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竹斋集序

宋自汴京南渡学诗者多以黄鲁直为师吕居仁集二十五人之作目曰江西诗派攷其官阀门世不尽学诗鲁直之门亦不尽江西人也杨廷秀于诗推尤萧范陆豫章居其一焉继萧东夫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余子多见録于江湖集盖终宋之世诗集流传于今惟江西最盛云竹斋裘先生为真希元魏华父之友而仕宦不达一官司直以终其诗不作硬语清疏韶亮异乎鲁直流派顾世未见其全裔孙奏始镂板行之余因慨诗派诸人之作当年布诸通邑大都今遗集存者惟陈无已韩子苍洪玉父饶徳操鼂以道谢幼槃及居仁七家而已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虽显晦有时亦系乎子孙之贤能表其幽光濳徳也康熈己丑蒲月南书房旧史官小长芦朱彞尊序

江西诗自吕居仁倡论以黄山谷为标凖后人輙多诋诃其实诗沠图中人不必皆江西诗不必尽宗山谷也先是严沧浪论诗有元祐体注云元祐体即江西沠如蘓东坡刘后村戴石屏之诗皆是也岂惟山谷诸家哉然则诗何足病病在不善学山谷诸家耳厥后有同乡能诗而未尝附防山谷者为新建裘元量先生先生起家淳熙进士授乐平簿迁大理司直父方家居力请外任便禄飬添差江西抚干时真西山官安抚雅相倾倒迨其卒也扬慈湖为志其墓葢先生沉潜理学故一时谈理学者多称之诗特其绪余耳今所存竹斋诗集三巻大抵罗罗清踈直摅胸臆不欲为山谷之峭刻而别自成家惜其书晚出吾友吴子孟举尝选録宋诗诸名家仅列其名而亦未见其集也著述之流传何其难与先生十六世孙奏方宰锦县亟以表章先集为兢兢奉其遗诗命子思芹侄思鉓至京师请予序往予填抚江西访求昔人遗佚者数年了不可得防兵燹频仍其故家子孙有莫知先世之能诗文者间有世守耕读抱残书于荒江寂寞之濵亦苦表章之无力良可叹也即如明季诗人徐巨源身既不得其死诗复渐就湮没予遂选订为一集行世使当日早见竹斋集与巨源诗并行讵非新建后先两快事哉予于是集之刻深幸前哲之有后而又喜江西诗学骎骎有振兴之势政不必祖祢山谷诸家而皆可续江西诗也则夫以山谷为诗口实者尤可息喙矣夫康熙丁亥嵗杪商邱后学宋荦题

自海内言诗之家多归宋人宋名人之潜晦堙郁者多爬罗搜剔竞出以赴一时之盛予丙寅在京师得高九万先生菊磵集手钞而读之不四三年则海寜陈子言扬巳刻而传世以高与陈同所自出言扬其裔孙也戊子予宰兴国友人新建裘子羽若官教谕擕竹斋集示予曰此吾先世宋大理寺丞元量先生之诗也刻于明嘉靖中板巳燬今谋复梓以传于世君为予序其意予又亟手钞焉读之中有寄谢菊磵唱酬之作其诗之恬澹峻洁迈往不屑亦与菊磵相上下非近世浮文弱植模声范势者所得而窃附集中别録称先生为西山真文忠公帅属以学行见重于公与杨寳谟慈湖友契特深其没也慈湖志其墓端平中吴丞相许公表请为其子补授文资其见重于当时若此予又考南昌耆旧志入为朝士寜踈拙毋便习竹斋拜其言呜呼世之耻拙而求工忌疎而营宻者众矣掌故内徴资序有几脂韦趋竞常惧不得为人先而故以踈拙作赠言其于世态凿枘不相入乃闻而莫逆于心遵而行之月上三书丐外以终老葢其介石之操卓然自信于中不乐于史郑权幸之途趦趄托足而文忠公之所以重之者毋亦以其心迹一辙有同道邪今读其诗恬淡峻洁亦有寜踈毋宻寜拙毋工之意象焉视彼揣摩依附以为仕粉泽盗窃以为诗者不啻奴命之与菊磵之营信天巢操瓢酌泉风同趣舍宜其往来诗筒声气应和于乌石冈葛岭之旁而今日之堙郁而竞出也亦后先相望贤子孙之表章夫遗藻者更不容稍缓矣吴江后学张尚瑗谨序

