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王日休曰】西土有河。名曰恒河。佛多以此河沙为言者。盖因众人之所见。而取以为譬喻也。然佛尚以此问须菩提宁为多不者。盖使须菩提先省悟此沙已不胜其多矣。然后为下文之说也。宁字。儒家训岂如此。乃译师用字。止如助字。然不须深考也。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李文会曰】如恒河中所有沙数者。一沙即为一河。是诸河中各有其沙。河尚无数。何况其沙也。

  【川禅师云】前三三。后三三。颂曰。一二三四数河沙。沙等恒河数更多。算尽目前无一法。方能静处萨婆诃。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肇法师曰】良由施福是染。沉溺三有。(三有谓三界。三界不离于有。故谓之三有。)持经福净。超升彼岸。是故胜也。

  【疏钞云】佛重显无为福。胜有为福也。圆觉经云。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一切真如涅槃。如此之理。岂不是以经四句偈。何故。圆觉者。妙性也。因圆觉妙性。流出一切真如之法。涅槃之理。不生灭之道。从此而出。亦同第八分之妙义也。如是解者。受持无废。自利利他。普与有情。咸达其道。而此福者。即无为福也。其福胜前恒河沙珍宝布施之福。所以题号无为福胜之分。

  【王日休曰】佛再呼须菩提言。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受其义理而持守之。乃至以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则已不为恶业所缚。而可以悟明真性。而人亦得闻此至理。而有悟明真性之渐。久而善根皆熟。可以脱离轮回。永超生死。则万劫无有尽期。故其福德胜于彼恒河沙数世界七宝布施。无量无数也。佛尝言财施有尽。法施无穷。财施不出欲界。法施能出三界。此法施之福。胜于彼无量无数。不足怪也。

  【陈雄曰】七宝虽多。不过人间有限之物布施。以此但受人间有限之福。较之经中一偈。悟之者生天。岂不相去万里耶。三昧经云。若复有人持以满城金银而以布施。不如是人所受持是经一四句偈。今有善男女非特受持即自见性。又且解说。教人见性。则彼此生天。成无上道。回视七宝之福为不足道。故有胜前云。华严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是则解说之功。又孰有大于此者。

  【颜丙曰】将七宝满世界布施。得福多多。属在有漏。未免穷尽。不如于此经中受持自己四句。更能展转教人。皆得入佛知见。此福德历劫长存。故胜前著相福德。

  【李文会曰】甚多世尊者。谓七宝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福德甚多。受持四句偈者。川禅师解注甚是详明。载在应化非真分中。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者。若能说此大乘经义。化导众生。了悟住无所住心。得无所得法。当知受持此经。无为功德。胜前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有为之福德也。

  【智者禅师颂曰】恒河数甚多。沙数更难量。举沙齐七宝。能持布施浆。有相皆为幻。徒言智慧强。若论四句偈。此福未为长。

  【川禅师曰】真□不换金。颂曰。入海算沙徒费力。区区未免走埃尘。争如运出家中宝。枯木生花别是春。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三·志磐
  卷第一百八十六·佚名
  辟邪集附·智旭
  佛说箭喻经·佚名
  大雲初分转功德行健度第十·佚名
  卷三 烟霞词客·李叔同
  卷第二十四·智旭
  叙·开福道宁
  卷第四·佚名
  舒州投子青和尚语录卷下·投子义青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六·子璇
  卷第三十一·李通玄
  贤护分嘱累品第十七·佚名
  复徐兆熊先生书·太虚
  卷第九·志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沈括·唐圭璋

      括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天圣七年(1029)生。嘉祐八年(1063)进士。编校昭文馆书籍。为馆阁校勘。熙宁中,迁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坐事谪均州轩练副使。徙秀州,复光禄少卿,分司马南京,居润州。元祐八年(1093)卒,年六十五。有长兴

  • 提要·康万民

    【臣】等谨案璇玑图诗读法一卷明康万民撰万民字无沴武功人海之孙也苏蕙织锦回文古今传为佳话刘勰文心雕龙称回文所兴道原为始则齐梁之际尚未见其图此图及武曌序均莫知所从来考晋书列女传载符坚秦州刺史窦滔有罪徙流沙

