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致 蒋 主 席 书

──三十三年元月──

介公主席兼院长睿鉴:去春太虚呈行政院令主管官署督导各级佛教会健全组织,以现存僧寺财产──佛教教产──十分之二兴办慈善公益,引生一般国民对于佛教寺僧之好感;以十分之二兴办僧教育及各种振兴佛教之生产事业等,俾中国佛徒追随中国民族同时复兴。由僧自办慈善公益,则即可依办理慈善公益而获取生活;办僧教育及僧生产等,则更可提高改进寺僧之地位。其为改善僧寺振兴佛教之意义,了然可知。当蒙行政院发交教育、内政、社会三部审议,而有所修改,并由行政院秘书长以三部改内容函答;当对内政部之议改内容,表示异议。再呈声明,未获函答。而本年内政部忽颁行八月三十日修订之“寺庙兴办慈善公益事业实施办法”:既由县市政府主组委员会征收兴办,又于各僧寺每年收益在五万元以上者,即须征百分之五十。以今之物价论,则五万元才为敷五人最低生活费耳。复全由县市政府主组委员会征收,不惟非寺僧自行兴办,且殆无过问参预之权。此其与太虚前呈行政院之文意,适成北辙南辕之舛驰:一系健全僧寺振兴佛教,一系掠夺寺产毁灭佛教,诚有霄壤天渊之别者也。乃传闻内政部主管司科,竟谓由参考太虚呈行政院文意而为此,抑何刺谬之甚耶?因是、不得不迳陈公而有所恳求者:一、由主管官署督导各级佛教会健全组织,尤须由社会、内政二部督导中国佛教会在首都组织健全。二、由主管官署督导各级佛教会,整率所属僧寺,节衣缩食,竭力兴办“僧教育、僧生产等佛教教务”,及“难童教养、抗属工厂、医院、学校、壮僧救护队等慈善公益”。俾佛教寺僧能配合抗建之需要,成为复兴中华民族中健全发展之一部门。此二请求之于中国佛教,亦犹三民主义之于中国民族,乃合自力更生以争取平等自主之地位者也。若本年内政部所修订办法,则由县市政府乡镇保甲为刀俎而寺僧为鱼肉,可立致全国佛教于摧残者也。而“整兴僧寺发扬佛教以利益国家民族及世界人类为太虚第一生命”,数十年来,太虚对于中国文化世界学术之贡献非浅;而抗战来在国民一分子之佛教徒立场上,提倡僧侣救护队,访问缅印,发展边疆教育、及医院、学校等,对于抗建之努力,亦不为少;乃未蒙中枢之佛教主管司科及一分省县中乡保当局之谅察,时有摧夺僧寺、危亡佛教以斩绝太虚第一生命之举动。则太虚无负于国人,而国人实有负于太虚也!太虚自审获知于公之友谊既非泛泛,而敬佩对于国族之功劳伟大,随时随处在国内外宣扬盛德者,亦与日俱深!然佛教实为中国国民道德及世界平和文化之要素,今全国佛教达于危亡关头,亦即太虚生命临于濒绝之际,对国家民族、世界人类、个人友谊,均不能不向我中华民国唯一领袖为此剀切之申述。前二项请求,如荷矜察,而令由主管官署贯澈施行,则太虚自当在佛教徒立场上,倍加努力以赞襄复兴中国民族之盛业。不然,则决不能坐视寺僧摧剥,佛教危亡,而再腼颜茍活于斯世也。涕泣陈词,不遑择言,惟大仁大智者察裁焉!不胜屏营待命之至!肃颂尊绥。太虚稽首上言。三十三年元月二日。(见佛化新闻三三年三月)

  


猜你喜欢
  卷五·赞宁
  卷十八·佚名
  维摩诘经序·太虚
  圆觉经略释·太虚
  卷第一百二十·霁仑超永
  法华义疏卷第二·吉藏
  宗镜录卷第三十八·延寿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佚名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七·弘储
  卷六十三·性音
  下卷·大珠慧海
  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佚名
  在光孝寺上堂法语·太虚
  卷第四十七·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游九言·唐圭璋

