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海观澜卷第一(目录)

律宗要典

佛说梵网经(二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菩萨善戒经(共十卷)

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佛说十善业道经(五纸)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佛藏经(四卷)

优婆塞戒经(七卷)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菩萨藏经(九纸)

佛说善恭敬经(六纸)

佛说大乘戒经(一纸)

华严二地品(六纸半)

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观虚空藏菩萨经(二纸)

大集戒清净平等章(六纸)

大乘理趣净戒波罗蜜多品(一卷)

菩萨戒羯磨文(五纸余)

菩萨戒本经(一卷)

菩萨五法忏悔经(一纸半)

右大乘

四分律藏(六十卷)

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北作四十六卷)

弥沙塞五分律(三十卷)

十诵律(五十八卷)

十诵毗尼序(三卷)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杂事(四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破僧事(二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五卷)

目得迦(五卷)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善见毗婆沙律(十八卷)

毗尼母经(八卷)

舍利弗问经(十三纸半)

佛说目连所问经(二纸)

沙弥十戒法幷威仪(一卷)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三纸半)

沙弥尼戒经(四纸)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

戒消灾经(三纸)

佛说斋经(三纸)

右小乘

猜你喜欢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四卷·圆照
  变谋明慧品第五·佚名
  第九 诤事分解·佚名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楚圆
  卷第二十一·呆翁行悦
  十一 见性成佛·正果法师
  卷第三十四·佚名
  卷五十·彭绍升
  卷四·道世
  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太虚
  卷四十四·佚名
  卷第三·永觉元贤
  缁门警训目录·如卺
  卷十一·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序·戴亨

    慶芝堂詩集敘 通乾戴老先生詩集序 序 自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陳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林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李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朱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邵序 ○慶芝堂詩集敘 海上兩大鳥一鳴一止三千春秋物之見異於眾者

  • 卷二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目录【起四十九字至五十字】柳梢青【又一体】秦观周邦彦赵师侠【八首】赵长卿【五首】张抡曾觌【四首】杨无咎【十首】辛弃疾【二首】张孝祥赵

  • 卷一百五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八氊罽类五言古别氊帐火炉       【唐】白居易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氊帐风前自张设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婉软蛰鳞苏

  • 列传第九十二·刘昫

    ○李宝臣 子惟岳 惟诚 惟简 惟简子元本王武俊 子士真  士平士则士真子承宗 承元 王廷凑 子元逵 元逵子绍鼎 绍懿 绍鼎子景崇景崇子镕 李宝臣,范阳城旁奚族也。故范阳将张钅巢高之假子,故姓张,名忠志。幼善骑射

  • ●卷五·陈康祺

    ◎高邮王氏传家忠孝高邮王氏,理学经学,代为儒宗,初笔述之矣。顷读宗侍御《躬耻斋文钞》,称文简公次子彦和守浔州,访知粤逆巢薮,请大府痛剿,不听。观察皖南,严治土匪,芟锄至数百人。自季弟殉节,痛念国愤家仇,约束部伍,志在荡决。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正统七年冬十月戊子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罕东卫指挥脱脱等来朝贡驼马赐彩币有差○命皇城东安门仓添设副使一员专出纳光禄寺草束○己丑辽府麻阳王贵燠薨王辽简王第十八子母谢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敕脩 万历五年正月己丑朔 上御皇极殿群臣朝贺 甲午 上亲享 太庙 乙未礼部请于仲春诹吉 圣驾祭先农之神行躬耕籍田礼 命候七年春行 丙申 上

  • 王肃传·魏收

    王肃,字恭懿,琅笽临沂人,司马衍的丞相王导的后人。父王奂,为萧赜尚书左仆射。王肃少时即聪慧善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出仕萧赜政权,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王肃自称擅长《礼》、《易》,其实也未能通其大义

  • 徐阶传·张廷玉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出生刚满周岁时,堕入枯井中,救出后三天才苏醒。五岁时跟随父亲前往括苍,从高高山岭堕落下来,衣裳挂到树梢而没有死。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奇。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准许他回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七·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 拯船颁赏 闽督何(璟)奏为总兵随征积劳病故乞恩该恤折(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为拣补海外要缺同知折 书「都察院奏福建林戴氏呈控冤案折」后 闽省大计 生番犷悍 恭录上谕(一道) 发抄旨一道(正月二十三

  • 一三三、平原君为相考·钱穆

    《六国表》:&ldquo;赵惠文王元年,一公子胜为相,封平原君。&rdquo;今按《魏公子传》云:&ldquo;赵惠文王弟平原君。&rdquo;(《范睢传》同。)《赵策》:&ldquo;谅毅曰: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rdquo;则平原君为惠文王同母弟也。(《平

  • 九九、宋偃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靓王三年辨·钱穆

    宋偃元年,在周显王三十一年,已详《考辨》第九一。《史》云:&ldquo;偃立十一年而称王,&rdquo;(高诱注《吕氏春秋 禁塞》《顺说篇》均同。)则乃周显王之四十一年也。而《史》误以为宋偃初立之年。循是下算,至周赧王二十九年,齐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三乐部【十八】乐歌四皇帝筵宴乐章康熙二十二年定皇帝陞座丹陛大乐奏协平之章圣皇涖止穆穆皇皇百尔卿士章服斯光吹笙鼔琴式燕嘉宾万福既同归

  • 三年·佚名

    (壬辰)三年清順治九年春正月1月1日○甲戌,司諫金佐明引避曰:「臣於上年,忝叨經幄,目見人心之洶懼,妄憂朝著之潰裂。半夜前席,昵侍威顔,徒知有懷必達,不能先事燭微。至今思之,心膽俱慄,咋指難追,噬臍無及。方在問事之列,不敢以小嫌自

  • 凡例·钟泰

    一、此书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故上下则详其源流,彼是亦辨其同异。二、史家之例,或以事为题,或以人为目。此书述一家之言,则著其人;总一代之变,则标其事。三、史家纪传,有合有分。或以附从,或以连及。此书亦兼四体。盖事有

  • 卷四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十二    宋 卫湜 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郑氏曰仲夏者日月会於鹑首而斗建午之辰也孔氏曰案三统历五月节日在井十六度昏氐二度中去日一百一

  • 卷十二·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二    宋 吕祖谦 撰昭公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十三年】平丘之会叔向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其何敌之有【同上】晋自平公以後所谓霸业仅存而已到得昭公时诸侯皆有二心在晋无策不过扫境内

  • 唐高僧传·道宣

    又称《续高僧传》。唐道宣著。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因本书是继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