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二六)大品行欲经第十(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为有几人行欲。

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十人行欲。云何为十。居士。有一行欲人。非法无道求索财物。彼非法无道求财物已。不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非法无道求索财物。彼非法无道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而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非法无道求索财物。彼非法无道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

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法非法求索财物。彼法非法求财物已。不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法非法求索财物。彼法非法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而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法非法求索财物。彼法非法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

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财物。彼如法以道求财物已。不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人也。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财物。彼如法以道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而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如是有一行欲行人也。

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财物。彼如法以道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得财物已。染著缚缴。缴已染著。不见灾患。不知出要而用。如是有一行欲人也。复次。居士。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财物。彼如法以道求财物已。能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得财物已。不染不著。不缚不缴。不缴已染著。见灾患。知出要而用。如是有一行欲人也。

居士。若有一行欲人。非法无道求索财物。彼非法无道求财物已。不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不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者。此行欲人于诸行欲人为最下也。居士。若有一行欲人。法非法求索财物。彼法非法求财物已。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者。此行欲人于诸行欲人为最上也。

居士。若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财物。彼如法以道求财物已。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得财物已。不染不著。不缚不缴。不缴已染著。见灾患。知出要而用者。此行欲人于诸行欲人为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尊。为最妙也。犹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为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尊。为最妙也。如是。居士。此行欲人于诸行欲人为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尊。为最妙也。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非法求财及法非法求

不供不自用亦不施为福

二俱皆有恶于行欲最下

若如法求财自身勤所得

供他及自用亦以施为福

二俱皆有德于行欲最上

若得出要慧行欲住在家

见灾患知足节俭用财物

彼得出欲慧于行欲最上

佛说如是。给孤独居士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行欲经第十竟(千二百五十三字)。

(一二七)中阿含大品福田经第十一(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为有几福田人。

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二种福田人。云何为二。一者学人。二者无学人。学人有十八。无学人有九。居士。云何十八学人。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谓十八学人。居士。云何九无学人。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世中学无学可尊可奉敬

彼能正其身口意亦复然

居士是良田施彼得大福

佛说如是。给孤独居士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福田经第十一竟(二百六十七字)。

(一二八)中阿含大品优婆塞经第十二(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给孤独居士与大优婆塞众五百人俱。往诣尊者舍梨子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五百优婆塞亦为作礼。却坐一面。给孤独居士及五百优婆塞坐一面已。尊者舍梨子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从座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尊者舍梨子去后不久。给孤独居士及五百优婆塞亦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

尊者舍梨子及众坐已定。世尊告曰。舍梨子。若汝知白衣圣弟子善护行五法及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舍梨子。汝当记别圣弟子地狱尽。畜生.饿鬼及诸恶处亦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边。

舍梨子。云何白衣圣弟子善护行五法。白衣圣弟子者。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一法。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欢喜无吝。不望其报。不以偷所覆。常自护已。彼于不与取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二法。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邪淫.断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不犯如是女。彼于邪淫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三法。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四法。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酒.断酒。彼于饮酒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五法。

舍梨子。白衣圣弟子云何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白衣圣弟子念如来。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如是念如来已。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如来。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得第一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念法。世尊善说法。必至究竟。无烦无热。常有不移动。如是观.如是觉.如是知.如是念法已。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法。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得此第二增上心。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念众。如来圣众善趣正趣。向法次法。顺行如法。彼众实有阿罗诃.趣阿罗诃。有阿那含.趣阿那含。有斯陀含.趣斯陀含。有须陀洹.趣须陀洹。是谓四双八辈。谓如来众成就尸赖。成就三昧。成就般若。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可敬可重。可奉可供。世良福田。彼如是念如来众。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如来众。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是谓得第三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自念尸赖。此尸赖不缺不穿。无秽无浊。住如地不虚妄。圣所称誉。具善受持。彼如是自念尸赖。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尸赖。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是谓得第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舍梨子。若汝知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五法。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舍梨子。汝记别白衣圣弟子地狱尽。畜生.饿鬼及诸恶处亦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边。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慧者住在家见地狱恐怖

