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献记原文

秦博士七十人,掌通古今。(《百官公卿表》)识于《太史公书》者,叔孙通、伏生最著。仆射周青臣用面谀显,淳于越相与底物,衅成,而秦燔书。其他,《说苑》有鲍白令之斥始皇行桀纣之道,乃欲为禅让,比于五帝,(《至公篇》)其骨梗次淳于。

《汉艺文志》:儒家有《羊子》四篇,凡书百章;名家四篇则《黄公》。黄公名疵,复作秦歌诗。二子皆秦博士也。京房称:“赵高用事,有正先用非刺高死。”(孟康曰:“姓正名先,秦博士也。)最,在古传纪略得八人,于七十员者,九一耳。青臣朴速不足齿,其七人或直言无挠辞,不即能制作,造为琦辞,遗令闻于来叶。其穷而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转者,三川有成公生,与黄公同时,当李斯子由为三川守,而成公生游谈不仕,著书五篇,在名家;从横家有《零陵令信》一篇,难丞相李斯。(皆见《艺文志》)秦虽钳语烧《诗》《书》,然自内外荐绅之士与褐衣游公卿者,皆抵禁无所惧,是岂无说哉?

或曰:“秦焚《诗》、《书》、百家语在人间者,独博士如故,将私其方术于已,以愚黔首。故叔孙通以文学征,待诏博士;而陈胜之起,诸生三十余人得引《公羊》“人臣无将”以对。(郑樵、马端临说,实本《论衡》。《论衡?正说篇》曰:“令史官尽烧‘五经’,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刑,惟博士乃得有之。”近人多从其说。)或曰:秦火及“六籍”,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可观。(见《论衡?书解篇》)孟子徒党虽尽,其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

夫李斯以淳于越之议,夸主异取,故请杂烧以绝其原。越固博士也。商君以《诗》、《书》、礼、乐为“六虱”,(《靳令篇》)尽划灭之,而以法家相秦者宗其术。然则秦不以“六艺”为良书,虽良书亦不欲私之于博士。(其云:“非博士官所职,天下也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倒言之,即是“天下也有藏《诗》、《书》、百家语,非博士官所职者”。自仲任误解,乃谓博士独有其书。郑、马之徒沿袭斯论,遂为今日争端。)即前议非矣。

斯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祸始。故夫滑稽便辞而不可轨法者,则六国诸子是也。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诸子之术,分流至于九家,游说乞货,人善其私,其相攻甚于“六艺”。今即弗焚,则恣其曼衍乎?诸子与百家语,名产一也。不焚诸子,其所议者云何?诸子所以完具者,其书多空言,不载行事,又其时语易晓,而口耳相传者众。自三十四年焚书,讫于张楚之兴,首尾五年,记诵未衰。故箸帛为具。验之他书,诸侯史记与《礼》、《乐》诸经,多载行事法式,不便谙诵,而《尚书》尤难读,故往往残破;《诗》有音均,则不灭,亦其征也。此则后议复非矣。

余以为工程师地法令者,自《秦纪》、《史篇》(秦八体有大篆,不焚《史篇》)、医药、卜筮、种树而外,秘书私窃无所不烧,方策述作无所不禁。然而文学辩慧单于人心,上下所周好,虽著令,弗能夺也。

烧书者,本秦旧制,不始李斯,自斯始旁及因国耳。韩非:商鞅“《诗》、《书》,明法令。塞私门之请,以遂公家之劳;禁游官之民,以显耕战之士。”(《和氏篇》)其验也。商君既诛,契令犹在,遗法余教未替。然张仪、范睢、蔡泽之伦,结轶义关,游谈不绝,亦数称“六艺”成事。及不韦著书,以县国门。秦之法令弗能绝也。后李斯者,汉初挟书之令未多,然娄敬以戍卒晚路,上谒高帝,亦引《大誓》为征。汉之法令弗能绝也。

夫帝祖则溺儒冠,秦之诸非能如李斯知“六艺”之归也。然其律令在官,空为文具,终不钩考,以致其诚。今始皇不起白屋,而斯受学孙卿,好文过于余主,此则令之之谏、零陵之难、成公之说,一切无所穷治,自其分也。又况标标羊、黄之徒乎?以斯委于用法,顾使秦之黎献因是得优游论著,亦其赞之矣。

若其咸阳之坑死者四百六十人,是特以卢生故,恶其诽谤,令诸生传相告引。亦由汉世党锢之狱,兴于一时,非其法令必以文学为戮。数公者,诚不以抵禁幸脱云。

猜你喜欢
  本纪第四 少帝·沈约
  ●明朝小史卷十六 天启记·吕毖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首卷四 修纂官·佚名
  ◎逛窑子花钱为好成仇·宣南吏隐
  五九四 谕着永璇等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谢墉等充总阅·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九·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一下·袁枢
  卷十五·吕中
  二二 县考的杂碎续·周作人
  蔡廓传·沈约
  周弘正传·姚思廉
  秘书志卷第七·王士点
  卷九十·佚名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孔平仲·唐圭璋

      平仲字毅父,武仲之弟,清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二年(1087)召试,授集贤校理。仕至提点京西刑狱。坐党籍,谪惠州安置。徽宗即位,召为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出使陕西、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职卒。有清江集。

