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十二    宋 吕祖谦 撰昭公

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十三年】

平丘之会叔向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其何敌之有【同上】

晋自平公以後所谓霸业仅存而已到得昭公时诸侯皆有二心在晋无策不过扫境内之衆以治兵於邾南欲以服吴甲车至於四千乘夫晋霸业之最盛者莫过於文公文公之战最大者莫过於城濮城濮之战不过七百乘当时能服强楚遂霸诸侯至於後来相继或盛或衰亦未尝有四千乘全出时节鞌之战虽郤克再三请益兵不过至於八百乘及楚灵王欲执韩宣子与叔向而薳啓强谏之亦不过曰晋长毂九百是晋当时出兵大率不过千余乘何故当此削弱之时兵乃如是之多盖当其盛时兵常在国虽有四五千乘所出不过千余乘故力常有余而能坐制诸侯到此霸业既衰求以自振於是焚林涸泽扫国内之衆而出欲以威灵气焰惊讋诸国初不虑其後之不继也然而主此谋者叔向也叔向晋之贤大夫岂不知前出兵规模如此叔向之心见国势衰弱如此亦欲庶几一时之强而已自古论王霸皆曰王以德霸以力德与力是王霸所由分处然而霸亦尝假德而行亦未尝专恃力而能霸者如晋文公之霸所谓出定襄王入务利民伐原以示之信大蒐以示之礼皆是依傍德而行惟文公以德辅力故能一战而霸到得平公以後全无德全恃力不知霸虽是力亦必假德方能立以此知维持天下者其可斯须去德邪昭公不合全倚靠着力此所以虽有四千乘而不能以一振也以此见兵初不在衆晋当时所以尽出兵革乃叔向之谋叔向晋之望也岂不知文公旧规模岂不知扫境出来後无以继所以如此盖出不得已当时晋君侈六卿强公室又卑纪纲文章皆不振虽叔向亦不能救勉强图须臾之安所以为此举看此事皆非叔向之本心观平邱之会别无人奋臂攘袂主盟其事其谋大抵多出於叔向强如此主张先曰诸侯不可以不示威到得晋将寻盟齐人不可叔向又奉命告於齐齐迁延不从叔向又举先王朝聘会盟之礼数十语责之之後方得齐人惧而听命叔向见得诸侯解弛一会之闲凡两治兵到得於治邾莒之愬又是叔向责鲁时惠伯对曰君信蛮夷之愬以絶兄弟之国叔向又奋然言之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考此一会本末见得晋衰弱皆无人维持全是叔向强主张振厉奋发如此然叔向岂得已哉亦图於衰弱之中少振起之故不得已如此自形迹上看叔向但见得他发扬蹈厉见事风生风采凛然可畏然未尝知叔向勉强恨愧不得已之气象皆在言意之外此段事只看他震动诸侯非真知叔向者读书须见得叔向外为壮语其内心如何

叔弓围费【十三年】

南蒯将叛【十四年】

鲁昭公当时不能堪季氏之强暴陵弱公室不胜一朝之忿举兵伐季氏至於失其国身死於外自当时观之不过言鲁失民数世一旦轻举妄动以丧社稷固昭公之可罪然当时便俛首听命於强族亦岂是承周公伯禽付托之意但季氏虽强然考当时事势亦自有可乘之机昭公智不足以知此费季氏腹心之地季氏不能自固根本南蒯以费叛腹心内溃季氏讨之三四年不服闲隙孰过於此昭公若乘此机会正一国之纪纲收公室之权当时又有子家覊清忠远识与之图回举兵以伐之季氏必败大抵投机之会固有闲不容发者今也季氏讨费数年之久亦一大机会也而昭公不能知当可为之时不为及季氏既服费大强之後始谋讨季氏亦已晚矣此其所以反为季氏所陵而身死于外也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不知度九月楚子杀鬬成然【十四年】

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而求无厌故楚子杀子旗当时平王所以立子旗实与其谋到得平王即位之後以子旗为令尹尊宠在羣臣之上报之亦云足矣然子旗之心责报无已所以至杀其身大凡有德於人人已报方且诛求无厌卒至以德为怨观富辰之言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此两言天下之至言也当时有德於人人报我之心已倦然施德之人尚无厌卒至以恩易怨至於不得其终所以後汉崔子玉座右铭之语有曰施人谨勿念受施谨勿忘亦是富辰始终两语然於此又当求其病根何故施恩之人常诛求无已受恩之人常厌倦此须思病根所在正缘不知反已只去人上看了有德之人但只以当时我曾有德於人只去诛求不知权衡轻重都不思量我当初有多少德在他处他如何报我了报者但说我已报他了又如此诛求不已两者都不去反已只去自私心上看了然则报者自当无倦施者自当知足故以德易怨尝出於不知此