因受持圣法除去一切恶

不杀害众生知而能舍离

真谛不妄言不盗他财物

自有妇知足不乐他人妻

舍离断饮酒心乱狂痴本

常当念正觉思惟诸善法

念众观尸赖从是得欢喜

欲行其布施当以望其福

先施于息心如是成果报

我今说息心舍梨当善听

若有黑及白赤色之与黄

尨色爱乐色牛及诸鸽鸟

随彼所生处良御牛在前

身力成具足善速往来快

取彼之所能莫以色为非

如是此人间若有所生处

刹帝丽梵志居士本工师

随彼所生处长老净持戒

世无著善逝施彼得大果

愚痴无所知无慧无所闻

施彼得果少无光无所照

若光有所照有慧佛弟子

信向善逝者根生善坚住

彼是生善处如意往人家

最后得涅槃如是各有缘

佛说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诸比丘.给孤独居士.五百优婆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优婆塞经第十二竟(千五百四十九字)。

(一二九)中阿含大品怨家经第十三(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云何为七。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好色。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有好色。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虽好沐浴。名香涂身。然色故恶。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一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安隐眠。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安隐眠。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虽卧以御床。敷以氍氀.毾[毯-炎+登]。覆以锦绮罗縠。有儭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和逻波遮悉多罗那。然故忧苦眠。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二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得大利。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得大利。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应得利而不得利。应不得利而得利。彼此二法更互相违。大得不利。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三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朋友。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有朋友。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若有亲朋友。舍离避去。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四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有称誉。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有名称。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恶名丑声周闻诸方。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五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极大富。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极大富。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彼作如是身.口.意行。使彼大失财物。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六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复次。怨家者。不欲令怨家身坏命终。必至善处。生于天上。所以者何。怨家者。不乐怨家往至善处。人有嗔恚。习嗔恚。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身.口.意恶行。彼身.口.意恶行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所以者何。因嗔恚所覆。心不舍嗔恚故。是谓第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此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嗔恚时来。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嗔者得恶色眠卧苦不安

应获得大财反更得不利

亲亲善朋友远离嗔恚人

数数习嗔恚恶名流诸方

嗔作身口业恚缠行意业

人为恚所覆失一切财物

嗔恚生不利嗔恚生心秽

恐怖生于内人所不能觉

嗔者不知义嗔者不晓法

无目盲闇塞谓乐嗔恚人

恚初发恶色犹火始起烟

从是生憎嫉缘是诸人嗔

若嗔者所作善行及不善

于后嗔恚止烦热如火烧

所谓烦热业及诸法所缠

彼彼我今说汝等善心听

嗔者逆害父及于诸兄弟

亦杀姊与妹嗔者多所残

所生及长养得见此世间

因彼得存命此母嗔亦害

无羞无惭愧嗔缠无所言

人为恚所覆口无所不说

造作痴罪逆而自夭其命

作时不自觉因嗔生恐怖

系著自己身爱乐无极已

虽爱念己身嗔者亦自害

以刀而自刺或从岩自投

或以绳自绞及服诸毒药

如是像嗔恚是死依于恚

彼彼一切断用慧能觉了

小小不善业慧者了能除

当堪耐是行欲令无恶色

无恚亦无忧除烟无贡高

调御断嗔恚灭讫无有漏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怨家经第十三竟(千一百十五字)。

(一三○)中阿含大品教昙弥经第十四(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昙弥为生地尊长。作佛图主。为人所宗。凶暴急弊。极为粗恶。骂詈责数于诸比丘。因此故生地诸比丘皆舍离去。不乐住此。于是。生地诸优婆塞见生地诸比丘皆舍离去。不乐住此。便作是念。此生地诸比丘以何意故。皆舍离去。不乐住此。生地诸优婆塞闻此生地尊者昙弥。生地尊长。作佛图主。为人所宗。凶暴急弊。极为粗恶。骂詈责数于诸比丘。因此故生地诸比丘皆舍离去。不乐住此。生地诸优婆塞闻已。即共往诣尊者昙弥所。驱逐昙弥。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于是尊者昙弥。为生地诸优婆塞所驱。令出生地诸寺中去。即摄衣持钵游行。往诣舍卫国。展转进至舍卫国。住胜林给孤独园。于是。尊者昙弥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诸优婆塞无所污.无所说.无所犯然生地诸优婆塞横驱逐我。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彼时世尊告曰。止止昙弥。何须说此。