  • ●卷十·赵翼

      ○查初白诗  与梅村同时,而行辈稍次,有南施北宋两家。愚山以儒雅自命,稍嫌腐气。  荔裳则全学晚唐,无深厚之力。此外,吴汉槎有高调,无馀味。其名位声望,为一时山斗者,莫如王阮亭。然阮亭专以神韵为主,如《秦淮杂诗》有

  • 志第二十五 舆服·刘昫

    昔黄帝造车服,为之屏蔽,上古简俭,未立等威。而三、五之君,不相沿习 ,乃改正朔,易服色,车有舆辂之别,服有裘冕之差,文之以染缋,饰之以絺绣,华虫象物,龙火分形,于是典章兴矣。周自夷王削弱,诸侯自恣。穷孔翚之羽毛,无以供其侈;极随和之

  • 卷四百五十四·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九·脱脱

        ◎忠义九   ○赵时赏 赵希洎 刘子荐 吕文信 钟季玉 耿世安丁黼 米立 王孝忠 高应松 黄申陈胶 萧雷龙 宋应龙 邹洬 何时 刘士昭   赵时赏字宗白,和州宗室也,居太平州。咸淳元年擢进士第,累官知宣州旌

  • ●卷三十五·赵翼

    ○万历中矿税之害万历中,有房山民史锦、易州民周言等言,阜平、房山各有矿砂,请遣官开采,以大学士申时行言而止。后言矿者争走阙下,帝即命中官与其人偕往,盖自二十四年始。其后又于通都大邑增设税监,故矿税两监遍天下。两淮又

  • 请缨日记(节录)·唐景崧

    六月(光绪十年)法人以观音桥之战,索中国偿费;廷旨不允。闻前直隶提督一等男刘省三军门加巡抚衔,督办台湾防务;台湾镇、道以下各官,均归节制--闰五月二十日旨也。本月十五日,法攻基隆炮台,省帅击却之;奉懿旨:赏内帑银三千两奖励将

  • ◎镇守使延师条件·李定夷

    江苏某镇守使,欲聘一老师宿儒教读其公子。因念吾国旧社会之习惯,视教读先生为至高无上之位置,莫不竭诚尽敬而崇奉之。该使思得一特别改良之崇奉法,大开私宅会议,规定延师待遇法四条。兹以道路所传,得其条例大纲,亟为披露。俾

  • 卷五·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      宋 萧常 撰列传一 昭烈承衰乱之余庶事草创嫔嫱之制阙焉未备方是时公族转徙四方疏封亦鲜陈夀复摈而不书是以後世无传焉姑因其旧而附益之 昭烈甘皇后沛人

  • 卷一百三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三十 唐 张守节 撰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记一百三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括地志云安

  • 一二四、尹文考·钱穆

    《汉志?尹文子》一篇,在名家。班固云:“说齐宣王,先公孙龙。”今《道藏》本上下二篇,云出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其序曰:“尹文子者,盖出周之尹氏,(《隋志》亦云:“尹文子周之处士,游齐稷下。”与高

  • 七·钱穆

    明太祖未定天下,即在婺州开郡学。及即帝位,诏天下郡县皆立学。府设教授一,训导四。州设学正一,训导三。县设教谕一,训导二。生员自二十人至四十人。据一时统计,全国府、州、衙、所,共得教官四千一百余员,较之北宋元丰时学官,几

  • 第二十九章 胜利声中的政治暗礁·李宗仁

    一当1926年11月初旬,我军肃清江西之敌以后,革命军的声威可以说震撼全国,中外侧目。此时实际归于国民政府统辖之下的地区,计有:粤、桂、湘、赣、鄂、闽、黔七省,西北的冯、阎都已声明加入革命;川、滇地方政要也纷纷派

  • 东溪日谈録卷二·周琦

    性道谈下太极之性分见于天人曰元亨利贞曰刚健中正此天之道曰仁义礼智曰仁义中正此人之道刚健中正其统体而元亨利贞其流行也仁义礼智其禀受而中正亦礼智也人之仁义礼智即天之元亨利贞其实一理而已皆太极也太极之理只是

  • 二程子抄释卷八·吕柟

    明 吕柟 编传闻杂记第二十九御史俸薄故台中有聚防向火分防吃饭之语熙宁初程伯淳入台为里行则反之遂聚防吃食分防向火伯淳为子言【见尘史王得臣字彦辅释聚防吃饭便可观】正叔先生曰枢宻院乃虚设大事三省同议其他乃有

  • 卷十二·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二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曹国于陶丘【孔疏世本曹国伯爵谱云曹姬姓文王之子叔振铎之后也武王封之陶丘哀八年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

  • 卷三·佚名

    △离诤王授记品第六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应供正遍知而作是念。彼劝多亿众生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地。我今应授其记示现佛刹。尔时世尊入于三昧。名为不忘菩提心。即现微笑。笑已妙光普照无量无边佛土。示离诤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七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行犍度中有教无教跋渠第四有教及无教  诸行彼果实或有漏学者  思惟戒在后若成就身教彼成就无教耶。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若成就善不善隐没。无

  • 春秋·孔子

    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记载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大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行文简扼谨严,寓带褒贬,称“春秋笔法”,对后世历史著作和散文著作甚有影响。解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