楚费无极害朝吴之在蔡【十五年】

楚灵王之後平王立楚国稍整顿规模方略奠枕再传至昭王终有吴入郢之祸几亡楚国其病源皆起於费无极之乱楚国其病根则又在於谮朝吴上当时朝吴有功於楚与平王是同体人费无极欲害其宠用间谍使蔡逐朝吴夫朝吴有佐命之功未有显恶王怒曰余唯信吴故寘诸蔡且微吴吾不及此女何故去之王之怒当矣使平王於此时便能正无极之罪必无後害惟平王却被他谗佞辨给巧言移夺了反以无极为忠无极以此一事试得平王之意自此全无忌惮其後遂至谮逐太子建杀伍奢及昭王立又谮杀左右贤人不已终至於神怒民怨此其所以几危楚之社稷只缘当时被他移换了大抵奸臣欲肆其谋第一次必先以一事试其君君若不受其欺即正其罪彼亦有所惧惮便自俯首帖耳不敢继来若被他试过能移夺了便无忌惮矣无极之请一则是欲害朝吴之宠一则欲试平王之昬与明使平王不改初心之怒必无他日之祸以此谗口移人最难自觉佞人须是屏絶之不使一时在左右才近他虽自能执持终必为他移夺而不自知此孔子所以有言曰远佞人此古今之所深戒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十五年】

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十七年】

晋荀吴使师伪籴者负甲袭鼓灭之【二十二年】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始者鼓人或请以城叛荀吴不许曰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围鼓三月或请降荀吴见其民曰犹有食色姑修而城当时军吏以获城而弗取勤民顿兵为谏穆子曰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及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後取之若独以此论之虽三代之用师亦不过此然考其本末乃知伐鼓之役盖是荀吴姑假此以立信义之名始者做得太过後来所以不能继当其鼓人以城叛固未可受到得围之三月之久至於他自请降则受之可也然必待他食竭力尽而後取之以此见得他分明是欲以此一事成信义之名惟其如此做得过当此其後之所以不继也到得数年之後欲伐陆浑之戎亦是荀吴为主帅到得雒水先张虚声要祭雒与三涂使陆浑弗为备乃用牲于雒为祭之状掩其不备袭而灭之同一荀吴何故数年前灭鼓守信义如此其贤而伐陆浑之时诈谋如此其甚只是一个荀吴而信与诈前後相反如此盖当时围鼓鼓外援既絶已在荀吴掌握中虽少缓之数月彼自不能逃故於此时示信义以假其名也若陆浑则贰於晋又有强楚以为之助虽欲示信义以假其名亦不得所以不得不用诈谋以胜之也以此知荀吴於无利害处常是信义於有害处常用诈谋惟其信义不出於诚所以不能服人考後来之事则可见观十数年後鼓人又叛晋附鲜虞当时取鼓三次方受其信义如此论来人当心悦诚服何故不十数年而叛以信义不出於诚盖天下之不可掩者诚也方荀吴伐鼓时鼓人已在掌握中吴故於此无利害处示信义此心之发鼓人已窥见其机矣所以召其後之不服遂致再叛而归于戎狄使吴当时果能三擒三纵皆出於诚则鼓人虽数十世亦不叛可也以此知矫情饰诈不如诚之可以服人明矣到得第二次伐鼓使伪籴者负甲袭而取之前此信义都不见了何故盖前此许多信义到此亦自知使不得了故不免用诈以此知矫情饰诈之人旣如此不可久他後来亦不自信他当时闲暇示信义鼓人旣窥见之及後来使不得不自咎此心不纯方且谓诚不足以动人信义不可以服衆居春秋之世不如诈谋奇计之可以立国遂一向立诈故伐鼓所以如此譬如世之人诚心素不足以服人假一日之诚信求以服人而人不我服遂断然谓不如诈此天下必无之理且以唐德宗观之平昔猜忌无所不至特闲有一两件假诚信而行及奉天之祸方且自以为推诚之过德宗平生是猜疑忌刻之人猜疑忌刻已信於人偶然一两事人不信他不能自咎终身之猜疑忌刻反责片时之诚乃为信义用不得一日之诚岂足以胜其千日之猜忌学者须思一杯之水不能救车薪之火之意反言我已为信义事人犹不信我今里巷人多言好事做不得正为此尔须能自此充养不可暂时善善而不孚於人缘此遂止为善之心此与荀吴所谓示信义之意同矣

