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合注凡例
一古人经疏必各别行。一则不敢以疏混经。二则经疏文义各有血脉。不宜间断夹杂故也。后代根钝。对阅为难。于是为师匠者。每每从而会之。虽巧被初机。慈心殷厚。而割裂纷缪。亦觉不少。今欲仍古式。恐后人复加割会。乃曲殉时机。合经成注。但经文顶格书之。注低一字。科低二字。即卷首缘起。亦低一字。所以表示尊重佛语弗敢滥混也。
一古人既不以疏杂经。故甚至有字字句句而为科者。以科即是疏。即能表诠经旨。故不厌其繁也。会之者亦字字句句而科之。几使经文不成句读。亦可慨矣。且末法根钝多畏繁科。今乃止设大科。其余子科。悉皆从略。设有一二不能免者。即于疏中出之。使经文不至支离割截。
一古人著述每多破立。如玄义。悬谈等。必先出旧解。方事折衷。今此经上卷。虽有一二家解。不足流通。下卷则惟义疏发隐一书。其中缺略虽多。纰缪则少。纵有一二出入。亦不复辨别是非长短。但自据理直释而已。若欲委知古今同异。请以义疏发隐对阅。自当知之。
一戒相结罪重轻。一一本于大小经律。深思细择。融会贯通。方敢组织成文。使其言简意尽。并无片言只字。敢任私臆。但不复如毗尼集要。逐节标其出某处耳。倘不相信。请徧阅大藏。极其精通。然后料简予所不及。赐以教正。予深望焉。
一大乘律法。虽是一切律之所朝宗。然既通于七众。故于比丘五篇七聚名义。仍须隐而不说。盖菩萨比丘。及比丘尼。自应习学毗尼集要。及律藏全书。即于彼中通晓篇聚名义。此中不必更宣。若菩萨沙弥。菩萨优婆塞等。只须依此修学。而篇聚名义。尚非分内之所应知。万万勿求先知。致成盗法重难。高明之士。信之慎之。
猜你喜欢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上·智旭 卷第十六·永觉元贤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评无乐器之音乐·太虚 佛法与哲学·太虚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序·佚名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佚名 致 常 恩 书·太虚 卷第九·箬庵通问 目次·宗密 卷第二十六(余字号)·朱时恩 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主席雪窦寺法语·太虚 贤护分正信品第四·佚名 卷四·野竹福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