宋兴自庆厯彬彬多理学之士闚圣宗叙人纪沿源而上下之遐哉盛矣其植表立则唯以闻道往往微情逸兴播于声诗而音节与世代斯异天下后世有识传焉于乎其见大则其旨逺隽永之味终不可缓也南渡后作者岿然慈湖杨先生洞究陆学名震南服紫阳夫子韪其言议竹斋裘先生鏊乡先哲也一见黙识慈湖氏称畏友焉鏊阅慈湖氏志铭先生三致景仰又读其诗叹曰文其徴乎夫纪物以阐幽要之在明婉辞以道志要之在实涵悟以抉真要在不渝雅朴先生之诗三者备焉是故律而咏粹而贞可以传己嘉靖戊子献嵗先生十一世孙汝中持遗槀得若干首请曰我祖竹斋氏之言冨矣幸犹存什一于千百我裘氏世世奉以周旋予小子不敏讵敢附丽唯霣坠是惧子其序之将属锲工鏊惟风雅不作天下无诗教矣君子慎取后之作者意尔也况宋非所趋尚者哉蘓黄二家卓荦一世今或以文词气节槩其诗况本之先生道谊孝友逖配前人是诗也殆出其余矣乎固宜洋洋纚纚意在而有遗音矣虽然诗以晋盛以唐工彭泽少陵今取之者言人人殊善哉陆子曰诗如陶杜可谓知道予尝因其言求其诗质之己意是或一道矣先生出象山氏者也尚论先生象山氏之意可少哉先生在当时真西山氏亟称之而诗不与焉此其意犹夫象山氏也于戏防是诗先生自有不朽于天地矣又奚俟予言然则汝中曷为而梓也示守也奚守也不闻鼎彛之铭乎裘氏视斯集鼎彛也巳恶得弗慎礼云先祖无美而嗣人称之诬也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仁也明也汝中其几矣作竹斋诗集序赐进士出身礼部仪制司主事前翰林院庶吉士南昌后学张鏊书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二百八十一·彭定求
  姚述尧·唐圭璋
  卷十八·董康
  第三幕·老舍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臧懋循
  卷二十·万树
  ●白石道人歌曲别集·姜夔
  三集卷五十一·乾隆
  卷三十四·乾隆
  卷九·王翰
  南村诗集巻一·陶宗仪
  卷二百六十六·陈廷敬
  卷三十二·查慎行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燕台鸿爪集》·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自序·刘衍文

    诗话者,论诗用笔记体以出之者也。其名称滥觞於宋欧阳公《六一诗话》,同时而起者,有司马温公《续诗话》、刘贡父《中山诗话》。其后流风所扇,大振芳尘,如明之李西涯、清之王渔洋,本以诗为一代宗工,出其心得,自足凌驾一代;而章实

  • 卷七·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七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石笋行【上元元年作】【彦辅曰成都记石笋及林亭池石之地雨过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者亦有细孔可以贯丝田曰杜光庭石笋记云成都子城西曰兴义门金容坊有通衢几

  • 志第二十 历六·欧阳修

    宪宗即位,司天徐昴上新历,名曰《观象》。起元和二年用之,然无蔀章之数。至于察敛启闭之候,循用旧法,测验不合。至穆宗立,以为累世缵绪,必更历纪,乃诏日官改撰历术,名曰《宣明》。上元七曜,起赤道虚九度。其气朔、发敛、日躔、月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赵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驰函劝吴·蔡东藩