尊者昙弥叉手向佛再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诸优婆塞。无所污.无所说.无所犯。然生地诸优婆塞横驱逐我。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世尊亦再告曰。昙弥。往昔之时。此阎浮洲有诸商人。乘船入海持视岸鹰行。彼入大海不远便放视岸鹰。若视岸鹰得至大海岸者。终不还船。若视岸鹰不得至大海岸者。便来还船。如是昙弥。为生地优婆塞所驱逐。令出生地诸寺故。便还至我所。止止昙弥。何须复说此。

尊者昙弥复三白曰。世尊我于生地诸优婆塞。无所污.无所说.无所犯。然生地诸优婆塞横驱逐我。令出生地诸寺中去。

世尊亦复三告曰。昙弥。汝住沙门法。为生地诸优婆塞所驱逐。令出生地诸寺耶。

于是。尊者昙弥即从座起。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云何沙门住沙门法。

世尊告曰。昙弥。昔时有人寿八万岁。昙弥。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昙弥。人寿八万岁时。女年五百岁乃嫁。昙弥。人寿八万岁时。有如是病。大便.小便.欲.不食.老。昙弥。人寿八万岁时。有王名高罗婆。聪明智慧。为转轮王。有四种军。整御天下。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具足千子。颜貌端政。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治化。令得安隐。

昙弥。高罗婆王有树。名善住尼拘类王。昙弥。善住尼拘类树王而有五枝。第一枝者。王所食及皇后。第二枝者。太子食及诸臣。第三枝者。国人民食。第四枝者。沙门.梵志食。第五枝者。禽兽所食。昙弥。善住尼拘类树王果大如二升瓶。味如淳蜜丸。昙弥。善住尼拘类树王果无有护者。亦无更相偷。有一人来。饥渴极羸。颜色憔悴。欲得食果。往至善住尼拘类树王所。饱啖果已。毁折其枝。持果归去。善住尼拘类树王。有一天依而居之。彼作是念。阎浮洲人异哉。无恩无有反复。所以者何。从善住尼拘类树王饱啖果已。毁折其枝。持果归去。宁令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不生果。善住尼拘类树王即无果。亦不生果。

复有一人来。饥渴极羸。颜色憔悴。欲得啖果。往诣善住尼拘类树王所。见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亦不生果。即便往诣高罗婆王所。白曰。天王。当知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亦不生果。高罗婆王闻已。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如是高罗婆王于拘楼瘦没。至三十三天。住天帝释前。白曰。拘翼。当知善住尼拘类树王无果。亦不生果。于是。天帝释及高罗婆王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如是天帝释及高罗婆王于三十三天中没。至拘楼瘦。去善住尼拘类树王不远住。天帝释作如其像如意足。以如其像如意足化作大水暴风雨。作大水暴风雨已。善住尼拘类树王拔根倒竖。

于是。善住尼拘类树王居止树天。因此故。忧苦愁戚。啼泣垂泪。在天帝释前立。天帝释问曰。天。汝何意忧苦愁戚。啼泣垂泪。在我前立耶。彼天白曰。拘翼。当知大水暴风雨。善住尼拘类树王拔根倒竖。时。天帝释告彼树天曰。天。汝树天住树天法。大水暴风雨。善住尼拘类树王拔根倒竖耶。树天白曰。拘翼。云何树天住树天法耶。天帝释告曰。天。若使人欲得树根。持树根去。欲得树茎.树枝.树叶.树华.树果持去者。树天不应嗔恚。不应憎嫉。心不应恨。树天舍意而住树天。如是树天住树天法。

天复白曰。拘翼。我树天不住树天法。从今日始树天住树天法。愿善住尼拘类树王还复如本。于是。天帝释作如其像如意足。作如其像如意足已。复化作大水暴风雨。化作大水暴风雨已。善住尼拘类树王即复如故。如是。昙弥。若有比丘骂者不骂。嗔者不嗔。破者不破。打者不打。如是。昙弥。沙门住沙门法。

于是。尊者昙弥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啼泣垂泪。白曰。世尊。我非沙门住沙门法。从今日始沙门住沙门法。

世尊告曰。昙弥。昔有大师。名曰善眼。为外道仙人之所师宗。舍离欲爱。得如意足。昙弥。善眼大师有无量百千弟子。昙弥。善眼大师为诸弟子说梵世法。昙弥。若善眼大师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终已。或生四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火*僉]磨天。或生兜率哆天。或生化乐天。或生他化乐天。昙弥。若善眼大师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设有具足奉行法者。彼修四梵室。舍离于欲。彼命终已。得生梵天。昙弥。彼时善眼大师而作是念。我不应与弟子等同俱至后世。共生一处。我今宁可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

