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居士传五十

马邦良徐成民传

马邦良者

富阳人。万历中登进士第。知丹徒县。仁慈正直。一方推为神君。既去。立祠祀之。後官甘肃。行太仆。以忧归居慈山僧舍。日礼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过苏州将谒座主王荆石。至一寺礼佛称佛名。悲泪不止。时举人黄锺与一友谒之。就坐问曰。公信佛念佛一何真实若此。邦良曰。人身难得。正法难逢。佛可不信耶。念佛可不真实耶。佛法利益人天。非宿植善根多生疑谤。一失人身受苦无量。每一思之痛彻心骨。两人曰。公言人身难得。举目便是。三人并诸左右非人耶。时方仲夏。邦良以扇一挥。羣蝇四飞。诘曰。蝇多与。人多与。两人怃然久之。邦良曰。始吾为诸生时。奉上帝旨。掌第五殿阎罗事。每夜坐殿上。簿书山积。亡者三尸自陈身口意业。据律定案。千百人中不失人身者才一二耳。且阳世极刑不过一死。阴司受罪痛极则死。死已复生。如是作。如是受。绝无适轻适重於其间。惟信佛念佛往生极乐者不入冥涂。然则佛可不信耶。念佛可不真实耶。因言殿西有二楹。供养云栖.紫栢二大师。而云栖香火为尤盛。其後领乡荐。判事渐稀。至释褐而谢事。二人闻已毛发竦竖。传其事以告乡里焉(净土晨钟.活阎君纪略)。

徐成民

名坤。小名佛舍。江南太仓人。父骥生。县学生。成民为人长者长斋奉佛。年十八。当崇祯六年六月十二日。夜梦被帝召至忉利天。敕示夙世因缘。命摄第五殿阎罗王事百日。自此每夜坐堂中。作呼叱声。若官府决狱状。骥生起而瞷之。见一王者南面坐。鬼判狱卒狰狞旁列。则大惊谛视之。而王者乃成民也。迟明询其故。成民以实告。即令移居寺中。诸昆弟及远近好事者多携笔札伏壁後记其判语。得九十余条。决断精严。见者身毛为竪。成民尝自言。冥中罪囚合四天下。动以万计。除付所司分治外。其亲鞫者犹夕以千计。狱有十八。刑分万条。塞耳呼号。举目愁惨。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时来救拔。然非宿有善根者。虽面与开示惛然不知。惟七月之望为佛欢喜日。普天下尽演瑜伽施食法。大士亲领众囚赴食。法力所屇诸罪末减。过此则与人世远隔矣。是岁七月望夕。成民谓狱官曰。好劝众囚各称阿弥陀佛。能称阿弥陀佛一声者。合狱都出罪。其不能者。但令持佛字。复诏四门各树一牌。庭中树三十六幡。各各大书阿弥陀佛以示众囚。复诏众囚前各书佛字於胸。而命之曰念之念之。慎莫忘佛。佛在尔心。今告尔等。或有恶鬼铜狗犯尔。刀剑刺尔。自火逼尔。尔但称佛名。一切销灭。莲花现前。我若诳尔。与尔同罪。成民自受事後。偶言生死事輙验。自以徐氏先世有负罪絷狱者。率诸宗党礼梁皇忏。周而复始得末减乃已。顷之至九月十四日成民上表谢事。於是修持益力。日诵准提呪回向净土以终其身其。判语二集。里人扬时泰.崑山戴[褒-保+公]序之。名曰活阎罗断案。刻行於世(活阎罗断案)。

知归子曰。予读文昌化书言。张孝仲日应世务。夜治幽冥。以为异。及观马邦良.徐成民事。乃知其事世多有之。观二人所言。善恶报应理有固然。无足怪者。诗云。视尔梦梦。我心惨惨。又云。胡不相畏。不畏於天。呜呼。可不念哉。

汪大绅云。为甚要念佛。要腔子里光明故也。腔子里香净故也。一分光明得念佛一分力。一分香净得念佛一分力。到得满腔子光明。满腔子香净。这便是极乐世界。如今人要长要短。弄得腔子里又黑又臭。若到得满腔子黑臭。这便是地狱。佛也救他不得。

猜你喜欢
  普贤菩萨·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七·佚名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覆杨星森居士书(三通)·太虚
  卷第五十九·德清
  卷四十六·赜藏主
  卷八·净挺
  多闻品第三·佚名
  说法品第十之二·佚名
  卷二·佚名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中·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湛然
  贤劫经卷第八·佚名
  第九十七章 奇玛罗单玛等二王·佚名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五·牧云通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滿洲實錄卷七·佚名