      却说王占元威逼政府,得了欠饷三百万元,欣然回鄂,他本是贪鄙之徒,得此巨款,便把十分之七八,存入上海、大连等处外国银行,只拿出少数部分,摊给各军。自取灭亡。俗语说得好:“黑乌珠瞧见白银子”,没有不被吸引的。占元只图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年四月庚寅朔时享太庙遣驸马都尉李和代○辛卯工部尚书刘麟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少保谥清惠麟南京广洋卫人弘治丙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知绍兴府以忤刘瑾除名瑾败起知西安府擢陕西参政迁云南按察使请告嘉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正德十二年二月丁未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大学士蒋冕行礼○升广平府知府华津为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监察御史张淮曹雷兵部郎中赵中道广西右参议黄伟狭西佥事许谏广东佥事王弘黄昭为按察司副使淮浙江雷江西中道四川伟云南谏狭西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三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巡盐任内补欠已完听部拨解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十三日 奴才李煦跪奏: 窃江宁、苏州织造衙门亏项,蒙万岁天恩,著前盐臣李陈常代补。除补过五十四万二千两外,仍有二十八万八千两零未完,奉旨令接任御史代补在案。 上年奴才又蒙特旨巡视盐课,是既赦从前亏空

  • 第二一○移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一一五○一—一·佚名

    淡水同知郑,移请英国驻台领事伯,转行移知通商海口各领事给发护照加府衔、署淡水分府郑为移请转移给照运,以济军火事。窃照彰化逆氛未靖,迭犯敝辖大甲地方,业经调募兵勇,分投防堵。现因各路军营乏硝配药

  • 五帝纪·张居正

    五帝,是少昊、颛顼、喾、尧、舜。按谥法,德象天地谓之帝。以上五,君皆有配天地之德,故称五帝。这后面通是记五帝的事迹,故曰五帝纪。帝少昊原文少昊名挚,姓己,黄帝之子玄嚣也。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黄帝之

  • 张木式传·脱脱

    张木式,字敬夫,丞相张浚的儿子。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张浚很喜欢他,从幼年始即就学,所教授的都是仁义忠孝之类的东西。长大后以胡宏为老师,胡宏一见他,就以孔门论仁义的要旨告诉他。张木式退下思考,好像还有所得,胡宏称赞他说

  • 许宗汉·周诒春

    许宗汉 字天章。年二十九岁。生于山东武城县。父斌。业教读。本籍住址。山东武城许口。已婚。子二女一。初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地质及冶金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及硕士学位

  • 诗故卷三·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王黍离闵宗周也何以闵闵东迁之失谋也西周政令所以能行乎诸侯者非徒文武成康之徳亦以地势险固足食足兵可以东制诸侯之命耳幽王虽死骊山犬戎无盘据丰鄗之理乃因一败遽尔东迁有识之士于其行也痛悼失图故赋

  • 序·虚舟普度

    虚舟和尚初示居士身则为太白干城后现比丘相遂作福严龙象其历参遍访不啻如古人之三登九上也其专精独诣不啻如昔贤之千锤百炼也其开法于浙水之东则解粘去缚缁素咸惊也其留锡于圣湖之南则清风雅韵鱼鸟兢乐也其语录言句则

  • 金丹真一论·佚名

    金丹真一论,原题百玄子撰。其生平不详。从书中内容看,似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援引《参同契》、《阴符经》及马明生、阴长生、元阳子、青霞子等诸家丹诀,论述外丹法要。书中称还丹禀源于真一之

  • 典故纪闻·余继登

    笔记。明余继登著。十八卷。是书选录明开国至隆庆历朝故实,意在提供历史经验。按冯琦序谓作者的初衷为“取法于远,不如近也”,故“凡关国家大政大本则书,非大事而于世为急则书,非大非急,而为异闻见则书,非异而事所从起则书。

  • 大净法门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大庄严法门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