昙弥。彼时善眼大师则于后时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昙弥。善眼大师及诸弟子学道不虚。得大果报。如善眼大师。如是牟犁破群那.阿罗那遮婆罗门.瞿陀梨舍哆.害提婆罗摩纳.储提摩丽桥鞞陀逻。及萨哆富楼奚哆。

昙弥。七富楼奚哆师亦有无量百千弟子。昙弥。七富楼奚哆师为诸弟子说梵世法。若七富楼奚哆师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终已。或生四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火*僉]磨天。或生兜率哆天。或生化乐天。或生他化乐天。若七富楼奚哆师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设有具足奉行法者。彼修四梵室。舍离于欲。彼命终已。得生梵天。昙弥。七富楼奚哆师而作是念。我不应与弟子等同俱至后世。共生一处。我今宁可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

昙弥。彼时七富楼奚哆师则于后时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昙弥。七富楼奚哆师及诸弟子学道不虚。得大果报。昙弥。若有骂彼七师及无量百千眷属。打破嗔恚责数者。必受无量罪。若有一成就正见佛弟子比丘得小果。骂詈打破嗔恚责数者。此受罪多于彼。是故。昙弥。汝等各各更迭相护。所以者何。离此过已。更无有失。

于是。世尊说此偈曰。

须涅.牟梨破群那. 阿逻那遮婆罗门. 瞿陀梨舍哆. 害提婆罗摩纳. 储提摩丽桥鞞陀逻. 萨哆富楼奚哆

此在过去世七师有名德

无爱缚乐悲欲结尽过去

彼有诸弟子无量百千数

彼亦离欲结须臾不究竟

若彼外仙人善护行苦行

心中怀憎嫉骂者受罪多

若一得正见佛子住小果

骂詈责打破受罪多于彼

是故汝昙弥各各更相护

所以更相护重罪无过是

如是甚重苦亦为圣所恶

必得受恶色横取邪见处

此是最下人圣法之所说

谓未离淫欲得微妙五根

信精进念处正定及正观

如是得此苦前所受其殃

自受其殃已于后便害他

若能自护者彼为能护外

是故当自护慧者无央乐

佛说如是。尊者昙弥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教昙弥经第十四竟(二千四百二十四字)。

(一三一)中阿含大品降魔经第十五(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婆奇瘦。在鼍山怖林鹿野园中。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教授为佛而作禅屋。露地经行。彼时。魔王化作细形。入尊者大目揵连腹中。于是。尊者大目犍连即作是念。我今腹中犹如食豆。我宁可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自观其腹。是时。尊者大目犍连至经行道头。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自观其腹。尊者大目犍连便知魔王在其腹中。

尊者大目犍连即从定寤。语魔王曰。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亦莫触娆如来弟子。莫于长夜无义无饶益。必生恶处。受无量苦。

彼时。魔王便作是念。此沙门不见不知而作是说。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亦莫触娆如来弟子。莫于长夜无义无饶益。必生恶处。受无量苦。汝之尊师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彼犹不能速知速见。况复弟子能知见耶。

尊者大目揵连复语魔王。我复知汝意。汝作是念。此沙门不知不见而作是说。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亦莫触娆如来弟子。莫于长夜无义无饶益。必生恶处。受无量苦。汝之尊师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彼犹不能如是速知速见。况复弟子能知见耶。

彼魔波旬复作是念。今此沙门知见我故。而作是说耳。于是。魔波旬化作细形。从口中出。在尊者大目犍连前立。

尊者大目揵连告曰。波旬。昔有如来名觉砾拘荀大无所著.等正觉。我时作魔。名曰恶。我有妹。名黑。汝是彼子。波旬。因此事故。汝是我[外*男]甥。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有二大弟子。一者名音。二者名想。波旬。以何义故。尊者音名音耶。波旬。尊者音住梵天上。以常音声满千世界。更无有弟子音声与彼等者.相似者.胜者。波旬。以是义故。尊者音名音也。