 

 

左氏传说卷十二

猜你喜欢
  孟冬纪第十·吕不韦
  管子补注卷二十一·刘绩
  提要·石墪
  论语通卷九·胡炳文
  卷十一·孔颖达
  诗札卷二·毛奇龄
  亡征·韩非
  候人/司右·佚名
  礼记要义卷第三十二·魏了翁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佛因·李叔同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中·佚名
   第八十五則 桐峰作虎聲·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396_1 【思归乐】元稹   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尔是此山鸟,安得失乡名。   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我虽失乡去,我无失乡情。惨舒在方寸,宠辱将何惊。   浮生居大块,寻丈可

  • 卷二百零一·彭定求

        卷201_1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卷201_2

  • 第二十六出 赚将·孔尚任

    ◎乙酉正月〖破阵子〗(生上)水驿山城烟霭,花村酒肆尘埋。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老莱,从军心事乖。——小生侯方域奉史公之命,监军防河。争奈主将高杰,性气乖张,将总兵许定国当面责骂;只恐挑起争端,难于收救,不免到中军帐内,劝

  • 新婚与旧鬼(译诗)·徐志摩

    罗赛蒂的妹妹(Christina Rossetti) 原作新娘郎呀,郎,抱着我他要把我们拆散;我怕这风狂如虎,与这冷酷的暴烈的海:看呀,那远远的山边,松林里有火光炎炎;那是为我点着的灯台。新娘你在我的怀里,我爱,准敢来将你侵犯;那是北极的星芒灿

  • 卷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文潞公集文彦博字寛夫介休人少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仁宗时及进士第知翼城县判绛州除监察御史进龙图阁直学士封潞国公以太师致仕元祐初司马光荐复命

  • 后汉书补逸卷十五·姚之骃

    华峤后汉书第一明帝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赐钱千万明帝谓羣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居百里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案此见范明帝纪史记曰太微宫后二十五星郎位也】陈愍王宠陈愍王宠善弩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竒又三微三小三微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十月庚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候陈良弼恭代○颁赐辅臣中历十本民历一百本○先是房山县人陈槐于万寿圣节向午门前声冤据称 东宫才人今薨逝王氏乃其次女先年被王昇等朦胧妄认未经辩明至是复因颁历于文华门声冤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郞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索隐景帝子十四人一武帝余十三人为

  • 十国春秋卷四十一·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七列传郑顼 潘岏 李纮郑顼延陵人高祖建节西川以顼为节度押牙言论风采倾动一时景福元年朱全忠时为宣义节帅高祖命顼使于全忠全忠问劒阁道路险易顼极言其危峻全忠曰贤主人何以过得顼曰若不上闻恐误令

  • 卷十八 丧服第十一之二·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八   宋 李如圭 撰丧服疏衰裳齐牡麻绖无受者郑注无受者服是服而除不以轻服受之不着月数者天子诸侯葬异月也小记曰齐衰三月与大功同者绳屦释曰凡丧皆既葬受以轻服此服三月既葬而除其为天

  • 自序·梁漱溟

    说明作者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发表后不久即立意为儒家伦理思想建立心理学基础,且与西方流行之心理学相对勘。1923~1924学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孔家思想史”时开始作心理学讨论。1926年写成《“人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護法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有情恆爲衆苦逼 熾然猛火燒內心 善士意樂起慈悲 譬如自身皆自受.   敬禮善[一]慧諸佛種 於衆煩惱皆除滅 與無依者作歸依 能令極怖心安隱.   微笑降伏大魔軍 

  • 菩提行经卷第四·龙树

        圣龙树菩萨集颂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菩提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七  如来智慧仁  为一切世间  令求远离苦  是故智慧生  真如及世间  今说此

  • 浔阳记·张僧鉴

    地理杂志。晋张僧鉴撰。一卷。作者生平无考,成书年代亦不详。浔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书人记浔阳山川地貌、物产风俗等资料八条。其中记庐山、鸡笼山、麻姑山等四座,并载庐山顶有湖广数顷,风景秀美,山上盛产

  • 郭店楚墓竹简·佚名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批极其珍贵的楚文字竹简。竹简分道家、儒家著作两部分,道家著作为二种四篇,儒家著作为十一种十四篇。专家认为,墓主为楚太子的老师,墓中出土的道、儒两家著作,比

  • 佛说斋经科注·智旭

    此文是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佛说斋经》的注释,本经主要讲述如何受持“八关斋戒”。大师是明末清初高僧,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憨山大师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大师初出家即以参禅为业,不久开悟,后又习天台,导归极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