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功德品第三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之心。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所以者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有众生不得闻者。当知是等为失大利。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于险径多留难故。世尊。是经典者不可思议。唯愿世尊。广为大众慈哀敷演是经甚深不思议事。世尊。是经典者。从何所来。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说是经甚深甚深真实甚深。所以者何。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闻能持一切法故。于诸众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善男子。汝问是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当善谛听。善男子。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大庄严言。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嗔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己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万亿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雷震梵音转大法轮。己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以新学故。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得无生法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若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于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以众法药练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如是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极有大威神之力。尊无过上。能令诸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经名无量义也。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疏增长。是故此经号十不可思议功德力也。

  于是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同声白佛言。世尊。佛所说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此经乃有如是十种功德不思议力。大饶益无量一切众生。令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各得无量义三昧。或得百千陀罗尼门。或令得菩萨诸地诸忍。或得缘觉罗汉四道果证。世尊慈愍。快为我等说如是法。令我大获法利。甚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实难可报。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于上空中复雨种种华。天忧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于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于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于佛。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佛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言。汝等当于此经应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广化一切勤心流布。常当殷勤昼夜守护。普令众生各获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愿力守护是经勿使疑滞。于当来世必令广行阎浮提。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为我等说是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敬受佛敕。于如来灭后。当广令流布是经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唯愿世尊。勿垂忧虑。我等当以愿力。普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得是经法威神之力。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众生之良福田。广为一切作大良导。一切众生大依止处。一切众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广施一切。尔时大会皆大欢喜。为佛作礼。受持而去。

猜你喜欢
  发意三十二宝品第二·佚名
  致 蒋 主 席 书·太虚
  沙门日用序·弘赞
  华严感应略记目录·祩宏
  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一·佚名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佛教访问团日记·太虚
  贺陈辞修总长就职电·太虚
  俱舍论记 第十一卷·普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四·圆晖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八卷·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五·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石雨明方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四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子也少有奇才领父兵为牙门将吴亡入洛太传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着作郎出补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郎赵王伦辅政引为参军太安

  • 卷七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孟宾于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天福九年登第还乡爲马氏从事後归南唐爲涂阳令坐系赦归後主起爲水部员外致仕初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羣玉峰叟有金鳌集二卷今存诗八首蟠溪怀古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

  • 补遗·佚名

    ◎五言古☆赵孟頫庆寿僧舍即事白雨映青松,萧飒洒朱阁。稍觉暑气销,微凉度疏箔。客居秋寺古,心迹俱寂寞。夕虫鸣阶砌,孤萤炯丛薄。展转怀故乡,时闻风鸣铎。范梈明月几回满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谁念

  • 第七回 泼妇骂门·蒲松龄

    按下两个解子逃命而去,却说舜华带着张鸿渐,一霎时到了一个所在,说:"你可下去罢。"张官人下的骡来,才待问他,已是没了影了。 [干西歌]多情人送到我黄郊路,回了回头那俏影儿全无,闪杀人那泪点儿留不住。看了看星儿密密,那树色儿

  • 卷九十四 匈奴传第六十四·班固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佗、驴、骡、B276騠、B12F駼驒奚。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以言语为

  • 通鉴释文辩误卷七·胡三省

      通鉴一百四十二【凡二条】  东昏矦永元元年魏邀齐兵归路陈显逹引兵度水西人情沮恐  史炤释文曰沮将豫切沮防而恐愳也【费同】本余按沮防之沮音在吕翻从将豫切者乃沮洳之沮也史炤以沮止之沮沮防之沮读为去声者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乾隆

      夏【起禹丙子至桀甲午凡十七王十四世四百三十九年其桀之乙未两系于夏商之代纪数则属于商】夏后氏大禹【史记帝禹】  姒姓颛顼之孙鲧之子生于石纽【谯周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广柔废县在今四川茂州汶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九·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九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 汉臣 袁绍【子谭 熙 尚 从兄遴 外甥高干 逢纪审配 沮授 田丰 赵义 李孚 王修】 袁术

  •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佚名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乾隆四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臣等遵旨将明颜季亨所撰《九十九筹》十卷,附《时务体要》一卷,详加检阅。查季亨出处始末未详,据其书中自叙,盖温体仁门下士也。明季

  • 五三三 都察院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佚名

    五三三 都察院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奉旨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题本)乾隆四十三年八月都察院为遵旨察〔议〕事。刑科抄出本院题四库馆所进各书,自四月起至闰六月止,内有错误应议之总裁程<景伊>等交议罚俸一案,于乾隆四十三

  •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神宗。神宗靖孝大王讳晫古讳旼字至华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 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长封为平 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献废明

  • 曾祖考太封翁家传·林献堂

    曾祖考讳定邦,其先彰化大里杙人。自七世祖石公,以林爽文之累破其家,我太高祖逊公又没于漳之平和故里;于是我太高祖妣黄氏,乃挈其二子迁于阿罩雾,则我高祖考甲寅公与高伯祖琼瑶公是也。高祖考生三子,复抱养他

  • 三十八  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

  • 卷五·佚名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尔时佛薄伽梵。於大众中作师子吼。广说布施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修大乘者兴大悲心。行布施波罗蜜多。以何方便而能圆满净戒波罗蜜多。何名净戒防何过失。云

  • 诸佛要集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于是文殊师利。饥虚于法而无厌倦。独己无侣佛神所制。使彼众会无一从者。文殊师利如伸臂顷须臾之间。从忍世界忽然不现。至普光土天王佛所。于时文殊皆绕三千大千世界至于七匝。稽首诸佛却住

  • 人天眼目卷之六·智昭

    宗门杂录岩头三句 咬去咬住 欲去不去欲住不住 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师上堂云。大凡唱教。从无欲中流出三句。秖是理论。咬去咬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并不知方所。明眼汉没窠

  • 卷第三十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五 博山和尚传 弟子 智达刘日杲 撰 博山和尚者。舒城人也。讳大舣。字无异。人咸称为无异禅师云。族姓沙。其父太公取姚氏。生和尚也。輙不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则不为食。越七月而母死。使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