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居士传二十一

晁王文富张赵传

晁明远

名迥。世为清丰人。父俭。徙家彭门。明远幼能文。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官翰林学士。性乐易淳固。服道甚笃。历官临事未甞挟情害人。真宗数称为长者。初受学於刘海蟾。得炼形服气之术。後学释氏。以止观为宗。在禁苑中与同僚偶坐。有汲水者趋而过。语同僚曰。观空纯熟。目无全人。所着书有道院别集。多发明空理。其一云。人生世间。其梦无数。无数之梦。一一称我。一一之我。岂非空乎。历劫之中。其身无数。无数之身。一一称我。一一之我。又非空乎。梦既是空。身亦如梦。何以迷着。念念争空。又云。人生有身。而後有名。人人各以身名自执。为我己之身名。自无始来。生化出没亦已无数。不知定以何时何处之身执为我耶。定以何时何处之名垂之不朽耶。静思好身後名者不亦悠悠哉。又作七审。一一切妄念能息否。二一切外缘稍简省否。三一切触境能不动否。四一切语言能慎密否。五一切黑白灭分别否。六梦想之间不颠倒否。七方寸之中得恬愉否。书之座右。终身自考以验道力。仁宗即位。以太子少保致仕。居昭德坊。里名其堂曰凝寂。时习安坐。鞭心入理。昼课心经。夜则数息。戒家人无輙有请。其夫人密觇之。见其瞑目端坐。须发摇风。凝然如木偶。一夕梦游西北方国。入大山洞中。群僧列而诵经。明远合掌礼之。顾见一道士向明远作礼。趋而避之。居一月卒。年八十四。諡文元。其後李昌龄纪明远事。谓其前生实净居天主云(东都事略.道院录.法藏碎金.文元逸事)。

王子正

名随。河阳人。登进士甲科。历知州郡。其为政外严而内宽。居常慕裴公美之为人。以御史中丞出镇钱塘。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自是践履日深竟明大法。时长水法师子璿疏首楞严经既成。属子正为之序。序曰。大佛顶义密因了义首楞严经者。乃竺乾之洪范。法苑之宝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独尊三界。舍金轮而启物。现玉毫而应世。观四生之受苦也惠济庶物。愍羣机之未悟也力垂善诱。於是俯仰至理述宣微言。辟大慈之门。廓真如之海。以为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起。一切众生不出因缘而有。乃知生死轮转贪欲为本。修证常乐禅慧为宗。则斯经也可以辨识诸魔。破灭七趣。谓止及观。修圆觉妙明之心。发真归元。证上乘至极之道。懿夫般剌译其义。房相笔其文。今释璿师学识兼高。辨才无碍。以是经典为时教於一代。分妙理於十门。功济大千。道传不二。信受则为世津梁。开悟则入佛知见。乃题经以作疏。因疏以明理。故可以开前疑而决後滞。披迷云而覩慧日。随志在外护。慙无内学。因获览阅。輙述序引。归依法宝。幸精究於真诠。赞扬佛乘。愿普沾於胜果。甞删次传灯录为玉英集。行於世。明道中参知政事。临终书偈曰。畵堂灯不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赠中书令。諡章惠(东都事略.五灯会元.楞严经疏序)。

文宽夫

名彦博。汾州介休人也。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甞兼译经润文使。封潞国公。初镇北京。时华严洞老来别。宽夫曰。法师老矣复何往。曰入灭去。宽夫以为戏言。既去。使人候之。果入灭矣。大异之。及闍维。亲往临视。以琉璃瓶置座前祝曰。佛法果灵。愿舍利入吾瓶。俄有烟自空而降入瓶中。倾之获舍利无算。乃皈信佛法。晚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甞少懈。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居京师与净严法师集十万人为净土会。年九十二卒。諡忠烈(东都事略.林间录.佛祖统纪.佛法金汤)。

富彦国

名弼。河南人。庆历中与文宽夫并相天下。称为富文。封郑国公。赵阅道甞贻书策之曰。执事富贵已极。道德甚盛。所未甚留意者如来一大事因缘而已。愿益勉之。彦国以为然。守亳州日。闻修顒禅师主投子。遂往参谒。顒见即呼曰。相公已入来。富弼犹在外。彦国汗出浃背有省。即延至府中居两月。日有发明。後呈顒书曰。弼遭遇和尚。即无始以来忘失事一旦认得。此後定须拔出生死海。不是寻常恩知。虽尽力道断道不出也。年八十余卒。元佑初加太师。諡文忠(东都事略.五灯会元.湘湖野录)。

张安道

名方平。宋城人。累官太子太师。[改-己+易]历中外。望重一世。庆历中为滁州守。游琅琊山。抵藏院。偶见楞伽经。取视之。恍然如获旧物。读至世间离生灭。犹如虗空华。宿障氷释。遂明心要。作偈曰。一念在生灭。千机缚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暮年以此经授苏子瞻。辅以钱三十万使印施江淮间。王介甫问安道曰。孔孟去世後千余年。绝无人焉。何也。安道曰。岂为无人。亦有过之者。介甫曰何人。安道曰。马祖一。汾阳无业。雪峯存。岩头奯。丹霞然。云门偃。介甫未喻。安道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介甫叹服。後以语张天觉。天觉抚几曰。至哉此论也。卒諡文定(东坡文集.佛祖统纪)。

