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盘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 引之令得出。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趋。’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盘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 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于诸声闻众, 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 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 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 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 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 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 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只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 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盘,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 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 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 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 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 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 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只夜、 优波提舍经。 钝根乐小法, 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 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 为是说涅盘。 

我设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说汝等、 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 说时未至故, 今正是其时, 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随顺众生说, 入大乘为本, 以故说是经。 

有佛子心净, 柔软亦利根, 无量诸佛所, 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 说是大乘经。 我记如是人, 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 修持净戒故。 此等闻得佛, 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 故为说大乘。 声闻若菩萨, 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众生, 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众生, 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 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 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 备受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 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 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 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 示之以涅盘。 我虽说涅盘, 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 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 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 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 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 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 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 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 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 令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 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 助显第一义。 若有众生类, 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 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 金银及玻璃、 砗磲与玛瑙、 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 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 栴檀及沉水, 

木蜜并余材, 塼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 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 鋀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 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 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 度脱无量众。 若人于塔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盘, 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导师方便说。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 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 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 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 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 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 随应方便说。 今我亦如是, 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 宣示于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 皆令得欢喜。 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 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险道, 相续苦不断, 

深著于五欲, 如牦牛爱尾、 以贪爱自弊, 盲瞑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 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  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场, 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著乐痴所盲,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 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余诸天众、 眷属百千万, 恭敬合掌礼, 请我转法轮。 

我即自思惟, 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于涅盘。 

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 十方佛皆现,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 得是无上法, 随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为诸众生类、 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 但为教菩萨。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喜称南无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趋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盘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 赞是涅盘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花,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稀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稀有, 过于优昙花。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以五浊恶世, 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猜你喜欢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佚名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四分)·佚名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佚名
  圆瑛法汇序一·圆瑛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唐慧琳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一行
  第二 郁婆利品·佚名
  卷第十九·雷庵正受
  大丈夫论卷上·提婆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寰 游 记·太虚
  看军人尚有军纪否·太虚
  僧伽吒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四·佚名
  卷第二·白岩净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士榖·唐圭璋

      士榖,武经大夫。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四代孙。见宋史卷二百二十八,宗室世系表十四。   醉蓬莱   春寿府   正春风初雨,梅蕊飘香,雨馀晴昼。箫鼓声中,麝烟喷金兽。幕府宾僚,杜诗韩笔,竞吐奇争秀。共指乔松,同瞻峻岳,

  • 东山诗选卷下·葛绍体

    宋 葛绍体 撰七言絶句太师汪焕章社日劝农余出湖曲飞斾行春沐雨天风光一阵杂晴烟麦苖緑润秧芽嫩鼓吹声中卜有年春劝老农夸嵗嵗晚飞新燕贺年年鉴湖一棹烟波客燕舞农歌伴醉眠春晓散歩书满晓窗看不暇推书起歩略寻闲春酣

  • 卷12 ·佚名

    曹勋 题澉浦金粟寺二首 我闻金粟名,来谒示病相。 不见隐几老,松竹空函丈。 雨花谁声闻,擎钵定非想。 归去一笑粲,春风快双浆。 曹勋 题澉浦金粟寺二首 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 若为是真求

  • 志第三 礼仪三·刘昫

    封禅之礼,自汉光武之后,旷世不修。隋开皇十四年,晋王广率百官抗表,固请封禅。文帝令牛弘、辛彦之、许善心等创定仪注。至十五年 ,行幸兖州,遂于太山之下,为坛设祭,如南郊之礼,竟不升山而还。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上言

  • ●崇禎長編卷之十五·汪楫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戊午朔戶部疏報各撫按變價逆祠銀二萬五千五百三十八兩有奇   山東道御史李懋芳浙江道御史蔡國用分督南直隸學政   山西右參政張孔法陞本省

  •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蔡东藩

      却说秦使阎负梁殊,行至姑臧,赍传秦命,征天锡入朝。天锡召集官属,与商行止道:“今若朝秦,恐必不返;如或不从,秦兵必至,如何是好?”禁中录事席仂道:“先公原有故事,遣质爱子,赂遗重宝,今且照旧施行,缓兵退敌,徐作计较,这也是孙仲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八·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七月甲戌朔时亨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初浙江既设巡抚都御史兼管福建海道提督军务以朱纨为之乃御史周亮给事中叶镗先后俱言不便亮谓纨原系浙江巡抚所兼辖者止于福建海防今每事遥制诸司往来奔命大为民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李谧传·魏收

    李谧不饮酒,喜好音乐,酷爱山水,这种高尚的情操,时间长久而更加坚固,每见到可以欣赏的山水景物,总是悠闲自在,乐而忘归。于是作《神士赋》,诗里说:“周、孔重视儒教,庄、老崇尚无为。二者道路虽不同,都是沽名钓誉之辈。此生心意未

  • 卷之五十  損齋備忘錄上(明)梅純 撰·邓士龙

    (損齋備忘錄,二卷,明梅純撰。梅純,夏邑人,為洪武中駙馬都尉梅殷玄孫,世居金陵。成化辛丑進士。知定遠縣,忤上官,棄歸。襲武階,為中都副留守。傳附明史卷一二一寧國公主傳後。) 損齋備忘錄上 紀事 纂言 知人 格物 ○紀事 續資治

  • 卷六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九 朱批杨尔德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提督广东学政【臣】杨尔德谨 奏恭请 皇上圣躬万安【臣】仰荷 天恩屡蒙拔擢兹复恭膺 简命视学广东夙夜冰兢自顾何人得邀此 宠渥惟有矢心公慎时刻

  • 第四章 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李宗仁

    一我在陆小的最后两年时,革命的爆发已有山雨欲来之势。各地的革命党人都在密谋起事。革命领袖如黄兴等都盘桓于香港、安南之间,与内地党员声气相通。两广地处边陲,遂成为革命志士聚集的区域。 革命党在广西的活

  • 卷五·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五宋 崔子方 撰公门例月【凡月往则月至不月往则不月至不月往不月至皆讥也惟桓文之例则异是】至桓二年冬公至自唐【春秋贱桓於桓之事未有讥焉者然此不月至何也春秋之例内

  • 第22章 子路篇第十三(1)·孔子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译文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率先去做并且不辞劳苦。”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

  • 护法品第九·释法海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

  • 众经目录卷第三·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别生(于大部内抄出别行) 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八卷大乘别生一百二十一部一百三十八卷·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佛名经一卷·净行品经一卷·菩萨名经一卷·抄

  • 玉音法事·佚名

    《玉音法事》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道教音乐之声乐谱集,大约问世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5年)。玉音法事,原不著撰人。内载宋真宗、徽宗所制词曲,殆为北宋末或南宋人编集。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是书为道士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

    梵名Maha^ya^na^bhidharma -samuccaya 。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