      天命六年三月至九年八月   ◆天命六年三月至九年八月   【四王□□□大敗五總兵(見圖)】   十九日午時兵至城東南角渡河未畢哨探報曰西北武靖門外有兵帝率左翼兵先往有總兵李懷信侯世祿柴國柱姜弼童仲魁等率

  • 卷一 烈祖本纪第一·陆游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游。多晦迹精舍。时号李道者。帝以光启四

  • 五七六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查办《圣讳实录》及《九十九筹》等书折·佚名

    五七六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查办《圣讳实录》及《九十九筹》等书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办具奏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奉上谕:郑大

  • 四七八 谕内阁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之王太岳着授为翰林院检讨·佚名

    四七八 谕内阁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之王太岳着授为翰林院检讨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原任布政使王太岳,在四库全书处行走已届一年,着加恩授为翰林院检讨。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李孟传·宋濂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曾祖李执,金末参加进士考试,但未中。祖父李昌祚归顺元朝,授金符,为潞州宣抚使。父亲李唐,在秦、蜀一带做官,因此全家迁居汉中。孟天资聪敏,七岁就能写文章,胸怀大志,博闻强记,经史皆通,对于古今治乱之事有

  • 王廷陈传·张廷玉

    王廷陈,字稚钦,黄冈人。父济,曾任吏部郎中。廷陈自幼聪慧超人,但好玩耍,父亲打他,他大呼道“:大人为何虐待天下名士!”正德十二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更加有才华而放纵不羁。武宗下诏南巡,廷陈与同馆舒芬等七人准备上疏劝阻,为馆师石

  • 工部·佚名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曰营部虞部水部屯部  营部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经营兴造之众务   营造内府造作凡内府宫殿门舍墙垣如奉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其工匠早晚出入姓名数目

  • 读论语孟子法·朱熹

     据清仿宋大字本补。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

  • 卷十四·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十四    元 程端学 撰文公【名兴僖公子声姜所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康侯胡氏曰即位者告庙临羣臣也国君嗣世定于初丧必逾年然后改元即位赵氏曰凡国君立必逾年乃即位

  • 卷第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一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阿瑜率满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所云僧伽破坏。复云。僧伽和合。未知齐何名为破坏。未知齐几名作和合。世尊告曰若复苾刍。于其非法作非法想。现有

  • 卷第十·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章安旁出世家(旁出之二) ·(二世)龙兴弘景禅师   ·南岳大慧禅师   ·嘉祥吉藏禅师   ·天台明旷禅师   ·玉泉道素禅师   &middo

  • 舒州投子青和尚语录卷下·投子义青

    颂古(一百则)举思和尚问六祖大师。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云汝曾作什么来。思云圣谛亦不为。祖云落何阶级。思云。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云。如是如是。汝善护持。吾当有偈。心地含诸种云云。无见顶露云攒急。劫

  • 星经·甘德

    《星经》,记星象之书。一名《通占大象历星经》,是中国古代署名甘公、石申的天文星占著作。本书渊源甚早,流传演变亦甚久。今存本题“汉甘公石申著,南昌李溶校”,或不记撰人姓氏。所传有明陶宗仪《说郛》本,明程荣等3

  • 咸淳毗陵志·史能之

    南宋地方志。度宗咸淳年间知常州事史能之撰。30卷。毗陵即常州,治今江苏常州。此志叙地理、诏令、官寺、秩官、文事、武备、风土、祠庙、山水、人物、词翰、财赋、仙释、寺观、陵墓、古迹、详异、碑碣、纪遗等内容,繁简

  • 卫公兵法辑本·汪宗沂

    三卷,清汪宗沂辑。一题《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李靖所著兵书除《李卫公问对》,馀已散失。然《通典》中所引李靖兵学言论甚多。汪宗沂从中辑出,分为三卷。上卷题为“将务兵谋”;中卷题为“部伍营阵”;下卷题为“攻守战具”

  • 修真辩难参证·闵一得

    桐城刘一明著,金盖闵一得参证。

  • 大学翼真·胡渭

    《大学》研究著作。清胡渭撰,七卷。渭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县人,其潜心经义,学有根底,有《禹贡锥指》。此书卷一分四目:①《大学音义》;②《先王学校之制》;③《子弟入学之年》;④《乡学之教》。卷二分

  •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佚名

    全一卷。略称顿悟真宗论。唐代慧光集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以问答体论述真性之开显及生死透脱之道,为唐代盛行之禅宗典籍。本书久已失传,今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出土本(伯希和第二一六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