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居士传二十一
晁王文富张赵传
晁明远
名迥。世为清丰人。父俭。徙家彭门。明远幼能文。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官翰林学士。性乐易淳固。服道甚笃。历官临事未甞挟情害人。真宗数称为长者。初受学於刘海蟾。得炼形服气之术。後学释氏。以止观为宗。在禁苑中与同僚偶坐。有汲水者趋而过。语同僚曰。观空纯熟。目无全人。所着书有道院别集。多发明空理。其一云。人生世间。其梦无数。无数之梦。一一称我。一一之我。岂非空乎。历劫之中。其身无数。无数之身。一一称我。一一之我。又非空乎。梦既是空。身亦如梦。何以迷着。念念争空。又云。人生有身。而後有名。人人各以身名自执。为我己之身名。自无始来。生化出没亦已无数。不知定以何时何处之身执为我耶。定以何时何处之名垂之不朽耶。静思好身後名者不亦悠悠哉。又作七审。一一切妄念能息否。二一切外缘稍简省否。三一切触境能不动否。四一切语言能慎密否。五一切黑白灭分别否。六梦想之间不颠倒否。七方寸之中得恬愉否。书之座右。终身自考以验道力。仁宗即位。以太子少保致仕。居昭德坊。里名其堂曰凝寂。时习安坐。鞭心入理。昼课心经。夜则数息。戒家人无輙有请。其夫人密觇之。见其瞑目端坐。须发摇风。凝然如木偶。一夕梦游西北方国。入大山洞中。群僧列而诵经。明远合掌礼之。顾见一道士向明远作礼。趋而避之。居一月卒。年八十四。諡文元。其後李昌龄纪明远事。谓其前生实净居天主云(东都事略.道院录.法藏碎金.文元逸事)。
王子正
名随。河阳人。登进士甲科。历知州郡。其为政外严而内宽。居常慕裴公美之为人。以御史中丞出镇钱塘。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自是践履日深竟明大法。时长水法师子璿疏首楞严经既成。属子正为之序。序曰。大佛顶义密因了义首楞严经者。乃竺乾之洪范。法苑之宝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独尊三界。舍金轮而启物。现玉毫而应世。观四生之受苦也惠济庶物。愍羣机之未悟也力垂善诱。於是俯仰至理述宣微言。辟大慈之门。廓真如之海。以为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起。一切众生不出因缘而有。乃知生死轮转贪欲为本。修证常乐禅慧为宗。则斯经也可以辨识诸魔。破灭七趣。谓止及观。修圆觉妙明之心。发真归元。证上乘至极之道。懿夫般剌译其义。房相笔其文。今释璿师学识兼高。辨才无碍。以是经典为时教於一代。分妙理於十门。功济大千。道传不二。信受则为世津梁。开悟则入佛知见。乃题经以作疏。因疏以明理。故可以开前疑而决後滞。披迷云而覩慧日。随志在外护。慙无内学。因获览阅。輙述序引。归依法宝。幸精究於真诠。赞扬佛乘。愿普沾於胜果。甞删次传灯录为玉英集。行於世。明道中参知政事。临终书偈曰。畵堂灯不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赠中书令。諡章惠(东都事略.五灯会元.楞严经疏序)。
文宽夫
名彦博。汾州介休人也。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甞兼译经润文使。封潞国公。初镇北京。时华严洞老来别。宽夫曰。法师老矣复何往。曰入灭去。宽夫以为戏言。既去。使人候之。果入灭矣。大异之。及闍维。亲往临视。以琉璃瓶置座前祝曰。佛法果灵。愿舍利入吾瓶。俄有烟自空而降入瓶中。倾之获舍利无算。乃皈信佛法。晚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甞少懈。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居京师与净严法师集十万人为净土会。年九十二卒。諡忠烈(东都事略.林间录.佛祖统纪.佛法金汤)。
富彦国
名弼。河南人。庆历中与文宽夫并相天下。称为富文。封郑国公。赵阅道甞贻书策之曰。执事富贵已极。道德甚盛。所未甚留意者如来一大事因缘而已。愿益勉之。彦国以为然。守亳州日。闻修顒禅师主投子。遂往参谒。顒见即呼曰。相公已入来。富弼犹在外。彦国汗出浃背有省。即延至府中居两月。日有发明。後呈顒书曰。弼遭遇和尚。即无始以来忘失事一旦认得。此後定须拔出生死海。不是寻常恩知。虽尽力道断道不出也。年八十余卒。元佑初加太师。諡文忠(东都事略.五灯会元.湘湖野录)。
张安道
名方平。宋城人。累官太子太师。[改-己+易]历中外。望重一世。庆历中为滁州守。游琅琊山。抵藏院。偶见楞伽经。取视之。恍然如获旧物。读至世间离生灭。犹如虗空华。宿障氷释。遂明心要。作偈曰。一念在生灭。千机缚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暮年以此经授苏子瞻。辅以钱三十万使印施江淮间。王介甫问安道曰。孔孟去世後千余年。绝无人焉。何也。安道曰。岂为无人。亦有过之者。介甫曰何人。安道曰。马祖一。汾阳无业。雪峯存。岩头奯。丹霞然。云门偃。介甫未喻。安道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介甫叹服。後以语张天觉。天觉抚几曰。至哉此论也。卒諡文定(东坡文集.佛祖统纪)。
赵阅道
名忭。衢州西安人。气宇清逸。喜愠不形於色。仁宗朝官御史。劲直敢言。神宗朝擢参知政事。屡陈新法之害。历知诸州。民怀其惠。阅道年四十余。屏去声色。居常蔬食。究心宗教。初在衢与慧来禅师游。慧来不容措一辞。及在青州时时冥坐。忽闻雷震。大悟作偈曰。默坐公堂虗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的。慧来闻而笑曰。赵阅道撞彩耳。元丰初以太子太保致仕。作高斋居之。禅诵精严。日延一僧与之对饭。甞作偈曰。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注云。切忌错认。日所为事。夜必露香以告於天。七年卒。年七十七。先期徧辞亲友。其子屼。见其形色异常。问後事。阅道厉声叱之。遗慧来书曰。非师平日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少顷趺坐而化(东都事略.五灯会元.赵清献集)。
知归子曰。明远之学於天台三观之旨。知所致力矣。子正与杨大年并号参禅有得。观其去来之际。非其验耶。文富张赵平生勳德具载於史。予独序其学道之始卒。以着其所存者如此。
汪大绅云。以文富勳名若未了此一着。亦只是一场大梦耳。读至此。令我勳名之念氷消矣。
猜你喜欢 卷第五·佚名 卷第九十四·李通玄 卷九十七·佚名 分别功德论卷第四·佚名 卷第四十·呆翁行悦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卷五十八·性音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三十·白岩净符 卷五十六·性音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 卷第四·佚名 卷第六十九·佚名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