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菩萨沙弥智旭际明述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归一念成观行

金刚者。喻现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刚体则无上至宝。相则纯净无杂。用则广能利益。现前一念。亦复如是。体即法界。相无尘染。用徧一切。复次。现前一念。即是金刚。世间金刚之宝。假心为喻。乃世宝似心。非心似世宝也。此现前一念金刚之心。即三般若法界真体。名为实相。无尘染相。名为观照。徧一切用。名为文字。达此一念三般若者。名波罗蜜。以即三德究竟之彼岸故。此一念性。亘古亘今常不变故。可轨持故。一切圣贤由此得成诸道果故。即名为经。复次。现前一念之性。从来不异名如。此外更无别法名是。统摄自在名我。了了印境名闻。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名一时。虚灵绝待名佛。竖穷横遍名在。含育出生一切诸法名舍卫国。但悟惟心能降魔外名战胜。功德之林名树。性具功德周给一切名给孤独。万善所集名园。复次。现前一念。当体常徧名大。出生福慧名比丘。诸心心所相应名众。一念具足百界千如为千。自行化他十善各各互具为二百。五根五力各各互具为五十。犹如海印炳现无前无后名俱。复次。无有一法出过于心名为世尊。一切时中常应观察自心名食时。自心本具惭愧法忍名衣。自心事理和合相应名鉢。历阴界处观察理性名入城乞食。于一一法得见理性名次第乞已。会事归理名还本处。观理究竟名饭食讫。全修在性名收衣鉢。福慧明显名洗足。证于第一义空名敷座而坐。复次相应解心所名须菩提。此解有殊胜力名为长老。诸心所中能为导首名为在大众中。不取空证名从座起。顺方便道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权不异实名为合掌。如理观察自觉圣智境界名恭敬白佛。心性不可思议故名稀有。无量众善名诸菩萨。众善不离一心名善护念。一心具行众善名善付嘱。一念照性名善男子。一念寂性名善女人。依寂照体起寂照用名为发菩提心。用如其体名为应住。永离昏扰名为降伏其心。心之理性随解现故名佛告须菩提。如理而观观即如理名善哉善哉。复次。现前一念具足无量染净种子及现行故。名为一切众生之类。无明覆蔽名为卵生。隐覆含藏名为胎生。爱取所润名为湿生。非有现有名为化生。心生像生名为有色。觅心无像名为无色。种种攀缘名为有想。攀缘无性名为无想。所缘不实名非有想。能缘不断名非无想。无明妄想本性空寂名为无余涅槃。了妄不生名为令入灭度。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譬如翳除空华悉殒。名为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华性本空非今始灭。名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于一念中妄计宰主形相众缘相续。名我等四相。迷空计华名非菩萨。复次。心无心相名无所住。念念出生名之为行。不取一法名为布施。不染一法名为持戒。不碍一法名为忍辱。不舍一法名为精进。不动一法名为禅定。不昧一法名为智慧。不坏一法名为福德。不见一法有分剂相名如虚空。不计一法异于般若名如教住。复次。现前一念体即法界名非身相。本原真如名为如来。由观心故不毁三业名为持戒。质直柔和名为修福。一念觉故名为一佛。念念相续至无量念善觉悟故。名为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本觉之性印持摄受诸修德故。名为如来悉知悉见无量福德。了心无相名无四相。行无相善名无法相。离一切恶名为无非法相。谛喻彼岸。观智喻筏。安住实谛观解亦绝名为法尚应舍。复次。现前一念即如来故。亦即菩提。不应如来得于如来。不应菩提得于菩提。以能得所得。能说所说。皆是即心自性无能所故。此之心性即无为法。一切圣贤不离心性有修证故。现前心性即名为经。是法是常无变坏故。一切诸佛及菩提法。无不依于心性而施设故。若达心法即知佛法。亦知一切众生之法。三无差别。非别更有诸佛法故。复次。现前一念即是法界无内外故。故无出入。亦无往来。无道无果。无欲无离。无喧无寂。名为四果阿兰那行。复次。现前一念光光相续。名为然灯。万法所依名为佛土。徧满自在名为大身。福田所宗名为塔庙。一体三义名金刚般若。究竟秘藏名波罗蜜。如理观心名奉。观成不失名持。自此以后虽有种种名句文身。以义摄取。亦复不离现前一念。可以意知。不复委释。