波旬。复以何义尊者想名想耶。波旬。尊者想所依游行村邑。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善摄诸根。立于正念。彼乞食已。食讫。中后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至无事处。或至山林树下。或至闲居静处。敷尼师檀。结加趺坐。速入想知灭定。彼时。若有放牛羊人.取樵草人。或行路人。入彼山林。见入想知灭定。便作是念。今此沙门于无事处坐而命终。我等宁可以燥樵.草拾已。积聚覆其身上而耶维之。即拾樵.草积覆其身。以火然之。便舍而去。彼尊者想过夜平旦。从定寤起。抖擞衣服。所依村邑游行。如常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善摄诸根。立于正念。彼放牛羊人.取樵草人。或行路人。入彼山林人先见者。便作是念。今此沙门在无事处坐坐而命终。我等昨已拾燥樵.草积覆其身。以火烧之。然已而去。然此贤者更复想也。波旬。以是义故。尊者想名想也。

波旬。彼时恶魔便作是念。此秃沙门以黑所缚。断种无子。彼学禅。伺.增伺.数数伺。犹若如驴。竟日负重。系在枥上。不得麦食。为彼麦故。伺.增伺.数数伺。如是。此秃沙门为黑所缚。断种无子。学禅。伺.增伺.数数伺。犹如猫子在鼠穴边。欲捕鼠故。伺.增伺.数数伺。如是。此秃沙门为黑所缚。断种无子。彼学禅。伺.增伺.数数伺。犹如鸺狐在燥樵积间。为捕鼠故。伺.增伺.数数伺。如是。此秃沙门为黑所缚。断种无子。学禅。伺.增伺.数数伺。犹如鹤鸟在水岸边。为捕鱼故。伺.增伺.数数伺。如是。此秃沙门为黑所缚。断种无子。学禅。伺.增伺.数数伺。

彼何所伺。为何义伺。求何等伺。彼调乱狂发败坏。我不知彼何所从来。亦不知彼何所从去。亦不知住止。不知死不知生。我宁可教敕梵志.居士。汝等共来骂詈精进沙门。打破责数。所以者何。或骂打破责数时。傥能起恶心。令我得其便。波旬。彼时恶魔便教敕梵志.居士。彼梵志.居士骂詈精进沙门。打破责数。彼梵志.居士或以木打。或以石掷。或以杖挝。或伤精进沙门头。或裂坏衣。或破应器。尔时。梵志.居士若有死者。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彼生已。作是念。我应受此苦。当复更受极苦过是。所以者何。以我等向精进沙门行恶行故。

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用伤其头。裂坏其衣。破其应器已。往诣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尔时。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遥见弟子头伤.衣裂.钵破而来。见已。告诸比丘。汝等见不。恶魔教敕梵志.居士。汝等共来骂詈精进沙门。打破啧数。所以者何。或骂打破责数时。傥能起恶心。令我得其便。比丘。汝等当以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令恶魔求便不能得便。

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以此教教诸弟子。彼即受教。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以此故。彼恶魔求便不能得便。

波旬。彼时恶魔复作是念。我以此事求精进沙门便。而不能得。我宁可教敕梵志.居士。汝等共来奉敬.供养.礼事精进沙门。或以奉敬.供养.礼事精进沙门。傥能起恶心。令我得其便。波旬。彼梵志.居士为恶魔所教敕已。即共奉敬.供养.礼事精进沙门。以衣敷地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可于上行。精进沙门难行而行。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梵志.居士以发布地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可于上行。精进沙门难行而行。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梵志.居士以手捧持种种饮食。住道边待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受是食是。可持是去。随意而用。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诸信梵志.居士见精进沙门。敬心扶抱。将入于内。持种种财物与精进沙门。作如是说。受是用是。可持是去。随意所用。尔时。梵志.居士若有死者。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善处。生于天上。生已。作是念。我应受是乐。当复更受极乐胜是。所以者何。以我等向精进沙门行善行故。

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弟子得奉敬.供养.礼事已。往诣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是时。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遥见弟子得奉敬.供养.礼事而来。见已。告诸比丘。汝等见不。恶魔教敕梵志.居士。汝等共来奉敬.供养.礼事精进沙门.或以奉敬.供养.礼事精进沙门。傥能起恶心。令我得其便。比丘。汝等当观诸行无常。观兴衰法。观无欲。观舍离。观灭。观断。令恶魔求便而不能得。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以此教教诸弟子。彼即受教。观一切行无常。观兴衰法。观无欲。观舍离。观灭。观断。令恶魔求便而不能得。

