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居士传五十
马邦良徐成民传
马邦良者
富阳人。万历中登进士第。知丹徒县。仁慈正直。一方推为神君。既去。立祠祀之。後官甘肃。行太仆。以忧归居慈山僧舍。日礼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过苏州将谒座主王荆石。至一寺礼佛称佛名。悲泪不止。时举人黄锺与一友谒之。就坐问曰。公信佛念佛一何真实若此。邦良曰。人身难得。正法难逢。佛可不信耶。念佛可不真实耶。佛法利益人天。非宿植善根多生疑谤。一失人身受苦无量。每一思之痛彻心骨。两人曰。公言人身难得。举目便是。三人并诸左右非人耶。时方仲夏。邦良以扇一挥。羣蝇四飞。诘曰。蝇多与。人多与。两人怃然久之。邦良曰。始吾为诸生时。奉上帝旨。掌第五殿阎罗事。每夜坐殿上。簿书山积。亡者三尸自陈身口意业。据律定案。千百人中不失人身者才一二耳。且阳世极刑不过一死。阴司受罪痛极则死。死已复生。如是作。如是受。绝无适轻适重於其间。惟信佛念佛往生极乐者不入冥涂。然则佛可不信耶。念佛可不真实耶。因言殿西有二楹。供养云栖.紫栢二大师。而云栖香火为尤盛。其後领乡荐。判事渐稀。至释褐而谢事。二人闻已毛发竦竖。传其事以告乡里焉(净土晨钟.活阎君纪略)。
徐成民
名坤。小名佛舍。江南太仓人。父骥生。县学生。成民为人长者长斋奉佛。年十八。当崇祯六年六月十二日。夜梦被帝召至忉利天。敕示夙世因缘。命摄第五殿阎罗王事百日。自此每夜坐堂中。作呼叱声。若官府决狱状。骥生起而瞷之。见一王者南面坐。鬼判狱卒狰狞旁列。则大惊谛视之。而王者乃成民也。迟明询其故。成民以实告。即令移居寺中。诸昆弟及远近好事者多携笔札伏壁後记其判语。得九十余条。决断精严。见者身毛为竪。成民尝自言。冥中罪囚合四天下。动以万计。除付所司分治外。其亲鞫者犹夕以千计。狱有十八。刑分万条。塞耳呼号。举目愁惨。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时来救拔。然非宿有善根者。虽面与开示惛然不知。惟七月之望为佛欢喜日。普天下尽演瑜伽施食法。大士亲领众囚赴食。法力所屇诸罪末减。过此则与人世远隔矣。是岁七月望夕。成民谓狱官曰。好劝众囚各称阿弥陀佛。能称阿弥陀佛一声者。合狱都出罪。其不能者。但令持佛字。复诏四门各树一牌。庭中树三十六幡。各各大书阿弥陀佛以示众囚。复诏众囚前各书佛字於胸。而命之曰念之念之。慎莫忘佛。佛在尔心。今告尔等。或有恶鬼铜狗犯尔。刀剑刺尔。自火逼尔。尔但称佛名。一切销灭。莲花现前。我若诳尔。与尔同罪。成民自受事後。偶言生死事輙验。自以徐氏先世有负罪絷狱者。率诸宗党礼梁皇忏。周而复始得末减乃已。顷之至九月十四日成民上表谢事。於是修持益力。日诵准提呪回向净土以终其身其。判语二集。里人扬时泰.崑山戴[褒-保+公]序之。名曰活阎罗断案。刻行於世(活阎罗断案)。
知归子曰。予读文昌化书言。张孝仲日应世务。夜治幽冥。以为异。及观马邦良.徐成民事。乃知其事世多有之。观二人所言。善恶报应理有固然。无足怪者。诗云。视尔梦梦。我心惨惨。又云。胡不相畏。不畏於天。呜呼。可不念哉。
汪大绅云。为甚要念佛。要腔子里光明故也。腔子里香净故也。一分光明得念佛一分力。一分香净得念佛一分力。到得满腔子光明。满腔子香净。这便是极乐世界。如今人要长要短。弄得腔子里又黑又臭。若到得满腔子黑臭。这便是地狱。佛也救他不得。
猜你喜欢 普贤菩萨·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七·佚名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覆杨星森居士书(三通)·太虚 卷第五十九·德清 卷四十六·赜藏主 卷八·净挺 多闻品第三·佚名 说法品第十之二·佚名 卷二·佚名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中·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湛然 贤劫经卷第八·佚名 第九十七章 奇玛罗单玛等二王·佚名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五·牧云通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