。藏春坞。有。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屡中。而秦少游作。俞充哀词。乃云。风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将军俎豆中。余以为依做太甚。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原选者评。施元之曰。王介甫素不善。春秋。目为断烂朝报。时介甫方得志。故云。治经方笑春秋学。公为眉人。黎方守眉。故有。渊明归去。之句。

。志林。曰。黎希声治。春秋。有家法。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为。黎檬子。黎以为指其德。不知檬子真是木也。一日。联骑出市。人有鬻之者。大笑。几落马。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後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原选者评。雁荡为自古图牒所不记。祥符中。因采官木始见之。此虽览图未历其地故。但以。小阁浮烟翠。一语形容其妙。以所得见之二华九仙作陪。按。周邠生於西湖。而官於雁荡。

轼生於蜀山。而官於西湖。次作称西湖同游。盖因其所见以致未见之思。结更以蜀山君未见为恨。匪自矜以傲人。盖其交谊反覆缠绵盎然言表。

施元之曰。周邠字开祖。钱塘人。东坡亻卒杭三年。与开祖数从湖山之游。见於酬唱。故云。西湖三载与君同。是时开祖为乐清令。雁荡山实在境内。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仰看鸾鹄刺天飞。富贵功名老不思。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後西湖付与谁。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

原选者评。以西湖对重九。一时凑泊。其妙不当於字句求之。

贺裳曰。谭友夏评此诗云。游止山水好景。每寻替人不得。况坡老开浚西湖。何等关情。

决不忍交付与俗人矣。此评亦好。但作诗时。子瞻自杭州通过转密州。西湖尚未开也。

送乔施州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原选者评。善谈风土。衮衮可喜。颇似宗元在柳州诸诗。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

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原选者评。死生契阔。四字。括尽上六句意。无语不典核。而出以便利。情味洒然。

。艺苑雌黄。曰。按。国史补。云。旧说董仲舒墓门下。人至皆下马。谓之下马陵。故东坡诗云。下马来寻董相坟。

猜你喜欢
  卓世清·唐圭璋
  王识·唐圭璋
  卷二十八·董康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冯梦龙
  卷四十三·徐世昌
  二集卷三十四·乾隆
  卷451 ·佚名
  古诗镜卷二十一·陆时雍
  呻吟语·徐志摩
  原序·纪容舒
  卷六百三·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提要·陈深
  御选明诗卷六十二·康熙
  卷十二·喻良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佥判·唐圭璋

      水龙呤   寿太守九月初一   老人星照螺川,丽谯瑞霭笼晴昼。使君初度,满城和气,欢声盈口。篱菊浮金,茱萸泛紫,重阳时候。算年年长是,节前八日,先满□空格据律补、为公寿。   一代文章山斗。拥朱幡、暂劳分守。崇墉

  • 卷一百九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一】王质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人寓居兴国军绍兴三十年进士孝宗朝为枢密院编修官出判荆南府奉祠山居有雪山集绍陶录山友辞拖白练身全白嘴防红

  • 卷一百·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目録兽类题麟凤图【宋米芾】题异兽图【明归有光】题狮子搏虎图【明王世贞】缚虎图【宋司马光】虎图【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宋王安石】题画虎【宋楼钥】和南山弟虎图行【宋何梦桂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己巳朔初河漕诸臣欲以南直隶江南等府及浙江原免过江脚米内量复三升准银一分五厘又欲于江西湖广二省每石加二升准银一分以助河工户部酌议以江湖二省民力困敝不堪加增止以江南浙江原免脚米量复二升以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三·佚名

    台湾巡抚刘铭传奏陈英商承办基隆煤矿订拟合同请饬议定夺折(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注)窃台湾基隆煤矿自法人滋事毁坏后,先经商人张学熙禀请承办,旋以本亏乞退;经臣商同南洋大臣曾国荃、船政大臣裴荫森并台湾各凑本银二万两

  • 唐文献传·张廷玉

    唐文献,字元征,华亭人。万历十四年(1586)的进士第一。授职为修撰,历任詹事。沈一贯借“妖书”事件倾轧尚书郭正域,行事很急切。唐文献与同僚杨道实、周如砥、陶望龄去拜会沈一贯道:“郭公如果不被赦免,人们说您实际上有意要

  • 卷八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八上     宋 沈枢 撰将帅门 吴起去鲁归魏 周威烈二十三年吴起者卫人仕於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絶之

  • 十三年·佚名

    壬子春正月1月1日○戊申朔,正言任相元啓曰:「蔭官之爲州府,苟非歷試有效,廉能素著者,不可濫授也。淮陽府使權世經,始自郞官,直除郡守,別無治聲,移拜名府,彼善治褒賞之人,將何以待之?密陽府使任允錫,性本纖汚,文筆俱短,超授雄府,物情大

  • 四年·佚名

    (癸丑)四年清咸豐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詣眞殿展拜。1月2日○丁未,以李容象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1月3日○戊申,詣宗廟齋宿。1月4日○己酉,行宗廟春享追,上純宗大王尊號冊寶。1月5日○庚戌,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

  • 卷十四·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四新安首源姚际恒定公襄公庶子,昭公弟,在位十五年。元年凡新君踰年改元,其始年为元年。今定公六月方即位,此犹是昭之三十三年,而先称元年者,盖以一年不可有二君,此追书之法,从权也。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於是宝女问世尊曰:唯然大圣。今所可谓如来至真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在体。佛告宝女。吾往古世行无量德合集众行。如来由是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于体。今粗举要。如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安般守意经二卷 慧琳  阴持入经二卷 慧琳  处处经一卷 慧琳  骂意经一卷 慧琳  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 慧琳  出家缘经一卷 慧琳  阿鋡正行经一卷 慧琳  十八泥犁经一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五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五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余于见灭所断无明。几随眠所缘故随增非相应故。几随眠相应故随增非所缘故。几随眠所缘故随增亦相应故。几随眠非所缘故随增非相应故。答所

  • 书学迩言·杨守敬

    杨守敬撰。守敬字惺吾,号邻苏老人等,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曾随黎庶昌赴日本搜访中国古籍,归国后任勤成学堂总教长等职。擅长史地、目录、金石文字诸学,工书法。辛亥革命时曾避祸上海,为日本人讲授书艺,因撰《书学迩言》

  • 宛如约·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美巧相逢宛如约》,四卷十六回。有“醉月山居”刊本,题“惜花主人批评”,实际并无评语,也不署撰人,无序跋及刊刻年代,似刊刻于康熙间。此外尚见有恒德堂石印本,改题《银如意》、福记

  • 毁灭·郑振铎

    《毁灭》写明末阮大铖和马士英结党营私,弄权欺诈,最后家国俱毁的可耻悲剧。

  • 幸存录·夏允彝

    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等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