波旬。彼时恶魔复作是念。我以此事求精进沙门便。而不能得。我宁可化作年少形。手执大杖。住其道边。打尊者音头。令破血流污面。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后所依村邑游行。彼于平旦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尊者音在后侍从。波旬。尔时。恶魔化作年少形。手执大杖。住在道边。击尊者音头破血流污面。波旬。尊者音破头流血已。随从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后。犹影不离。

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至村邑已。极其身力右旋顾视。犹如龙视。不恐不怖。不惊不惧而观诸方。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见尊者音头破血流污面。随佛后行。如影不离。便作是说。此恶魔凶暴。大有威力。此恶魔不知厌足。波旬。觉砾拘荀大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语未讫。彼时。恶魔便于彼处。其身即堕无缺大地狱。波旬。此大地狱而有四名。一者无缺。二者百钉。三者逆刺。四者六更。彼大地狱其中有卒。往至恶魔所。语恶魔曰。汝今当知。若钉钉等共合者。当知满百年。

于是。魔波旬闻说此已。即便心悸。恐怖惊惧。身毛皆竖。向尊者大目揵连即说颂曰。

云何彼地狱恶魔昔在中

娆害佛梵行及犯彼比丘

尊者大目揵连即时以偈答魔波旬曰。

地狱名无缺恶魔曾在中

娆害佛梵行及犯彼比丘

彼铁钉有百一切各逆刺

地狱名无缺恶魔昔在中

若有不知者比丘佛弟子

必得如是苦受黑业之报

若干种园观人者在于地

食自然粳米居止在北洲

大须弥山岩善修之所熏

修习于解脱受持最后身

跱立在大泉宫殿住至劫

金色可爱乐犹火[火*僉]晃昱

作诸众妓乐往诣帝释所

本以一屋舍善觉了为施

若释在前行升毗阇延殿见释大欢喜天女各各舞

若见比丘来还顾有惭愧

若毗阇延殿见比丘问义

大仙颇能知爱尽得解脱

比丘即为答问者如其义

拘翼我能知爱尽得解脱

闻彼之所答释得欢喜乐

比丘多饶益所说如其义

若毗阇延殿问帝释天王

此殿名何等汝释摄持城

释答大仙人名毗阇延哆

是谓千世界于千世界中

无有胜此殿如毗阇延哆

天王天帝释自在随所游

爱乐那游哆化作一行百

毗阇延殿内释得自在游

毗阇延大殿足指能震动

天王眼所观释得自在游

若鹿子母堂筑基极深坚

难动不可震如意足能摇

彼有琉璃地圣人之所履

滑泽乐更触布柔软绵褥

爱语共和合天王常欢喜

善能作妓乐音节善谐和

谓天来会聚而说须陀洹

若干无量千及百诸那术

至三十三天慧眼者说法

闻彼所说法欢喜而奉行

我亦有是法如仙人所说

谓至梵天上问彼梵天事

梵故有此见谓见昔时有

我住有常存恒有不变易

梵天为答彼大仙我无见

谓见昔时有我恒常不变

我见此境界诸梵皆过去

我今何由说恒常不变易

我见此世间正觉之所说

随所因缘生所往而转还

火无有思念我烧愚痴人

火然若愚触必自然得烧

如是汝波旬触娆于如来

久作不善行受报亦当久

魔汝莫厌佛莫娆害比丘

一比丘降魔住在于怖林

彼鬼愁忧戚目连之所诃

恐怖无智慧即于彼处没

尊者大目揵连所说如是。彼魔波旬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奉行。

降魔经第十五竟(三千二百七十四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千五百一十五字)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通云
  卷第四·佚名
  卷七·佚名
  卷第九·佚名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下·佚名
  应尽还源品第二·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入大乘论卷下·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四·澄观
  卷第二十·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第八·佚名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智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陆蕴·唐圭璋

      蕴字敦信,侯官人。登绍圣四年(1097)进士第。大观元年(1107),辟雍司业。三年(1109),太常少卿。议原庙不合,黜知瑞金县。政和三年(1113),试中书舍人。七年(1117),擢御史中丞,颇论事,言皆中时病。定和初,以龙图阁待制知建州。引疾,提举南