      九言初名九思,字诚之,建阳人。绍兴十二年(1142)生。学者称默斋先生。干办诸军料粮院,改知光化军。薛叔似辟充荆鄂宣抚参谋官,未行卒,年六十五。端平中,赠直龙图阁,谥文靖。有默斋遗稿二卷。   沁园春   五十五自述  

  • 卷十四·杨慎

      ○锺常侍诗话  刘绘字士章。“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言文士之多。“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子建诗“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评阮籍&ldq

  • 卷458 ·佚名

    姚燃 挽赵秋晓 一枕春婆梦,如君亦可悲。 人间无著处,天上有归期。 光岳失英气,江湖欠好诗。 莫愁身后事,跨灶有诸儿。 姚述尧 赋青田 水绕山围景物赊,楼台相望酒旗斜。 暮云低锁门前柳,晓日

  • 卷三百六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八十四 沈琼莲【字莹中乌程人弘治初选入掖庭官为学士】 送弟就试春官 自少离家侍禁闱人间天上路依稀朝迎凤辇趋青琐夕捧鸾书入紫微银烛烧残空有泪玉

  • 東觀漢記卷七·多人

      傳二   齊武王縯   縯字伯升。〔一〕王莽末年,天下大旱,蝗蟲蔽天,盜賊群起,四方潰畔。伯升遂起兵舂陵。〔二〕范曄後漢書卷一四齊武王縯傳李賢注   伯升進圍宛,莽素震其名,大懼,使畫伯升像於埻,〔三〕旦起射之。〔

  • ●卷第三十二·胡三省

    汉纪二十四〔起着雍涒滩(戊申),尽昭阳赤奋若(癸丑),凡六年。〕《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前一三)〕①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②夏,大旱。③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师

  • 卷之四十五·佚名

      顺治六年。己丑秋。七月。戊午朔。享太庙遣固山额真谭泰行礼  ○命摄政王多尔衮、率师征大同。  ○己未。增设江南省城管理仓库官一员。凤阳府管仓司官一员。  ○开江西鼓铸。  ○增设江南盐城营游击一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五百五十·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冬十月。庚子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

  • ●绎史摭遗卷十一·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勋戚、世禄诸臣列传徐弘基(子文爵、从子仁爵)李升、李锡祚(弟锡贡、刘永锡)邓文昌常元亮、汤南金常延龄徐逸度刘文照、刘孔和沐天波故明勋臣六王之后,于三百年来保延分玉、誓绝酎金;所谓与国同休戚者也。

  • 卷七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三乾隆二十四年五月甲辰定边右副将军富徳等疏奏抚定和阗情形富徳等奏言臣等于四月十六日兵至和阗之哈塔里副都统瑚尔起等遣侍卫达三保纳尔布公品级伯克鄂对之侄阿卜达里木库车伯

  • 伊犁条约·佚名

    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俄历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二日,圣彼得堡。大清国大皇帝大俄国大皇帝愿将两国边界及通商等事于两国有益者,商定妥协,以固和好,是以特派全权大臣会同商定:大清国钦差出使俄国全权大臣

  • 卷五·佚名

    △大师立愿品第十六善男子,尔时海济婆罗门心生是念。我已劝化多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此大众无不是者,此诸摩诃萨各立妙愿取净佛土。唯除披由毗师纽。贤劫中者彼亦避恶世。我念应恶世中以法味诸众

  • 无常品第一·佚名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九[宋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偈颂门蒋山法泉佛惠禅师(三十四首)释迦牟尼佛四顾无人法不传。鹿园鹤树两茫然。朝朝大士生浮世。处处明星现碧天。迦叶捧衣眉已皱。金棺将火足犹悬。谁知摩竭当年事。落日双林

  •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相分第三之一论曰。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见。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释曰。已说所知依者。谓不复当说。此者此所知相。

  • 辩伪录 第五卷·祥迈

    辩伪录 第五卷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 敕实录撰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翰林院臣唐方杨文郁王构李谦阎复李涛王磐等奉敕撰至元二十一年三月日。诏遣资德大夫总制院使兼领都功德使司事相哥谕翰林院。戊午年僧道

  • 耳书·佟世思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