  • 卷一百六十二 表二·赵尔巽

      ◎皇子世表二   表略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二·焦竑

      孝子   ◆孝子   危孝子貞昉傳(宋濂)   錢瑛傳(梁潛)   崔孝子敏傳(張昌)   貞孝鄭仲涵淵墓銘(宋濂)   簡祖英傳(黃佐)   孝子丘鐸傳(宋濂)   毛聚傳(宋濂)   孝子瞿嗣興傳(宋濂)   姚甫擔骸傳(姚夔)   畢孝

  • 卷第二十三·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六黄道周(赵士超等、王加封、洪京榜)黄道周(赵士超等、王加封、洪京榜)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之铜山人也。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自幼坐卧其中,故其门下士称为石

  • 卷之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宦游偶记·徐一士

    石埭陈惟彦《宦游偶记》,凡一册,分上下二卷,戊午(民国七年)五月在北京排印行世,弁以民国六年六月张謇书后。丁巳(民国六年)秋九月陈澹然题词,丁巳严修序,癸丑(民国二年)自序,卷末缀以丁巳六月弟惟庚、丁巳秋弟惟壬各一跋。自序云:&l

  • 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范晔

    (董宣、樊晔、李章、周纟亏、黄昌、陽球、王吉)◆酷吏列传序,汉朝承接战国动乱不安的时代,影响所及,民多豪猾。那些用大吞小的,跨越邦邑,矫健桀骜的就在乡里称王称霸,州郡守宰辖地辽阔,户口又多。所以做官的得以独断专行,族灭奸

  • 耶律察割传·脱脱

    察割,字欧辛,明王安端之子。擅长骑射。貌似恭顺而内心狡猾,人们以为他懦弱。太祖说:“这是凶暴愚顽之人,并非懦夫。”其父安端曾经让他奏事,太祖对近侍说:“此子似日行千里的骆驼,面目露出反相。朕如果一个人居处,不要让他进宫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五宪章録言杨士竒子杨稷殴死人命数多逮系法司至是审实斩之士竒以疾在告御札慰之曰卿歴事祖宗以及朕躬启沃弼赞劳勚实多比卿以疾违朕左右者数月朕心拳拳唯卿子乖家训干国纪朕不敢私卿其以理自处

  • 卷一百十五·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五宋 宋敏求 编政事慰抚上淮安王神通山东道安抚大使诏皇太子等巡京城诸县诏鄼国公轨等益州道安抚大使诏张镇州淮南道安抚诏存问并州父老诏遣毕

  • 卷二十七·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二十七元 汪克寛 撰定公上【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弟左傳史記不見其母之姓氏在位十五年】【壬敬王十辰一年】元年【晉定三年齊景三十九年衛靈二十六年蔡

  • 卷二十一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一目録礼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监察御史【臣】刘方蔼监察御史【臣】柴潮生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给事中【臣】程盛修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二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谤方等经作五逆罪一阐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复堕地狱。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

  • 众经目录卷第二·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众经别生四 合二百二十一部二百六十三卷&middot;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middot;佛名经一卷&middot;净行品经一卷&middot;菩萨名经一卷&middot;抄华严经一卷&middot;菩萨十地经一卷右六经出华严经。&mid

  •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戒环

     宋 戒环集贤首时仪教观图法界观境普融无尽图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宋温陵白莲寺比丘戒环集戒环向以华严海藏汗漫难究。遂三复方山长者疏论。述总要叙。疏条经旨。稍辨端倪。继沿缀缉清果明禅师所集修证仪。略解圣号表

  •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佚名

    与《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皆为六朝古籍《三光经》的一部分,从内容推测本经当在后。述引日华月魄、挹星朝圣、定光真常之道,包括诵法契、服符、服炁、称号、斋忏等内容。后列老子应化三十六名号。

  • 尚书集传纂疏·陈栎

    六卷。元陈栎(1252-1334)撰。栎字寿翁,晚号东阜老人,学者称定宇先生,河南新安(一说徽州休宁)人。宋元之后,隐居着书,至延璠元年(1314),年六十三时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因病未能参加会试,后上书求执政,未获回报,遂终老于家。《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