  • 第十九出 狠图·李渔

    〖秋夜月〗(丑带净上)虽不才,福分由天赉。不戴乌纱官名在,人人见我称员外。任横行似蟹,没人来布摆。——自家非别,乃苏州乡下第一个殷实财主,户名叫做赵钱孙的便是。为甚么把这三个字眼扭来做了户名?只因我家田产极

  • 卷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十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宋【五言律诗】晚次江陵          简长【二首】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前山不可望断续暮猨

  • 卷七·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赵拚清献诗钞赵拚字阅道衢之西安人中景佑元年进士乙科通判宜州以母丧庐墓三年孙处为作孝子传召为殿中侍御史京师号铁面御史进参知政事已而求郡旋召旋罢英宗朝除龙图阁直学

  • 八集 二卷·钱德苍

    琵琶记分别(旦上)【谒金门】春梦断,临镜绿云撩乱。闻道才郞游上苑,又添离别叹。(小生上)苦被爹行逼遣脉脉此情何限!(合)骨肉一朝成拆散,可怜难舍??。(旦)官人,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霜鬟,竟不念八旬之父母。功名之念一起,甘旨

  • 卷五·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主笥集卷五(明)邓雅 撰○七言拗体寄石门梁先生山中讲道当隆平时人共说梁五经诸生长年沐化雨贱子独夜瞻文星石门天清一鹤远玉笥云敛诸峰青明年容我操几杖拟乞文字留芳馨江上有怀谢检校叔宾江树历历江风清

  •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宋濂

        ◎孝友一   世言先王没,民无善俗。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义闻者,盖不乏焉。岂非天理民彝之存于人心者,终不可泯欤!上之人苟能因其所不泯者,复加劝奖而兴起之,则三代之治,亦可以渐复矣。   今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佚名

    宋高宗十五丙寅绍兴十六年春正月戊寅,上谓大臣曰:『将来藉田,降诏须语简意足,使人晓然知敦本之意。汉文帝劝农之诏频年有之,不过数十语,当时民知务农,遂至富庶。』辛卯,上斋于内殿。壬辰,上亲飨先农于东郊,配以后稷,诣亲耕位,上亲

  •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十一·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八月。庚戌。谕内阁、陈夔龙电奏、比君主赠交涉使王克敏等宝星。应否准收等语。着准其收受。  ○又谕、电寄端方、电奏行抵万县。接据各路军报。及布置各情形。知道了。昨据赵尔丰电奏川省匪势。

  •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一篇是魏豹、彭越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多以类相从。他们都曾在魏地,都曾“固贱”,“南面称孤”,心怀二志导致身首异地:这是他们命运的相似之处。但是,作者对二人的处理,其笔法却有明显的差异。首先

  • 第十八节 加富尔之再相与北意大利之统一·梁启超

    自1820年烧炭党革命以来,迄于今日,实为1860年。时玛志尼五十五岁,加里波的五十三岁,加富尔五十岁。此四十年中,骚乱继以骚乱,蹉跌继以蹉跌,意大利志士之脑之血,亦既已绞尽矣。大业垂成,遂为奸雄拿破仑所卖,名相名将相继辞职,意大

  • 卷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雍正元年二月上谕二十五道初二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凡事当傚法祖宗成宪方爲尽善皇曾祖妣孝庄文皇后大事当发引时皇考亲自恭送皇祖妣孝惠章皇后大事发引之时皇考圣躬违和足疾甚重尚

  • 二年·佚名

    (辛亥)二年清咸豐元年春正月1月1日○戊子,詣仁政殿,親上表裏,仍受賀頒赦。1月2日○己丑,親上表裏陳賀時,各差備官施賞有差,禮房承旨徐英淳,對擧承旨成原默,宣敎官兵曹正郞李寅夔,加資。○以徐英淳爲漢城府判尹,金洙根爲議政府右參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所言四种清净者。一自性清净。二离垢清净。三所缘清净。四平等清净。初自性清净者。即是无

  • 第四·宗鉴

    释门正统第四良渚沙门 宗鉴 集利生志世雄福德。寿量难思。见果推因岂过。有不杀施食。所谓尤大彰明者。而众德万行总摄其中。爰自方等会上说金光明经。四佛世尊因信相菩萨疑释尊寿命不酬往昔因地。於是现相为说释尊

  • 写像秘诀·王绎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绎撰。不分卷。主要版本有《南村辍耕录》辑本、《佩文斋书画谱》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中国书画全书》本。全篇共分:写像秘诀、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