如是微妙金刚义 不离现前一念心 观心具足般若经 亦复具足余妙典

十二分教二种藏 乃至量等大千经 于一念中悉剖出 一切诸念亦复然

如于念念剖大经 一切根尘亦如是 乃至无有少许尘 而不具足法界藏

如是正慧应了知 一切惟心心一切 若不观心类说药 真药现前亦不知

是故我今稽首礼 性具三德无遗者 一一启请劝观心 速登般若金刚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猜你喜欢
   第六十六則 巖頭云黃巢過後·胡兰成
  卷第五十七(第十诵之二)·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中·佚名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全文·佚名
  汾州太子昭禅师·惠洪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七·澄观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四·介庵悟进
  卷三十八·佚名
  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一·澄观
  卷第五十二·佚名
  天台菩萨戒疏下·明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静佳龙寻稿朱继芳字季实号静佳建安人登进士授龙寻令龙寻旧有顔长官仁郁祠长官五代时能抚循其民使不见兵革尝作诗以道民疾苦其题有十毎题系以十诗共百

  • 柳宗元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 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

  • 王舎人诗集卷一·王绂

    (明)王绂 撰白华美孝子也彼白者华维色之洁彼美君子修徳孔哲修徳伊何欲亲之悦 彼白者华维色之纯彼美君子修徳孔仁修徳伊何以安厥亲 厥亲在堂既悦且安旨酒称寿室家相欢朝夕在斯外慕曷干 君子之行莫先乎孝是曰顺徳有禆

  • 卷中·李肇

    德宗自复京阙,持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惟浑令公奏事不过,辄私喜曰:“上必不疑我也。”郭汾阳再妆长安,任中书令,二十四考,勋业福履,人臣第一。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

  • 名山藏卷之四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刑法记◆刑法记夏商周之盛其先皆巳得民数世乃始践天子之位行礼乐之事民知先王之德之厚而无争心治古之人亦颛愿朴侗易以任使故德教可以渐仁义可以孚后世皆自草昧间与英雄角而胜之前世

  • 卷之五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先进遗风卷下·耿定向

    (明)耿定向 撰 毛在 增补吴冢宰公琳父应澍富好行德与吴草庐鲁子翚軰诸名贤友善元朝征诏不起书西山先生褒之至今称西山先生公业儒通经术高祖平陈岁用詹同荐召为国子博士嗣迁浙江按察司佥事歴贰鹾台着绩入为起居注吴元年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五·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九周镳雷演祚周钟右罪案列传第九。◎温氏以镳、钟、演祚三人为南渡一大案也;镳以张孙振而死,演祚以阮大铖而死,钟又害于镳而致死。夫马士英力起大铖,孙振辈乃归其狱于从逆诸臣;诸臣多以贿

  • 钱乙传·脱脱

    钱乙字仲阳,本是吴越王钱亻叔的亲属,祖辈时迁到北方,于是为郓州人。父亲钱颖善长医术,但却嗜酒而喜欢旅游,有一天早晨,往东到海上去没返回。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

  • 征收例·佚名

    目录 征收本色一斗以下,本折兼收;一斗以上,不许高价折收 岁有余闰,征输粮米务于五月底停征 禁经征钱粮浮征重耗 征收小户钱文不许转发典商易换章程 慎重解粮 折收小户钱粮详候核示征收章程 严禁浮收短发 推收粮额因地、因

  • 卷第廿二·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二〈起天平寶字三年正月、盡四年六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廢帝三年春正月戊辰朔。御大極殿受朝。文武百官。及高麗蕃客等。各依儀拜賀。庚午。帝臨軒。高麗使

  • 卷二十八 丧服第十一·郑玄

    [疏]《丧服》第十一。○案:郑《目录》云:“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大戴》第十七,《小戴》第九,刘向《别录》第十一。”○释曰:案《礼器》云:“

  •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世尊。我于彼时。复见彼诸听法大众。以天人花及众宝物。而散佛上及诸菩萨而听法已。复更出生种种音乐杂色衣服。供养世尊。以诸衣服覆世尊上。还坐本处而共听法。世尊。我于彼时复作是念。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料拣诸圣四。一依尘显悟门六。一色境。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优波尼沙陀。因观不净白骨微尘。析色明空。尘色既尽妙色密圆。今此拣云。色由妄想所结。染污真性。其体本粗

  • 卷第二十六·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六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拈古 蒋山佛慧泉禅师二则 举。巴陵示众。祖师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向甚么处着。有人与祖师作主。出来与巴陵相见。雪窦道。风动。幡动

  • 全三国文·严可均

    《全三国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75卷,是一部三国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三国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俱舍论疏·法宝

    凡三十卷。唐代法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略称宝疏。此书与光记皆为俱舍论学者所必修。共分五门:第一初转法轮时,第二学行之次第,第三教起之因缘,第四部执之先后,第五依文解释。日本十八世纪学僧快道评本疏之特点,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