赵阅道

名忭。衢州西安人。气宇清逸。喜愠不形於色。仁宗朝官御史。劲直敢言。神宗朝擢参知政事。屡陈新法之害。历知诸州。民怀其惠。阅道年四十余。屏去声色。居常蔬食。究心宗教。初在衢与慧来禅师游。慧来不容措一辞。及在青州时时冥坐。忽闻雷震。大悟作偈曰。默坐公堂虗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的。慧来闻而笑曰。赵阅道撞彩耳。元丰初以太子太保致仕。作高斋居之。禅诵精严。日延一僧与之对饭。甞作偈曰。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注云。切忌错认。日所为事。夜必露香以告於天。七年卒。年七十七。先期徧辞亲友。其子屼。见其形色异常。问後事。阅道厉声叱之。遗慧来书曰。非师平日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少顷趺坐而化(东都事略.五灯会元.赵清献集)。

知归子曰。明远之学於天台三观之旨。知所致力矣。子正与杨大年并号参禅有得。观其去来之际。非其验耶。文富张赵平生勳德具载於史。予独序其学道之始卒。以着其所存者如此。

汪大绅云。以文富勳名若未了此一着。亦只是一场大梦耳。读至此。令我勳名之念氷消矣。

猜你喜欢
  卷第五·佚名
  卷第九十四·李通玄
  卷九十七·佚名
  分别功德论卷第四·佚名
  卷第四十·呆翁行悦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卷五十八·性音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三十·白岩净符
  卷五十六·性音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
  卷第四·佚名
  卷第六十九·佚名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卅六折 阴府讯奸·冯梦龙

    【北仙吕点绛唇】[生幞头锦袍上]痴念难支,始终如是。生和死,有甚参差?痛恨生前事。莫向中州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庭不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万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俺岳飞,

  • 灯·戴望舒

    士为知己者用,故承恩的灯遂做了恋的同谋人。作憧憬之雾的青色的灯,作色情之屏的桃色的灯。

  •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范晔

    张宗 法雄 滕抚 冯绲 度尚 杨琁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定诣禹

  • 卷七十九·毕沅

      ◎宋纪七十九 ∷起柔兆摄提格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神宗第六子,母曰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已丑,生于宫中,赤光照室。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天平军节

  •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蔡东藩

      却说孙德崖喝令左右,来杀元璋,元璋身旁只一吴桢,双手不敌四拳,任你力大无穷,怎能敌得住众人?他却情急智生,仗着剑来奔德崖,德崖不是吴桢敌手,猛被抓住,充作护盾,抵挡众兵,惊得德崖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忙道“不、句不要如此!”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百五十二 苏州织造李煦奏曹寅病重代请赐药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七且十八日 臣李煦跪奏: 江宁织造臣曹寅於六月十六日自江宁来至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疟,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臣在仪真视掣,闻其染病,臣随於十五日亲至扬州看视。曹寅向臣言:我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纪昀

    儒林传宋 【六】○宋六刘子翚 洪兴祖喻樗高闶程大昌林之奇林光朝 杨万里刘子翚洪兴祖喻樗高闶程大昌林之奇林光朝杨万里△刘子翚刘子翚字彦冲赠太师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韐殁于靖康之难子翚痛愤不欲

  • 卷十一 泰誓中第二·孔颖达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次,止也。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于河之北。[疏]传“次止”至“之北”○正义曰:“次”是止舍之名,《穀梁传》亦云:“次,止也。”序云“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则师以戊午日渡也。此戊午日次于河朔,则是师渡之日

  • 第十五章 2·辜鸿铭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辜讲有一次孔子对一位学生(子贡)说:“我想,你是不是认为我就是那个学了很多东西,并把所有东西牢记在心的人? ”“是的,”学生(子贡)回答,“难道不

  • 卷八十七·佚名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二尔时世尊,於大众中。赞商主天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天子。汝闻文殊师利所说神变。而能了知於馀神变。更无惊怖。何以故?一切世间大惊怖者,所谓於常想中说无常想。於乐想中说於苦想。於我想中说无我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尊者世友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千問品第七之五   [一]四無色者.謂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無色幾有色等者.一   切無色。幾有見等者.一切無見。幾有對等者.一切無對。[二]幾

  • 开元释教录卷第六·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六  齐萧氏都建业(亦云南齐)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兴二年壬午。凡经七主二十四年。沙门七人。所译经律总一十二部三十三卷(于中七部二十八卷见在五部五卷阙本)(萧齐)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一部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八·圆晖

      释曰。心一境性名之为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总分三段。一明定功德。二明正法住世。三明造论宗旨。就明定中二。一明所依诸定。二明能依功德。就明诸定中分为四段。一明四静虑。二明四无色定。三明八等

  • 四世同堂·老舍

     长篇小说。包括《惶惑》、 《偷生》、《饥荒》三部。老舍著。写于1944——1949年间。作品以抗战时期北平陷落后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历史背景,展开北京市民苦难生活与觉醒斗争的生活画卷。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

  • 丹阳词·葛胜仲

    词别集。南宋葛胜仲(1072—1144)撰。一卷。胜仲有《丹阳集》已著录,此集收词九十二首,词风力追二晏(晏殊、 晏几道),而终乏才力,成就远不可比肩二晏。取材面较窄。以《点绛唇·县斋愁坐作》及《蓦山溪》二词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